江海联运

搜索文档
降低运输成本 江西吉安水运助力企业“出海”
中国新闻网· 2025-09-05 05:41
物流运输模式创新 - 江西吉安推动水运新模式 通过拼箱拼船运输构建"一船能走 一箱能运"体系 [3] - 单个40英尺高箱装载99台变压器 约18吨重 [3] - 水运至宁波港较公路运输至深圳港成本降低20% 单个集装箱运输成本节约约1000元(原成本5000元) [3] 企业成本效益 - 电气公司通过水运实现物流成本显著下降 助力拓展海外市场 [3] - 新干县箱包产品采用拼箱拼船方式完成"江海联运"出口 实现"家门口"发货 [3] 区域经济发展 - 吉安市全力打通"公转水""水转水"运输通道 打造赣江航运重要枢纽 [3] - 水运通道畅通增强对区域经济支撑效能 破解货源组织瓶颈 [3]
346吨“大块头”通过嘉陵江入川 江海联运降本约30%
四川日报· 2025-09-03 09:24
南充港河西作业区大件运输码头是川东北地区唯一的大件运输码头,自投用以来,已逐渐成为区域内大 件设备运输的核心节点。今年5月,南充首次尝试江海联运运输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主变压器。"多式 联运是物流降本增效的关键路径,而江海联运结合公路转运的模式,对南充来说,是目前运输大件设备 的最优选择。"南充市航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相较于单一公路运输,此次江海联运不仅降低约 30%的运输成本,还减少公路运输可能面临的路况复杂、通行限制等问题,为川东北地区重大项目建设 提供更稳定的物流保障。 嘉陵江是沟通南北的黄金水道和长江水系水运主通道。2019年,嘉陵江实现全江复航。如今,嘉陵江通 航条件已有极大改善,可通行500吨级船舶,丰水期可通过1000吨级船舶。今年,四川启动"畅通一条 江"航运振兴发展行动,明确将集中资源攻坚突破包括嘉陵江在内的航运制约,以点带面推动四川水运 振兴发展。(陈高洁 许彪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寇敏芳) 近日,一批重达346吨的变压器设备,从河北秦皇岛港启程,途经江苏、安徽、湖南、湖北、重庆五省 (市)水路辗转,在嘉陵江畔的四川南充港河西作业区大件运输码头吊装上岸。这是继今年5月后,南 充再次通过 ...
太仓口岸前7月汽车出口突破40万辆大关“小江港”何以成国产车“出海跳板”
新华日报· 2025-08-28 23:10
核心观点 - 太仓港从传统木材码头转型为新能源汽车出口核心枢纽 今年前7个月汽车出口43.57万辆 同比增长58.78% 并成为多式联运与全球航运网络的关键节点 [1][2][5][6][8] 港口转型与业务结构变化 - 2017年启动从木材钢材为主向高端装备物流转型 木材业务占比曾达80% 2025年货种转变为风电设备 新能源汽车与储能柜 [2] - 2022年开通全球首创可折叠商品汽车框架箱专线 2023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专班首航 2024年6月储能柜单船出口达603个 [2] - 汽车码头2022年12月开工 2024年12月投产 推动太仓港成为长三角汽车出海核心枢纽 [2][3] 基础设施与多式联运优势 - 拥有38.8公里岸线和12.5米深水航道 建成99个码头泊位 构建江海河联动 公铁水互通的集疏运体系 [6][10] - S80高速实现货车5分钟直达堆场 串联疏港铁路与长江驳运码头 今年1-7月通过铁海 公海 江海联运分别出口汽车10.1万 28.8万和4.67万辆 占比23.2% 66.1%和10.7% [3] - 疏港铁路2024年2月完成四进四出实操 运能提升 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建设推进 [10] 航线网络与全球联通 - 联通全球120多个港口 覆盖东南亚 地中海 南美等区域 2024年4月开通长江首条远洋直航滚集一体航线至南非德班港 6月开通太仓-柬埔寨直达航线 [7][8] - 航线密度达0.6班/小时 联动接卸箱量超30万标箱 为企业降本超1.2亿元 [6] - 2024年前7个月集装箱吞吐量504.6万标箱 同比增长2.9% 2023年全年803万标箱位列全球第20位 [6] 新货种与外贸动能 - 新三样(光伏 风电 新能源汽车)前7个月出口44.4万标箱 同比增长45% 销往105个国家和地区 [8] - 拥有进口水果 粮食 水生动物 肉类等全资质口岸 2023年推进高端冷链农产品进口标准化 落地俄罗斯帝王蟹进口项目 [10] - 2024年多家车企选择太仓港启航:比亚迪7300辆新能源车至巴西 吉利5000余辆至欧洲 央企纯电动矿卡出口非洲 [4][5] 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 - 海关设立汽车出口专窗 运用智慧水运系统与无纸化审批 压缩船舶靠泊时间 [3] - 口岸与政府共同制定新能源车出口标准和安全规范 指导企业完成场地改造 [3] - 推出惠企举措:减免重箱堆存费 提供免费调空服务 建立舱位兜底机制 [11] - 实现沪苏通关一体化 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6]
