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退市

搜索文档
恒大地产广东公司,进入破产程序
证券时报· 2025-08-22 11:36
恒大地产广东公司破产清算 -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8月20日裁定受理恒大地产集团广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件 该公司依法进入破产清算阶段[1] - 恒大地产广东公司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是严重资不抵债的结果 且恒大系其他公司均为独立个体 不直接受此影响[2] - 恒大地产集团旗下多家企业已进入破产程序或宣告破产 包括广州凯隆置业和上海金碧置业等 涉及全国多个城市[2] 保交楼项目潜在影响 - 破产清算对保交楼项目的影响取决于未完成项目情况 若全部完工则影响较小 但可能存在减配交房或保修义务未履行问题[3] - 若有未完成项目 破产清算不必然导致烂尾楼无法续建或保交楼失败 需结合破产程序规则 府院联动机制及战略投资人引入等因素判断[3] 中国恒大退市及市场影响 - 香港联交所于8月25日上午9时取消中国恒大上市地位 因公司未能在2025年7月28日前满足复牌指引要求[4] - 中国恒大股价跌至0.163港元/股 总市值从历史高峰期逾3700亿港元降至停牌时21.5亿港元 公司无意申请复核退市决定[4] - 恒大退市可能短期造成中资房地产企业境外融资受阻及境外上市企业整体估值受影响 但有利于风险有序出清和净化市场环境[4] 房地产行业债务重组及退市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 20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或重整获批 化债总规模超过12000亿元[5] - 2022年至今27家上市房企被动退市 另有多家房企私有化退市或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转型轻资产[5]
恒大地产广东公司,进入破产程序
证券时报· 2025-08-22 11:30
恒大地产广东公司破产清算 -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8月20日裁定受理恒大地产集团广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产清算案件 标志着该公司依法进入破产清算阶段[2] - 恒大地产广东公司破产清算主要因严重资不抵债且长时间无法盘活 但该程序不直接涉及其他恒大系公司[3] - 恒大地产集团旗下已有多个企业进入破产程序或宣告破产 包括广州凯隆置业和上海金碧置业等 涉及全国多个城市[3] 中国恒大退市及市场影响 - 香港联交所于8月25日上午9时起取消中国恒大上市地位 主因公司未能满足复牌指引要求且未能在2025年7月28日前恢复股份交易[4] - 中国恒大股价跌至0.163港元/股 总市值从历史高峰期逾3700亿港元降至停牌时的21.5亿港元 降幅超过99%[4] - 恒大退市可能短期内导致中资房地产企业在境外融资受阻及整体估值受影响 但长期有助于风险有序出清和市场环境净化[4] 房地产行业债务重组与退市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 20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或重整获批 化债总规模超过12000亿元[5] - 2022年至今已有27家上市房企被动退市 另有多家房企私有化退市[5] - 多家上市企业主动或被动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 退出房地产业务或转型轻资产模式[5] 保交楼项目潜在影响 - 恒大地产广东公司破产清算对保交楼项目影响需分情况讨论:若项目全部完工交房则影响较小 但可能存在减配交房或保修义务未履行问题[3] - 若有未完成保交楼项目 破产程序不必然导致烂尾楼无法续建 实际影响需结合破产规则、府院联动及战略投资人引入等因素综合判断[3]
机构:房地产风险加速出清,20家出险房企化债破1.2万亿
新京报· 2025-08-22 08:24
房企债务重组进展 - 截至2025年8月共有20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或重整计划获批准 化债总规模突破1.2万亿元[1] - 融创完成境内债二次重组及境外债重组获83%债权人同意 境内债规模314亿元人民币 境外债规模约186亿美元[3] - 金科股份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 化债规模1470亿元人民币[3] - 佳兆业境外债务重组计划达成 总额约152.61亿美元[3] - 碧桂园逾75%持有人加入境外债务重组支持协议 化债140.74亿美元[3] - 世茂境外债务重组获香港高等法院批准 本金总额约115亿美元[3] - 新华联完成重整 化债800亿元人民币[3] - 龙光完成21笔境内债重组 未偿本金219.62亿元人民币 境外债务未偿还本金约75.62亿美元[3] - 旭辉境外债重组获超九成支持 境内债本金额约100.6亿元人民币 境外债79.33亿美元[3] - 远洋达成境外债务重组条件 境内债展期180亿元人民币 海外债化解63.15亿美元[3] - 协信远创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 化债623亿元人民币[3] - 禹洲境外债重组方案通过 总额约77.93亿美元[3] - 富力完成境内债展期135亿元人民币 美元债49.43亿美元并进行二次重组[3] - 时代中国境内债展期约113亿元人民币 海外债重组29亿美元获法院批准[3] - 绿地境外债展期31.6亿美元 境内债展期17.8亿元人民币 完成境外债重组13.16亿美元[3] - 中梁完成海外债重组13.1亿美元[3] - 华晨地产完成破产重整 化债179亿元人民币[3] - 当代完成境外债重组 未偿还本金13.4亿美元及利息[3] - 金轮天地债务重组计划获债权人批准 化债总额约6.62亿美元[3] - 霍煤龙兴重整草案获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 化债总额约1亿元人民币[3] 房企债务违约情况 - 自2020年起房企出现债务违约 2021年违约企业数量增至16家 2022年达到44家[1] - 截至2025年8月全国共有77家房企发生债务违约[1] 上市房企业绩表现 - 沪深两市71家上市房企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其中45家预计亏损 占比63.4% 较去年同期微增1.1个百分点[4] - 亏损原因包括项目结算规模下降 毛利率处于低位 计提资产减值以及资产处置价格低于账面值等[4] 房企退市情况 - 2022年至今已有27家上市房企被动退市 其中A股14家 H股13家[5] - A股退市原因包括股价低于面值 连续多年亏损[5] - H股退市多因财报未能按时披露或未能达成复牌要求 连续停牌超过18个月[5] - 个别上市房企选择私有化退市 如2024年9月华发物业申请撤销股份于联交所的上市地位[5] - 多家房企陆续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实现转型或轻资产化运营[5]
中指研究:截至2025年8月20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重整获批 化债超1.2万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1 08:14
智通财经APP获悉,根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截至2025年8月,20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重整获批,化债总规模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市场深度冲 击,房企经营受到较大影响,2022年至今已有27家上市房企被动退市,另有几家房企私有化退市。出于主动转型和被动保壳的需要,多家上市企 业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退出房地产业务或转型轻资产。 一、部分出险房企债务重组、重整获批 根据统计,截至2025年8月,完成境内及境外债重组的企业有融创、富力、奥园、远洋、时代中国、龙光。完成境外债重组企业有中梁、当代 等。境外债重组获批的企业有旭辉、佳兆业、金轮天地、禹洲地产、世茂、绿地、碧桂园等。 2025年6月,新华联完成重整。霍煤龙兴房地产公司重整,获得批准。金科股份、协信远创进行重整,已经获得法院批准,目前在执行阶段。截 至目前,20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重整获批,化债总规模超过1.2万亿元人民币。 表:出险房企债务重组或重整获批的情况 | 혼득 | रहे तो | 债务重组进展 | 化债规模 | | --- | --- | --- | --- | | | 融创 | 2025年1月,完成境内债二次重组。 | 2023年1月,境内债1 ...
