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协同联动
icon
搜索文档
聊城药品执法推行“轻微免罚”,“一次体检”式检查为企业减负
齐鲁晚报网· 2025-09-03 10:53
药品安全监管执法 - 实施精准执法 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和高频隐患 形成风险清单并制定防控措施 开展靶向执法行动实现执法效能最大化 [1] - 药品经营环节依托国家药品追溯系统开展穿透式检查 建立动态管理台账 重点核查疫苗和特殊药品购销记录与追溯数据匹配度 确保来源可溯去向可追 [1] - 医疗器械环节发现医疗机构使用过期医疗器械违法行为 开展精准执法推动全市单位自查整改 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效果 [1] 跨部门协同机制 - 深化协同联动 强化药械化检查计划统筹 将清源行动与药品跨部门综合检查结合 建立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2] - 强化市县两级检查计划衔接联动 依托鲁执法涉企行政检查平台 执行扫码入企逢进必扫要求 实现执法数据实时互通减少重复检查 [2] - 通过一次体检全面检查提升执法效率减轻企业负担 [2] 执法服务创新模式 - 创新执法+服务模式 聚焦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开展帮扶 通过送法入企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形成一链一报告 分类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质量管理困难 [2] - 实施包容审慎执法 坚持轻微免罚原则 做到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结合 为市场主体减负松绑激发经营活力 [2] - 建立事后督导服务机制 组织部门领导监管人员执法人员统战人员联合案后回访 通过一张表涵盖问题整改法规知晓管理提升内容 帮助企业分析问题原因堵住管理漏洞 [2]
聊城药品执法推行“轻微免罚”
齐鲁晚报· 2025-09-02 23:47
药品安全监管措施 - 实施精准执法聚焦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和高频隐患形成风险清单并制定防控措施 [1] - 依托国家药品追溯系统对全市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开展穿透式检查建立动态管理台账 [1] - 重点核查疫苗和特殊药品购销记录与追溯数据匹配度确保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1] 医疗器械监管与执法 - 发现部分医疗机构存在使用过期医疗器械违法行为并开展精准执法 [1] - 推动全市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自查整改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执法效果 [1] 跨部门协同机制 - 强化药械化检查计划统筹将清源行动和药品跨部门综合检查有机结合 [2] - 建立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市县两级检查计划衔接 [2] - 依托鲁执法涉企行政检查平台执行扫码入企逢进必扫要求实现执法数据实时互通 [2] 企业服务与执法创新 - 聚焦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通过送法入企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形成一链一报告 [2] - 实施包容审慎执法坚持轻微免罚原则做到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2] - 建立事后督导服务机制通过联合案后回访帮助企业分析问题原因堵住管理漏洞 [2]
强化协同联动 完善国家生态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08-27 22:40
生态安全治理协同机制建设 - 生态安全具有长期性、根本性、复杂性、交叉性、潜在性与不确定性等特征,需要多部门、多层级、多主体共同参与维护[1] - 中国已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机制与信息共享平台,包括生态环境部与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协同机制、六省一市秦岭地区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合作机制、11省市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机制等[1] - 需改变"重单一部门、轻协同联动"现状,全面提升治理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1] 跨部门协同机制 - 构建多部门联合工作体制机制,通过高级别协调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建立部门联席会议、信息通报、联合执法等协同机制[2] - 针对外来物种入侵等生物安全事件,林草部门与海关部门建立联合防控机制,加强监测、检疫和执法协同[2] - 将技术协同平台建设、共享性基础设施完善融入部门协同机制设计,系统构建跨部门、多层次协同体系[2] 跨区域协同机制 - 生态系统整体性要求跨区域协同合作,生态安全事件具有跨区域、迁移性特点(如三江源冰川退缩影响下游流域生态安全)[3] - 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完善协同治理机制,统筹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污染"三水共治"、土壤地下水协同防治[3] - 全国20多个省份签订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通过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统一执法标准、联合应急演练提升保障能力[3] 多污染物协同治理 - 