上半年上海口岸汽车出口127.5万辆 海关支持江海联运再扩容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4 00:54
上海口岸汽车出口表现 - 2024年上半年上海口岸汽车出口127.5万辆 同比增长13% 占全国汽车出口总量36.7% [1] - "十四五"以来上海口岸汽车出口量从2020年37.9万辆跃升至2024年239万辆 年均增长58.4% [1] - 上海外高桥港区海关上半年监管汽车出口71.5万辆 同比增长13.7% [1] 江海联运新模式优势 - 江海联运模式首次拓展至长江上游港口 108辆重庆汽车通过该模式出口墨西哥 [1] - 新模式使重庆车企可在本地一次性办理通关手续 大幅缩短通关时长 [2] - 相较传统陆路运输每台车可节约综合成本约1500元 [2] 基础设施与监管创新 - 外港海通码头地处长江入海口 是中国最大汽车滚装码头 航线覆盖131个国家和地区 [1][2] - 渝沪两地海关联合开发"滚装共享班轮公共服务平台" 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监管与自动报警 [2] - 海关实施预约制服务和绿色通道 实现船舶审批"零等待" 日均2-3艘滚装船出海 [2] 区位优势与行业影响 - 码头凭借通江达海区位优势成为长江沿线车企出口首选 [1] - 江海联运激活长江经济带滚装水运网络 有效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并提升物流效率 [1] - 新模式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使上海码头成为重庆车企"家门口出海港" [2]
东西部(舟山—达州)大宗物资产业联盟江海联运首单开行
新华财经· 2025-08-12 14:54
运输模式创新 - 东西部舟山达州大宗物资产业联盟启动江海联运首单业务 运输9100余吨澳大利亚铁矿石至重庆万州港并通过铁路转运至达州钢厂[1] - 新运输模式实现海运转江运无缝衔接 节省协调等待时间约1周并降低物流成本6%以上[1] - 联盟由8家企业发起并扩展至10家 重点优化粮食矿石等大宗物资的多式联运模式[1] 区域合作发展 - 达州与舟山协同整合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 共建陆海联运大通道联通陆上丝绸之路[1] - 合作推动物流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为达州建设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提供新动力[1]
内河航运建设“加速跑”:前五个月货运量超20亿吨 江海直达降本增效强活力
央视网· 2025-07-06 02:35
内河货运量增长 - 今年前五个月我国内河货运量超过20亿吨 同比增长近4% [1] - 长江干线江海联运量达15.6亿吨 约占长江干线总运量40% [3] 航道建设进展 - 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年底完工 枯水期水深将提升0.5米以上 [1] - 水深每提升0.1米 5000吨级货船可增载约150吨货物 利润提高约12% [1] - 预计年底新增高等级航道里程900公里 [3] 江海联运发展 - 舟山已开通江海直达航线10条 船队规模23艘 形成全国最大规模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队 [7] - 1-6月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江海直达货物吞吐量256万吨 同比增长11.3% [7] - 每天超20艘次江海联运船舶靠港和出港 [7] 物流效率提升 - 宁波舟山港实现化肥与硫磺货物无缝衔接 大幅提高大宗商品周转速度 [5] - 舟山片区将拓展湘江、资水等内陆河流联运 形成江海河联运体系 [8]
前5个月我国内河货运量超20亿吨 畅通“大动脉”通达江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06 00:58
内河货运量增长与航道建设 - 前5个月我国内河货运量超20亿吨 同比增长近4% [1] - 预计年底新增高等级航道里程900公里 长江荆江河段枯水期水深提升0.5米至4.5米 船舶吨级从3000吨级提升至5000吨级 [2][3] - 航道水深每提升0.1米 5000吨级货船可增载150吨货物 利润提高12% [3] 江海联运发展 - 2023年长江干线江海联运量达15.6亿吨 占长江干线总运量40% [5] - 舟山开通10条江海直达航线 船队规模23艘 1-6月货物吞吐量256万吨 同比增长11.3% [5] - 江海直达模式使运输时间从15-20天缩短至10天 单趟成本降低20万元 [5] - 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计划拓展湘江、资水等内陆河流联运 构建江海河联运体系 [6][7] 智慧航道建设 - 全国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超9950公里 长江水系电子航道图覆盖5606公里 [8][9] - 电子航道图实现长江干线、京杭运河苏北段、赣江、汉江等支流航道及长江口电子海图互联互通 [8] - 江苏、浙江实现船舶过闸"一次申报、一键过闸、一体调度、一屏管控" [9] - 目标2030年全国高等级航道电子航道图覆盖率达85% [9]
