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眉山打出城市营销“组合拳” 工业“特长生”的文旅冲刺
四川日报· 2025-08-26 00:24
核心观点 - 眉山市通过密集推出47场文旅活动、政策资金支持和差异化品牌战略 主动应对文旅市场竞争 重点解决业态单一和过夜率低等问题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 [6][8][9] 文旅活动与政策支持 - 洪雅县暑期推出47场文旅活动 包括瓦屋山徒步挑战赛、柳江古镇民谣音乐会等 旨在抢占消费旺季市场 [6] - 眉山市出台《支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设立5000万元奖补资金池 覆盖12个领域包括品牌塑造、重大项目建设和文艺精品打造 [6][9] 区位优势与战略调整 - 眉山上半年GDP同比增速达7.5% 工业贡献率59.8% 但文旅曾受成都虹吸效应困扰 因过夜率低和业态单一 [8] - 战略转向主动利用区位优势 打造"东坡故里·天府眉山"品牌矩阵 包括三苏文化、文博旅游、康养度假和滨水旅居4张名片 [8][9] 文化IP与业态创新 - 三苏祠开发"礼遇东坡"系列文创产品超百款 涵盖纪念品、学习用品和茶饮 通过年轻化设计活化传统文化 [10] - 洪雅县投入24.8亿元建设瓦屋山20余个重点项目 提升22公里徒步线路 发展森林康养、低空旅游等多元业态 [11] 项目投资与品牌升级 - 瓦屋山景区创建5A级 重点升级智慧导览和安全设施 同时推进环雅女湖康养项目和岷江生态文旅走廊整体策划 [11] - 眉山文旅集团聚焦"三苏祠+江口沉银"文博游IP 推动文化产业向文旅产业创造性转化 [11] 营销与人才策略 - 眉山通过赛事经济激活文旅消费 举办半程马拉松、攀岩锦标赛等 并将举办2025瓦屋山自行车赛和公路自行车公开赛 [12] - 政策明确人才引进措施 包括"眉州英才计划"、校企订单式培养和人才激励机制 以支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3]
关于2024年省级决算草案的报告——2025年7月28日在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四川日报· 2025-08-07 00:48
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 2024年四川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35.6亿元,为预算的97.5%,增长1.9% [4]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447.2亿元,完成预算的90.6%,增长5.6% [4]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761.2亿元,为预算的96.2%,支出6025.5亿元,完成预算的88.2% [4] -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01.8亿元,为预算的142%,支出90.8亿元,完成预算的80.5% [4] -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827.4亿元,为预算的101.5%,支出5965.3亿元,完成预算的99.3% [4] 一般公共预算收支 - 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5.7亿元,为预算的96.3%,下降1.8% [5] - 税收收入844.7亿元,为预算的94.4%,其中增值税434.9亿元,企业所得税207亿元,个人所得税63亿元 [6] - 非税收入131亿元,为预算的111% [6]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60.3亿元,教育支出235.7亿元,交通运输支出168.6亿元 [6]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 - 省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1.9亿元,为预算的115.4% [9] - 筹集资金4692.3亿元,其中支出160.8亿元,补助市县416.7亿元,转贷市县专项债务4017.5亿元 [9]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 - 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1.3亿元,为预算的125.3% [10] - 筹集资金38.7亿元,其中支出16.4亿元,补助市县1.7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13.8亿元 [10]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 - 省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227.2亿元,为预算的101.1% [10] - 筹集资金13639.9亿元,其中支出5607.1亿元,上缴中央87.2亿元 [10] 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 2024年全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5079.2亿元,其中新增债券2531亿元,再融资债券2548.2亿元 [11] - 2024年末全省债务余额24028.9亿元,其中一般债务8074.3亿元,专项债务15954.6亿元 [12] 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 统筹20亿元支持前沿科技攻关,投入13亿元支持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14] - 投入53.6亿元支持重点产业提质增效和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14] - 下达8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超过650万件 [14] - 投入228.5亿元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5] - 安排专项债券1542亿元支持1800余个基础设施项目 [16] - 投入18.8亿元支持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和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17] - 投入8839.3亿元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18] 财政管理改革 - 出台《关于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33项政策措施 [20] - 建立财政支持战略找矿投入机制,调整矿业权出让收益分享比例 [20] - 修订《四川省省级财政性资金管理决策程序规定》,加强预算编制质效 [21] - 建立财政绩效监督"三管三必须"工作机制,推动绩效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 [22]
