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融合

搜索文档
文旅部:“跟着演出去旅行”已经成为新风尚 跨城观演率超60%
北京商报· 2025-09-29 07:37
北京商报讯(记者 卢扬 程靓)9月2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 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表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最直观的效 果,就是推动新型业态层出不穷、消费场景迭代升级,让文化和旅游的产品、服务更加丰富、更加多 样,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比如,这几年,"跟着演出去旅行"已经成为了新风尚, 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为了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市",这已经成为常态了。据统计,演唱会、音乐节等大 型的演出,跨城的观演率超过60%。再比如,"文物游""非遗游""考古游""博物馆游"这些年也是持续升 温,人们在旅途中,除了看山、看水、看风景之外,更希望体验美、体验文化、体验风土人情。2024年 全国博物馆接待的观众接近15亿人次、再创历史新高;像广东的"英歌舞"、福建的"簪花围",还有安徽 的"鱼灯",吸引众多的游客感受非遗的魅力。文化、旅游融合,也带动了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像文化、 旅游与科技的融合,催生了很多新的产品,基于新科技的许多文旅产品,互动性强,沉浸式体验感也 强,很受游客的喜爱。 ...
山东首批旅游演艺典型案例出炉,淄博红叶柿岩旅游区入选
齐鲁晚报网· 2025-09-22 03:54
旅游演艺是实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也是扩大文旅消费的新增长点。近年来,山东省着力培育沉浸式、数字化项目类和大型音乐节等活动类 旅游演艺,涌现出一批深受游客欢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突出的优质产品。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全省第一批旅游演艺典型案例名单,新青年音乐 节、《海上有青岛》等9个案例入选。 新青年音乐节 在年轻人的音乐记忆里,一定有"新青年音乐节"的名字!这个由大众报业集团、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联手打造的青年文化IP,从2014年山东大学体育馆 的首场开唱,一路火了十年。 新青年音乐节秉持着"新青年有态度"的理念,音乐演出炸场、艺术打卡出片、美食小吃扎堆、文创市集淘货,还有超丰富的品牌互动和娱乐体验,把城市 文旅资源玩出了新花样。 也正因为这份用心,新青年音乐节圈粉无数,截至2025年7月,24场演出、百万乐迷参与、百亿次全网传播,新青年用十年时间证明:好的文化IP,从来 都能和时代同频共振。 《海上有青岛》 西海岸凤凰岛艺术中心360°全景秀演 青岛的海,藏着怎样的故事?去凤凰岛艺术中心看一场《海上有青岛》就懂了!这场由青岛西海岸旅游投资集团出品、锋尚文化(300860)集团创意打造 的36 ...
满足“诗和远方”新期待 旅游大国加速迈向旅游强国
新华社· 2025-08-27 23:55
行业战略定位 - 旅游业被定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作为幸福产业 民生产业和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 [1][2] - "十四五"期间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 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达32.85亿 同比增长20.6% [4] - 同期国内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 同比增长15.2% [4] - 中国保持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的地位 [4] 产业带动效应 - 旅游业带动交通 住宿 餐饮 零售等消费增长 [5] - 典型案例:贵州榕江"村超"单日吸引游客超18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8亿元 [3] - 产业对经济转型升级和扩大消费的引导作用日益增强 [5] 文旅融合进展 - 21个剧场打造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开城至2024年底接待超4000万人次 省外观众占比近80% [7][8] - 红色旅游类A级旅游景区数量和游客接待量持续增长 [11] - 文化场所增强旅游功能 包括博物馆 图书馆 非遗馆等 [12] 产品体系完善 - 全国现有1.65万家A级旅游景区 3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6] - 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近900家 旅游休闲街区700余家 [16] - 乡村旅游重点村镇达9500余家 15个乡村入选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且总数全球第一 [16] 政策支持措施 - 实施《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6] - 推出促进服务消费 冰雪经济及培育新增长点的政策措施 [6] - 推动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 进行微改造和精提升 [16]
赵乐际主持召开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八次委员长会议 决定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9月8日至12日在京举行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07:26
