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微短剧产业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西安和郑州,争当微短剧“霸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02:51
西安入局早,郑州追赶强,镐郑争锋,微短剧"霸总"之战,谁能胜出? 西安,不做第一,只做唯一 2023年8月,微短剧《无双》空降小程序,播出8天刷出投流消耗超1亿元的奇迹。从此之后, 1天流水超过千万元成为每部微短剧在杀青宴上必喊的口号,《无双》的成绩成为男频(男性 频道)微短剧所不可逾越的高山,其出品人李涛也成为了第一波吃螃蟹的人。 陕西人很重兄弟义气。李涛吃上了螃蟹,振臂一呼,兄弟们也纷纷从信息流广告商转型为微短 剧拍摄公司,"蓝海"好游泳,众多西安微短剧公司一猛子扎下去,一口气把西安干到了市场第 一。 记者丨 吴佳霖 编辑丨蒋韵 《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 全国100部微短剧中有60部诞生于西安 。目 前,西安有600余家短剧公司,在作品承制数量与爆款产出量方面均位居全国首位。 仅西安西 咸新区,就有600多家影视公司,3万平方米270个拍摄场景。 2027年微短剧市场规模或达1000亿元 ,令众多城市视其为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其中有两座城市表现最为"耀眼"。 一座是立志要成为"短剧之都"的西安,另一座是锚定2027 年成为"创作之都"的郑州。 微短剧拍摄现场;摄:吴佳霖 以《无双》为 ...
横店短剧现状:现代剧剧组“外逃”,日薪5000元招“爹”是骗局?
新浪科技· 2025-09-23 01:03
文 | 《BUG》栏目 徐苑蕾 (横店短剧拍摄现场) 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分别为3.68亿元、101.7亿元、373.9亿元。2024 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攀升至505亿元,首次超过了电影票房。 在此背景下,横店自然成了微短剧的"生产工厂",甚至被人称为"竖店"。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横店 接待竖屏微短剧剧组逾1190个,今年前7月,横店竖屏微短剧剧组接待量已超过2300个,超过2024年全 年。 "日薪5000元,急招'霸总爹'!"近日,一则短剧招募中老年演员的消息在社交平台疯传,引发银发族"演 员梦"热潮。《BUG》栏目实地探访横店,发现所谓"高薪"背后实际上隐藏着的是高价培训陷阱与行业 虚假宣传。 热潮仍在,但也暗流涌动。多位短剧从业者透露,今年春节后,横店短剧剧组数量有所减少,部分现代 剧剧组外迁至西安、郑州等地。 一位短剧制片人坦言,横店虽在古装场景和产业链上优势显著,但现代剧场景老旧,成本攀升,让不少 剧组转向政策更优、场地更便宜的拍摄地。 微短剧的工厂 吴曾是一名资深美术道具师,已经在横店打拼了11年。过去,他的主要工作是为电视剧、网剧等长视频 项目打造 ...
全省首个微短剧审查服务分中心在平原示范区揭牌
河南日报· 2025-08-10 23:45
行业政策与监管 - 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成立全省首个微短剧审查服务中心 实现备案初审和内容审核等关键流程本地化 缩短项目周期并降低运营成本 [1] - 审查中心为创作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备案指导和题材把关等一站式服务 推动微短剧行业规范化发展 [1] - 中心与影视基地同步运营 配套出台场地补贴和人才引进等扶持政策 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流程支持 [1] 产业基础设施 - 平原示范区建成3个微短剧拍摄基地 整合158处取景地 形成"15分钟拍摄资源服务圈" [1] - 区域每月接待剧组超过200个 带动就业超过3000人 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1] - 新签约项目重点打造古装影视短剧拍摄基地 包括新乡市泰酷酷影视和郑州铭洋传媒的合作项目 [2] 内容制作与题材发展 - 河南阅益竖屏影业和郑州亚琪影视新乡分公司启动多部精品微短剧拍摄计划 [2] - 制作题材涵盖乡村振兴 都市情感和历史文化等多元化主题 [2] 区域产业优势 - 平原示范区凭借区位交通 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优势超前布局影视文化产业 [1] - 审查服务中心补齐微短剧产业链终端关键环节 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
深圳微短剧产业借势起飞
证券时报网· 2025-08-07 13:48
微短剧行业发展现状 - 微短剧定义为单集时长20分钟以内,具有明确主题和主线、连续完整故事情节的网络视听产品 [1] - 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505亿元,已超过全年电影票房 [2] - 微短剧海外市场呈现井喷式增长,未来海外用户规模可能达到2亿至3亿人 [2] 地方政府支持政策 - 深圳成立微短剧服务中心,提供全周期服务包括选题策划、备案指导、资源整合等 [1] - 深圳对符合条件的微短剧主题产业园区最高给予500万元资助,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1] - 北京提出政策支持、精细化运营、技术创新将成为推动微短剧行业发展的三大驱动力 [2] 行业参与者格局 - "国家队"重点布局文旅剧,促进微短剧与文化旅游融合以拉动地方文旅产业 [2] - "互联网大厂"入局主要出于战略布局、流量争夺和产业链整合等考虑 [2] 产业生态建设 - 深圳通过《操作规程》支持建设微短剧产业园区和基地,开展平台研发、互动剧研发等技术创新 [1] - 深圳目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高地,配套政策涵盖制作全流程支持 [1]
3个月挤780+剧组,食宿全免、帮组团队、投资短剧,拍摄基地有多卷?