中国恒大将从港股退市
搜狐财经· 2025-08-13 14:06
退市决定与背景 - 联交所决定自8月25日上午9时起取消中国恒大上市地位 因公司未能满足复牌指引要求且股份未能在7月28日前恢复买卖 [2] - 公司无意就退市决定申请复核 结束约16年上市历程 2009年上市时市值超700亿港元 2017年市值达4291.3亿港元峰值 [4] - 停牌前股价报0.163港元 市值仅21.52亿港元 较峰值下跌99.5% [5] 清盘程序与资产状况 - 清盘程序始自2024年1月29日 香港高等法院当庭颁令清盘 安迈企业咨询两名董事总经理被任命为清盘人 [5] - 清盘人披露债务负担达3500亿港元(450亿美元) 远高于财务报表披露的275亿美元 目前变现金额仅约20亿港元(2.55亿美元) [11] - 资产变现面临多重挑战:核心资产恒大物业因诉讼冻结进展缓慢 资产涉及多司法管辖区且结构复杂 市场低迷导致资产贬值严重 [12] 债务重组与追偿努力 - 境外债务重组方案涉及191.49亿美元 拟通过发行新票据、债转股等方式推进 但因恒大地产被立案调查而受阻 [7] - 清盘人起诉许家印、丁玉梅、夏海钧及相关公司追讨约60亿美元(438亿元人民币)股息及酬金 [14] - 香港高等法院裁定冻结相关人士全球范围内600亿港元(550亿元人民币)资产 [15] 恒大系其他上市公司状况 - 恒大汽车战略投资受挫:纽顿集团认购协议失效 潜在买方收购29%股份交易终止 [9] - 恒大汽车自2025年4月1日起停牌 若2026年9月30日前未复牌将被取消上市地位 [10] - 恒大物业被清盘人列为最高优先变现资产 目前系内仅剩该平台还有潜在价值 [11] 行业影响与房企退市潮 - 中国恒大退市是房企风险出清的延续 截至2024年11月共有21家上市房企宣布退市 [16][17] - 退市原因包括停牌超18个月(如新力控股、佳源国际等)和面值退市(如蓝光发展、世茂股份等) [17] - 恒大事件导致中资房企在国际资本市场信誉受损 出险房企融资难度加剧 行业加速出清 [17]
中国恒大将于8月25日港交所退市,16年上市路画上句号
新京报· 2025-08-13 11:41
公司退市安排 - 公司股份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8月22日 自2025年8月25日上午9时起正式从港交所退市且无意申请复核 [1][2] - 退市原因为公司未能满足港交所复牌指引中的任何要求 且股份未于2024年7月28日前恢复买卖 [2]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于2009年11月5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2016年以3733.7亿元销售额登顶全国房企榜首 2019年及2020年销售额分别达6010.6亿元和7232.5亿元 [2] - 公司曾跻身世界500强 总资产突破万亿大关 但2020年后高杠杆高负债模式隐患爆发 [2] - 2021年12月3日公告首笔美元债违约 正式陷入债务危机 [2] 债务危机与监管处罚 - 2023年3月22日公布境外债重组方案 同年8月16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3] - 2023年9月28日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 [3] - 2024年证监会对公司罚款41.75亿元 对许家印处以4700万元顶格罚款并实施终身证券市场禁入 [3] - 2024年1月29日香港法院向公司发出清盘令 [3] 退市影响分析 - 退市本质是港交所对长期停牌公司的清理动作 反映监管容忍度下降 出险房企退市与清盘可能加速 [5] - 退市后公司不再受上市公司披露约束 资产处置更灵活但债权人议价能力与信息透明度下降 [5] - 机构将更审慎看待有类似流动性和信息披露风险的地产企业 投机性博弈复牌机会窗口缩小 [5] 行业警示与反思 - 恒大退市是部分爆雷上市房企命运的缩影 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房企可能出现集中退市 [6] - 债务问题导致烂尾楼等民生难题 对房地产行业预期及中国经济产生显著影响 [6] - 事件凸显企业发展需依托基础制度防范违规操作 并警示大规模负债风险 反映房地产金融制度亟待改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