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斜杠青年
icon
搜索文档
斜杠青年罗永浩的多面人生
36氪· 2025-08-24 23:48
罗永浩职业转型与创业历程 - 2024年8月回归社交媒体平台 微博名变更为"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B站播客节目《罗永浩的十字路口》上线 首期嘉宾为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 节目时长约4小时 播放量超200万 罗永浩B站涨粉超20万 [1] - 2020年4月开启直播带货生涯 首场直播销售额超1.1亿元 打赏收入360万元 直播20分钟涌入超270万人 [8] - 直播三年累计收入达6亿元 年均收入2亿元 超过A股60%上市公司2020年净利润 [12] 科技创业与业务调整 - 2012年进军手机行业 初始资金800万元 2014年发布Smartisan T1 发布会次日预订量超5万台 [6] - 锤子科技累计销量不足500万台 2018年资金链断裂 背负6亿元债务 2019年手机业务变卖给字节跳动 [6] - 2022年6月创立AR公司Thin Red Line(细红线) 天使轮融资近4亿元人民币和约5000万美元 [13] - 2025年放弃AR智能眼镜研发 转向AI软硬件结合 原因为"10年内AR眼镜都不太可能商业化" [3][17] 个人品牌与流量影响力 - 被称为"行业冥灯" 长红20多年的网红 早期因"老罗语录"走红 曾位列MP3下载榜单榜首 [4][5] - 直播带货期间为极米投影仪口误道歉 现场90度鞠躬 为售卖剃须刀刮掉标志性胡子 [9] - 2024年9月通过脱口秀宣布还清债务 总金额达8.24亿元 [14] - 2025年通过TBT泡面营销引发关注 疑似复活锤子科技时期秘密项目 [17] 商业模式演变 - 直播电商公司"交个朋友"成为抖音头部直播电商公司之一 [12] - 2022年6月抖音账号更名为"交个朋友直播间" 主播阵容C位变为创始人黄贺 [12] - 目前招聘重点转向大模型 软件 算法工程师等AI相关岗位 [17] - 采用多面开花策略 不再孤注一掷创业 同时维持社交媒体影响力 [14][18]
从广告赛道到短剧战场,“斜杠青年”跨界探索丨新职业图鉴
证券时报· 2025-08-15 05:20
行业趋势 - 短剧行业呈现井喷式增长 2024年视频平台上线长短视频1350部 小程序和APP平台上线微短剧数量36300部[2] - 短剧市场体量从2022年300亿元增至2024年500亿元[2] - 行业存在制作参差不齐乱象 有团队用500块钱租器材拍摄 不少婚纱摄影师转型做短剧导演[3] - 拍摄预算普遍增长 制作朝精细化方向发展 政策逐步规范[3]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通知对微短剧的许可准入、备案管理、内容审核等提出明确要求[3] - 深圳、湖南等地发布促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鼓励抢抓风口同时强化行业监督[3] 创作理念 - 短剧是网文小说、微电影的新延伸 好故事、真感情永远是核心[1] - 短剧剧本占70%权重 剩余全看情绪能否精准戳中观众[2] - 需了解受众需求 像产品经理一样做内容[4] - 内容行业终极竞争力是在变化中守住创作初心[4] 市场竞争 - 剧情同质化严重 市场验证套路是主流 爆款剧本改名换演员即可复制[2] - 平台流量扶持至关重要 若无法持续投流即便口碑好也容易被新剧淹没[2] - 完播率、上线节点、宣发投流环环相扣[2] - 短剧赛道看似红火实则竞争惨烈 真正盈利者寥寥[2] - 早期入局者或吃到红利 但现在更多是平台主导下的流量厮杀[3] 公司业务 - 花熊文化以广告制作为核心 业务覆盖数码、快消、汽车、美妆等多个行业[1] - 2023年在网络文学平台和投资人联合推动下开始涉足短剧赛道[1] - 公司通过快速响应和资源整合赢得一线品牌青睐[1] - 拍摄短剧可历练团队效率和协作能力 为承接更大制作项目创造机会[4]
自主创业是赚大钱的唯一方式吗
搜狐财经· 2025-07-23 06:08
创业神话与现实 - 创业成功案例仅占极少数 数据显示新创企业三年存活率不足50% [1] - 创业需押注全部资源 包括时间、资金和家庭稳定 属于高风险行为 [1] - 马云、马斯克等传奇案例存在"幸存者偏差" 不具普遍参考性 [1] 职场深耕路径 - 顶级投行分析师年薪可达百万起步 资深律师医生收入随资历翻倍 [2] - 大企业高管通过股票期权和分红实现稳定财富增长 [2] - 专业领域顶尖人才如AI程序员或销售精英可通过技术迭代和人脉变现持续增值 [2] 被动收入模式 - 巴菲特通过股票投资成为世界富豪 证明非创业路径可行性 [2] - 普通人可通过房产出租、指数基金定投等被动收入方式积累财富 [2] - 复利效应下每月几千元投资数十年后可形成可观资产规模 [2] 斜杠经济生态 - 程序员接私单、教师开网课等"能力复用"模式创造多元收入 [4] - 设计师通过主业+潮牌设计副业实现收入超越传统职场路径 [4] - 自媒体人结合内容创作与带货形成复合盈利模式 [4] 新兴赛道机遇 - 虚拟主播通过粉丝打赏实现月入十万级收益 [5] - NFT艺术家销售数字作品获百万级收入 [5] - 游戏主播和网红探店等新兴职业打破传统收入结构 [5][6] 财富路径匹配 - 成功关键取决于个人性格、能力与路径的契合度 [7] - 商业嗅觉敏锐者适合创业 风险厌恶者更适合职场或投资 [7] - 数字经济、区块链等新兴领域要求快速学习能力与趋势敏感度 [6][7] 财富本质认知 - 财富自由实现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 不存在唯一标准模式 [7][8] - 持续自我提升是价值变现的核心 市场终将为独特价值买单 [8] - 传统制造业、房地产的财富效应正被数字经济重构 [5][6]
一天8份工作,这届年轻人为什么爱搞副业?