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大家谈丨加快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
河南日报· 2025-07-29 23:23
文旅产业发展现状与瓶颈 - 河南文旅产业2023年接待游客首破10亿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首破1万亿元 但仍存在城市游相对落后 吸引力不及长沙 西安 成都等城市 [2] - 同质化发展问题尚未解决 传统休闲观光类景区发展滞后 入境游亟待突破 接待外国游客人次占比不高 [2] 产业竞争力构建策略 - 聚焦文化转化环节 推动历史文化时尚表达 让传统文化与新奇创意碰撞 用产品讲好古今辉映的河南新故事 [2] - 提升文旅产业能级 以文旅产业链群建设为抓手 坚持点做亮 线拉长 面拓展 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 [2] - 实施文化赋能和街区焕新工程 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精提升 植入新业态 打造漫步式消费场景 [2] - 拓展入境旅游市场 构建全球传播+精准营销+产品升级体系 策划多语种推广活动 聚焦黄河文明探源等IP定制线路 力争十五五期间实现入境游客百万人次以上 [2] - 做强做优经营主体 实施龙头引领+特色发展计划 深化区域协同发展 在穿珠成链 做强板块 深化融合 塑造品牌等方面下功夫 [2] IP开发与运营战略 - 通过创造性转化 符号化提炼 产品化落地 移动端传播打造IP产品 使其成为引流端口 市场接口 业态风口和形象窗口 [3] - 形成1+4形象IP矩阵 1是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品牌 4是老家河南 天下黄河 华夏古都 中国功夫4张名片 [3] - 产品IP包括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清明上河园 万岁山武侠城为代表的景区IP 以银基旅游度假区 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为代表的休闲度假产品IP 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标识IP [3] - 系统盘点黄河文化 中原文明等资源 建立IP资源数据库 按核心IP+衍生IP+潜力IP分级培育 构建覆盖多领域的IP集群 [3] - 推动IP与科技深度融合 开发沉浸式体验馆 数字藏品等新业态 将IP元素植入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 推出IP主题酒店 文创商品 特色餐饮 [3] - 善用新媒体传播规律 联合头部流量平台打造IP话题挑战赛 邀请跨界达人开展IP体验官活动 让IP形象走进综艺 影视 游戏等场景 [3][4] - 策划IP主题季活动 如中国功夫嘉年华 黄河文化艺术周 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制造传播爆点 [4] 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构建 - 以郑汴洛安黄河古都群为牵引 打造产品一体 交通一体 营销一体的区域文旅发展共同体 [4] - 推动郑州沉浸演艺 剧本娱乐 研学旅行等新业态规模化 品质化发展 开封清明上河园 万岁山武侠城等景区文旅演艺提质升级 [4] - 建设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 中国剧本娱乐之都 提升安阳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品牌影响力 [4] - 深化文化 旅游和科技融合发展机制 拓展文旅+百业 百业+文旅融合发展机制 全面布局研学旅游 康养旅游 农文旅融合等业态项目 [4] - 发挥胖东来 蜜雪冰城等商业品牌的流量效应 在文商旅融合板块实现突破 [4] - 聚焦数字文旅 文化创意 景区游览 文旅演艺 游乐设备 展览展会等六大领域发力突破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4] - 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 推动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深度融合 强化人才等文旅产业要素支撑 [4] - 完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优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优化文旅领域营商环境 [4]
德阳遂宁南充广安资阳甘孜传达学习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喊响擦亮“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
四川日报· 2025-06-23 03:10
