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旅游业
icon
搜索文档
新闻发布厅丨共同抓好大保护 加快建设幸福河
河南日报· 2025-09-28 23:34
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马健介绍,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 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产业发展动能转 换,深化沿黄区域合作交流,推动内外一体联动开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保护生态治水兴水护安澜 9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有 关工作总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河南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传统产业加 速"焕新",郑州、洛阳入选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流域内193个项目获"两新"超长期特别 国债支持。新兴产业加快壮大,2024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 24.8%、14%,较2020年分别提高2.4个和2.9个百分点。 "向'新'发力、向'绿'而行,我省将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彰显黄河地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 系。"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夏志胜说。 "以郑州、开封、洛阳、安阳为代表的黄河古都群,是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体验地,是面向世界讲好中 国故事的主窗口。"省文化和旅游厅二 ...
郭元强到东湖风景区调研并召开座谈会:持续推动文旅消费扩容提质,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长江日报· 2025-09-23 13:11
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郭元强指出,建设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把文化旅游业培 育成为支柱产业,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武汉的重大使命,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重要内 容,是加快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的重要路径。近年来,武汉文旅市场呈现欣 欣向荣态势,文化旅游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强文化和 旅游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促进文旅消费持续繁荣、相关产业加快 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郭元强强调,金秋武汉,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又逢中秋、国庆假期,要高度重视,精 心组织,扩大优质供给,提升服务水平,给广大游客带去美好的文旅体验。要加强秋季文商 旅体整体策划,深挖武汉文旅资源,结合季节特点推出主题鲜明的系列活动,塑造精品文旅 品牌和线路,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结合武汉网球公开赛等推出更多复合型旅游 产品,形成秋游武汉的口碑效应。要着力延伸消费链条,结合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 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提质升级,加快提升核心商圈功能品质,大力发展新型消费、 服务消费,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推出更多有品位有特色的城市 ...
我省出台三年行动计划 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六大行动 培育文旅成支柱产业
新华日报· 2025-09-04 23:20
行业政策与规划 - 江苏省出台《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六大行动和22项重点任务,目标是将文化旅游业培育为支柱产业 [1][2] - 文旅消费近两年年均增长10%以上,占全国文旅消费比重约10% [1] - 2024年1-8月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0.43%,游客消费增长9.94%,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增长14.86%,占全国比重10.28%并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2] 消费促进措施 - 通过"以新促新"策略扩大服务消费:包括惠民新举措激发消费意愿、打造新热点释放消费潜力、拓展新空间增强消费动能 [2][3] - 具体措施包括实施"家门口"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活动、开发精品旅游演艺、深耕研学游/银发游/亲子游等细分市场,打造"太湖揽胜""自在驾游""水韵江苏"等特色品牌 [2][3] - 优化打造运河文化遗产和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扬子江城市休闲和陆桥东部丝路旅游带、沿太湖和洪泽湖生态文化旅游区 [3] 产业融合发展 - 推动"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深度融合,拓展研学/生态/工业/康养/冰雪/低空等旅游产品 [5] - 体旅融合成效显著: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带动外地游客量增长11.32%,计划推出"跟着'苏超'去旅行"主题线路和"水韵江苏·风雅德比"融合产品 [5] - 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街区/商圈,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丰富水上/低空/冰雪/骑行/越野等特色运动供给 [6] - 商文旅体融合方面:离境退税商店达389家(同比增长241.2%),依托50个夜间消费集聚区举办促消费活动,鼓励外资投资文化娱乐/露营民宿等领域 [6][7] 供给侧改革与产业培育 - 