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研平台化
icon
搜索文档
谁来接棒“顶流”公募多路突围“后明星时代”
中国证券报· 2025-08-17 20:07
公募基金行业去明星化趋势 - 多位明星公募基金经理相继离任 行业加速步入后明星时代 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的行业名言遭遇冲击 [1] - 截至8月15日 今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247人 较前5年同期(2020年216人 2021年190人 2022年187人 2023年199人 2024年168人)显著增加 [1] 明星基金经理离任影响 - 明星基金经理离任伴随相关产品出现巨额赎回 某百亿规模基金产品规模从140多亿元降至80亿元 缩水逾四成 [2] - 另一位双十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规模从160多亿元降至110多亿元 缩水约三成 [2] - 基金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团队保障软着陆 某离任基金经理原在管5只产品近一年回报率表现优异 2只超45% 2只超35% 1只超25% [2] 行业转型路径 - 公募基金通过平台化投研体系搭建 团队化管理 产品结构指数化调整三维路径重塑竞争力 [3] - 证监会5月印发行动方案 要求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 [3] - 头部机构可能形成工业化底座+个性化插件模式 搭建宏观-中观-微观联动投研中台 [4] - 中欧基金向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投研体系转型 天弘基金构建投研生产流程化交互决策平台化关键节点智能化体系 [4] 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 - 行业采用团队作战取代单打独斗 葛兰管理产品增聘赵磊 刘格菘管理产品增聘陈韫中吴远怡 [5] - 美国共同基金规模前10的主动管理型基金中9只采用多人共管模式 国内景顺长城景颐双利等产品证明协作共管业绩优异 [5] - 富达传承基金通过增聘张笑牧完成价值向成长股战略调仓 把握成长板块上涨行情 [6] - 重阳投资由投决会制定策略方向仓位区间风控标准 基金经理在分仓范围内享有自主权 [6] 产品结构指数化调整 - 主动权益基金存在对基准重视不够定位模糊问题 指数增强基金通过深度研究创造超额收益 [7] - 配置型FOF产品以基准跟踪为核心 结合主动选基获取稳健回报 [7] FOF管理策略转变 - FOF管理人不追求全能型基金经理 更看重特定领域专长人才 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环境科学配置不同风格基金经理 [8] - 通过资产配置和策略选择弥补顶尖人才离职影响 优化行业配置和结构调整保持组合竞争力 [8] - 年轻基金经理在新消费新经济等特定赛道具有短期业绩优势 [8] 行业人才需求变化 - 明星大将退场后 找到具有运筹帷幄能力的帅才重要性凸显 某上海公募引入投资总监后权益投研能力极大提升 [9] - 基金投资更看重团队实力和公司投研体系 投资者应关注团队综合实力和公司平台支持 [10] - 选择主动权益基金需关注投研实力团队稳定性策略一致性 被动指数产品需评估指数相关性市场代表性流动性费率 [10]
重磅!最新洞察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06 05:29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核心成果 - 2023年7月启动费率改革后,公募基金预计每年为投资者节省超450亿元成本,主动权益基金平均管理费率三年下降约20% [2] - 2024年四大费用(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交易佣金)合计1884.21亿元,同比降低7.07% [2] - ETF管理费率从0.5%降至0.15%,托管费率从0.1%降至0.05%,中证A500ETF采用行业最低费率进一步拉低整体水平 [5] 行业生态重构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业绩为王",浮动费率基金打破"旱涝保收"模式,形成"投资者利益至上"新生态 [2][7] - 产品结构优化:低费率产品占比上升,ETF/指数基金加速扩张,浮动费率基金等创新产品涌现 [5][10] - 头部机构强化全品类覆盖与全球化布局,中小机构聚焦细分赛道(如科技、量化)实现差异化竞争 [11][12] 产品与服务创新 - 浮动费率基金常态化发展:截至2025年6月全市场成立182只,未来或按持有期限分档设计费率 [20][21] - 产品设计趋势:指数基金精细化(Smart Beta)、投顾型定制化产品增加,ESG等新类型涌现 [22] - 服务模式转型:从渠道驱动转向"业绩+服务双轮驱动",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投资者陪伴体系 [12][13] 未来改革方向 - 第三阶段费改聚焦销售环节:拟调降认申购费/销售服务费,探索阶梯式收费与赎回费组合模式 [24][25] - 借鉴海外经验:推动买方投顾转型,发展"管理费率+投顾费率"组合,优化指数基金费率结构 [28] - 平衡机制:通过市场化定价与差异化竞争实现投资者成本降低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平衡 [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