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提直降代
icon
搜索文档
携程的“分歧时刻”:高管减持、回购护盘与增长叙事之变
36氪· 2025-09-12 12:10
核心高管减持与公司回购计划 - 董事长梁建章计划出售100万份ADS 价值约7375万美元 为2025年以来首次披露减持计划 [2] - CEO范敏计划出售7万份ADS 加上1月、2月和5月减持 2025年以来累计套现达2亿元 [2] - 董事兼首席运营官熊星计划减持部分价值约2亿元 [2] - 公司宣布最高50亿美元回购计划 金额比2月份计划高出十几倍 相当于近期市值的9%-10%及6月底现金等价物的61% [2] 财务表现与增长趋势 - 2023年全年收入445.62亿元 同比增长122.19% 净利润99.18亿元 同比增长超6倍 [4] - 2024年收入实现接近20%增幅 净利润增幅达70% 较2019年收入增加近50% [4] - 2025年上半年收入286.7亿元 增速16.2% 与国内行业大盘基本保持一致 [6] - 营业利润增速表现弱于收入增速 [6] - 下半年出境游收入增速预计10-20%区间偏低位置 国内收入增速预计9% 整体增速约15% [9] - 2026-2027年多家研究机构给出12%-15%收入增速预期 显示从成长股向稳健增长过渡 [9] 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环境 - 国内居民上半年出游人次32.85亿 同比增长20.6% 出游花费3.15万亿元 同比增长15.2% [7] - OTA行业毛利率表现优异:携程长期高于80% 同程旅行高时达75% [10] - 2025年上半年携程营业利润率26.7% 同程旅行16.3%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净流入 [10] - 酒店行业连锁化率提升:天津/武汉/济南/南京/沈阳/苏州等多城市品牌渗透率突破60% [23] - 在线化率存在差异:高线城市酒店预订线上化率40%-50% 低线城市仅20%-25% [24] - 酒店供给增长快于需求:2024年房量供给增长8-10% 出行间夜需求增长2-6% [25] - 2025年以来酒店房间量同比增速稳定在7-8% 全年供给预计5-10%增长区间 [25] 业务模式挑战与竞争威胁 - 交通票务业务佣金率不断降低 收入增长需更高GTV增速支撑 [18] - 住宿业务综合佣金率约8%-10% 为国际巨头的三分之一 [26] - 京东宣布三年0佣金进军酒旅市场 与锦江酒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7] - 美团优势在于吃喝玩乐全生态及年轻用户群体 新会员体系增强用户黏性 [27] - 高德上线"扫街榜" 阿里深入到店业务布局 [27] - 航司官方渠道平台纵横航旅上线 定位"0捆绑、0套路、0差价" [20] 用户与供应商关系 - 携程用户画像偏向"价格不敏感型"和"服务敏感型" 拥有2万人BD及呼叫中心团队 [14] - 存在"大数据杀熟"争议:黑钻会员遭遇价格跳转事件 页面显示3868元跳转后变为4408元 [15] - 酒店业提升直销比例趋势明显 旨在掌握用户数据及强化品牌价值 [22] - 航司与OTA平台围绕产品展示、加价销售、退改费用等问题多次交锋 [20]
航旅纵横,成不了12306
凤凰网财经· 2025-08-18 15:56
核心观点 - 航旅纵横整合38家航司资源推出"民航官方直销平台",主打"源头机票"概念,承诺价格透明、无捆绑销售等六大优势,但实际价格并未显著低于OTA平台[4][6] - 行业面临航司与OTA长期博弈,航司通过"提直降代"政策提升直销比例,航旅纵横作为中航信旗下平台成为航司对抗OTA的新渠道[15][16][20] - 航旅纵横具备官方背景和专业用户基础,但在价格竞争力、服务体验及商业模式上仍存短板,短期难以颠覆OTA市场格局[22][24][26][28] 行业格局与竞争态势 - 航司与OTA矛盾核心在于定价权与渠道控制权,2015年前OTA佣金占比达票面价3%-10%,三大航司年佣金支出超百亿元[16] - 2024年民航局要求2025年底前航司机票直销比例提升至40%以上,但目前实际占比远低于该目标[16][18] - 2024年三大航司联合整顿OTA违规行为,南航暂停去哪儿网代理资格,国航、东航跟进封杀违规OTA[19] 