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已成为千亿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通过培育"苏韵乡情"品牌、建设休闲农业重点县和美丽休闲乡村推动发展 [4] - 开展"乡逢是首歌""村跑""村BA"等"村"字号系列活动,实现"活动办在村里、关注聚焦村里、消费留在村里" [4] - 创新文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和绩效激励机制,发展文旅消费信贷,使用"苏旅贷"专项金融产品支持文旅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8] 基础设施与要素保障 - 交通运输支撑体系完善:打造60余处网红主题服务区,建成31个旅游公路驿站,开通720条旅游班线(公交),4A级及以上景区旅游班线覆盖率超70% [8] - 发展水上旅游业态:推进连云港国际邮轮访问港、南通江海邮轮港、南京长江游轮港项目建设,谋划游艇业发展 [9] -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扩大文旅领域信贷投放,优化文旅场景支付服务和消费金融环境,惠及中小经营主体 [9] 市场监管与环境优化 - 依法查处"不合理低价游"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重点景区和文博场馆预约售票管理 [8] - 强化安全风险防范和监管,营造暖心舒心放心的文旅消费环境 [8]
簪花如何撬动了50亿元文旅消费
金融时报· 2025-08-25 02:33
蟳埔村文旅发展现状 - 蟳埔民俗文化村游客量从2022年10万人次增至2024年850万人次[1] - 村民收入2022至2024年增长两倍以上[1] - 当地形成近300家旅拍店铺 带动文创、民宿等多元业态发展 拉动消费超50亿元[2] 业态创新与体验升级 - 推出"AI创歌工坊"等跨界融合项目 商家月销售额达10万元[2] - 打造6公里"滨海浪漫线" 包含潮燃集市、松弛集市等夜经济场景[2] - 松弛集市日客流量1000-2000人次 日经营流水1.5-2.5万元 定期举办月光音乐会[3] 省级文旅经济规模 - 2025年上半年福建省接待游客3.29亿人次 旅游总收入4362.92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5.7%[3] - 政策目标2027年文旅经济增加值达7500亿元 "十五五"末目标9000亿元[3] 金融支持措施 - 2025年上半年福建省文旅领域贷款余额净增811亿元[4] - 泉州市前7个月外卡交易金额10442.82万元 同比增长38.49%[4] - 泉州农商银行服务蟳埔村110余商户 促成交易40.73万笔 金额超7000万元[4]
四川省金融服务文旅企业恳谈对接会举行 23家银行与文旅企业签订逾58亿元贷款
四川日报· 2025-07-30 06:22
活动概况 -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委金融办 人行四川省分行 绵阳市政府于7月28日至29日在绵阳举办金融服务文旅企业恳谈对接会 主题为深化政银企合作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活动设置专题培训 政策发布 项目签约等环节 并发布2025年四川省文旅领域金融产品手册和融资需求清单 [1] - 全省23家银行与文旅企业现场签订58.08亿元贷款协议 [1] 金融支持成效 - 截至6月末四川省文化和旅游产业链相关链主及链属配套企业共获得银行贷款支持564.7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24.9% [1] - 金融支持聚焦完善文旅产业链建设体系 加大经营主体金融支持力度 强化文旅消费金融支持 提升重点场所支付便利度等维度 [1] 产品创新与展示 - 10余家金融机构通过创意金融市集展示特色文旅金融产品 包括天府文产贷 非遗贷 四川烟火贷等专项信贷产品 [1]
雪域高原活力涌动
经济日报· 2025-07-28 21:44
央企在藏投资 - 16家央企与西藏签署75个产业项目投资协议 预计2027年底前完成投资999亿元 [1] - 2021年以来央企在藏累计投资项目8833个 完成投资1457.86亿元 [1] - 中国铁建为江达县打造特色文旅小镇项目 探索城镇化与文旅业协调发展新模式 [1] 特色产业发展 - 央企聚焦清洁能源、特色农牧业、文化旅游业等优势产业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 - 东方电气、中国建材研发高海拔地区新技术 多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投入应用 [2] - 中国中化、中粮、国药推动青稞、牦牛、藏药材全产业链开发 [2] - 中国旅游集团、华侨城开发旅游项目 吸引海内外游客进藏 [2] - 中石化产业援藏案例"卓玛泉"饮用水通过加油站渠道全国销售 直接带动800余人就业 [1] 能源与基建 - 国家电网"十四五"在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 投运拉萨500千伏等重点工程 [2] - 青藏/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外送西藏清洁电力 累计外送电量超160亿千瓦时 [2] - 中国电信/联通/移动加快5G建设 实现县级以上宽带千兆全覆盖 [3] 生态与民生 - 20余家央企参与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 累计捐赠4.57亿元 植树5.74万亩 [3] - 央企在教育、医疗、人居环境等领域实施民生工程 吸纳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就业 [3] - 央企在工程项目中优先吸纳当地群众 带动就业增收 [3]
从“水患之河”到“幸福之河”:木兰溪的绿色蝶变
金融时报· 2025-07-08 02:06
生态环境治理 - 中国人民银行莆田市分行引导金融机构为木兰溪流域综合治理提供金融支持,农发行莆田市分行创新"木兰溪+"信贷模式,为防洪工程注入78亿元资金 [2] - 兴业银行莆田分行计划在"十四五"期间为木兰溪全流域治理提供600亿元泛金融支持 [2] - 截至5月末,莆田市金融机构为24个木兰溪流域项目授信176.83亿元,融资余额74.90亿元 [2] - 农发行莆田市分行累计投放1.2亿元贷款支持仙游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 [3] - 木兰溪流域治理成效显著,2024年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补助项目,延寿溪入选全国幸福河湖建设名单 [3] 文化旅游开发 - 农发行莆田市分行支持泗华郊野公园等5个"绿心"生态建设项目,总授信超32亿元,已投放19.92亿元 [4] - 中国人民银行莆田市分行推动"民宿贷""农文旅贷"等创新产品,文旅经济产业融资余额达95.82亿元,同比增长4.20% [4] - 金融机构为妈祖文化特色小镇、凤凰福道植物园等文旅项目提供金融保障 [4] 产业提质升级 - 农业银行莆田分行通过"惠农e贷"支持木兰溪上游金溪村茶产业,贷款余额43.42亿元,授信户数2.41万户 [5][6] - 金溪村茶园面积1.3万亩,年产量超6500吨,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万亿元村" [5] - 中国人民银行莆田市分行推动重点产业链金融支持,全市重点产业融资余额1120.10亿元,同比增长8.71% [6] - 县域重点产业链贷款余额204.76亿元,链上获贷企业达2449户 [6]