北部湾港(000582) - 2025年5月2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9 00:50
业绩情况 - 2025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43 亿元,同比增长 6.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96 亿元 [1] - 2025 年 1 - 4 月,公司完成货物吞吐量 1.12 亿吨,同比增长 14.89%,其中集装箱完成 299.6 万标箱,同比增长 10.25% [1] - 2024 年度公司累计现金分红总额 4.53 亿元,占 2024 年度公司可供分配利润的 40.02% [6] 业务情况 - 公司未参与平陆运河的建设和运营,控股股东持有平陆运河集团有限公司 10%股权,平陆运河建成后公司有机会争取更多货物经其从北部湾港出海 [3] - 截至 2024 年底,公司拥有及管理沿海生产性泊位 89 个,年吞吐能力 3.92 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 980 万标箱 [4] - 2024 年公司泊位整体产能利用率在 80% - 90%之间 [5] - 公司散货以及集装箱收费在全国沿海港口处于中等水平,长期装卸费价格较稳定 [8] 业务增速原因 - 一季度货物吞吐量增速和营业收入增速有差距,是因市场竞争使散杂货货源结构改变,高价进出口外贸货源减少 [1] - 今年吞吐量增速超预期,是因公司提升港口服务保障能力,推动铁矿石等项目落地,加强石灰石等货源营销与发运保障 [2] 资金与融资 - 公司今年资本性开支围绕江海联运及服务临港产业发展需求,适度超前布局和推进码头建设及改造 [7] - 公司整体债务融资成本处于行业中下水平,存量债务平均融资成本在 2.8%左右 [8] - 公司未来将在维持负债率稳定前提下,通过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等多种方式解决资金需求 [8] 未来规划 - 公司制定《未来三年股东分红规划(2024 - 2026 年)》,承诺 2024 - 2026 年每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可供分配利润的 40% [6] - 公司会根据经营成本变动、装卸工艺优化情况,适时与客户商谈价格调整 [8]
小洋山北侧再造一个洋山港区 将建成上海港最大单体自动化码头 服务江海联运、沿海支线等
解放日报· 2025-05-14 01:37
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进展 - 西1区陆域吹填工作完成,码头建设正式开工,西1区预计2025年底建成并开展验收和试运行 [1][2] - 项目将建成上海港最大单体自动化码头,采用最新自动化技术,设计年通过能力1160万标准箱 [1] - 项目将新增6100米岸线,其中5500米为集装箱码头岸线,包含7个7万吨级和15个2万吨级泊位 [1] - 项目总投资已累计完成60余亿元,2025年计划投资超40亿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水运工程之一 [2] 上海港发展现状 - 2024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5150.63万标准箱,全球首个突破5000万标准箱港口,连续15年全球第一 [1] - 项目将巩固上海港全球集装箱吞吐量领先地位,提升江海联运、沿海支线和近洋航线服务能力 [1] 工程建设特点 - 项目划分为西1区、西2区、中区、东区四部分,采取"整体立项、连续建设、逐段运营"方案 [2] - 西2区陆域吹填预计2024年完成50%,东区将启动护岸和接岸建设,中区因海底管线迁移处于前期准备 [2] - 同步建设7500米防波堤,采用创新"大圆桶"基础结构,预制高度超30米,总重超5000吨 [3] - 防波堤设计相比传统抛石方案节省空间(40米vs200米),并保持海洋生态连通性 [3] 运营规划 - 正在研究小洋山南北两侧整体一体化运营方案,通过资源统筹实现协同效应 [4] - 项目将缓解上海市陆路运输压力,提高节能环保运输水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