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品旅游路线
icon
搜索文档
连续4年全线水流贯通 京杭大运河水清岸绿业态新
人民日报· 2025-07-14 00:38
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工程实施 - 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通过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实现连续4年全线水流贯通,2025年补水任务于2月启动并于7月初顺利完成[1][2][3] - 补水水源累计达7.88亿立方米,完成计划补水量的142%,涉及长江水、黄河水、永定河水等多路水源协同调度[3] - 水利工程体系包括南水北调、引黄济津等实现跨区域水资源调配,通过闸门协同控制与监测技术保障水流有序贯通[3][4] 生态效益与水文改善 - 黄河以北707公里河段水面面积增加或保持稳定,河道地表水质明显改善,2022-2024年总入渗水量达5.31亿立方米[6] - 地下水水位回升影响范围最远达4.31公里,河北东光县古井水深恢复至6米,沿线58.14万亩农田实现地下水灌溉置换[2][6][8] - 补水工程减少深层承压水开采,形成地表水与地下水良性循环,同时冲刷河道减少淤积改善水生态环境[8] 沿线经济与产业带动 - 运河贯通催生乡村旅游新业态,河北油坊口村发展农家休闲游园,山东嘉祥县培育户外运动与生态休闲产业[2][6] - 河北大名县整合古城景点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发展特色民宿与沉浸式演艺,客流增长带动住宿业升级[6] - 各地推动文化体验、科普教育及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实现文旅深度融合与生态经济协同发展[6][7] 可持续治理与系统规划 - 补水工作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北延等工程优化资源配置,统筹本地水与外调水保障沿线用水需求[8] - 针对黄河北段缺水问题实施生态补水与水源置换,黄河南段侧重水质改善与生态保护[9] - 水利部门开展"清四乱"行动严格管理河湖活动,系统推进防洪排涝、水生态修复及航运绿色发展[9]
德阳遂宁南充广安资阳甘孜传达学习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喊响擦亮“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
四川日报· 2025-06-23 03:10
四川省文旅融合发展总体部署 - 各地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核心目标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提升"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影响力,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1] - 战略方向包括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四大原则,强调产业基础强化与融合创新[1] - 具体措施涵盖项目投资(形成实物量、工程量)、业态升级(传统景区改造)、龙头企业培育等[3] 区域特色发展路径 德阳市 - 重点打造新消费场景和精品旅游路线,通过扩内需促消费释放市场活力[1] - 强调对标省委部署分解任务,强化产业基础与融合文章[1] 遂宁市 - 定位演艺赛事"第三城",计划引进国省赛事和演艺活动,依托观音湖打造"未来水世界"等爆点项目[2] - 推动文体旅集团高效运行,优化城市硬环境与服务软环境以提升游客体验[2] 南充市 -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谋划引领性文旅项目并加速推进,强化投资拉动效应[3] - 注重业态创新应对消费需求变化,同步培育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3] 广安市 - 突出"红色、绿色、特色"三张名片,推动城区-景区-园区联动发展[4] - 深化"文旅+百业"跨界融合,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4] 资阳市 - 聚焦成都都市圈近郊游定位,推进全域全业态发展,提升服务品质与消费体验[5] - 重点落实《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决定》,细化地方实施方案[5] 甘孜州 - 以G318/G317景观廊道建设为统揽,完善配套设施并丰富场景业态[6] - 推动智慧文旅平台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开发运营[6] 产业创新与支撑体系 - 多地强调科技赋能,包括智慧景区建设(甘孜)、科技创新驱动(广安)等[4][6] - 体制机制改革成为共性要求,涉及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甘孜)、省内外合作机制建立等[6] - 服务体系建设被反复提及,重点包括游客中心式服务体系(广安)、留客措施优化(遂宁)等[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