营商环境再升级!成都“免申即享”释放政策红利直达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7-06 21:23
政策实施案例 - 蜀韵天府熊猫创意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通过"免申即享"政策获得成都市文广旅局发放的文旅消费新业态奖补资金 资金直接通过"天府蓉易享"平台精准到账 企业无需主动申请 [1] - 四川久远银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银海闻语大模型"通过国家双备案后 通过"免申即享"方式获得成都市经信局奖励资金 企业节省了传统申报流程的人力与时间成本 [3] - 四川天豫兴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未申请情况下获得邛崃市"邛州爱才行动"奖补资金10万元 资金拨付周期从传统流程的数月缩短至最多4个工作日 [4] 政策效果 - 蜀韵天府公司表示奖补资金短期缓解了项目资金压力 长期将用于升级熊猫时空馆互动装置及IP开发 计划整合"熊猫+文化/文旅/文创"资源打造产业生态高地 [3] - 久远银海公司称政策不仅解决短期资金需求 更增强创新信心 对长期业务规划产生积极影响 [3] - 邛崃市农业农村局指出政策通过数据共享和协同审核实现"政策找企业"转变 兑付效率显著提升 [4] 政策机制与覆盖率 - 邛崃市已建立常态化审核机制 新制定惠企政策优先采用"免申即享"方式 当前政策事项"免申即享"率达34% 覆盖17条事项 [4] - 成都市商务局新批次政策"免申即享"率为30% 文广旅局旅游业相关政策达54% 高新区将30%设为新政策通过门槛 并建立预算即时申请制度 [5] - 成都市通过"一个方案+两类政策+三张清单+四项机制"推进改革 新政策制定时需强制评估"免申即享"可行性并优先采用 [5] 未来规划 - 成都市计划通过新政策联审和存量政策改造提升"免申即享"比例 同时推出"易申快享"类政策简化材料与流程 [6]
文旅大省蝶变图强——《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诞生记
四川日报· 2025-07-01 00:28
四川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战略 - 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明确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方向 [1] - 四川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类型最全、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文旅资源谱系,包括305.7万余处文化资源和24.5万余处旅游资源 [2][3] - 2024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11.19亿人次,游客总花费1.76万亿元,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文化产业收入达千亿级,旅游收入达万亿级 [3] 文旅品牌建设 - 提出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以"锦绣"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锦绣河山,"安逸"体现四川生活特色 [7][8] - 品牌建设旨在提升四川文旅竞争力、吸引力和美誉度,展现自然生态之美和多彩人文之韵 [7][8] - 文旅品牌需概括四川地域特色并彰显精神气质,21市(州)各具特色 [7] 产业发展重点 - 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明确文博旅游、红色旅游、演艺赛事、生态康养度假、农文旅融合发展五大主攻任务 [9] - 提出"文旅+百业"和"百业+文旅"的发展理念,推动文旅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10] - 存在景强文弱、大而不强、高端业态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不足等短板 [8] 政策支持与改革 - 配套制定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让工作有支撑、发展有动能 [13] - 对培育壮大文旅经营主体、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等打出改革"组合拳" [12] - 两轮意见征集中收集350多条意见建议,充分吸纳各方智慧 [11] 发展目标与路径 - 提出2027年、2030年分两步走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目标 [7] - 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十六字原则 [7] - 明确做靓品牌、做强产业、做优服务、深化改革四大重点任务 [7]
资源“引流” 文旅“出圈”
金融时报· 2025-06-24 03:20
重庆云阳世界地质公园金融支持与文旅发展 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银行万州分行通过三维赋能机制(融资对接培育、信贷模式创新、配套服务升级)为云阳"恐龙+文旅"产业注入金融活水,激活乡村振兴 [1] - 云阳世界地质公园凭借恐龙化石资源实现转型发展,银行机构累计投放12.54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景区及化石遗址建设 [2] - 创新金融模式(如全国首笔自然资源资产委托经营贷款1.8亿元)盘活生态资源,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3] - 支付服务升级(外卡POS机、数字人民币等)提升游客体验,2025年"五一"期间游客量同比增长19.08%,收入增长27.24% [4] 金融支持措施 - 专项信贷投放:重庆银行云阳支行授信1.3亿元用于农耕体验项目,重庆三峡银行授信1.5亿元支持博物馆等6个子项目 [2] - 创新融资模式:以自然资源资产经营权为标的物发放1.8亿元贷款,覆盖岐山草场超8亿元生态资源价值 [3] - 支付基础设施:农业银行云阳支行联合银联商务部署30台外卡POS机,覆盖19个售票窗口及11家重点商户 [4] 文旅产业成效 - 恐龙化石资源开发:18.2公里"恐龙化石长城"及侏罗纪单体化石墙成为核心吸引力 [2] - 生态资源变现:智慧草原乐园、云上森林主题乐园等项目通过金融支持落地 [3] - 游客增长数据:2025年"五一"接待游客145.87万人次,综合收入11.2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