商业模式与价格机制 - 机票价格构成:航司底价+机场建设费/燃油附加费+平台服务费/代理人加价,航旅纵横虽直连中航信系统但无法保证最低价[8][11] - OTA通过交叉销售(酒店/保险等高利润服务)补贴机票低价,而航司官网及航旅纵横等直销渠道缺乏此类盈利模式[10][26] - 76%旅客购票首要考虑价格因素,仅12%关注退改透明度,航旅纵横价格透明度优势难以抵消OTA实际价格优惠[27] 平台优势与挑战 - 航旅纵横激活用户超1亿,差旅人群占比高易于转化,但非差旅用户习惯难改变[22][23] - 投诉量激增至13000+条,主要涉及退款延迟、客服失联等问题,客服能力远逊于头部OTA的24小时服务体系[24] - 作为"民航国家队"缺乏独家票源优势,航司为维持渠道平衡不会给予特殊折扣,难以建立垄断性护城河[14][28] 市场影响与长期价值 - 航旅纵横入场迫使OTA规范机票销售行为(如减少捆绑销售),但短期内市场份额冲击有限[28][29] - 行业可能形成分层竞争:价格敏感用户流向OTA,透明度敏感用户选择航旅纵横,最终推动服务优化[28][29] - 中航信背景赋予系统整合能力,但商业化变现与持续投入能力弱于多元化经营的OTA巨头[21][26]
航旅纵横,成不了12306
36氪· 2025-08-18 10:13
航旅纵横进军机票直销市场 - 航旅纵横整合38家航司资源推出"民航官方直销平台",主打"0差价、0捆绑、0套路"的源头机票销售,获得国航、南航、东航等航司公开支持[5][17] - 平台强调六大承诺:价格透明、无捆绑、执行航司退改规则、杜绝大数据杀熟、保护数据安全、报销凭证真实[8] - 上线1个月后黑猫投诉量激增至13000多条,主要涉及机票业务问题[5] 机票价格形成机制与直销困局 - 机票价格由航司底价+机场建设费/燃油附加费+平台服务费构成,航旅纵横虽直接对接中航信系统但无法保证低价优势[10][11] - 北京飞昆明航线对比显示航旅纵横价格普遍比携程高50-100元,同舱位仅低5元[8] - 2015年后航司推行"提直降代"政策,代理人佣金改为定额10-20元/张,OTA转向通过附加服务盈利[12] 航司与OTA的博弈历史 - 2015年前为代理强势期:航司佣金支出达票面价3%-10%,三大航年佣金超百亿元[18] - 2024年民航局要求2025年底航司机票直销比例提升至40%以上,目前实际占比远低于目标[18] - 2025年三大航联合打击第三方平台乱象,南航暂停去哪儿网代理资格[20][21] 航旅纵横的竞争优势与挑战 - 优势:1亿激活用户基础,差旅人群占比高;官方背景增强信任度;结算页面简洁无捆绑[14][25] - 短板:客服能力不足(退款延迟、失联投诉多);缺乏酒店/租车等配套服务;支付便捷性待提升[27] - 商业模式挑战:需平衡公益性定位与盈利需求,资源投入不及OTA多元化营收支撑[28][30] 行业竞争格局影响 - 76%旅客购票首要考虑价格因素,航旅纵横透明度优势难抵OTA补贴价格吸引力[31] - 航司无法给予航旅纵横独家优惠以避免渠道冲突,平台难以建立价格护城河[32] - 行业影响:短期内难撼动OTA格局,长期或促使OTA规范机票销售行为[32][33]
航旅纵横,成不了12306
虎嗅APP· 2025-08-18 09:47
航旅纵横进军机票直销市场 - 航旅纵横整合38家航司资源推出"民航官方直销平台",主打"0差价、0捆绑、0套路" [6][16] - 平台强调六大承诺:价格透明、无捆绑、执行航司退改规则、杜绝大数据杀熟等 [8] - 国航、南航、东航等航司集体支持,将航旅纵横列为与官网同等重要的直销渠道 [6][16] 源头机票的价值与价格争议 - 源头机票未显现价格优势,例如北京-昆明航线价格普遍比携程高50~100元 [8] - 机票定价逻辑包含航司底价+机场建设费/平台服务费,直销渠道不等于低价渠道 [10][13] - 航旅纵横依托母公司中航信直接对接民航底层数据库,但无法获得独家价格优惠 [11][29][30] 航司与OTA的历史博弈 - 2015年前航司依赖OTA渠道,佣金达票面价3%~10%,三大航年佣金支出超百亿元 [19] - 2015年航司推行"提直降代"政策,降低代理依赖,OTA转向交叉销售模式 [19] - 2024年民航局要求2025年底前航司机票直销比例提升至40%,当前远未达标 [19] 航旅纵横的竞争优势与挑战 - 优势:1亿激活用户基础,差旅人群占比高,专业航空出行定位 [25] - 短板:客服能力不足(黑猫投诉超13000条)、一站式服务缺失、商业模式单一 [26][27] - 价格敏感型用户占比高(76%旅客优先考虑价格),透明度和无套路难抵价格劣势 [28][29]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航旅纵横为航司提供平衡点:既提升直销率,又增强对OTA议价权 [22] - 短期难撼动OTA格局,长期或倒逼OTA规范机票销售行为 [30] - 民航国家队入场推动行业多元竞争,最终利好消费者体验优化 [30]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航旅纵横机票价格为何不占优势?|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2025-08-18 04:30
航旅纵横上线机票直销业务 - 航旅纵横正式上线民航官方直销业务,承诺「0 差价、0 捆绑、0 套路」,但实际票价相比第三方平台更贵 [2][3] - 航旅纵横由中国民航信息集团打造,覆盖国内所有主流航司,月活用户突破2400万,被称为「民航版12306」 [3] - 随机对比显示,航旅纵横的机票价格普遍高于携程等平台,例如北京飞上海最低价差5元,北京飞乌鲁木齐最低价差30元 [3] 机票销售模式分析 - 机票销售分为直销和分销两种模式,直销通过航司自有渠道售票,分销通过机票代理和OTA平台 [4] - 航司直销采用动态定价机制,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但自有平台流量有限,难以摆脱对分销渠道的依赖 [4] - 分销渠道中,票代通过增值服务获利,OTA平台通过一站式比价功能吸引流量,成为航司重要销售入口 [4][5] - 航司不会将自家平台价格定为全网最低,分销渠道往往能提供更低价格 [5] OTA平台的业务模式 - OTA平台如携程、飞猪自营机票代理业务,同时聚合其他代理商票源并抽成 [5] - 携程2024财年交通票务营收203亿元,占比降至38%,酒店预订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6] - OTA平台通过机票业务让利和补贴吸引用户,带动酒店、旅游等高利润业务 [6] 航司「提直降代」战略 - 航旅纵横推出机票直销业务契合航司「提直降代」战略,即提升直销份额、降低代理分销比例 [6][7] - 完全取消分销渠道可为一家航司每年节省超30亿元销售成本 [7] - 2015年国资委要求三大国有航司将直销比例提升至50%,2016年机票代理费改为定额支付 [7] - 截至2020年,国内航司直销比例约30%,其余70%仍依赖代理 [8] 航旅纵横的未来发展 - 航旅纵横为航司提供直面旅客的新通道,航司愿意支持 [8] - 航旅纵横页面设有酒店、租车等预订入口,有望发展平台增值服务 [8] - 短期内难以撼动OTA平台,但对消费者而言是一种差异化选择 [8]
航旅纵横,成不了12306
36氪· 2025-08-18 01:56
航旅纵横推出机票直销平台 - 航旅纵横于7月17日整合38家航司资源推出民航官方直销平台 承诺"0差价 0捆绑 0套路" 并获得国航 南航 东航 海航等航司支持 将其作为与官网 APP 小程序同等重要的直销渠道 [1] - 平台强调"六大承诺":价格透明 无捆绑 执行航司退改规则 杜绝大数据杀熟 保护数据安全 报销凭证真实 [2] - 截至8月18日 黑猫投诉平台针对航旅纵横的投诉达13000多条 近期多数围绕机票业务 [1] 机票价格形成机制与比较 - 机票价格由航司底价+机场建设费/燃油附加费+平台服务费/代理人加价构成 航司根据航线 季节 市场需求等因素设定复杂舱位体系 [4] - 航旅纵横直销机票未显着低价 例如北京飞昆明航线8月每日最低票价普遍比携程高50-100元 仅七夕前后略低 8月12日同舱位携程票价低5元 [2] - 航旅纵横依托母公司中航信直接对接民航业底层数据库 但无法保证价格优势 [5] 行业利润模式与价值主张 - 2015年航司推行"提直降代"政策 将代理人佣金改为定额手续费(每张票10-20元) OTA转向通过航空意外险 延误险等附加服务赚取利润 [6] - 航旅纵横"源头机票"核心价值在于透明结算(仅显示票价和机场建设费)而非低价 旨在建立用户信任并区隔OTA代理乱象 [6] - 