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店中店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还想卖咖啡
36氪· 2025-09-26 09:53
业务拓展 - 公司加快探索线下自营业务边界 跨界进入咖啡赛道 推出七鲜咖啡业务 [1] - 七鲜咖啡于2025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上正式亮相 [1] 组织架构 - 七鲜咖啡归属于新成立的本地生活事业群 与七鲜小厨属于同一事业群 [4] - 区别于七鲜超市所属的创新零售事业群 [4] 商业模式 - 采用轻资产化合伙人模式 通过引入自带资源合伙人实现快速扩张 [4] - 咖啡业务首选商超/酒店/写字楼等拥有门店和人力的物业方合作 场地要求10平方米以内 [5] - 公司提供咖啡机和原材料并负责运营 物业方提供场地和人力 [5] - 主打品质低价策略 补贴后椰青美式6.18元 茉莉花拿铁7.18元 较瑞幸便宜20%-30% [5] - 依托京东秒送平台的外卖数据资源和配送能力支持业务发展 [6] 运营数据 - 北京长保大厦店线上订单数已超过4000单 [5] 行业对比 - 区别于瑞幸/星巴克等连锁咖啡品牌的重资产模式 [4] - 类似便利蜂2022年推出的"不眠海"店中店模式 但该品牌已进入全面收缩阶段 [5] - 类似库迪咖啡店中店模式 但因选址门槛过低导致品牌形象受损 7个月后被叫停 [5]
背靠中石化,咖啡赛道再迎来千店品牌
36氪· 2025-09-03 03:20
公司发展里程碑 - 中石化易捷咖啡首家旗舰店在上海开业 同时成为全国第1000家门店[1] - 易捷咖啡在2020年提出3年内开设3000家门店的目标 但实际扩张速度初期较慢 截至2021年11月仅开设54家门店[2] - 2025年3月门店突破500家 五个月后突破1000家 实现快速扩张[4][5] 战略合作与架构调整 - 2019年与连咖啡合作开设加油站店中店 2020年12月成立合资公司[2] - 2022年与Tims天好咖啡合作 截至2023年末共享门店达148家[2] - 2023年启动全国招商 采用"直营+合作"模式 同年11月宣布3年内门店突破2000家目标[4] - 2024年6月连咖啡退出合资公司 易捷咖啡转为中石化全资控股[4] - 2024年8月品牌升级为"Tiki Easy" 2025年5月山东地区Tims门店被替换为易捷咖啡[8] 行业扩张模式分析 - 店中店模式成为咖啡行业扩张主流 Tims咖啡通过该模式于2024年4月达到千店规模[6] - 库迪咖啡2023年5月推出便捷店型 截至2024年11月开设1300多家店中店[6] - NOWWA挪瓦咖啡与便利店合作 截至2024年10月与见福合作超150家店 2025年拓展与罗森合作[6] - 瑞幸咖啡2025年4月与链家在上海推出共享门店 Manner咖啡同期在上海落地两家店中店[8] 商业模式优势与挑战 - 店中店模式优势:投入轻 复制快 可借助合作方现有空间与客流资源 试错成本低[9] - 面临挑战:空间限制导致产品线缩减 场地设施差异影响标准化运营 多方合作使管理复杂化[9] - 具体案例:库迪咖啡店中店因产品选择少 选址不符 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在推出7个月后一度暂停 2025年2月重启后仅限与连锁品牌合作[11]
进击的库迪,能成为咖啡界的“蜜雪冰城”吗?
