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型政府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时评丨办好“一件事” 服务大民生
新华社· 2025-07-17 06:51
政务服务改革 - 核心观点为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优化行政效能和民生服务,涉及个人全生命周期和企业经营各环节 [1] - 改革措施包括"免申即享"财政直达、"直补快办"政策兑现等,显著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1] - 推动政府服务思维从管理导向转为需求导向,强化人民至上理念 [1] 数字化转型 - 强调通过数据共享和AI大模型应用破解信息孤岛,提升政务服务效率 [2] - 要求部门间打破壁垒实现系统集成,形成协同办理合力 [2] - 数字技术应用需同步保留线下服务渠道,满足特殊群体需求 [2] 民生服务优化 - 重点覆盖出生、教育、医疗、养老等个人事项及企业准入、用工等经营事项 [1] - 通过"帮办代办"等差异化服务实现普惠性便利 [2] - 改革目标直接关联营商环境优化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
文旅新探丨大门敞开处:政府大院成文旅新“景”
新华网· 2025-07-01 21:24
政府大院转型文旅新场景 - 重庆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在"五一"假期单日接待游客1.3万人次,6.7万名游客品尝当地美食,服务窗口从4个扩容至12个,并抽调50名专业厨师增援 [3] - 湖北赤壁市政府机关食堂推出"五菜一汤"套餐,9元儿童餐和免费传统美食吸引游客,周边150个车位免费开放 [3] - 河南滑县多个乡镇政府大院变身群众"晒粮场",开放基层党建阵地为群众提供夏粮晒场和农机手驿站 [7] 文旅融合成效显著 - 荣昌"五一"假期接待游客234.5万人次,卤鹅销量暴涨752%,零售额突破20亿元 [4] - 赤壁市"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57.64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4%,文旅市场多项数据创历史新高 [4] - 荣昌将食堂小票变成非遗工坊体验优惠券,赤壁新增热干面等湖北特色美食,实现政务场景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 [6] 创新模式与未来规划 - 荣昌计划建设"24小时政务客厅",整合图书馆、母婴室等功能,工作日向环卫工人开放食堂,周末向青少年开放运动场馆 [7] - 赤壁计划在重要节假日继续开放政府食堂,通过服务升级和惠民政策吸引游客 [7] - 专家建议在机关食堂设置党史学习区域、红色标语和党旗展示,打造红色食堂等党建旅游新模式 [7] 行业影响与趋势 - 政府大院开放体现了"政府+旅游"新尝试,将"管理空间"变为"生活空间",展示城市治理理念和人文温度 [6] - 开放政府资源满足游客实际需求,用"好服务"弥补中小城市"硬件不足",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4] - 文旅融合突破传统模式,政府与市民游客真诚互动,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8]
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路子
新华日报· 2025-06-30 20:33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核心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飞跃,两者相辅相成、互促共进 [2] - 推动企业共建或引进新型研发机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推进协同创新合作 [2] - 简化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手续,加大企业创新税收优惠,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 -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和提供促进企业创新的金融产品 [2] 创新生态构建 - 发挥国有企业战略性科技攻坚主力作用,定位重大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突破 [3] - 发挥民营企业市场性创新引擎作用,推动产品迭代和应用创新,缩短技术转化周期 [3] - 深化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协同创新,构建创新联合体,推进"出题—解题"互动 [3] 高新园区与高校院所协同 - 促进高新园区和高校院所协同发展,推进"有组织科研+有组织转化+有组织产业化" [3] - 联合世界一流研究型高校院所,依托高新园区产业集群优势,打造新型研发机构 [3] - 实现"协同研发+就地转化",消除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制约 [3] 产业创新场景开放 - 推进新技术、新业态与具体产业需求深度融合 [4] - 坚持"政府资源牵引+企业技术验证"双轮驱动模式,开放产业创新场景与清单 [4] - 推动AI、新能源、无人机和低空物流等前沿技术落地,培育新质生产力 [4]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 注重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金融业 [4] - 采取"政府引导+市场激励"模式,优化金融资源市场配置 [4] - 鼓励天使基金、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等投资现代科技产业,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硬和投长 [4] 教育与人才培养 - 分类培养学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和工匠型高技能人才 [5] - 依据产业发展需求动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合理缩小各工种人才收入差距 [5] - 突出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型思维和应用性能力,消除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鸿沟 [5] 政府服务与制度型开放 - 强化纪律红线意识,健全"能者上、庸者下"的工作机制 [5] - 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集聚世界优质科技产业资源 [6] - 全面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 [6] - 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制度型开放 [6]
把企业负担减到实处(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5-06 22:02
政府服务优化 - 浙江长兴县发布企业减负16条意见 包括考察前需批准 降低信用较好企业抽查比例等举措 [1] - 某市天然气输送公司2021年接受检查5344人次 反映企业面临繁重接待任务 [1] - 上海推行"免申即享"政策 企业达标后自动获得补贴 杭州设置移动审批车实现茶园办事 [2] 监管机制创新 - 江苏探索"进一次门 查多项事"模式 多部门联合检查取代重复接待 [2] - 重庆为制造企业配备服务专员 实行"企业吹哨 部门报到"机制 [3] - 海南上线涉企活动监测系统 企业可拒绝不合理调研 [3] 差异化施策 - 湖南洞口县对"两重""两新"企业开展季度主题帮扶 点对点解决困难 [3] - 高危行业需强化监管 初创期企业需增加走访频次 [3]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统筹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关系 [4] 政企互动成效 - 改革措施使企业减少材料填报负担 释放经营精力 [1] - "一网通办""一次办结"等机制助企业集中资源创新 [2] - 规范政府行为可提升市场有效性 增强企业信心 [4]
李志起:回应痛点比堆砌政策更有效
新京报· 2025-03-25 13:31
新京报:今年的《工作要点》,针对许多新兴领域,如生命科技等制定了相关的政策,这些政策会 产生怎样的效果? 李志起:2025年《工作要点》针对市场准入的"玻璃门""弹簧门"问题,推出三剂"破壁良方",比如 在新业态准入方面,实现了多领域的破冰,包括明确在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争取国 家放宽市场准入试点",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政策试验田。在准营便利升级方面,制定《合伙企业、 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统一名称自主申报、经营范围勾选等操作规范,解决小微主 体"反复跑、多次改"的痛点。在住所资源释放方面,修订住所登记管理政策,推广"标准化登记"模式, 打通登记注册数据壁垒,为新业态提供更多承载空间。这些举措从制度层面拆解准入隐性壁垒,让"非 禁即入"原则真正落地生根。 新京报:市场公平是营商环境的根基,这方面新一年有何变化? 李志起:回应痛点比堆砌政策更有效 3月25日公布的《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国际一流"北京服务"工作要点(2025年)》中提 出,"重点打造经营主体活力迸发的市场环境",并提出15条具体举措。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志起表示,15条具体举措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