立法审议动态 -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将于9月8日至12日举行,审议原子能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国家公园法、仲裁法修订、法治宣传教育法、食品安全法修正、危险化学品安全法、生态环境法典(总则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国家发展规划法、监狱法修订等13项法律草案[1] - 会议将审议网络安全法修正草案、企业破产法修订草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草案及环境保护税法修正草案[1] - 拟批准中塞两国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的条约及引渡条约[1] 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 - 审议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度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2] - 讨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及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等专项报告[2] - 听取"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专题调研情况汇报[2] 监督与检查工作 - 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工会法实施情况的检查报告[2] - 全国人大财经委提交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机关信访工作报告涵盖2025年2月以来群众信访情况[2] 外交与人事安排 - 审议赵乐际委员长访问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瑞士及出席第六次世界议长大会的书面报告[2] - 处理个别代表资格审议及任免案等程序性事项[2][3]
吴桂英调研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工作
长沙晚报· 2025-08-22 03:13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导向 - 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及对湖南工作指示 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瓶颈激发动力活力[1] - 要求答好文化和科技 文化和旅游两道融合命题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1]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展 - 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原址新建项目已进入装修施工扫尾阶段 计划年内完工交付[3] - 要求坚持社会效益首位原则 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 加强资源统筹对接[3] - 要求加快重点项目规划建设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丰富服务供给[3] 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 - 调研雨花区东塘街道政院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要求深化拓展文明实践中心建设[5][6] - 强调以百姓视角和语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 盘活阵地资源创新实践场景[6] - 要求推进文明培育 文明实践 文明创建走深走实[6] 文物考古与保护工作 - 在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调研考古发掘和保护修复工作 鼓励文物保护传承研究[6] - 要求建强专业人才队伍 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提高文物数字化采集水平[6] 文化场馆运营与艺术发展 - 在长沙美术馆调研展陈情况 要求发挥特色优势突出时代主题创新办展模式[8][9] - 强调提升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增强群众参与感和体验度[9] - 在笑嘛脱口秀剧场调研演出管理 鼓励坚持正确创作导向传递向上向善力量[9] - 要求推进演艺新空间规范化建设 使小剧场成为文化新地标和消费新引擎[9]
夜游博物馆解锁文旅新空间
河南日报· 2025-08-20 23:30
行业趋势 - 博物馆夜游模式在暑期成为热门文旅项目 某旅游平台上"夜游"搜索量环比增长100% 其中夜游博物馆是热门项目[1] - 超过1/3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在暑期开展夜游活动 部分博物馆门票开售即"秒空"[1] - 高温天气促使更多游客选择夜间出行 多地政府部门鼓励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1] 运营模式 - 国家自然博物馆自2006年累计接待夜游观众近10万人次 积累了丰富运营经验[2] - 活动策划结合不同年龄段观众需求 设计兼具趣味性与科学性的项目[2] - 采用专业讲解员+志愿者+小小讲解员多元化服务模式 并制定完善应急预案[2] 产品创新 - 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手段打破时空边界 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与真实虚拟融合[2] - 河南博物院夜场推出VR沉浸探索展 XR大空间沉浸展 古乐专题演出和主题市集等多元化体验项目[2] - 积极打造高附加值夜间产品 通过数字化传播使文物"活起来" 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文化"火起来"[3] 市场影响 - 博物馆成为重要文旅打卡地 越来越多人将参观博物馆视为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1] - 文旅融合推动博物馆创新发展 数字化表达形式和文创产品带"活"文物展品并带"火"博物馆[1] - 夜间开放为游客提供更凉爽天气 更便利交通和更少人流的高质量观展体验[1]
国粹扬帆:爱达·魔都号开启海上京剧之旅
央视网· 2025-06-25 06:07
邮轮与京剧文化跨界合作 - 爱达·魔都号推出2025秋冬"国粹京剧·扬帆出海"主题航季 涵盖6个航次 包括9月27日 10月1日 10月8日 11月15日 11月19日 11月23日 国家京剧院将登船演出《霸王别姬》《贵妃醉酒》《闹天宫》等经典剧目 [1][2] - 邮轮设计沉浸式京剧体验 包括主题文化讲座 脸谱勾画教学 服饰穿搭互动 以及甲板快闪表演如《战马超》《昭君出塞》 [2][6] - 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表示 此次合作是京剧非遗创新传播的尝试 通过千人剧院演出 甲板快闪 身段教学等形式 让国际游客感受国粹艺术 [6][8] 邮轮文旅产业创新 - 爱达·魔都号为首艘国产大型邮轮 2024年首航至今已服务45万宾客 此次"国粹出海"主题航季将覆盖日韩近十座城市 预计吸引3万中外游客 [8][9] - 文化和旅游部指出 该合作是"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的实践 响应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 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中"跟着演出去旅行"的政策导向 [8][9] - 公司持续探索"邮轮+文化"模式 此前推出敦煌艺术展 民歌主题航次 工业美学空间 《哪吒闹海》亲子剧等 此次京剧主题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 [9] 文化传播与产业意义 - 京剧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邮轮移动舞台实现物理空间与传播维度的双重突破 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创新载体 [6][8] - 文旅部强调 合作推动文化和旅游向深层次融合 同时助力邮轮产业升级 通过船上到岸上的消费场景联动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8][9]