民航局要求2025年底前航司机票直销比例提升至40%以上 但当前实际占比远低于四成 [8] 航司与OTA的博弈关系 - 航司与OTA矛盾核心是定价权 渠道控制权及利润分配 2015年前代理佣金达票面价3%-10% 三大航司年佣金支出超百亿元 [8] - 2024年航司加强直销渠道:南航 国航 东航联合打击第三方平台乱象 开启"机票互售"模式 南航暂停去哪儿网代理资格 [10] - 航旅纵横为航司提供平衡点 既计入直销率符合监管要求 又增强与OTA议价能力 [12] 航旅纵横的竞争优势与挑战 - 航旅纵横激活用户超1亿(2022年底) 差旅人群易被"源头机票"吸引 但需突破OTA用户习惯壁垒 [13] - 平台短板包括:界面设计 支付便捷性 复杂行程组合能力 酒店/租车等一站式服务不足 客服能力弱(退款延迟 客服失联等问题突出) [14][15] - OTA凭借酒店 旅游度假等多元化营收形成强大造血能力 航旅纵横盈利能力较弱且商业合作广度深度不足 [17] 价格竞争与市场影响 - 76%旅客将价格列为购票首要因素(2025中国航空消费趋势报告) 航旅纵横价格透明度虽获认可但缺乏实际优惠 [17] - 航司避免市场混乱 确保所有分销渠道票价政策一致 航旅纵横难获独家优惠 [18] - 短期难撼动OTA格局 长期可能分流对价格不敏感但重透明度的客户 促使OTA更规范 [18]
重估茅台
虎嗅APP· 2025-07-30 00:16
核心观点 - 贵州茅台通过30亿-60亿回购计划带动市值增长7700亿,股价涨幅超50% [3] - 茅台长期投资价值取决于飞天茅台的盈利能力,当前处于股价十字路口(1455元,距高低点均为21%) [3] - 行业面临白酒需求萎缩(2024年产量仅2016年的30.5%),但茅台凭借护城河和库存优势仍可维持 [43][44] 直销渠道战略 - 直销占比连续三年超40%,2024年达43.9%(较2023年降1.8个百分点),毛利润率95.33%显著高于代理渠道的89.42% [5][6][7][12] - 历史演变:2017年直销占比仅10.7%,2020年高卫东上任后提升至14%,2021年丁雄军推动占比突破40% [9] - 直销四大优势:抑制黄牛、提高效益、直面用户、降低经销商依赖 [6][7][8] 数字营销与产品结构 - i茅台平台销售额占比从丁雄军时期33%降至新管理层25%,2024年Q2-Q4销售额占直销额约25% [15][16][18] - 系列酒占比从2018年11%升至2024年20%,其中茅台1935单品贡献过半(2024年系列酒总销246.8亿) [19][20][22] - 新管理层策略趋保守,系列酒虽保持增长但非重点发展方向 [23] 价格与产能分析 - 出厂价双路径:2018年明线提价18.3%至969元,暗线通过直销占比提升实际出厂价至2024年1480元 [25][26][29] - 基酒产能利用率达129%(茅台)和98%(系列酒),2024年库存29.2万吨可勾兑5亿瓶飞天(价值5800亿) [32][34][40] - 基酒转化率:每1.11吨基酒勾兑1吨成品,系列酒基酒曾连续多年亏空 [35][37][38] 行业挑战与市值管理 - 白酒行业产量6年萎缩69.5%,年轻人消费习惯改变构成长期隐忧 [43][46] - 公募基金持股8885万股(1072家)形成股价支撑,但持有家数同比减少620家 [48] - 历史8次拆股(2001-2014年),当前高股价(1844元)导致流动性下降(2024年6月成交额仅909亿) [49][50] - 市值管理手段(分红/回购/拆股/提价)短期有效,但需警惕行业性价值重估 [51]
三大航集体站台航旅纵横
北京商报· 2025-07-29 16:32
行业直销模式升级 - 三大航及海航集体支持航旅纵横上线民航官方直销平台 整合37家国内航空公司直销资源 平台承诺价格透明且无捆绑销售 [1][3] - 航旅纵横平台被定位为与官网 App同级的直销渠道 用户可在单一界面完成多航司比价和购票 激活用户量超1亿 [3] 航司销售策略调整 - 行业长期推行"提直降代"策略 旨在提高机票直销比例并降低代理依赖 以解决分销渠道的服务保障不力及收益损失问题 [4] - 三大航于2023年底开启机票互售 2024年3月针对第三方平台违规行为采取严厉措施 包括差价退还和追责 [5] - 民航局于2024年6月部署整治"内卷式"竞争 指出航司直销比例不足导致过度依赖网络平台分销 部分平台借助算法影响定价 [5] 成本与竞争影响 - 