新浪财经· 2025-08-05 01:54
外卖平台价格战对咖啡行业的影响 - 外卖平台价格战推动咖啡行业日活和交易规模大幅增长 非主战方的茶饮咖啡企业受益明显[1] - 瑞幸咖啡二季度门店净增长2109家 总收入达123.6亿元 同比增长47.1% 创过去四个季度最高增速[1] - 库迪咖啡借势加速扩张 6月新增门店903家 首次实现反超瑞幸的661家新增门店[1] 库迪咖啡低价策略与成本结构 - 库迪咖啡通过2.68元超低价引流券吸引新消费群体 目标2025年底开设5万家门店 远超行业龙头总和[1][4] - 公司官方宣称单杯成本不超过9元 但内部测算显示实际成本达11.1元 9.9元售价下每杯亏损1.2元[5][6] - 亏损通过联营模式转嫁加盟商 前期投入至少26.8-70.5万元 通过设备租赁和原料采购实现盈利[7] 库迪咖啡扩张模式演变 - 采用"店中店"寄生模式与华莱士/美宜佳等合作 6-12平方米便捷店显著降低加盟门槛至10万元起[13][14][15] - 该模式推动门店数突破15000家 但引发传统联营商投诉 公司限制便捷店外卖权限并保持距离要求[15][17] - 模式经历2024年12月叫停和2025年2月重启 转为仅面向企业加盟商 宣称已实现正向现金流[18] 产品与供应链挑战 - 缺乏爆款研发能力 新品被指"换汤不换药" 供应链建设滞后导致设备不统一和出品稳定性差[22][23] - 2025年初新增早餐面点和热食便当等20个SKU 尝试"咖啡+"模式但面临供应链跨业态挑战[24][25] - 品牌定位模糊化风险 从专业咖啡店向杂货铺演变 缺乏核心竞争壁垒[25] 市场竞争格局 - 瑞幸聚焦产品创新 生椰拿铁单款产品两年销售超3亿杯 近期获得2.5亿美元融资[20][25] - 库迪被质疑现金流紧张 创始人陆正耀累计被执行近30亿元 但仍维持激进扩张目标[12][25] - 消费者对库迪存在价格依赖 担忧其退出市场导致瑞幸垄断定价[27]
谁在“围猎”星巴克?
36氪· 2025-08-01 01:18
星巴克中国市场表现 - 星巴克全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7.1% 但中国市场门店数量达7828家 同比增长7% 同店销售额增长2% 同店交易量增长6% [1] - 星巴克中国收入停滞在30亿美元左右 市场份额从2017年42%峰值跌至2024年14% [3] 竞争对手市场动态 - 瑞幸咖啡上季度总净收入123.59亿元 同比增长47.1% GAAP营业利润17.00亿元 同比增长61.8% 营业利润率13.8% GMV达141.79亿元 [3] - 幸运咖以6-8元价格带进军一二线城市 目标2025年突破1万家门店 但面临高房租挑战 [3] - 古茗咖啡通过7600家奶茶门店增设咖啡机进入咖啡品类前五 [8] - 肯悦咖啡从2023年50家增至2024年700家 增长14倍 计划2025年达1300家门店 [9] - 挪瓦咖啡与见福便利店合作"咖啡+便利店"模式 首批150家门店已落地 [9] - 库迪咖啡通过标准店/店中店/便利店等业态开设约1.5万家门店 [11] 市场扩张模式演变 - 咖啡门店注册量上半年达2.64万家 同比增长19.54% [4] - 星巴克2024财年新进入166个县级市场 但20元定价与下沉市场10元价格带存在差距 [6] - 品牌拓展转向轻量化店中店模式 覆盖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特渠点位 [11][13] - 瑞幸超过400家特渠门店覆盖学校/交通枢纽/医院等场景 [11] - Tims天好咖啡开启医院/学校/交通枢纽加盟招募 三季度新增7家机场加盟店 [11]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从2021年9杯/年提升至2024年22杯/年 较美国/日韩300+杯仍有差距 [14] - 外卖平台补贴活动助推用户拉新和消费频次提升 但价格红利具有短暂性 [19] - 行业从规模战转向精细化运营 产品力与单店效率成为决胜关键 [19]
餐厅寿命为何越来越短?