污染物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存在协同、相加、拮抗等复合效应,需系统统筹大气、水、土壤多污染物综合防治[4] - 建立健全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的监测、评估与考核机制,强化风险管理与潜在污染物生态健康研究[4] - 构建精准预警机制,提升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能力,推动污染防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4] 多领域政策协同 - 生态安全政策需与产业政策、能源政策、土地政策等相互协同,通过目标趋同效应降低政策冲突风险[5] - 生态保护红线与国土空间规划两项基础性政策需实现源头融合、主体协同、过程协同、动态反馈[5] - 以自然资本界定为基础,通过多元激励机制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6]
湖北利川局开展专题培训助力提升执法效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3 02:14
卫片执法业务培训 - 湖北省利川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开展卫片执法业务专题培训,相关股室、乡镇执法人员参训,旨在强化业务能力建设[1] - 行业专家围绕卫片执法核心业务授课,解读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依据与政策要求[1] - 聚焦卫片执法图斑判定规则,从合法性认定到特殊情形处置进行全流程解析,并结合典型案例剖析违法事实认定及整改要点[1] 培训核心目标与措施 - 培训以"守红线、强监管、促规范"为目标,构建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学习体系[2] - 在耕地保护领域,明确将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作为"生命线",对违法用地实行"一案一策"分类处置,推动问题图斑清零[2] - 强化执法数据深度分析,建立动态研判机制精准锁定违法线索,对重点区域高频次巡查以提高效率[2] - 践行"柔性执法"理念,主动介入化解矛盾,实现执法零舆情、零争议[2] - 实行"动土必问"涉土会商机制,要求自然资源部门参与项目动土前核查,从源头杜绝违规建设[2] 培训成效与后续计划 - 参训人员与业务骨干针对土地用途变更判定、矿产合规开采等难点展开研讨,形成可复制的执法操作指南[3] - 基层执法人员反馈培训内容直击痛点,新机制落地路径讲解增强执法信心[3] - 利川局计划持续深化执法队伍专业化建设,完善"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立体化监管体系[3]
笔谈 | 一严到底惩治“蝇贪蚁腐”
纪检监察工作重点 - 聚焦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严的基调、措施和氛围,持续惩治基层腐败[1] - 健全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纪委监委专责监督的责任体系,推动解决民生痛点[1] - 加强与职能部门协同,建立线索移送、会商沟通、信息互通机制,解决行业性系统性突出问题[1] - 运用协同联动、下沉督导、"室组地"联合监督等机制,精准指导整治工作[1] 监督与惩治措施 - 多渠道挖掘问题线索,包括线索起底复查、部门联动自查、蹲点排查、循案深查等手段[2] - 深化运用领导包案、挂牌督办、提级办理、带案下访等方式,查处基层腐败问题[2] - 重点查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破坏营商环境等行为[2] - 加大查处行贿犯罪、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力度,突破重点案件形成震慑[2] 治理与整改方向 - 深化整治"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资金监管、医保基金、养老服务等领域问题[2] - 用好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强化基层监督[2] - 坚持办案、整改、治理一体贯通,推动以案促改促治[2] - 针对系统性普遍性问题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2]
五矿发展第一季度业绩持续向好
证券日报网· 2025-04-29 13:17
文章核心观点 - 五矿发展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向好,各业务板块表现良好,二季度将在控风险基础上冲刺全年高质量发展目标 [1][2] 公司经营业绩 - 2025年1 - 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5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67亿元,同比增加1.7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步改善 [1] 业务板块表现 原材料业务 - 1 - 3月公司铁矿石销售量约374万吨,同比增长32%;焦炭销售量约23万吨,同比增长53%;锰矿销售量约40万吨,同比增长29%;锰合金销售量约14万吨,同比增长120%;废钢销售量约36万吨,同比增长7% [1] 钢铁业务 - 实现钢材工程配供量约100万吨,同比增长6%;实现钢材经营量约194万吨 [1] 供应链业务 - 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传统业务,实现仓、运、配系统数据互联互通,一体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2] 物流园业务 - 实现加工量约29万吨,同比增长4%;实现吞吐量约348万吨,同比增长20% [2] 其他业务 - 物流业务、招标业务以及保险经纪业务均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2] 未来展望 - 二季度随着传统施工旺季到来及稳增长政策效应显现,钢材需求端有望改善,公司将在控风险基础上加快业务周转、拓宽上下游渠道、抢抓机遇、强化协同联动,冲刺全年高质量发展目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