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芯片国产化

搜索文档
对美模拟芯片反倾销,业内怎么看?
36氪· 2025-09-16 04:26
事件概述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调查自2025年9月13日开始 预计2026年9月13日前结束 [1][4] - 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代表国内产业提交申请 指控美国产品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41% [1][3] - 调查产品为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包括成品芯片及生产用晶圆、晶粒 主要应用于汽车及工业系统 [8][9][10] 市场反应 - A股模拟芯片板块大涨 圣邦股份、上海贝岭收盘涨停 纳芯微收涨10.79% 思瑞浦收涨9.68% 赛微微电、艾为电子、希荻微分别收涨7.12%、4.91%、4.64% [1] - 美股模拟芯片板块盘前走低 德州仪器、亚德诺盘前跌超2% 安森美跌超1% [3] - 美国产品进口数量持续上升 2022年11.59亿颗 2023年12.99亿颗 2024年15.90亿颗 [3] 产业影响 - 调查涉及德州仪器、亚德诺、博通、安森美四家美国生产商 [2] - 德州仪器2024年中国收入30亿美元同比减少9% 占比19% 亚德诺2024财年中国收入21亿美元同比减少5% 占比23% [10] - 国内汽车和工业业务头部公司纳芯微、思瑞浦产品与调查产品重合度较高 预计直接受益 [10] - 2023年德州仪器在工业、汽车领域降价 对国内中小厂商造成价格冲击 2024年经营策略转向注重毛利率 [12] 行业支持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支持调查 呼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和国际合作推动产业进步 [5] -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反对美国不公正限制措施 支持维护公平贸易和产业权益 [5]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支持调查 强调需要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国际市场环境 [6] 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35% 是第一梯队国际大厂主要收入来源地 [10] - 德州仪器、亚德诺等欧美企业占据第一梯队 在高端数模混合芯片、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11][12] - 国产模拟芯片自给率仍相对偏低 未来发展核心是提升技术能力 高端市场具备发展前景 [11][12][13]
心智观察所| 反倾销“双响炮”:中国打响模拟芯片保卫战
观察者网· 2025-09-16 00:36
调查背景与战略意义 - 中国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并对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措施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 标志着中美半导体博弈进入新阶段 [1][2] - 反倾销调查是对特朗普政府进一步收紧对华科技限制政策的直接回应 包括将中国芯片制造公司列入出口黑名单及对传统半导体加征关税等措施 [2] - 反倾销调查具有三重战略价值: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合规性 以经济手段应对经济打压的对等性 针对特定产品和企业的精准性 [2] - 调查由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申请发起 体现产业界主动维权意识 增强调查正当性 [2] 调查产品与市场数据 - 通用接口芯片是电子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核心元器件 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 汽车电子和通信设备 生命周期较长 [3] - 栅极驱动芯片是电源管理的关键组件 用于新能源汽车 工业自动化和数据中心等快速增长领域 [3] - 2022年至2024年 美国模拟芯片在中国市场份额从35.40%大幅上升至44.98% 累计增长9.57个百分点 其中通用接口芯片份额从36.94%升至48.63% 栅极驱动芯片从31.19%升至36.39% [4] - 进口数量显著增长:申请调查产品合计从2022年11.59亿颗增至2024年15.90亿颗 增幅37% 其中通用接口芯片从8.87亿颗增至12.06亿颗 栅极驱动芯片从2.73亿颗增至3.84亿颗 [5] - 价格大幅下跌:美国产品平均价格从3.36元/颗暴跌至1.62元/颗 跌幅51.77% 通用接口芯片价格跌幅48.33% 栅极驱动芯片价格跌幅55.85% 形成量升价跌的倾销特征 [7] - 美国企业在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领域分别获得41%和36%的高市场份额 