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扫码入企
icon
搜索文档
来自监督一线的报道丨从“多头查”到“一次查”
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创新 - 深圳推出"行政执法监督码"系统 实现执法检查全过程线上记录 企业可提前接收检查预告并反馈服务需求 [2] - 系统支持多部门联合检查 将市场监管 应急 消防 水务 生态环境等部门检查整合为一次性检查 结果集中反馈 [2] - 企业可通过系统查询执法记录并对执法行为评价投诉 有效避免不同部门对同一事项整改要求不一致的情况 [2][3] 监管效率提升与企业体验优化 - 检查事项合并使企业受检频次显著降低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案例显示多部门检查任务一次完成 [3] - "一单告知"机制提升结果反馈效率 民宿行业反映精准监管有助于解决无序竞争问题 [3][4] - 分级监管体系优先教育引导轻微违规企业 问题严重企业采取通报曝光等惩戒措施 [5] 行业监管模式升级 - 大鹏新区民宿产业70%投诉集中于5%经营主体 新分级体系推动6家C级民宿通过整改升级至B级及以上 [4][5] - 针对民宿行业"弱小散"特征 监管部门区分高低风险主体实施差异化执法 [4][5] - 执法辅助人员实施闭环管理 通过"扫码入企"和"清单式"检查实现行为全过程可追溯 [5] 执法规范化与廉政建设 - 深圳市纪委监委2023年查处涉企执法腐败和作风问题162起 覆盖行政处罚和行政审批关键环节 [6] - 推动行政部门建立完善49项制度 针对执法标准不统一和监督缺位问题发出17份纪检监察建议书 [6] - 基层执法辅助人员索贿 收受红包礼金等问题被重点整治 全区17家执法单位纳入统一管理体系 [5] 经济环境影响 - 深圳拥有超260万家民营企业 新监管模式减少多头重复检查同时加强精准有效监管 [4] - 民宿行业代表称包容审慎监管增强投资创业信心 南澳口岸至香港航线开通预期带来新机遇 [4][7]
“扫码入企”培训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优化营商环境
搜狐财经· 2025-08-14 00:03
扫码入企系统创新机制 - 依托信息化手段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创新机制 每次行政检查赋予唯一行政检查码 实现检查全程留痕和可追溯[3] - 执法人员进企前需亮码 企业可查看执法单位 检查事项和法律依据 检查后可在线评价 提升执法透明度[3] - 保障企业知情权 参与权与监督权 构建无事不扰有需必应的法治化营商环境[3] 系统操作培训实施 - 采用全流程实操加场景化教学模式 涵盖检查计划线上申报审批 任务派发与接收 入企扫码验证等核心环节[3] - 通过系统演示 案例解析和互动答疑三重方式 确保参训人员全面掌握系统功能模块使用技巧[3] - 为扫码入企系统推广应用夯实基础 以数字化监管提升执法质效[3] 区域政策推进计划 - 新城区组织召开全区涉企行政检查扫码入企专题培训会 提升行政执法队伍系统实操能力[1] - 推动执法流程规范化和透明化建设 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3]
我省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
辽宁日报· 2025-08-08 01:04
详细解读"综合查一次""一表通查",切实减少现场检查频次,减少现场检查人数。对跨部门、跨领 域、跨层级等多个行政执法主体,在同一时间对同一检查对象进行的联合检查,能合并的合并。对检查 事项梳理归并形成一张综合检查表单,如"餐饮监管一件事表单"等,明确统一标准,实现一表覆盖,由 一个或多个部门的一组检查人员完成检查,避免因部门或人员过多增加企业不合理负担。省司法厅行政 执法协调监督处表示,有关主管部门要公布同一行政机关对同一企业实施的年度检查频次上限,对一些 根据投诉举报、转办交办等线索确需实施行政检查的不列入限制,但明显超过合理频次的,行政执法监 督机关会及时跟踪监督。 此外,我省还就如何开展"扫码入企"工作作出具体规定。目前,我省正依托"辽政通"APP和"辽企 通"APP,开发建设"扫码入企"功能模块和信息系统。行政检查人使用相关系统,即可获取并核验企业 相关身份信息;被检查企业也可获取行政检查人员信息,对检查行为、检查效果进行线上评价。执法监 督机关将根据平台汇聚的行政检查主体、人员、内容、结果等信息,结合企业反馈情况,开展跟踪监督 和重点监督。同时,观摩、督导、考察、服务等行为也需"扫码入企",严禁变相 ...
如何对企业无事不扰?多地探索“扫码入企”检查、非现场执法
南方都市报· 2025-05-22 04:25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 司法部介绍各地区积极探索联合检查、"综合查一次"、"扫码入企"、非现场执法等创新做法,有效提升检查精准度并大幅减少不必要检查 [1][3] - 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1月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对涉企行政检查进行全面规范 [3] - 应急管理部等国务院有关部门积极制订出台本行业检查标准、检查频次上限等规定 [3] 政策实施成效 - 北京市1-4月行政检查总量同比下降72%,非现场检查数量同比上升48%,发现问题率同比上升26% [4] - 浙江省推行"一表通查"、"委托查"和"综合查一次"举措,"综合查一次"实施率达33.9%,直接减少入企检查1万多户次 [4] - 福建省运用重复检查预警功能发出预警9998次,行政检查总量环比下降50.6% [4] - 深圳市光明区2025年以来入企检查次数由3323次减少到1135次,下降65.8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