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地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到2030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卫星直联,将带来哪些新变化?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3 08:52
行业政策与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指导意见 明确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 提出到2030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目标 [1] - 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实现全球宽带网络覆盖 [5] - 支持电信运营商开展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 加快推动卫星通信应用由专业领域向大众领域普及延伸 [5] - 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 研究设立新型卫星通信业务 进一步扩大向民营企业开放 [5] 技术发展与应用场景 - 卫星通信通过手机上的卫星终端芯片或汽车上的卫星终端模组实现信号收发 与普通移动通信在传输方式、频谱范围、覆盖范围存在差异 [1] - 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已推出 华为、荣耀、小米等7家手机厂商已推出36款具备直连卫星功能手机 [4] - 汽车直连卫星服务支持车主一键拨打天通卫星电话 预计2024年底直连卫星车型销量将突破10万台 [4] - 卫星通信在电力配送线路监测等领域通过天地融合以更低成本解决现实需求 [6] - 卫星通信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航空机载通信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交叉融合 推动汽车、船舶、飞机等直连卫星 [5] 市场现状与规模 - 中国卫通运营管理18颗商用通信广播卫星 建成覆盖国土全境及一带一路区域的高轨Ka高通量卫星互联网 [2] - 海星通全球网服务覆盖全球超过95%的海上航线 [2] - 手机直连卫星正常通话价格普遍在9元/分钟 [7] - 天地融合有望形成新的万亿级市场 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等领域实现创新应用 [8] 企业动态与合作 - 中国电信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4] - 中国电信与多家车企达成汽车直连卫星合作 [4] - 中国联通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5] - 赛力斯集团在车辆上配备eCall卫星通信功能 实现首例卫星救援 [8] 用户需求与期待 - 消费者期待卫星通信功能更强大、价格更亲民 [7] - 用户认为卫星通信在极端场景下保障通信安全值得额外付费 [7] - 希望卫星通信缩小城市与偏远地区在教育、医疗资源上的差距 [7] - 用户购买产品时会多留意是否具备卫星通信功能 期待平价选配 [7]
卫星直联,将带来哪些新变化?
人民日报· 2025-09-22 22:47
卫星通信"厉害"在哪儿?除了打电话,还将有啥新应用? 不仅连手机,还连接汽车、船舶、无人机 打开手机"设置"菜单,选择"卫星网络"功能,手指轻轻一拨启用天通卫星通信。十几秒后,手机屏幕显 示"卫星连接成功",可以选择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9月11日,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冠华大厦前的一片 开阔空地上,中国电信(601728)卫星公司的工作人员为笔者现场演示了拨打卫星电话的流程。笔者拉 开与工作人员的距离并接听对方打来的卫星电话时,通话声音、质量都十分稳定。 卫星通信正加速走进普通人生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 见》),明确将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促进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并提出到2030年,手机直 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等目标。 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中国已进行多年探索。 以中国首个自主研制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天通一号"为例,于2021年正式组网完成并由中国电信运 营,近年来持续向大众领域、新兴产业进行服务延伸。 "2023年9月8日,中国电信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推出手机直连卫星业务,拉动手机直连卫星产业快速发 展。 ...
