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物馆文创
icon
搜索文档
凌晨3点,我在博物馆蹦迪
虎嗅· 2025-08-22 08:36
展览运营表现 -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在13个月展期内吸引超过277万人次参观[3] - 展览总收入超7.6亿元,创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和总营收世界纪录[3][4] - 最后7天实行24小时不间断开放,全球博物馆首次采取168小时不闭馆运营模式[5] 票务与营收结构 - 深夜场(0点-6点)票价74元,为白天全价票148元的对折[9] - 门票收入超3.2亿元,周边文创产品销售额达4.4亿元,占总收入58%[58][59] - 展期推出1200余款主题文创,售出超300万件,法老速干帽等热门产品供不应求[61] 展览特色与运营策略 - 展出788件古埃及文物,95%以上为首次亚洲亮相,含萨卡拉地区最新考古发现[33][34] - 中国团队亲自参与埃及萨卡拉地区挖掘,补充展品数量与吸引力[35] - 埃及方最初要价600万美元,经谈判后以500万美元(约3592.8万人民币)达成协议[53] 观众特征与行为 - 近七成观众来自外省市,其中超70%专程为特展赴沪[14] - 出现凌晨观展热潮,非官方讲解服务单场收入达3000-4000元[21] - 配套举办10期"博物馆奇'喵'夜"活动,吸引宠物主人群体参与[34] 行业创新模式 - 国内博物馆夜游服务持续创新,洛阳古墓博物馆结合剧本杀与夜宿,单次体验价达1688元[39][46] - 浙江自然博物院夜宿项目定价598元,国家自然博物馆等多馆推出类似活动[43][46] - 上海博物馆通过控制成本实现高效营收,相比同业夜间开放模式更具性价比[47][50]
上海高精力牛马半夜3点排队进博物馆约会?法老都得加班的上博埃及展一年赚了7个亿
36氪· 2025-08-22 08:35
展览运营与收入表现 -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开展13个月吸引超277万人次参观[1] - 展览总收入超7.6亿元 创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总营收和传播总量世界纪录[1] - 最后7天实行24小时全天候开放 全球博物馆首次连续168小时不闭馆[3] - 夜场门票每场3000张 票价74元(日场148元五折)[6] - 门票收入超3.2亿元 周边产品销售额达4.4亿元[32] 客群特征与消费行为 - 近七成观众来自外省市 其中超七成为特展专程赴沪[7] - 夜场出现黄牛倒票现象 原价74元门票被炒至148元并附赠展览书籍[6] - 商业讲解服务需求旺盛 单人收费100元/小时 单团可扩至40人 单场收入达3000-4000元[12] - 展期推出1200余款主题文创 售出超300万件 法老速干帽等热门产品秒罄[35] 展览内容与成本结构 - 展出来自7家埃及博物馆的788件文物 95%以上首次在亚洲亮相[21] - 借展费最终谈判确定为500万美元(约3592.8万人民币)[30] - 埃及方原要求600万美元加文创分成 后选择固定借展费而非50%利润分成[30] - 中国团队亲赴埃及萨卡拉考古挖掘 新增猫猫木乃伊等首次公开文物[21] 行业创新模式 - 博物馆夜游经济兴起 国家自然博物馆为首家夜间开放机构[23] - 洛阳古墓博物馆创新"博物馆夜宿+剧本杀"模式 定价1688元/两天一晚[23][27] - 浙江自然博物院夜宿项目定价598元 提供考古盲盒体验与帐篷过夜服务[25][27] - 上海博物馆通过延长开放时间显著提升社会夜经济与文化消费欲望[34]
一年卖了200万件,国博“销冠”为何是冰箱贴
中国青年报· 2025-07-25 01:01
博物馆文创行业发展 - 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销量在不到4个月内从100万件增长至200万件,成为现象级文创产品 [1] - 冰箱贴已成为博物馆文创界的"销冠",在全国博物馆中被摆在最显眼位置并带动最多消费 [1] - 木质凤冠冰箱贴上市一周年即成为社交场合"硬通货"和年轻人国博参观后的"必买"商品 [1] 博物馆文创产品演变阶段 - 1.0阶段:文创被称为"纪念品",主要为文物仿制品或简单图案印刷品 [2] - 2.0阶段:出现注重实用场景的创新产品如故宫"朝珠耳机" [2] - 3.0阶段:文物成为IP以抽象方式与产品结合,如湖南博物院"狸猫"系列 [2] - 4.0阶段:冰箱贴成为现象级品类,虽使用方式单一但满足年轻人新需求 [2] 文创产品成功要素 - 外形美观、方便携带、价格适中为冰箱贴基础条件 [1] - 情绪价值成为关键因素,包括记录足迹和社交货币功能 [3] - 年轻人与博物馆"共创"文化内涵,开发出超出预期的使用价值 [3] 消费者行为变化 - 年轻人重新定义"实用"概念,物理功能与情绪价值并重 [4] - 冰箱贴通过记录不同人生旅程实现"常买常新"的消费模式 [4] - 博物馆参观成为生活方式,推动文创产品与现代潮流融合 [4] 行业发展趋势 - 博物馆文创从单纯纪念品发展为兼具文化传播与情感连接功能的产品线 [2][3] - 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年轻化设计获得新的生命力与市场空间 [4] - 120年历史的中国博物馆体系正在形成更具现代感的公众形象 [4]
“凤冠冰箱贴”等大陆文创产品亮相台北夏季旅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7-19 00:20
