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搜索文档
长深高速扩建工程上跨京九铁路连续梁顺利合龙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09:57
工程进展 - 长深高速扩建工程新层大桥连续梁主跨于9月29日合龙 标志着全线桥梁主体工程完工 [1] - 工程全线已转入桥面系、路面及附属施工阶段 正向全线通车目标冲刺 [3] 项目技术细节 - 新层大桥全长190米 采用(50+90+50)米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悬浇箱梁结构 使用挂篮悬臂法浇筑 [1] - 桥梁上跨京九铁路斜交30度 梁底至轨面净空达11.96米以上 桥墩与铁路中心线最小水平净距超12.04米 [1] - 针对曲线段线型特点采用精确测量定位技术 保证悬臂浇筑施工精度 [3] 项目战略意义 - 长深高速扩建项目全长约116.6公里 起于河源市东源县终于惠州市惠阳区 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改扩建 [3] - 作为广东省"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 建成后将强化粤港澳大湾区与江西省等中部地区联系 [3] - 项目推进深莞惠都市核心区与河源等地连接 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 施工安全管控 - 跨铁施工严格遵循铁路行业规范与运营单位要求 保障京九铁路日常客货运输安全 [3] - 通过优化施工方案 逐级压实安全责任和细化管控流程 实现施工与铁路运营"双保障" [3]
杭州一批交通工程加速前进
每日商报· 2025-09-03 22:24
杭州机场高铁项目进展 - 正线桥梁工程已完成超过50% [1][2] - 西隧道工程全长3255米 盾构机启杭号自2024年12月始发后已推进接近50% [2] - 东隧道工程全长4988米 盾构机领航号自2025年6月始发正在稳步推进 [2] - 江东特大桥全长6.617公里 已完成首段合龙和首孔箱梁架设 设计最高运行速度350公里/小时 [2] - 线路北起桐乡站南至绍兴北站 途经桐乡市/海宁市/钱塘区/萧山区/柯桥区 实现高铁与萧山机场无缝衔接 [2] 杭淳开高速公路项目进展 - 土建施工招标已完成 进入全线实质性施工阶段 [1][3] - 主线全长约184.1公里 其中新建段163.3公里 利用千黄高速共线段20.8公里 [3] - 计划2029年建成通车 起点位于富阳区 终点至淳安县与开化县交界处 [3] - 项目途经富阳区/桐庐县/淳安县 连接杭州中环G320和彩虹快速路 [3] - 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重要组成部分 支撑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西延和交通西进战略 [3] - 建成后将带动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胥口药谷小镇/瑶琳镇旅游资源/分水镇制笔产业/淳安全域旅游业发展 [3]
川气东送二线首段顺利投产
科技日报· 2025-08-26 03:01
项目概况 - 川气东送二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首段顺利进气投产 每年新增输送天然气近30亿立方米[1] - 管道总长度约4269公里 途经四川 重庆 湖北 安徽 江西 河南 浙江 福建8省市[1] - 首段投产段为安岳气田上载点—铜梁压气站段 全长56.15公里[1] 产能与输送能力 - 全线投产后年输气能力将达200亿立方米[1] - 四川盆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3万亿立方米[2] - 项目为川渝天然气资源外输增添新通道 保障千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基地建设[2] 战略意义 - 项目属于国家"十四五"重大能源基础设施工程 是国家重大战略性工程[1] - 作为"四大战略通道+五纵五横骨干管网"重要组成部分[1] - 实现与全国主要干线管网互联互通 汇入"全国一张网"[2] - 解决中东部地区资源调峰需求 促进沿线能源结构转型[1] - 服务和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促进国内大循环[1] 基础设施网络 - 天然气可通过铜梁压气站接入中贵天然气管道[2] - 川气东送管道 中贵天然气管道等途经南川 涪陵 忠县 江津 铜梁等重要产气区[2] - 国家管网集团着力打通西南地区干线管道互联互通堵点 提升管道互联互通水平[2]
济滨高铁迎来新进展,机场隧道贯通
齐鲁晚报网· 2025-08-06 05:0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于泊升 济滨高铁机场隧道是济滨高铁的控制性工程,全长2710米,为济南市首条采用地下明挖法施工的高铁隧 道。隧道最大开挖深度达地下19米,最大开挖宽度达55.4米,下穿机场综合交通中心(GTC)、T2航站 楼。 近日,济滨高铁机场隧道顺利贯通,为全线如期开通运营奠定了基础。 济滨高铁于济南东站引出,向北经济南市历城区、济南遥墙国际机场、章丘区,上跨黄河,经济南市济 阳区、商河县,向东经滨州市惠民县、滨城区,接入滨州地区滨州站。线路全长150.6公里,隧道总长 7.35公里,桥隧总长136公里。 济滨高铁是津潍高铁通道及山东省快速铁路网鲁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铁路网"八纵八横"快速 通道主骨架京沪、青太通道的重要联络线,是实施山东省"加密、提速、扩通道"交通发展战略的重要举 措,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改善区域交通条件的交通基础设施。 ...