已形成市场控制力 对中国本土企业构成实质性冲击 [9] 模拟芯片行业现状与国产化挑战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消费市场 2024年市场规模超过3100亿元 占全球份额约36% 但国产化率仅约10% [10] - 全球模拟芯片前十名供应商均为海外企业 德州仪器以19%市场份额居龙头地位 ADI Skyworks 英飞凌 意法半导体和恩智浦等跻身前十 [10] - 模拟芯片技术护城河深厚 高度依赖设计工程师10-20年的经验积累 难以通过标准化工具快速批量培养 [12] - 特殊工艺复杂性高 需采用BiCMOS BCD等混合工艺及高压 射频 功率等特殊技术 要求晶圆厂具备制造能力并与设计公司深度协同开发 [12] - 产品线完整性要求高 客户希望从单一供应商采购完整解决方案 海外巨头通过持续并购完善产品组合 如德州仪器完成超过15次重大收购 ADI收购Linear Technology等 [13] - 客户验证周期长达2-3年 尤其在汽车 工业控制和医疗设备等可靠性要求高的领域 需全方位性能测试和供应链评估 [13] - 国产厂商如圣邦股份 艾为电子 思瑞浦在细分领域取得成绩 但在产品丰富度 技术深度和市场影响力方面与国际巨头存在明显差距 [14] 调查影响与行业机遇 - 调查针对40纳米及以上工艺制程产品 该工艺节点中国大陆企业具备较强技术实力和产能基础 市场需求稳定且增长 有利于形成以成熟制程养先进制程的发展模式 [15] - 反倾销税实施将直接影响德州仪器 ADI Skyworks等美国企业在华销售 可能导致成本上升和价格竞争力下降 并波及其全球业务布局 [15] - 为中国本土模拟芯片企业创造更公平竞争环境 圣邦股份 艾为电子 思瑞浦 芯海科技等有望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领域获得更大市场机会 [15] - 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等应用领域国产化需求强烈 下游本土化庞大市场需求将持续推动国产模拟芯片成长 [15] - 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提升核心技术能力 构建韧性和自主的产业链体系 [16][17] - 促进下游企业重新审视供应商结构 加大对国产芯片导入力度 强化供应链安全意识 [16]
反倾销“双响炮”:中国打响模拟芯片保卫战
观察者网· 2025-09-16 00:27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心智观察所】 日前,中国商务部同时发布两项重磅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并就美 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措施发起反歧视立案调查。这一双管齐下的举措,标志着中美在半导体领域的 博弈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特朗普重返白宫且中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方此时出手的时机选择、目标锁定和战略考 量,都值得深入分析。 战略反制窗口期的精准出击 自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开启第二个任期以来,美国对华科技限制政策不仅没有松动,反而呈现进一步 收紧态势。据报道,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将多家中国芯片制造公司列入出口黑名单,同时对中国制造的传 统半导体进行贸易调查并可能加征关税。 市场份额快速扩张:2022年至2024年,美国相关模拟芯片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从35.40%大幅上升至 44.98%,累计增长9.57个百分点。其中,通用接口芯片份额从36.94%升至48.63%,栅极驱动芯片从 31.19%升至36.39%。 中国商务部选择在此时发起反倾销调查,显然是对美方一系列限制措施的直接回应。正如商务部新闻发 言人所言,"美国政府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和'长臂管辖',对中国芯片产 ...
对美反倾销调查,国产模拟芯片板块大涨
虎嗅· 2025-09-15 13:37
反倾销调查事件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调查自2025年9月13日开始 预计2026年9月13日前结束 [1][5] - 调查申请由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于7月23日提交 指控美国生产商对华出口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申请调查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41% [2][4] - 调查涉及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包括成品芯片及可生产相同功能芯片的晶圆、晶粒 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及工业系统 [9][10][13] 市场反应与影响 - A股模拟芯片板块大涨 圣邦股份、上海贝岭收盘涨停 纳芯微、思瑞浦收盘涨幅分别为10.79%、9.68% 赛微微电、艾为电子、希荻微收涨7.12%、4.91%、4.64% [1] - 美股模拟芯片板块盘前集体走低 德州仪器、亚德诺盘前跌超2% 安森美跌超1% [4] - 业内人士认为纳芯微和思瑞浦作为国内汽车和工业业务头部公司 产品与调查重合度较高 预计事件利好两家公司 [11] 行业格局与数据 - 被调查美国生产商包括德州仪器、亚德诺、博通、安森美 [3] - 申请调查产品进口数量持续大幅上升 2022年至2024年合计进口数量分别为11.59亿颗、12.99亿颗和15.90亿颗 [4] - 2024年中国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35% 德州仪器2024年来自中国收入约30亿美元(同比减少9% 占比19%) 亚德诺2024财年来自中国收入约21亿美元(同比减少5% 占比23%) [15][16] - 国产模拟芯片自给率仍相对偏低 第一梯队以德州仪器、亚德诺等欧美企业为主 [17] 行业协会支持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支持调查 称需要公平环境 鼓励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 [6] -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强烈反对美国不公正限制措施 支持中国政府维护企业权益 [6]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支持商务部措施 呼吁开放公平的国际市场环境 加强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 [7] 产业竞争分析 - 2023年初德州仪器在中国市场降价 集中于工业、汽车领域 对国内中小厂商造成最大冲击 [19][20] - 德州仪器等厂商在高端数模混合芯片、带数字处理模块的模拟产品及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方面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技术壁垒 [20] - 国内厂商未来发展核心是提升技术能力 新兴应用和需求迭代为国产模拟芯片在高端市场提供发展前景 [20][21]
电子行业点评:商务部对美产模拟芯片展开反倾销调查事件点评
平安证券· 2025-09-15 04:44
行 业 报 告 相关研究报告 【平安证券】行业点评*电子*苹果新品发布,关注 AI 智能化背景下消费电子机会*强于大市 20250911 【平安证券】行业点评*电子*长存三期正式成立,存 储扩产&自主可控提速*强于大市 20250909 【平安证券】行业周报*电子*美持续收紧对华半导体 政策, 自主可控迫在眉睫*强于大市 20250907 证券分析师 | 杨钟 |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 | --- | --- | | | S1060525080001 | | | y angzhong035@pingan.com.cn | | 徐碧云 |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 | | S1060523070002 | | | XUBIYUN372@pingan.com.cn | 研究助理 电子 2025 年 09 月 15 日 行业点评 商务部对美产模拟芯片展开反倾销调查事件点评 强于大市(维持) 詹小瑁 一般证券从业资格编号 S1060125090006 zhanxiaomao140@pingan.com.cn 事项: 2025 年 9 月 13 日,中国商务部公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 立案调查: 本次调查确 ...
模拟深度分享
2025-09-15 01:49
模拟深度分享 20250912 摘要 当前模拟行业处于什么样的周期阶段,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目前模拟行业正处于顺周期的正式启动阶段。首先,从过去几年的去库存过程 来看,到 2025 年第二季度,整个模拟行业下游库存水位已恢复到健康水平, 这意味着去库存过程已经结束,未来下游需求的自然增长将直接反映在上市公 司的收入上。其次,过去几年中,模拟行业经历了海外大厂和国内企业之间激 烈竞争的出清阶段。目前 TI 等海外大厂的价格战已结束,并进入价格上升周期, 这使得国内公司在市场定价时不再面临激烈价格战。再次,从内卷程度来看, 过去两年是模拟行业的洗牌期,包括国内公司之间以及一级公司的出清,如纳 新、思瑞浦、杰华特等公司陆续完成了一些收并购。这表明虽然未来仍存在一 定内卷,但激烈内卷时代已结束。最后,自 2025 年关税调整后,下游客户特 别是工业和汽车领域加速国产化导入测试,这将推动国产化进程。因此综合以 上四点,可以认为当前时间节点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发展方向。 模拟芯片有哪些主要产品类别及其功能? 模拟芯片主要分为电源管理和信号链两大类产品。电源管理芯片负责电子设备 所需电能的转换、分配和检测,是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一 ...