36氪· 2025-05-07 07:29
斜杠青年现象 - 30岁的李政宁通过8份工作(包括陪爬、咖啡师、配音员等)实现日收入2500元,目标为攒钱去南极[2] - 当代职场人通过发展副业应对35岁危机、AI替代焦虑和经济波动,延伸职场生存曲线[4] - 短视频成为普通人快速成名和致富的途径之一,红利虽减但仍存在[5] 副业类型与案例 - 十八线演员周瑞利用短视频讲述影视圈内幕,积累粉丝后直播带货改善收入[5] - 名人如王琳、吴琼通过直播带货开启事业第二春[7] - 大学老师张宇识兼职脱口秀演员,内容聚焦科普,出场费从几百到十几万不等[9][11][12] 副业动机与价值 - 部分人发展副业为赚钱,如李政宁和周瑞[2][5] - 部分人将副业作为兴趣延伸,如张宇识通过脱口秀传播专业知识[12][14] - 副业可为主业赋能,提升社会接触面并可能反哺主业[14] 斜杠职业的极致案例 - 70岁的方励同时经营科技公司和影业公司,并参与救援工作,仅睡4小时以追求人生体验[15] - 斜杠身份跨越年龄代际,中青年群体中尤为普遍[15] 行业趋势与社会影响 - 短视频和直播行业为影视从业者提供收入补充渠道[5][7] - 脱口秀行业吸引高学历人群跨界,内容专业化趋势明显[11][12] - 多职业身份成为职场人构建生活支点、增强抗风险能力的主流选择[16]
学医13年后,他注册成为外卖员
36氪· 2025-04-28 02:14
医生兼职外卖骑手的现象分析 - 医生王麦白天在医院担任主治医生和住院总,晚上兼职外卖骑手,通过送外卖缓解工作压力并接触不同人群 [1][4] - 王麦平均每天完成4台手术,工作时间从早上8点持续到晚上9点,导致人际交流减少 [4] - 送外卖的想法源于2021年看到外卖员自由穿行的场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暂时摆脱压力 [6] 外卖行业运营模式 - 外卖骑手分为众包和专送两种类型:众包骑手可自由选择接单时间但收入较低,专送骑手有固定工作时间且收入较高但与平台绑定紧密 [9] - 平台近期修改接单规则,众包骑手拒绝订单次数过多会被限制接单 [9] - 骑手培训场景显示,许多外卖员希望通过多平台接单增加收入 [9] 外卖配送工作挑战 - 配送过程中可能遇到导航错误、手机故障等突发情况,导致订单超时或被投诉 [9][10] - 骑手倾向于选择回报率高且配送简单的订单,复杂订单往往通过强制派单完成 [12] - 骑手拒绝接单可能面临罚款或接单限制,这对全职骑手影响较大 [14] 职业身份差异与社会认知 - 医生和外卖员虽同为职业,但社会对待态度存在明显差异,如保安对待方式和公众信任度不同 [14] - 送外卖4年期间,王麦体会到多数顾客对外卖员表示理解,部分会叮嘱注意安全 [16] - 通过配送经历发现,提供堂食的商家卫生条件通常较好,专做外卖的商家卫生状况令人担忧 [16] 多重身份与内容创作 - 王麦拥有医生、外卖员和视频博主三重身份,认为视频创作最具趣味性 [16] - 医生账号在短视频平台内容同质化严重,多为诊室故事和医学科普 [20] - 医院宣传科最初建议删除医生送外卖视频,后因视频走红改为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