渝昆高铁重难点控制性工程长水机场隧道贯通
新华社· 2025-08-04 12:27
项目进展 - 长水机场隧道全长8770米于8月4日安全贯通 该项目为渝昆高铁重难点控制性工程 由中铁十八局和中铁二院承建 [1] - 隧道下穿机场运营区 货运通道 机场跑道及既有沪昆铁路等敏感性构筑物 攻克20余项技术难题 施工期间未影响机场和铁路正常运营 [1] - 渝昆高铁云南境内隧道已贯通43座 隧道贯通率达80% 云南段路基 桥梁 隧道等站前主体工程基本成型 站后四电及站房工程加速推进 [1] 项目规模与影响 - 渝昆高铁全长约700公里 其中云南省境内长388.6公里 [1] - 全线通车后重庆至昆明行车时间将大幅压缩 显著提升西南地区与全国交通便利性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
专访陆铭:培育优势互补的城市群格局 构建多层次区域协同发展体系
证券时报· 2025-07-16 03:57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土地资源配置优化 - 全国城镇体系正构建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为纵轴、大中小城市协调联动与城乡深度融合为横轴的"多极网络化"新发展格局 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梯度演进"的层级化空间组织形态 [3] - 中心城市与城市群成为承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空间形态 通过功能互补、产业协同与要素流动加速形成现代化都市圈 驱动区域经济能级跃升 [3] - 特大超大城市需提升经济与人口承载能级 发挥高端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 县域作为重要支点推动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3] 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 - 中心城市聚焦科技创新和高端服务业突破 周边中小城市形成梯度发展格局 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实现优势互补 [4] - 城市群内部需破除要素流动壁垒 促进人口流入区与中心城市资源优化配置 形成规模效应带动整体效率提升 [4]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成渝双城经济圈依托地理与产业优势 继续引领经济发展并成为对外开放关键窗口 [6] 区域产业差异化布局 - 沿海及沿江地区重点发展出口导向型产业 发挥港口交通优势对接国际市场 长江经济带成为参与全球竞争前沿阵地 [6] - 中西部城市群聚焦内需型制造业及服务消费 利用居民收入增长红利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7] - 东北地区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推进现代化 保障粮食安全 同时加强生态修复打造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7] 土地资源精准配置策略 - 人口流入区增加建设用地供应 重点发展保障性住房 推动闲置工业商服用地转住房用途 缓解城市承载压力 [9] - 人口流入区郊区发展"第六产业" 通过点状供地模式融合农业生态与休闲需求 提升土地复合价值 [9] - 人口流出区创新土地盘活方式 如盐碱地改造水产养殖 荒漠开发光伏产业 为经济转型注入新动能 [9]
陈耀:上半年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加速,长期趋势特征已显现 | 财经大咖解码经济半年报
搜狐财经· 2025-07-15 15:22
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31172亿元,同比增长3.7% [1] - 第二产业增加值239050亿元,同比增长5.3% [1] - 第三产业增加值390314亿元,同比增长5.5% [1] 固定资产投资 -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48654亿元,同比增长2.8% [3] - 东部地区投资同比下降0.8% [3] - 中部地区投资增长3.2% [3] - 西部地区投资增长4.8% [3] - 东北地区投资下降1.9% [3] 中西部与东部投资差异 - 中西部投资增速高于东部,短期受政策倾斜和项目集中落地影响 [4] - 长期趋势包括产业梯度转移、人口与市场变化 [4] - 中西部成本优势吸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5] - 东部投资收缩源于结构转型,转向研发和高端制造 [5] 工业与服务业投资 - 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速10.2%,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9.5% [6]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1.1% [6]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9.6% [6] 新旧动能转换 -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新能源车、工业机器人等增速快 [6] - 高端服务业需求强劲,体现数字化和服务业开放红利 [6] - 传统行业仍占较大比重,需警惕"青黄不接"风险 [6] 政策建议 - 供给端需加大基础研发支持,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 [6] - 需求端应扩大新兴产业市场应用,通过新基建拉动需求 [6] - 中西部需承接高附加值环节,东部强化"未来产业"试点 [7]
我国百强区GDP排名揭晓!上海浦东新区夺冠,经济实力震撼全国!