36氪· 2025-08-06 03:24
全国影视基地现状 - 微短剧产业呈现南北分布不均现象,西安、郑州、横店等地区产业链配套完善,可实现"拎本入驻"服务[2] - 南方除重庆、成都外,多数微短剧基地配套不足,产业链待完善[2] - 行业呈现二八效应,中腰部基地通过食宿全免、场景免费等优惠争夺剧组,如河北保定基地推出吃住景全免政策[3][5] - 头部企业如横店2024年接待竖屏微短剧组超1100个,2025年一季度已达780余个,超2024年一半数量[8] 影视基地竞争策略 场景竞争 - 横店占据精品古装场景优势,其他基地差异化布局:临影厂利用杭州CBD提供现代场景,西安十里沣河基地主打性价比古装景[9] - 临影厂场景扩建125%,世道数字摄影棚计划链接其他地区搭建古装、现代及海外场景[11] - 海外场景成为布局重点,世道基地利用大湾区优势组建外籍演员工会,批量生产海外微短剧[11] 配套竞争 - 临影厂研发调度系统实现"步行一分钟"转场,设固定道具储存间提升效率[12] - 世道数字摄影棚基地拥有大湾区最大棚拍资源(36000平米),配套1000余间客房(100元/天),实现"下楼开工"产业链闭环[15] - 西安十里沣河基地为品牌方提供全流程资源对接服务,吸引北京、广东等地剧组[17] 人才竞争 - 西安十里沣河基地合作103所高校,年培养5000名相关专业毕业生,向头部企业输送人才[20] - 成都影视城依托21所高校资源,年培养3万名"服化道、摄录演"专业人才[20] 审核竞争 - 西安十里沣河基地设广电初审中心,最快3天完成审核并直发广电[21] 未来发展趋势 - 行业预计微短剧产能未来5-10年持续增长,目前仍处起步阶段[22] - 海外场景布局成共识,国内拍摄海外剧成本仅20万美金(海外拍摄成本20%),如横店采用"中国班底+外国演员"模式主攻北美市场[22][24] - 虚拟影棚技术受关注,但成本高昂(单棚造价700万),世道、西安基地正联合高校研究降本方案[25]
微短剧产业迎发展新机遇 深圳发布支持措施
快讯· 2025-07-17 11:41
深圳市微短剧产业政策 - 深圳市政府出台《深圳市促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及配套操作规程,旨在推动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政策通过支持微短剧企业、项目、平台等多方面措施,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1] - 目标是将深圳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影视产业高地 [1] 政策支持措施 - 鼓励优秀剧本创作,支持取景拍摄,推动微短剧出口 [1] - 对优秀作品提供最高200万元资助 [1] - 支持微短剧主题园区建设 [1]
河南微短剧产业火了,然后呢?
河南日报· 2025-07-07 23:37
微短剧产业爆发式增长 - 河南省微短剧制播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三,占全国约四成产能 [5] - 2024年全省备案微短剧超5000部,其中557部作品共1465次跻身全国短剧热力榜 [5] - 郑州打造"微短剧之都",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超千家微短剧企业、14家规模化拍摄基地、日均近百个剧组运转 [10] 产业集聚与资源吸附效应 - 郑州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建成近一年产出近500部微短剧,预约排期达10天后,日均接待8-9个剧组 [6] - 废弃厂房和闲置资源被盘活,如新郑市郭店镇拍摄基地日租金3000元仍供不应求 [9] - 全产业链配套完善,可实现"十分钟找齐灯光组,一小时调拨百套戏服" [10] 成本优势与人才储备 - 郑州场地租赁和人力成本较低,主角日薪2000-10000元,配角800-1500元,吸引"北漂"演员回流 [7] - 超70%从业者为30岁以下青年,核心工种月薪破万元 [10] - 高校深度参与产业链,如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构建"产业导师+真实项目+企业标准"培养体系 [14] 产业链升级与转型 - 企业从单一网文订阅转型全链条开发,如郑州天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年产值破10亿元,平台用户超200万 [9] - 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工业化制作,计划建设古装影视基地打造"古装短剧黄金拍摄圈" [14] - 产业链覆盖剧本创作、拍摄、后期制作、宣发及海外发行,形成闭环生态 [10] 政策支持与区域竞争 - 河南省政府提出"支持郑州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郑州市出台剧本创作、取景拍摄、精品奖励等扶持政策 [11] - 登封市借助"少林功夫"品牌设立奖优机制,新乡市出台企业入驻和拍摄补贴措施 [11] - 面临北京、杭州、成都等地的资源争夺,亟需建设集约化总部基地巩固领先地位 [15] 内容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 精品化趋势显现,《又见鸾鸟起舞时》等作品入选国家广电总局推荐剧目 [13] - 行业呼吁构建健康生态圈,通过科技赋能、文脉IP和高端人才提升长期价值 [15] - 微短剧带动周边经济,群演日薪150元,保洁月均增收4000元,激活餐饮、住宿等衍生需求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