文旅融合 一路繁花 ——河南践行“两高四着力”系列述评之四
河南日报· 2025-06-19 23:27
文旅融合发展 - 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让文化有活力、旅游有魅力 [1] - 河南省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 河南省与央视网联合打造《沿着中原大遗址走廊寻国宝》大型直播活动,沉浸式展示中华五千年文明 [2] - 累计55项考古发现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2] -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开馆试运行,河南省挂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增至8家 [4] - 文物防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河南工作站揭牌,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 [4] - 河南日报社推出"了不起的甲骨文"主题报道,讲好甲骨文故事,打造中华文化新地标 [4] 文艺创作与群众文化 - 河南省杂技集团打造大型红色杂技剧《进攻令》,融合传统杂技技艺展现革命历史故事 [5] - 豫剧《大河安澜》、曲剧《鲁镇》等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彰显河南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 [5] - 2024年全省开展"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十大群众文化活动,参与人次达9500万 [6] - 通过"非遗焕新购物月"、"非遗进景区"等活动,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6] 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 河南省启动"青春起航·惠游河南"专项文旅补贴活动,通过"一机游河南"平台吸引游客 [7] - 端午节假期全省接待游客1511.6万人次、旅游收入6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5.3% [7] - 洛阳洛邑古城的"天女散花"、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文旅演艺精品创新体验模式 [9] - 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等"微改造、精提升"项目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 [9] - 河南省拥有7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56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9]
湖南旅发大会:岳阳楼“上新了” | 山水洲城记
长沙晚报· 2025-05-27 07:15
文旅演艺项目创新 - 沉浸式走读诗境剧场《今上岳阳楼》与沉浸式5D生态剧场《洞庭幻境》为旅发大会重点观摩项目,由湖南如是数字艺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彦团队打造 [2] - 《今上岳阳楼》采用"借景还境"设计理念,在不破坏岳阳楼建筑前提下划分4大戏剧场域与3个数字化艺术情境,运用159台隐藏式投影仪实现夜间光影覆盖 [2][4] - 《洞庭幻境》创新聚焦生态文明主题,建设全国最大室内渔村戏剧群落和生态主题升降式数控矩阵,融合MR技术创造混合现实空间 [6][11] 内容创作策略 - 《今上岳阳楼》以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吾谁与归"为文眼,通过当代视角重构经典,避免直白复述而采用含蓄表达引发观众思考 [6] - 《洞庭幻境》基于洞庭湖渔民上岸背景,通过半年采风将候鸟、江豚等生态元素转化为演出内容,突出"渔民上岸一小步,生态文明一大步"主题 [7][9] - 创作强调"惊鸿一瞥"手法,如聚焦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的特定心境而非其完整生平,实现历史文化人物的差异化呈现 [14][16] 行业发展趋势 - 文旅演艺正成为旅游景区标配,湖南重点发展沉浸式互动演艺新空间,长沙发力打造"新演艺之都" [12] - 演艺新空间呈现四大特征:艺术性超越娱乐性、分众传播精准定位、活化闲置场馆替代新建、追求片段化深度体验而非全景式呈现 [13] - 技术应用成为核心竞争力,《今上岳阳楼》采用智能控制集成系统,《洞庭幻境》结合AR眼镜空间定位技术提升沉浸感 [11] 商业模式与合作 - 项目采用政企合作模式,《今上岳阳楼》由岳阳市委宣传部指导,湖南旅游集团等联合出品,《洞庭幻境》引入明和集团等企业资源 [2][6] - 线上导流成为主要售票渠道,互联网分众传播特性促使内容方精准定位知识审美人群 [13] - 演艺空间与城市更新结合,强调既有场馆活化利用而非新建,降低投资成本并增强特色 [13]
四川展团今日亮相深圳文博会 将发布157个重大文化产业投资项目,总投资超1300亿元
四川日报· 2025-05-22 00:05
展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于5月22日至26日举办 [3] - 四川采用"1+2"参展形式展示文旅发展新成果 [3] 四川展馆 - 展馆总面积990平方米 主题为"文旅融合展形象 万千气象看四川" [3] - 分为重点场景展示区 文化和科技融合展示区 文化和旅游融合展示区 天府文创集市展示区 [3] - 集聚全省73家重点文化企业 [3] 重点场景展示区 - 展示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 技术突破 文化影响力 [3] - 展示濛溪河遗址群考古新发现和蜀道考古调查新进展 [3] 文化和科技融合展示区 - 立体化呈现新型文化企业培育 新型文化业态发展 新型消费模式推动成果 [3] 文化和旅游融合展示区 - 重点展示"天府之国 安逸四川 熊猫家园 古蜀文明"四张国际名片 [3] - 展示五大世界级遗产等文旅品牌建设成效 [3] - 展示康养旅游 低空旅游 研学旅游 影视旅游 赛事旅游 工业旅游等新产品 [3] 天府文创集市展示区 - 展示具有四川特色和市场热度的文创产品 可逛可买可打卡 [3] 配套活动 - 开展考察调研深圳市优秀文化企业 [4] - 举办四川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推介会 [4] - 推介会将发布157个重大文化产业投资项目 总投资超1300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