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疲软

搜索文档
创50多年最大跌幅!美国疲软楼市“血洗”涉美澳洲建材股 管道巨头Reece加入暴跌行列
智通财经· 2025-08-25 05:44
公司业绩表现 - 全年净利润下降24%至3169亿澳元(约合205亿美元)未达分析师预期 [1] - 股价暴跌22%创自1978年6月以来近五十年最大跌幅 [1] 市场环境分析 - 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疲软 购房能力问题导致未来12-18个月房地产市场受限 [1] - 美国宏观经济成为主要担忧 公司57%收入来自美国市场 [1] 行业整体状况 - 涉足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多家公司相继发出警告 [3] - James Hardie Industries上周经历半世纪最糟糕行情 建筑材料制造商预警房地产需求疲软 [3] - 管道产品公司销售前景不佳 行业整体面临冲击 [3]
美联储的险棋:救楼市,还是冒着引爆AI通胀的风险?
金十数据· 2025-08-20 09:59
音频由扣子空间生成 美联储在就业与通胀目标之间的紧张关系,也许远不如眼下的两难局面令人担忧:到底该优先关注疲软 的房地产市场,还是炙手可热的AI基础设施投资。 从多数指标来看,美联储仍未实现2%的通胀目标,无论是市场还是家庭的通胀预期,都缺乏对其短期 内实现目标的信心,更别说还要计入关税带来的物价影响。 至于劳动力市场,是否已经实现目标同样模糊。一方面出现一些裁员和温和增长的初请失业金人数,但 规模不大;另一方面整体失业率依然很低。不过,这种低失业率并不一定代表经济健康,而很可能是因 为移民停滞和劳动力短缺,导致可用的工人数量减少,从而使失业率被"压低"。 撇开强烈的政治压力,这些常规指标都不足以支撑美联储迅速恢复大幅降息,甚至不足以支撑其采取任 何宽松措施。 然而,美联储下一步的困境,或许最能通过人工智能热潮与日渐疲软的房地产市场之间的对比来体现。 若现在放松货币政策以支撑房地产市场,极有可能进一步推高科技资本开支狂潮,令美联储更无可能实 现通胀目标;但若维持高利率来抑制AI行业的过热,则可能让占GDP逾一成的房地产板块陷入更大困 境。 AI播客:换个方式听新闻 下载mp3 据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数据,截 ...
百强房企2025年7月销售情况解读
2025-08-05 03:1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全国房地产市场[1] - 公司:百强房企(如中国金贸、滨江、越秀、招商、中海、华润、建发等)[3] 核心观点与论据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7月全国房地产市场疲软,销售额为近几年低位(2,070亿元),仅略高于春节月[1][2] - 百强房企单月销售额环比下跌39%,同比下降25.8%,前七个月累计下跌12.7%[2] - 30个重点城市成交量836万平方米,环比下跌30%,同比下跌20%,前七个月累计同比减少1%[5][7] 城市层面表现 - 一线城市:成交量普跌,上海新房去化率降至40%,北京新房成交环比减少41%,深圳新房去化率低于5%,广州供应减少导致指标回落[1][8][9] - 二三线城市:多数城市供应同比下降超40%(如郑州、长沙、济南、武汉、南京、佛山等),杭州环比下降60%,苏州环比下降70%[4][7] - 成都:连续四个月认购走低,处于年内单月低点[10] 去化率与库存 - 多数城市去化率下降(深圳降16%、北京降10%、杭州降20个百分点、成都和武汉降40个百分点)[11] - 库存总量2.2亿平方米,环比微跌1%,消化周期普遍增长(上海14.1个月、深圳16.7个月、北京近30个月、广州25个月)[12] 二手房市场 - 7月二手房成交环比下跌6%,同比下跌5%,一线城市表现疲软,量价齐跌[1][13] - 前七个月累计同比增长11%,但单月自6月起同比下滑[13] 土地市场 - 7月土地成交面积环比跌13%,金额环比跌18%,同比面积减15%、金额持平[14] - 部分核心城市土地溢价创新高(上海单价20万元/平方米、苏州园区6.5万元/平方米、深圳南山前海溢价86%)[14] - 头部房企拿地态度谨慎,聚焦核心城市核心板块[17][18] 未来预期 - 短期内政策无重大利好,三季度或延续7月走势,四季度同比降幅预计扩大[1][15] - 常规性政策刺激作用有限,超常规政策才可能显著影响市场[15] 其他重要内容 结构性亮点项目 - 稀缺性项目(优质学区、地段、景观等)[21] - 产品力强项目(如四代宅、新规产品,去化速度2-3倍,溢价30%-50%)[21] - 大幅降价项目(二线城市打八折或七五折)[21] 价格趋势 - 核心城市二手房价格跌幅扩大,新房价格因淡季营销平淡,成交量可能快速下滑[16] 房企策略差异 - 部分房企表现较好:中国金贸同比增50%、滨江同比增25%、越秀同比增20%,大央企同比降幅控制在10%以内[3] - 头部房企补充核心地段土地储备,避免现金流压力[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