模拟IC行业一季报总结
2025-07-16 06:13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模拟芯片行业 - **公司**:SWIFT、杰克拉特、纳西威、申邦、纳新、塞浦电子、拉新威、南星科技、爱维电子、Slip、CZP、Diode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整体情况 - **业绩表现超预期**:2025Q1多数公司环比持平或增长,淡季环比幅度小;模拟性公司毛利率有不错修复或明显提升 [1] - **国产化进程加速**:关税加速国产化,过去一两年汽车、工业、通信等领域国产替代逻辑逐步演绎 [2] - **市场趋势向好**:营收和毛利率反映市场修复、竞争趋缓;库存基本回到正常水平;多数公司亏损情况改善 [12] - **成长空间大**:对比TIADI在中国区营收,国内A股上市公司在工业和汽车领域有较大增长空间;模拟板块中长期成长空间大,尤其工业和汽车类领域 [15][20] 各公司财务情况 - **申邦**:Q1营收7.91亿,同比增长8.3%,环比降12.5%;全年毛利率指引48%以上 [3][4] - **纳新**:Q1营收跨过1亿美金档位 - **拉新威**:Q1营收7.17亿,同比增长97.82%,环比增长20.66%;保留率34.37,环比增长2.84%;同比大幅减亏,Q1亏损5100万左右;存货从8.3亿升至8.9亿 [5] - **南星科技**:Q1营收6.85亿,同比增长13.86%,环比增长2.56%;毛利率38.16%,环比增长0.13%,同比降2%多 [6] - **爱维电子**:Q1营收6.4亿,同比降17.5%;净利润0.64亿,同比增长78%,环比降16.75%;存货维持在6 - 7亿;毛利率29.69%,环比增长4.02% [7][8] - **Slip**:Q1营收同比增长4.248%,环比下降;毛利率环比表现较好;存货环比略微下滑至3.3亿 [10][11] 各公司下游占比情况 - **盛邦**:2024年泛工业占41%,汽车占7%,消费电子占72% [16] - **拉新威**:2024年泛工业占50%左右,汽车占36%,消费电子占14% [16] - **其他公司**:部分公司消费电子占比九成以上,工业占20%多 [1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部分公司营收预测**:结合公司指引和整体情况,多数公司营收有望同比增长20% - 30%,个别公司更高 [21] - **现金流情况**:多数公司现金流相对稳定,但2024 - 2025年有收购规划的公司可能面临现金流压力,部分公司启动房估的ICO、订赠项目缓解 [14] - **推荐关注公司**:推荐关注在数据中心领域有动力的Diode公司 [17]
纳芯微:车规模拟芯片龙头,磁传感器加速成长-20250523
国盛证券· 2025-05-23 0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4][1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纳芯微是车规模拟芯片龙头,25Q1营收创历史新高,受益于模拟芯片国产化和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1][2][3]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9.59/37.95/47.29亿元,同比增长51.0%/28.2%/24.6%,实现归母净利润 - 0.81/1.03/2.95亿元 [4][1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车规模拟芯片龙头,25Q1营收创历史新高 - 聚焦车载模拟芯片,产品矩阵持续拓展:纳芯微是国内领先模拟芯片设计企业,聚焦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集成电路研发和销售,数字隔离器和栅极驱动产品市场份额领先,目前已形成传感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三大产品方向,料号超3300款 [14][15] - 股权结构稳定,核心管理团队经验丰富:王升杨、盛云、王一峰为一致行动人及实际控制人,核心技术人员均曾就职于知名模拟IC厂商,行业经验丰富 [16][17] - 25Q1创单季度营收历史新高,利润率复苏有望跟上:2024营收重回增长,净利润受股权激励影响短期承压,25Q1单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利润率止跌回升,信号链为第一大产品,传感器占比迅速提升,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承压,研发逆势加码,汽车电子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汽车电子出货量翻番,现有料号3300款,产品线储备深厚 [21][23][35] 模拟芯片长坡厚雪,国产化需求迫在眉睫 - 模拟芯片长坡厚雪,波动小于半导体行业整体:模拟芯片下游应用广泛,受单一行业景气度影响较小,市场规模增速较为稳定,波动性较小,预计2025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843亿美元 [43] - 中国模拟芯片市场稳健增长:2024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为1953亿人民币,预计2025 - 2029市场规模CAGR为11.0%,消费电子为最主要应用领域,汽车+泛能源增速领先 [46] - 海外巨头垄断,汽车模拟芯片国产化率仅5%:模拟芯片行业由海外厂商主导,中国大陆模拟芯片行业发展较晚,国产替代正从消费类向通信、工业、汽车等高难度产品进步,2024年汽车领域国产化率仅5% [49] - 对美成熟制程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进行中,模拟芯片国产化有望加速: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申请对美成熟制程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若调查结果落地,TI和ADI或将被加征关税,地缘政治摩擦下或加速出让中国本土模拟芯片市场份额 [49] 深度受益电动化+智能化,单车价值量跃升 - 收购麦歌恩如虎添翼,中国磁传感器龙头冉冉升起:模拟芯片在传感器中扮演核心角色,磁传感器增速领衔,TMR磁传感器增速领先,汽车电气化推动磁传感器市场增长,国产化空间广阔,新能源车中磁传感器ASP达250元,麦歌恩核心团队实力强劲,补强磁传感器品类,跃升磁传感器本土龙头,业绩承诺彰显信心 [66][75][79] - 汽车模拟芯片本土龙头,数模混合IP平台发力: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阶梯式增长,渗透率稳步攀升,比亚迪、吉利等车企新能源增长势头迅猛,L2及以上ADAS功能逐年下沉,10 - 20万车型渗透率过半,智能化拉动模拟芯片单车价值量提升,汽车模拟芯片本土厂商第一,联手芯弦推出NS800RT系列实时控制MCU,对标TI C2000,全方位兼容C2000,存储、外设、信息安全远超TI,智驾趋势下,域控制器+中央计算机将成为标配,高边开关实现全链国产,智驾渗透率提升推动SerDes市场规模成长,TI + ADI份额领先,SerDes单车价值量达数十美金,率先完成芯片级协议互联互通测试,得到国内头部ADAS客户高度认可 [82][94][109] 盈利预测 - 收入拆分:预计公司传感器业务2025 - 2027年营收为8.0/11.2/14.2亿元,YoY为192%/40%/27%,毛利率为47.0%/48.0%/49.0%;信号链2025 - 2027年营收为11.9/13.9/16.5亿元,YoY为 + 23.2%/17.0%/19.0%,毛利率为38.0%/39.5%/40.5%;电源管理2025 - 2027年营收为9.7/12.9/16.6亿元,YoY为38.3%/32.3%/28.9%,毛利率26.0%/28.5%/29.5%;预计2025 - 2027年各项费用率均呈现下滑趋势 [112][113][114] - 投资建议:选取圣邦股份、思瑞浦、艾为电子和南芯科技作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5 - 2027年平均PE估值为72/41/32x,考虑到公司在汽车模拟芯片领域布局完善,高低边、LED驱动、马达驱动、隔离芯片等产品陆续放量,SerDes、MCU进展迅速,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116]
开年王炸!闻泰科技Q1净利润同比暴增超80%!模拟芯片国产化加速
证券之星· 2025-04-29 04:29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30.99亿元,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暴增82.29% [1] - 半导体业务Q1营收37.11亿元,同比增长8.40%,毛利率38.32%,同比提升超7个百分点,净利润5.78亿元,经营性净利润同比大增65.14% [1] - 股价在财报披露后上涨,4月28日上涨3.73%,4月29日盘中涨幅最高超5个点 [1] 半导体业务分析 - 功率芯片稳居全球前三,连续四年霸榜中国第一,1200V SiC MOSFET、GaN FET等第三代半导体新品密集落地 [2] - 半导体业务中国区收入占比提升至47%,同比增长约24%,来自汽车OEM客户的直接收入创历史新高 [2] - 模拟和逻辑IC产品线表现突出,收入同比增长20%,占比超17%,Logic IC出货量达近两年季度峰值 [3] - 模拟芯片领域已组建研发团队加速突破,2025年计划量产200余款模拟料号 [3] ODM业务剥离影响 - ODM业务Q1净亏损大幅收窄至1.64亿元,回血近37亿现金流 [4] - 剥离ODM业务后公司轻装上阵聚焦高毛利的半导体赛道 [4] 未来发展战略 - 死磕车规芯片,电动汽车功率半导体用量是燃油车的5-10倍 [5] - 强攻AI增量,AI服务器中MOSFET产品的使用价值约为非AI服务器中的10倍 [5] - 紧跟机器人发展趋势,凭借车规级芯片的高可靠性标准和高安全标准 [5] - 模拟芯片国产化加速,推进"低压到高压、功率到模拟"的产品路线战略 [5] 行业与市场展望 - 战略转型成果逐步兑现,半导体业务一路狂飙 [6] - 公司正在迎来价值重估的历史性时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