海峡两岸旅游交流 - 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台北办事处携手中国国家博物馆品牌"国博衍艺"和"国博美馔"参加2025台北夏季旅展,推出"跟着文创去旅行"主题展区 [1][3] - 展区共设24个展位,融合木质竖棂与几何线条,呈现中式古典与现代美学的交融之美 [3] - 展区设置大陆文旅资源展区、集章打卡区、汉服体验区、大陆航空展区、台胞证办理咨询区和舞台推介区 [5] 文创产品展示 - 首次在台展出以"凤冠冰箱贴"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凤冠冰箱贴"原型为北京明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的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 [1][3] - "凤冠冰箱贴"设计突破一体成型的平面工艺,大量运用手工制作,保留文物精美细节 [1] - 现场展出"国博衍艺"孝端皇后凤冠系列、海晏河清尊系列、桃花洞系列等7大主题共40余款文创产品 [3] - "国博美馔"图片展展示凤冠咖啡、蛋糕、冰淇淋、棒棒糖系列等创意食品 [3] 旅游市场数据 - 2024年台湾民众赴大陆402 3万人次,同比增长54 3% [3] - 大陆9家航空公司、海峡友谊旅行社及《旅读》杂志参展 [5] - 不少民众在展区了解赴大陆旅游资讯,有台湾民众表示曾多次赴大陆旅游,目前最想去新疆 [5] 文化推广 - 博物馆文创让静态文物"复活",以鲜活、生动、有趣的方式重新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 文创产品成为文旅新时尚,游客可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 [3]
国际博物馆日我省文博活动精彩纷呈
海南日报· 2025-05-19 01:21
国际博物馆日海南主会场活动 -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海南主会场活动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举办 主题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 [3] - 活动包含讲解员大赛 文创大赛 "琼州鉴宝—公益鉴定活动" 青年圆桌交流会等系列活动 [3] - 2025年全省文博行业文化创意产品大赛正式启动 作品征集时间为5月18日至8月18日 面向专业人员 研发机构及文博爱好者 不限作品数量 [3] 文创产品展示与合作 - 现场展出多款海南博物馆文创产品 包括南海精灵系列玩偶挂件 深蓝宝藏系列白酒盲盒套装 黎锦围巾 非遗锦show首饰等 融合文化底蕴与现代设计 [3]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与中国邮政海南分公司 四川五粮液浓香酒公司签约并发布联名产品 [4]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与多家企业及教育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包括海口海之峡旅行社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 海南大学等 [4] - 海南省博物馆与海南游礼旅游文化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与中国邮政海南分公司签订主题邮局运营合作协议 与丹青国际文化集团签订文物保护修复合作协议 [4] 海南博物馆发展现状 - 截至2025年5月初 海南全省备案博物馆达57个 其中国有博物馆23个 行业和非国有博物馆34个 [5] - 全省构建了涵盖历史 文化 艺术 自然等多领域的文化展示网络 [5] - 过去一年举办"千古风流 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等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展 共举办展览和社教活动2000多场 [5] - 全年接待观众798余万人 创历史新高 成为传播海南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 [5]
博物馆,为什么招年轻人爱?(文化中国行·国际博物馆日特别报道)
人民日报· 2025-05-18 22:02
博物馆创新展陈与互动体验 - 洛阳博物馆北魏彩绘陶牵手女俑成为热门打卡点,吸引年轻女性穿汉服模仿合影,展陈方式调整为独立展位以提升观展体验[10][11] - 甘肃省博物馆打造"绿马和朋友们之家"沉浸式主题空间,以铜奔马为核心IP设计6个生活场景,试营业期间日均接待数百人[14][15] - 苏州湾博物馆推出"家门口看大展"活动,采用裸眼3D和5G技术展示21件国宝文物,"小粉炉"成为最受欢迎展品[17][18] 文创IP开发与商业化 - 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团队基于铜奔马设计"绿马跳跳"等形象,并延伸开发"鲵娃娃""牛哞王"等系列IP,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团队推动文物活化[15] - 湖南博物院以马王堆汉墓狸猫纹漆食盘为原型打造"汉小狸"IP,开发40余种文创产品,"五一"期间商圈快闪活动使游客停留时间平均增加1.8小时[21][22] - 南京博物院围绕"小粉炉"开发40多种周边产品,与江豚壶组成CP,巡展带动文创店销售额同比增长近70%[18][19] 数字技术赋能文博体验 - 苏州湾博物馆运用三维特效显示屏旋转展示文物细节,5G大运河展览实现8省17市虚拟穿越[18] - 湖南博物院上线"山海"数字平台收录超3.2万件文物,开展"守味湖南年"线上活动吸引百万网友参与[22] - 北京舞蹈学院学生受洛阳博物馆女俑启发创作舞蹈《牵》,通过肢体语言活化文物形象[13] 跨界融合与用户生成内容 - 商业机构推出北魏女俑同款妆造服务,网络平台涌现用户创作的漫画、短视频等内容[11] - 插画师将马王堆狸猫纹样转化为现代插画,保留文物特征的同时赋予新场景[23] - 博主用糖浆复刻"小粉炉"文物,通过创意烹饪深化对文物的理解[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