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行业去明星化趋势 - 多位明星公募基金经理相继离任 行业加速步入后明星时代 买基金就是买基金经理的行业名言遭遇冲击 [1] - 截至8月15日 今年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247人 较前5年同期(2020年216人 2021年190人 2022年187人 2023年199人 2024年168人)显著增加 [1] 明星基金经理离任影响 - 明星基金经理离任伴随相关产品出现巨额赎回 某百亿规模基金产品规模从140多亿元降至80亿元 缩水逾四成 [2] - 另一位双十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规模从160多亿元降至110多亿元 缩水约三成 [2] - 基金公司通过自主培养团队保障软着陆 某离任基金经理原在管5只产品近一年回报率表现优异 2只超45% 2只超35% 1只超25% [2] 行业转型路径 - 公募基金通过平台化投研体系搭建 团队化管理 产品结构指数化调整三维路径重塑竞争力 [3] - 证监会5月印发行动方案 要求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 [3] - 头部机构可能形成工业化底座+个性化插件模式 搭建宏观-中观-微观联动投研中台 [4] - 中欧基金向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投研体系转型 天弘基金构建投研生产流程化交互决策平台化关键节点智能化体系 [4] 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 - 行业采用团队作战取代单打独斗 葛兰管理产品增聘赵磊 刘格菘管理产品增聘陈韫中吴远怡 [5] - 美国共同基金规模前10的主动管理型基金中9只采用多人共管模式 国内景顺长城景颐双利等产品证明协作共管业绩优异 [5] - 富达传承基金通过增聘张笑牧完成价值向成长股战略调仓 把握成长板块上涨行情 [6] - 重阳投资由投决会制定策略方向仓位区间风控标准 基金经理在分仓范围内享有自主权 [6] 产品结构指数化调整 - 主动权益基金存在对基准重视不够定位模糊问题 指数增强基金通过深度研究创造超额收益 [7] - 配置型FOF产品以基准跟踪为核心 结合主动选基获取稳健回报 [7] FOF管理策略转变 - FOF管理人不追求全能型基金经理 更看重特定领域专长人才 根据客户需求和市场环境科学配置不同风格基金经理 [8] - 通过资产配置和策略选择弥补顶尖人才离职影响 优化行业配置和结构调整保持组合竞争力 [8] - 年轻基金经理在新消费新经济等特定赛道具有短期业绩优势 [8] 行业人才需求变化 - 明星大将退场后 找到具有运筹帷幄能力的帅才重要性凸显 某上海公募引入投资总监后权益投研能力极大提升 [9] - 基金投资更看重团队实力和公司投研体系 投资者应关注团队综合实力和公司平台支持 [10] - 选择主动权益基金需关注投研实力团队稳定性策略一致性 被动指数产品需评估指数相关性市场代表性流动性费率 [10]
谁来接棒“顶流”公募多路突围“后明星时代”
中国证券报·2025-08-17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