新直销渠道通过渠道竞争降低航司销售成本 因销售机票需向渠道支付手续费 [5] - 航旅纵横直销模式对OTA及机票代理商产生重大影响 但实际效果需经市场博弈验证 [6] 平台挑战与局限 - 航旅纵横机票价格竞争力存疑 例如某航班经济舱价格800元 较OTA平台790元高10元 非直营套餐价格低至744元 [7] - 平台面临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和商旅客群转化难题 后者更倾向选择服务高效的正规票代或OTA [7] - 平台需在机票价格透明前提下提升消费吸引力 避免与OTA同质化 同时需持续投入管理资源和技术以优化体验 [8]
三大航集体站台航旅纵横:提升机票直销比例、摆脱票代依赖
北京商报· 2025-07-29 12:27
行业直销战略推进 - 三大航及海航集团在航旅纵横平台上线官方直销业务 将平台定位为与官网 App和小程序同级的直销渠道 [1][3] - 航旅纵横平台整合37家国内航空公司直销资源 提供比价和购买功能 用户量超1亿 被称为"民航版12306" [3] - 行业持续推进"提直降代"策略 旨在提高直销比例降低代理依赖 去年底三大航开启机票互售 今年3月针对第三方平台违规行为采取严厉措施 [5] 市场环境与政策背景 - 民航局于6月26日部署整治"内卷式"竞争 指出航空公司机票直销比例不足 高度依赖网络平台分销渠道 [5] - 部分航线网络平台借助AI算法和大数据技术影响定价 航司被迫低价销售争夺客源 [5] - 新直销渠道出现有利于降低航司销售成本 因销售渠道竞争可减少手续费支出 [6] 平台竞争优势与承诺 - 航旅纵横承诺机票销售无捆绑 无大数据杀熟 价格透明 行程单与支付金额一致 信息安全有保障 [3] - 平台采用"0差价 0捆绑 0套路"直供模式 旨在保障消费者权益 解决机票销售不规范问题 [1][6] 面临挑战与竞争态势 - 航旅纵横机票价格竞争力存疑 例如北京大兴-重庆江北航班经济舱价格800元 较去哪儿平台航司直营店790元高10元 非直营旅行套餐仅744元 [8] - 价格敏感型消费者优先考虑性价比 商旅人士偏好正规票代或高效OTA平台 航旅纵横尚未积累足够消费吸引力实现用户转化 [10] - 平台需在机票直销价格透明基础上提升消费吸引力 避免与OTA同质化 同时需持续投入管理资源、资金和技术改善销售体验 [10][11]
航旅纵横打不过OTA,就做不成“民航12306”
虎嗅· 2025-07-28 14:53
行业动态 - 航旅纵横整合37家航司直销机票,提供单一界面比价购买服务,主打"0捆绑、0套路、0差价"概念 [1] - 民航版12306的呼声高涨,但实际价格对比显示航旅纵横部分航线价格高于OTA平台 [2][3] - 具体案例显示香港-大阪往返机票航旅纵横比OTA贵300元,广州-新加坡航线也存在价格劣势和操作不便问题 [4][8] 商业模式分析 - 机票代理佣金模式从"3+X"变为定额手续费,导致代理人倾向推销低价票以优先销售高佣金酒店产品 [12] - 航司与代理人关系从合作转为对立,航司希望涨价而代理人维持低价 [13] - 三大航司尝试互相销售机票,2015年"提直降代"政策要求直销比例达50%,但引发加价销售等乱象 [15] 市场竞争格局 - OTA成为最大机票分销商是市场选择结果,航旅纵横未掌握定价权难撼动OTA地位 [18] - 航旅纵横实质是披着直销外衣的分销渠道,可能通过流量入口带动酒店等衍生业务 [19] - 中航信拥有航班控制、离港控制、计算机分销三套核心系统,CRS系统利润贡献较低 [25][26] 财务数据表现 - 2024年三大航司营收增长显著:国航166.99亿元(+18.14%)、东航1321.2亿元(+16.11%)、南航1742.24亿元(+8.94%) [22] - 中航信2024年营收88.23亿元同比增长26.33%,但净利润率20%-23%未恢复至2019年31.31%水平 [22][23] - 国际业务恢复至2019年八成水平,国内业务已创历史新高,利润增长依赖旅游市场复苏 [24] 战略发展挑战 - 航旅纵横1亿用户中高频用户多为商旅客,更倾向通过TMC购票,普通用户转化难度大 [27] - 价格透明度建设被视为行业基准,但实际价格竞争力不足难吸引消费者 [21][29] - 国际航班恢复进度影响利润率,结算清算服务0.02%费率业务尚未完全复苏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