手机、汽车直连卫星,专家详解未来“天地融合”新亮点
齐鲁晚报· 2025-08-28 07:15
政策指导方向 - 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并有序推进卫星通信业务开放 [1] - 到2030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并实现全球宽带网络覆盖 [1] - 分业务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卫星通信业务开放 支持国有企业发展低轨卫星互联网 支持电信运营商开展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支持民营企业探索卫星物联网等新型业务 [1] 技术融合与应用拓展 - 推动卫星通信与5G/6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 提供全域覆盖通信保障能力 [3] - 加强卫星通信与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交叉融合 推动手机、汽车、飞机等终端直连卫星 [3] - 支持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数字惠民等传统领域应用 [3] 产业发展与区域布局 - 卫星互联网发展势头迅猛 天地融合成为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重要趋势 [4] - 工信部批量颁发空间无线电台执照和频率使用许可 为卫星互联网项目提供支撑 [4] - 河南焦作空天大数据产业园计划打造60亿级空天信息产业基地 [4] 制造能力与产业转型 - 山东济南济钢卫星总装车间实现全流程标准化数字化作业 具备年产100颗500公斤级卫星能力 [6] - 济钢集团从60多年历史的老钢铁企业转型为空天信息产业链链主企业 [6] - 专业化卫星制造基地为商业卫星星座组网补网提供支持 [6]
手机、汽车直连卫星,详解未来“天地融合”新亮点
央视新闻· 2025-08-28 02:37
政策指导框架 - 工信部发布指导意见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并有序推进卫星通信业务开放 [1] - 目标到2030年完善卫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规 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2] - 分业务、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业务开放 支持国有企业发展低轨卫星互联网 支持电信运营商开展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支持民营企业探索卫星物联网等新型业务 [3] 技术融合与应用场景 - 推动卫星通信与5G/6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 提供全域覆盖通信保障能力 [5] - 加强卫星通信与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交叉融合 推动手机、汽车、飞机等终端直连卫星 [5] - 充分发挥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数字惠民等传统领域的应用优势 [5] 产业化布局与产能建设 - 河南焦作空天大数据产业园计划打造60亿级空天信息产业基地 重点发展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应用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6] - 山东济南济钢卫星总装车间具备年产100颗500公斤级卫星能力 支持商业卫星星座组网和补网 [8] - 天地融合成为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重要趋势 卫星通信从专业领域向大众领域普及延伸 [6] 行业发展目标与支持措施 - 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 研究设立新型卫星通信业务 扩大向民营企业开放 [2] - 工信部指导完成卫星国内频率协调 批量颁发空间无线电台执照和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 [6] - 卫星互联网有望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6][8]
工信部:设立新型卫星通信业务 扩大向民企开放
北京商报· 2025-08-28 01:39
政策导向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指导意见 研究设立新型卫星通信业务并扩大向民营企业开放 鼓励民营企业通过租用卫星资源 开展增值服务 分销代理等方式盘活存量卫星资源 [1] - 政策目标到2030年完善卫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规 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推动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 [1] - 政策围绕六方面提出19条举措:有序扩大市场开放 持续拓展应用场景 培育壮大产业生态 优化电信资源供给 加强卫星通信监管 提升协同推进合力 [1] 产业发展 - 促进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 实现全球宽带网络覆盖 支持开展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 推动形成规模效应 [2] - 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 分业务 分阶段 分步骤有序推进卫星通信业务开发 [2] - 卫星互联网发展势头迅猛 天地融合成为重要趋势 卫星通信正从专业领域向大众领域快速普及延伸 有望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2] 技术融合与应用拓展 - 加强卫星通信与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交叉融合 推动手机 汽车 飞机等直连卫星 [2] - 推动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发展 促进与5G/6G 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赋能 提供全域覆盖 稳定可靠的通信保障能力 [2] - 支持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 数字惠民等传统领域应用 充分发挥卫星通信优势 [2] 市场主体参与 - 支持国有卫星通信企业加快发展低轨卫星互联网 [2] - 支持电信运营商开展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业务 [2] - 支持民营企业探索卫星物联网等新型卫星通信业务 [2]
手机、汽车直连卫星 专家详解未来“天地融合”新亮点
央视新闻· 2025-08-27 23:33