虎嗅APP· 2025-05-14 09:36
餐饮行业现状 - 餐饮行业洗牌周期越来越短,不少餐厅开业即巅峰,但很快因客流减少而关店 [1][2] - 餐厅寿命缩短现象普遍,如"开业3个月就关门"、"半年关了2家店"等案例在社交平台屡见不鲜 [2] 选址核心原则 - 选址是决定门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正确的选址能带来更多自然流量并降低获客成本 [2] - 选址本质是"选人",需根据目标客群选择商圈类型,如星巴克选写字楼/高档商场,南城香选社区 [3] - 需求匹配是关键,精准客群匹配比盲目追逐人流更具商业价值 [3] 选址常见误区 - 避免单纯追求低租金,低租金可能意味着低客流 [3] - 避免盲目跟风网红商圈,需考虑消费时段匹配性,如夜宵品类不适合限制噪音的街区 [3] - 案例:无锡川菜馆选址商场但本地人不接受辣味,导致午市短暂晚市无人 [4] 实地考察要点 - 需亲自踩点评估覆盖人群类型及消费特点 [7] - 重点考察方圆1千米内同品类/同价格带餐饮店情况,计算商圈竞争系数(同品类门店数/同品类总单量) [8] - 需关注商圈人均消费水平以确定合适价格带 [8] - 注意配套设施如停车场,以及商圈对餐厅的基本要求(如排烟限制) [8] - 案例:上海小吃店因选址区域限制油烟排放而未能开业 [9] - 案例:长沙烤肉店因选址辅路、停车不便及居民投诉而半年关门 [10] 流量评估方法 - 店铺三层价值评估:短期盈利性、5年回报率、对品牌生命周期的帮助 [11] - 营业额=店前人流量×转化率×客单价,需通过蹲点统计不同时段人流 [12] - 转化率可参考同商圈同类餐厅数据,并辅以大数据工具分析 [13] - 单体小店应避开同品类大品牌的相邻位置 [15] - 门脸能见度至关重要,避免有遮挡或长期闲置的店铺 [15] - 案例:广州猪脚饭店因"凹"字位门头不足2米而经营不足一年 [15] 创新选址模式 - 在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店中店"成为新选择,如库迪咖啡、Tims天好中国采用该模式 [17] - 选择"寄主"需考虑其客流量及客群重叠度,如便利店、商超、医院等 [17][19] - 需确保与"寄主"业务互补而非冲突,如便利店已有现制咖啡则不适合再开咖啡店 [20] - 需明确合作模式(固定租金或流水分成)以保障双方权益 [20] - 该模式可节省房租和人力成本,形成互补提升经营效益 [20]
餐厅寿命为何越来越短?
虎嗅· 2025-05-12 04:22
餐饮行业现状 - 餐饮行业洗牌周期越来越短,开业3个月就关门或半年关2家店的现象屡见不鲜 [1][2] - 不少餐厅开业即巅峰,优惠结束后顾客大幅减少,导致亏损并快速关店 [3] 选址策略 - 选址是决定门店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正确的选址能带来更多自然流量并降低获客成本 [4] - 选址的核心是"选人",需根据目标客群(如年轻人、儿童、家庭客群)选择商圈类型 [5][6] - 品牌定位与商圈顾客消费目的吻合度越高,盈利可能性越大,例如星巴克选址写字楼或高档商场,平价快餐选址社区 [6] 选址误区 - 并非租金越低越好,低租金可能意味着低客流 [8] - 避免盲目跟风网红商圈,需注意消费时段匹配,例如夜宵品类不适合开在限制噪音的街区 [9] - 案例:无锡某川菜馆因本地顾客不接受辣味、晚市无人而生意不佳 [10] 实地考察要点 - 需亲自踩点,了解商圈人群类型及消费特点 [11] - 重点考察同品类竞争系数(同品类门店数/同品类总单量)和商圈人均消费水平 [14][15] - 注意商圈配套设施(如停车场)和基本要求(如油烟排放限制) [16][17] - 案例:上海某小吃店因商圈限制油烟排放未能开业,损失押金和初期费用 [18] 店铺流量评估 - 营业额=店前人流量*转化率*客单价,需通过蹲点测算不同时段的人流和转化率 [24][25] - 避开与大品牌直接竞争,关注门脸能见度和可接近度 [29][30] - 案例:广州某猪脚饭店因位置隐蔽、门头不显眼而关店 [31] 店中店模式 - 全国近900万家餐厅供过于求,店中店成为新选择,例如库迪咖啡、Tims天好中国通过此模式加速扩张 [34][35] - 选择人流量大的"寄主"(如便利店、商超),客群重叠度高且产品互补 [36][38] - 需明确合作模式(固定租金或流水分成),确保双方权益 [40] - 店中店模式可节省房租和人力成本,提升经营效益 [41]
匠心家居:产品结构改善,盈利超预期增长
信达证券· 2025-04-23 12: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无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匠心家居2024年年报显示收入和盈利显著增长,Q4盈利能力超预期,主要得益于汇兑和利息收益、高毛利新品占比提升及产品结构优化,且向上游溢价能力或提升 [1] - 自主品牌战略成效初显,客户拓展良好,“店中店”模式推进使产品结构优化、量价齐升 [2] - 海外产能充沛,关税影响有限,整体盈利有望稳定,全球竞争优势显著 [3] - 2024Q4盈利能力靓丽,汇兑贡献利润增量 [3] - 2024Q4现金流短暂承压,但营运能力稳定 [4]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9.0、10.5亿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14.8X、12.8X、11.0X [4] 报告内容总结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25.48亿元(同比+32.63%),归母净利润6.83亿元(同比+67.64%),扣非归母净利润6.14亿元(同比+72.47%);24Q4公司实现收入6.99亿元(同比+49.78%),归母净利润2.52亿元(同比+197.20%),扣非归母净利润2.23亿元(同比+198.58%) [1] 品牌与市场拓展 - 自主品牌战略成效初显,24年前10大客户中9家采购金额增长(4.3% - 217.5%),拓展96家新客户(均为美国零售商,14家为美国TOP100家居零售商),对美销售收入占比提至58.8% [2] - 