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操作风险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理财子公司正面舆情影响力榜(7月4日——7月17日)
新华网· 2025-08-12 06:20
舆情监测概况 - 基于新华金融舆情数字平台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全网舆情监测 制定双周舆情影响力榜单[1] - 监测时段为2022年7月4日至7月17日 共采集境内媒体有效报道8313篇 关联22家主体 预估舆情影响范围2655.45万人次[2] - 行业舆情健康指数达91分 超过92.31%的理财子公司企业高于行业均值 2家企业需优化舆情治理[2] 舆情情感分布 - 正面及中性报道占比95.79% 总量7963篇[2] - 正面舆情聚焦理财公司调研动态、投研能力建设及产品规则调整[2] - 敏感舆情主要涉及监管罚款(如理财子公司首批罚单)和储户存款变理财产品事件[2] 舆情传播特征 - 传播峰值出现在7月6日 核心事件为度小满储户存款变理财产品争议[3] - 传播广度涉及8313篇原创及转载报道 高权重媒体包括中国经济网(24篇)、中国新闻网(14篇)、新华网(7篇)[10] - 传播深度覆盖6类媒体渠道 包括中央权威媒体、财经媒体、网络媒体等[10] - 传播速度为每小时平均新增25篇文章[10] 热点话题与风险 - 舆情热词集中在"银行理财""调研""投研能力""权益投资""度小满"等[5] - 操作风险为行业首要舆情风险 占比76% 主要涉及理财公司处罚事件[7] - 风险分类依据银保监会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十大类别(含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9] 正面舆情事件影响力排名 - "二季度银行理财公司调研马不停蹄 半导体行业受青睐"影响292.01万人次[11] - "银行理财亮点频现 投研能力成立身之本"影响198.45万人次[13] - "T+0变T+1 快赎金额降至1万"(招商银行)影响167.21万人次[13] - "银行理财市场净值化转型初显成效"影响160.55万人次[13] - ESG主题理财产品发行升温事件影响123.04万人次[13]
银行理财有哪些常见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8-05 17:18
银行理财风险分析 市场风险 - 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市场波动直接影响理财产品价值 [2] - 利率上升导致固定收益类产品价格下降 利率下降则收益表现较好 [2] - 汇率变动使外汇理财产品在兑换时可能产生损失 [2] - 股票市场下跌会导致股票型理财产品资产缩水 [2] 信用风险 - 投资对象违约或信用恶化导致收益延迟或本金损失 [3] - 资金投向企业或政府机构 其偿债能力直接影响产品收益 [3] - 银行虽进行信用评估 但无法完全消除信用风险 [3] 流动性风险 - 固定期限产品存续期内无法提前赎回资金 [4] - 允许提前赎回的产品可能需支付手续费或折价赎回 [4] - 市场流动性紧张时银行可能难以满足赎回需求 [4] 操作风险 - 内部流程缺陷、人为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损失 [5] - 销售环节风险条款说明不足可能引发投资者误判 [5] - 外部事件如黑客攻击或自然灾害影响产品收益 [5] 政策风险 -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调整改变金融市场环境 [6] - 税收政策变化直接影响理财产品收益水平 [6] - 金融监管要求调整迫使银行改变产品设计策略 [6]
消费金融存在哪些风险?
搜狐财经· 2025-07-18 23:30
消费金融的核心作用 - 消费金融为个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 助力消费升级 [1] 消费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 信用风险 - 金融机构依赖消费者信用信息评估还款能力 但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1] - 消费者可能隐瞒真实财务状况或提供虚假资料获取贷款 [1] - 金融机构信用评估体系可能存在局限 难以全面精准评估借款人风险 [1] - 消费者因失业或经济困难无法按时还款会导致违约 金融机构面临资金损失 [1] 市场风险 - 利率波动会改变消费者借贷成本和还款负担 利率上升可能导致部分消费者违约 [1] - 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居民收入和消费意愿 经济下行时贷款需求下降且违约概率上升 [1] 操作风险 - 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 员工操作不规范 内部控制不完善可能引发风险 [2] - 员工贷款审批未严格遵循标准或合同签订存在疏漏可能导致后续纠纷 [2] - 外部欺诈行为如伪造身份信息或虚假交易骗取贷款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 [2] 流动性风险 - 金融机构需保证足够流动性满足消费者提款和贷款需求 [2] - 资金来源不稳定如存款流失或融资受阻时 面临贷款兑付或集中提款可能导致流动性危机 [2] 信息来源 - 以上信息由金融界利用AI助手整理发布 依托专业团队和资源网络提供金融资讯 [2]
某投资平台称邮寄黄金到指定地点可翻倍充值到投资账户?有风险不能寄还是马上寄
搜狐财经· 2025-05-17 02:49
法律风险 - 邮寄黄金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和《禁止寄递物品管理规定》,贵金属及其制品被列为限制寄递物品,未经许可寄送涉嫌违法 [3] - 根据《邮政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黄金寄递需符合特定包装、保价及申报程序,私人随意寄送面临行政处罚 [3] 金融监管风险 - 承诺黄金翻倍充值违反《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涉嫌以高收益低风险为诱饵吸收公众财物 [3] - 贵金属价格由国际市场决定,无法保证翻倍增值,此类宣传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虚假宣传的规定 [3] 操作风险 - 黄金在寄递过程中存在物流丢失、损坏或被调包的风险 [4] - 平台通常未取得金融业务许可证,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监管,跑路或关闭后投资者难以追回资金或实物 [4] 投资者建议 - 发现此类宣传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或金融监管部门举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权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