搜狐财经· 2025-07-12 16:17
中国大陆百强区经济表现 - 上海浦东新区以GDP总量17752.28亿元稳居2024年百强区榜首,金融、贸易、科技领域优势显著[1][4] - 百强区GDP门槛达1600亿元,末位区域经济规模相当于中小城市水平[2][4] - 深圳南山区、广州天河区、北京海淀区等分别以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科技创新形成差异化产业优势[2] 区域经济格局分布 - 东部沿海地区百强区数量占主导,但中西部如成都武侯区、武汉江汉区等增速显著[2][3] - 广东、江苏、浙江三省表现突出,分别有16个、17个、10个区上榜[4] - 北京海淀区(12907.10亿元)、深圳南山区(9250.10亿元)、广州天河区(6514.69亿元)位列Top5[4] 重点区域经济数据 - 上海浦东新区GDP增量1027.12亿元,增速保持领先[1][4] - 北京朝阳区(8014.80亿元)、天津滨海新区(6514.69亿元)等直辖市核心区表现稳健[4] - 中西部代表区域如武汉江汉区(1615.12亿元)、成都双流区(2225.95亿元)增速超100亿元[4] 产业结构特征 - 金融中心效应显著:上海浦东新区(含上交所)、深圳南山区(含深交所)形成双核驱动[1][4] - 科技创新集群化:北京海淀区、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武汉光谷开发区形成创新三角[2][4] - 现代服务业高地:广州天河区、杭州余杭区(2388.93亿元)数字经济突出[2][4]
31省份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 经济大省表现突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03 22:46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一季度全国31个省份发布经济“成绩单”,多数地区稳定增长,经济大省表现突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内需提振政策加码成关键看点,各地政策向促消费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倾斜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分组1:GDP总量与增速情况 - 广东、江苏一季度GDP总量进入“3万亿俱乐部”,广东、江苏、山东位列前三,三省GDP总量占全国近30% [1][2] - 19个省份一季度GDP增速高于5.4%的“全国线”,西藏以7.9%领跑,湖南、内蒙古与全国增速持平 [1][2] 分组2:区域经济发展特点 - 东部地区是产业升级先锋,产业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发展以及外向型经济优势明显 [3] - 中部地区工业与农业协同发展成效显著,推动区域经济稳定增长 [3] - 西部地区推动资源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3] 分组3:工业新动能与经济增长亮点 - 一季度各省份高新技术、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产业较快增长,新质生产力成多地经济发展关键驱动力 [4] - 广东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9%、5.3%,高技术产品产量快速增长 [4] - 四川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5% [4] - 地方经济增长亮点体现在工业新动能强劲、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外贸结构优化 [6] 分组4:消费与外贸情况 - “以旧换新”政策叠加春节假期促进各地消费市场增长,江苏、山东消费数据表现良好 [5] - 各地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基本盘,甘肃、山东外贸进出口情况向好 [5] 分组5:二季度政策部署 - 多地积极部署二季度重点工作,明确通过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加快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等举措提振内需 [7] - 各地政策进一步向促消费与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倾斜,释放消费潜力 [7] - 2025年各地政策聚焦基建与工业投资、消费升级等领域,推动内外需协同增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