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模块化建造
icon
搜索文档
中建八局、中建科技联合发布模块化“好房子”产品体系
齐鲁晚报· 2025-09-27 05:40
模块化建筑产品体系发布 - 中建八局与中建科技联合发布覆盖七大场景的模块化建筑产品体系 包括钢结构 混凝土结构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3] - CMC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模块化建筑产品被纳入中建集团首批产业化产品全面推广应用[3] - 产品体系基于101项百姓需求研发 形成35项模块化系统解决方案[5][6] 技术创新与解决方案 - 研发高抗风性能节能窗系统解决台风天气窗户安全与漏水问题[6] - 采用聚氨酯多层防水底盘系统替代混凝土沉箱解决卫生间漏水[6] - 硬泡聚氨酯材料替代细石混凝土垫层提升楼板隔音效果[6] - CMC模块系统支持室内无柱大空间灵活分隔组合 实现"省地"需求[6] - 电气快装管线系统实现管线与主体结构分离 检修无需开墙破洞[6] 智能生产线效率突破 - CMC智能生产线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自动化比例提升至80%[8] - 生产线制造精度达毫米级 生产效率提升4倍以上 良品率提升5倍[8] - 12分钟完成一面墙板制造 2小时完成整间模块化房屋下线[7][8] - 参数化设计程序使设计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10倍[8] 建造与吊装技术升级 - 模块化产品配备全球唯一数字护照 实现亚米级三维定位与全流程追溯[8] - 智能吊架将单个模块吊装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5分钟[9] - 多传感器实时监测闭环控制有效降低模块变形风险[9] 住宅公园与定制化服务 - 模块化住宅公园占地2200平方米 展示三大模块化产品系列[10] - 消费者可通过智能人因系统在线定制房屋内外装修与智能家居[12] - 定制房屋经工厂制造后运输至指定地点拼装 实现快速交付入住[12]
探访山东章丘“造房工厂”:模块化建造锚定“好房子”新方向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21:35
"从融入宋式风韵的模块化和美乡居,到专为极地科考站研发的抗寒房屋,再到配套的模块化基础设 施,每一处场景都对应着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就像逛汽车4S店一样,能沉浸式体验不同房屋的功 能。"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 "相较人工生产线,CMC智能生产线自动化比例提升至80%,制造精度提升至毫米级,生产效率提升4倍 以上,良品率提升5倍。"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建科技副总经理、总建筑师樊则森介绍 称,模块化"好房子"产品体系在设计、建造环节同样具有特色技术优势。其中,在设计方面,基于自主 研发的参数化设计程序,设计师可实现用数字定义建筑,直接驱动机器人智能造房。"相较传统设计, 工作效率提高10倍。" 中新网山东章丘9月26日电(记者孙婷婷)"造房"工厂里,工人发送指令后,机器人的机械臂精准抓取构 件,完成螺栓紧固、焊接加固等指令,与其他智能化设备默契配合,让水泥板材在一条百米长的CMC 钢-混凝土组合模块化房屋智能生产线(以下简称CMC智能生产线)上平稳滑动。仅需12分钟,一面平整 结实的房屋墙板便组装完成,被传送带送往下一环节。而从构件上料到整体成型,仅需2小时,一间模 块化房屋就从生产线末端缓缓下线。 距 ...
北京十四中模块化项目:解码MiC建筑的创新密码
MiC建筑技术概述 - MiC即模块化集成建筑(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将建筑拆分为模块化单元在工厂完成结构、装修、水电等工序后现场快速拼装,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工业化建造[1] - 该技术代表建筑工业化先进水平,具有高效性、环保性和灵活性三大核心优势[1] 技术优势 - 高效性:工厂化生产可大幅缩短工期,减少现场湿作业,提高施工效率并降低成本和不确定性[1] - 环保性:标准化生产减少建筑废弃物排放,可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能耗和碳排放[1] - 质量安全:工厂化生产减少天气和场地限制影响,提升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2] 实际应用案例 -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改造项目采用MiC技术,是北京首个混凝土模块化学校,由中建海龙科技和中海建筑联合承建[2] - 项目创新使用"混凝土模块框架与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将建筑拆分为116个模块,每个模块集成教学设施并在工厂完成装修和水电工序[2] - 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为模块赋予唯一识别码,现场仅需吊装和管线接驳,计划在暑假期间完成施工[2] - 建成后将增加24个教学班约1000个学位,缓解核心城区教育资源紧张问题[2] 行业意义 - MiC技术为土地稀缺的城市核心区提供高效解决方案,中建海龙通过标杆项目验证了该技术的可靠性和普适性[3] - 该技术代表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推动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3]
利柏特(605167):核电景气度加速上行 模块化建造市场前景广阔
新浪财经· 2025-06-05 10:29
核电行业景气度 - 2025年1-4月核电投资完成额362 56亿元 累计同比增长36 64% [1] - 2023-2025年累计核准31台核电机组 中国在运 在建和核准建设的核电机组共102台 装机容量达1 13亿千瓦 [1] - 中国在建核电机组共28台 总装机容量3365万千瓦 [1] 三代核电技术发展 - 近三年核准机组以第三代核电技术为主 主流机型为"国和一号"(CAP1000)和"华龙一号"(HPR1000) [2] - 第三代核电站采用模块化设计技术 建造周期从50个月压缩至36个月 [2] - 廉江核电项目模块化施工占比达64 2% 三代核电双机组工程建成价约400亿元 [2] - 工程费用占核电工程造价60% 模块化建造占比60% [2] 核电模块化市场空间 - 2030年前每年保持6台新开工机组规模 [2] - 预计2025-2030年每年新开工机组对应模块化建造市场规模约864亿元 [2] 公司核电模块化业务 - 募投项目南通利柏特重工占地48 78万平 新增大型模块生产能力 [3] - 生产基地含两个自建码头 提升场地周转率 [3] - 2025年3月中标宁德二期项目 合同金额2 26亿元(含税) [3] - 首次将模块化技术应用于"华龙一号"核电站柴油机厂房建安工程 [3] 公司核心能力 - 具备"设计-采购-模块化-施工"(EPFC)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4] - 大型生产基地位于优势区位 募投项目强化核电模块加工能力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 3亿 2 5亿 2 9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