四川省文旅融合发展总体部署 - 各地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核心目标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提升"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影响力,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1] - 战略方向包括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四大原则,强调产业基础强化与融合创新[1] - 具体措施涵盖项目投资(形成实物量、工程量)、业态升级(传统景区改造)、龙头企业培育等[3] 区域特色发展路径 德阳市 - 重点打造新消费场景和精品旅游路线,通过扩内需促消费释放市场活力[1] - 强调对标省委部署分解任务,强化产业基础与融合文章[1] 遂宁市 - 定位演艺赛事"第三城",计划引进国省赛事和演艺活动,依托观音湖打造"未来水世界"等爆点项目[2] - 推动文体旅集团高效运行,优化城市硬环境与服务软环境以提升游客体验[2] 南充市 -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谋划引领性文旅项目并加速推进,强化投资拉动效应[3] - 注重业态创新应对消费需求变化,同步培育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3] 广安市 - 突出"红色、绿色、特色"三张名片,推动城区-景区-园区联动发展[4] - 深化"文旅+百业"跨界融合,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4] 资阳市 - 聚焦成都都市圈近郊游定位,推进全域全业态发展,提升服务品质与消费体验[5] - 重点落实《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决定》,细化地方实施方案[5] 甘孜州 - 以G318/G317景观廊道建设为统揽,完善配套设施并丰富场景业态[6] - 推动智慧文旅平台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开发运营[6] 产业创新与支撑体系 - 多地强调科技赋能,包括智慧景区建设(甘孜)、科技创新驱动(广安)等[4][6] - 体制机制改革成为共性要求,涉及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甘孜)、省内外合作机制建立等[6] - 服务体系建设被反复提及,重点包括游客中心式服务体系(广安)、留客措施优化(遂宁)等[2][4]
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取得三大主要成果
中国发展网· 2025-06-18 08:59
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核心内容 - 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5] - 会议主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以及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四川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5] - 会议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高起点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召开[5] 文旅融合发展部署 - 提出到2027年、2030年分两步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总体目标[6] - 确立"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的发展原则[6] - 计划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6] - 将分类建立省级文旅融合重大项目库并分档分级给予财政奖补[7] - 实施"四川文化英才"培养工程等具体措施[7] 政策支持与实施计划 - 配套印发《若干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两份文件[7] - 强调通过文旅融合推动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促开放[10] - 目标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0] - 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推动《决定》部署细化实化[10]
绘就“诗”和“远方”的四川画卷
四川日报· 2025-06-17 22:50
文旅融合发展政策导向 - 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专题部署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提出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 建设世界级文旅地标和风景道 推出全球吸引力精品线路 [2] - 目标到2030年显著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 四川旅游吸引力和文旅产业竞争力 推动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2] - 全会通过"四个坚持"指导原则:文化为魂 旅游为体 科技赋能 保护优先 并部署品牌 业态 服务等融合重点 [5][6] 文旅产业经济贡献 - 2023年四川文旅产业对GDP贡献率达11.97% 体现"一业兴 百业旺"的带动效应 [4] - 自贡灯会案例显示文旅融合经济效益:208万人次游客带动1.6亿元门票收入 并促进零售增长和三产转型 [4] - 2023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11.19亿人次 旅游总消费达1.76万亿元 资源规模居全国前列 [3][4] 文化赋能实践案例 - 三线建设博物馆通过红色文化展示成为攀枝花热门打卡点 验证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价值 [5] - 泸州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动白酒文化体验 境外游客采购量创新高 解决白酒出海难题 [5] -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上线一年获2000万访问量 衍生实景体验等科技文旅产品 [6] 保护与发展平衡机制 - 剑阁县建立古柏保护评价体系 包含16项指标实现从数量统计到生态保护的升级 [6] - 眉山设置景区日接待上限及分流措施 保障文化遗产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传承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