政策指导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指导意见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加快发展并有序推进卫星通信业务开放[1] - 政策目标到2030年完善卫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法规 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1] - 分业务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卫星通信业务开放 支持国有企业发展低轨卫星互联网 支持电信运营商开展手机直连卫星业务 支持民营企业探索卫星物联网等新型业务[1] 技术融合与应用拓展 - 推动卫星通信与5G/6G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 提供全域覆盖的通信保障能力[3] - 加强卫星通信与信息基础设施交叉融合 推动手机汽车飞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3] - 充分发挥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和数字惠民等传统领域的应用优势[3] 产业发展与区域布局 - 卫星互联网发展势头迅猛 天地融合成为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重要趋势[4] - 各地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 有望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如河南焦作建设空天大数据产业园计划打造60亿级产业基地[4] - 工信部批量颁发空间无线电台执照和频率使用许可 为卫星互联网项目提供支撑[4] 制造能力与企业转型 - 山东济南济钢集团建设专业化卫星总装测试基地 实现全流程标准化数字化作业[6] - 生产基地将具备年产100颗500公斤级卫星的制造测试能力 支持商业卫星星座组网补网[6] - 济钢集团从传统钢铁企业转型为空天信息产业链链主企业[6]
工信部:推动卫星通信充分融入新发展格局 到2030年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上海证券报· 2025-08-27 23:32
产业发展目标 - 到2030年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发展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规模应用 [1] - 推动卫星通信充分融入新发展格局 有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3] 市场开放措施 - 加快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和应用服务 实现全球范围内宽带网络覆盖 [1] - 针对低轨卫星通信应用适时开展商用试验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1] - 支持电信运营商与卫星企业共建共享 深入挖掘天通北斗等高轨卫星应用潜力 [1] 应用场景拓展 - 优先满足国家应急通信需求 为应急处置提供统一调度和融合应用的卫星通信服务 [2] - 深化卫星通信在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领域的应用 包括洪涝火灾地震台风等场景 [2] - 拓展安全生产野外作业搜寻救援等领域的卫星通信应用 [2] 技术创新要求 - 持续开展卫星通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增强基础元器件芯片关键终端设备供给水平 [2] - 促进卫星通信与5G/6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互融 [2] - 加快推进非地面网络(NTN)等卫星通信技术创新发展 [2] 终端设备发展 - 推动手机等终端设备直连卫星加快推广应用 [1] - 为地面移动通信用户提供基于卫星的话音和短消息业务 [1] - 手机汽车无人机等直连卫星创新探索活跃 [3] 资源综合利用 - 综合利用天通高通量卫星北斗短报文卫星互联网卫星物联网等卫星通信资源 [2] - 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推动卫星通信技术持续迭代演进 [2] - 提升卫星通信技术性能 [2]
卫星通信产业迎利好 业务准入获优化
证券时报· 2025-08-27 17:40
政策目标与愿景 - 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指导意见 旨在有序推动卫星通信业务开放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激发商业航天创新活力 培育新质生产力 支撑制造强国 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1] - 目标到2030年 卫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 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各类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充分迸发 [1] - 目标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 推动卫星通信充分融入新发展格局 有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产业发展与能力建设 - 目标显著提升基础设施 产业供给 技术标准 国际合作等综合发展水平 [1] - 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将实现规模应用 [1] - 卫星互联网发展势头迅猛 天地融合已成为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特征 [2] 市场开放与创新模式 - 将针对低轨卫星通信应用适时开展商用试验 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1] - 支持电信运营商与卫星企业共建 共享等模式 [1] - 鼓励民营企业依法依规利用各类高低轨在轨卫星资源 盘活存量卫星资源 丰富业务种类 繁荣卫星通信市场 [1] 应用场景与连接服务 - 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托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提供广域物联网连接服务 [1] - 服务覆盖天空 海洋 偏远地区等地面网络无法覆盖的区域 [1] - 手机 汽车 无人机等直连卫星创新探索活跃 卫星通信正由专业领域向大众领域快速普及延伸 [2] 经济影响 - 卫星通信有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
从太空“基建狂魔”到数据“变现达人”,商业航天还差几步?
环球网· 2025-04-29 03:17
行业现状与产能提升 - 国内在册卫星星座约100个,多为商业航天星座,千帆星座等大型星座计划部署卫星超万颗[1] - 行业引入航空及汽车工业柔性智能化产线理念,采用脉动式柔性生产工艺,将卫星制造划分为12个核心工位模块,大幅提升产能[3] - 格思航天年产能300颗,二期工厂投产后吨级以上卫星年产150颗,吨级以下年产600颗[3] - 银河航天卫星智慧工厂使研制周期缩短80%,具备2000公斤以下卫星制造能力,年产中型卫星可达百颗[3]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期 - 2024-2030年为我国低轨卫星发射集中窗口期,预计2030年商业航天上游卫星制造市场价值空间达3688亿元-4637亿元[3] - 截至2025年2月19日,我国在轨卫星数居全球第二[3] - 千帆星座自2024年8月至2025年3月已完成五批发射,在轨卫星达90颗[3] 应用场景拓展 - 卫星应用场景从G端向B端、C端延伸,通信业务由运营商主导,北斗导航优势显著,企业聚焦遥感或细分场景差异化发展[4] - 垣信卫星打造开放运营生态,计划全球提供低延时、高速率卫星互联网服务,已与泰国国家电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 - 云遥宇航计划2026年底前完成90颗气象卫星组网,提升气象监测精度[4] - 太空旅游、商业探月等场景有望5-10年内实现政策突破与商业运营初期[4] 行业挑战与需求 - 客户对卫星数据使用量仅占数据总量一小部分,供需针对性不足,产品及技术转化率待提高[5] - 企业呼吁建立多维市场交易平台,加强政策支持以促进应用落地[5] - 中科西光航天高光谱卫星数据在危险气体监测等领域表现良好,应用空间广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