24年初推进“店中店”模式,25Q1美国门店超500家、加拿大布局24家,产品结构优化,24年电动沙发销量/价格同比分别+18%/+16% [2] 产能与关税 - 2019年在越南建厂,海外基因深厚,2024年美国收入占比约90.5%,越南出口占比约84.0% [3] - 本轮关税落地,越南基地或小幅让利客户,但产能管理优化、生产效率提升(24年整体制造费用同比 - 18.9%),盈利有望稳定 [3] 盈利能力 - 2024Q4毛利率54.3%(同比+14.3pct),归母净利率36.1%(同比+17.9pct);Q4期间费用率为6.23%(同比 - 10.7pct),财务费用表现优异主要系利息收入和汇兑收益贡献 [3] 现金流与营运能力 - 2024Q4经营性现金流为0.63亿元(同比 - 0.46亿元) [4] - 截至2024Q4末存货周转天数84.25天(同比+6.09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48.47天(同比+7.59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72.04天(同比+18.41天) [4]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9.0、10.5亿元,对应PE估值分别为14.8X、12.8X、11.0X [4] 重要财务指标 | 指标 | 2023A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 | 1,921 | 2,548 | 3,050 | 3,558 | 4,065 | | 增长率YoY % | 31.4% | 32.6% | 19.7% | 16.7% | 14.2% |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 | 407 | 683 | 781 | 903 | 1,048 | | 增长率YoY% | 21.8% | 67.6% | 14.3% | 15.6% | 16.1% | | 毛利率% | 33.6% | 39.4% | 38.3% | 38.9% | 39.4% | | 净资产收益率ROE% | 13.6% | 19.1% | 18.5% | 18.4% | 18.4% | | EPS(摊薄)(元) | 2.43 | 4.08 | 4.66 | 5.39 | 6.26 | | 市盈率P/E(倍) | 28.35 | 16.91 | 14.79 | 12.80 | 11.02 | | 市净率P/B(倍) | 3.85 | 3.23 | 2.74 | 2.36 | 2.03 | [6]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 报表类型 | 会计年度 | 2023A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 --- | --- | --- | --- | --- | --- | --- | | 资产负债表 | 流动资产(百万元) | 3,217 | 4,046 | 4,692 | 5,554 | 6,548 | | | 货币资金(百万元) | 866 | 2,137 | 2,724 | 3,428 | 4,218 | | | 应收账款(百万元) | 273 | 413 | 423 | 525 | 607 | | | 存货(百万元) | 255 | 468 | 503 | 559 | 679 | | |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 | 344 | 300 | 281 | 256 | 182 | | | 固定资产(合计)(百万元) | 142 | 140 | 143 | 142 | 90 | | | 资产总计(百万元) | 3,561 | 4,346 | 4,973 | 5,811 | 6,731 | | | 流动负债(百万元) | 459 | 702 | 688 | 844 | 972 | | | 负债合计(百万元) | 557 | 771 | 757 | 913 | 1,041 | | |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 | 3,004 | 3,575 | 4,216 | 4,898 | 5,690 | | 利润表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 | 1,921 | 2,548 | 3,050 | 3,558 | 4,065 | | | 营业成本(百万元) | 1,276 | 1,545 | 1,882 | 2,175 | 2,462 | | | 销售费用(百万元) | 49 | 68 | 91 | 125 | 163 | | | 管理费用(百万元) | 69 | 104 | 122 | 138 | 154 | | | 研发费用(百万元) | 118 | 125 | 152 | 178 | 203 | | | 财务费用(百万元) | -30 | -93 | -62 | -59 | -81 | | | 营业利润(百万元) | 476 | 806 | 915 | 1,061 | 1,232 | | | 净利润(百万元) | 407 | 683 | 781 | 903 | 1,048 | | 现金流量表 |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 | 530 | 496 | 719 | 905 | 967 | | |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 | -201 | 868 | 11 | 21 | 81 | | |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 | -173 | -172 | -193 | -223 | -258 | | | 现金流净增加额(百万元) | 178 | 1,243 | 588 | 704 | 790 |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