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考古

搜索文档
文物事业发展步伐更坚实
经济日报· 2025-09-11 00:59
考古工作进展 - 实施1284个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 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 一万年文化史 五千多年文明史[2] - 边疆考古发现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质 包括吉林古城村 新疆莫尔寺 西藏玛不错等遗址[2] - 考古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包括考古发掘方舱和移动实验室[2] - 实施基本建设考古发掘6500余项 保障北京城市副中心 雄安新区 沪渝高速公路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2] 博物馆事业发展 - 全国备案博物馆达7046家 平均每20万人拥有一家博物馆[3] - 免费开放博物馆6444家 占比超91%[3] - 中央累计投入免费开放补助资金超150亿元 接待观众超41亿人次[3] - 每年举办展览超4万个 教育活动超50万场次[3] - 通过大馆带小馆 巡展 借展 联合办展 "云展览"等方式增强供给能力[4] - 实施预约机制调整 延长开放时间等措施应对寒暑假和节假日激增需求[4] 世界文化遗产成就 - 新增4项世界文化遗产 包括泉州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 北京中轴线 西夏陵[5] - 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60项 其中文化遗产41项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5] - 理顺乐山大佛 都江堰—青城山 龙门石窟等遗产地管理体制[5] - 实施故宫 莫高窟 长城 大运河 丝绸之路等保护展示项目[5] - 推进景德镇手工瓷业遗存 三星堆—金沙遗址等申遗工作[6]
陕西探索文物考古工作新模式服务高质量发展
陕西日报· 2025-08-28 23:11
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成果 - 实施"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 包括小雁塔 周原遗址等5部文物保护规划和西安碑林等6处国保单位区划调整方案 [1] - 完成270处国保单位和163处省保单位的地形测绘和保护区划核对工作 [1] - 新增2个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和7个省科技厅立项课题 发布3项文物保护地方标准 [1] 考古工作与经济效益 - 开展基本建设考古工作4000余项 推进西延高铁 古贤水库 陕北能源工程等600余项重点项目文物保护工作 [2] - 发掘古代遗迹10万余处 出土各类文物20余万件(组) [2] - 通过优化特殊区域工作方案节约勘探费用1.65亿元 [3] 考古发现与学术价值 - 汉文帝霸陵 西头遗址 寨沟遗址 周原遗址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 - 半坡遗址等11项考古成果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汉文帝霸陵考古成果入选2023年"世界考古十大发现" [1] - 西安贾里村墓地入选"2024年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石峁遗址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四大都邑性遗址 太平遗址为夏文化研究提供考古实证 [1] 文化展示与产业发展 - 建成石峁 黄河 秦岭 统万城等博物馆和石峁 统万城 乾陵 秦咸阳城咸阳宫等考古遗址公园 [3] - 文博单位推出文创产品千余种 IP授权近200项 与文化企业合作申请注册文物元素商标近百类 [3] - 发挥黄帝陵 兵马俑 延安宝塔等精神标识作用 运用古丝绸之路 秦直道 秦蜀古道等历史文化线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吴桂英调研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工作
长沙晚报· 2025-08-22 03:13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政策导向 - 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及对湖南工作指示 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瓶颈激发动力活力[1] - 要求答好文化和科技 文化和旅游两道融合命题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1]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展 - 长沙市工人文化宫原址新建项目已进入装修施工扫尾阶段 计划年内完工交付[3] - 要求坚持社会效益首位原则 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 加强资源统筹对接[3] - 要求加快重点项目规划建设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丰富服务供给[3] 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 - 调研雨花区东塘街道政院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要求深化拓展文明实践中心建设[5][6] - 强调以百姓视角和语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 盘活阵地资源创新实践场景[6] - 要求推进文明培育 文明实践 文明创建走深走实[6] 文物考古与保护工作 - 在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调研考古发掘和保护修复工作 鼓励文物保护传承研究[6] - 要求建强专业人才队伍 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 提高文物数字化采集水平[6] 文化场馆运营与艺术发展 - 在长沙美术馆调研展陈情况 要求发挥特色优势突出时代主题创新办展模式[8][9] - 强调提升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增强群众参与感和体验度[9] - 在笑嘛脱口秀剧场调研演出管理 鼓励坚持正确创作导向传递向上向善力量[9] - 要求推进演艺新空间规范化建设 使小剧场成为文化新地标和消费新引擎[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