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
icon
搜索文档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进行时:百款产品下架 代理人冲业绩已白热化 但“利率反转”或加剧新产品销售难度
新浪财经· 2025-08-31 02:48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调整 - 普通型保险预定利率从2.5%下调至2.0%,分红型从2.0%下调至1.75%,万能型保证利率上限下调至1.0% [3] - 预定利率下调触发原因为中国保险行业协会2025年二季度研究值1.99%连续两季度低于2.5%阈值 [3] - 利率调整导致保险产品集体涨价,成人重疾险涨幅约13%,儿童重疾险涨幅可能达29% [3] 新旧产品切换市场动态 - 8月31日为产品切换截止日,8月26日起多家保险公司下架老产品并关闭预核保通道 [1][4] - 水滴保平台上百款产品涉及重疾险、年金险、分红险等将在8月31日前下架 [4] - 保险公司通过新产品储备、销售培训及系统建设确保平稳过渡 [6] 销售策略与市场反应 - 保险代理人通过团体活动和客户拜访冲刺8月销售业绩 [3] - 老客户在停售窗口期有加保行为,但新客户购买意愿未显著提升 [1][8] - 银行渠道反馈客户对频繁调价反应平稳,总体销售体量有限 [7] 产品结构转型方向 - 分红险成为转型重点,上半年中国人寿分红险占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超50% [10] - 分红险通过弹性分红机制降低刚兑成本,减少利差损风险 [10] - 行业加速开发保障功能更强的产品,降低对投资回报的依赖 [2][9] 行业长期发展挑战 - 低利率环境倒逼行业回归保障本源,优化产品定价和投资能力 [9] - "报行合一"政策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发展转型 [10] - 险企需通过科技投入、风险管理和多元化投资提升竞争力 [11]
LPR年内首降后保险预定利率下调箭在弦上:险企已储备新品 长期险保费将迎新一轮上涨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07:25
LPR下调及对保险业影响 - 5月20日1年期LPR降至3.0% 5年期以上LPR降至3.5% 均下降10个基点 [1] - 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行同步下调存款利率 最高降幅达25个基点 6家国有大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全面跌至1%以下 [1] 人身险预定利率调整预期 - 二季度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预计进一步下调 可能触发动态调整机制 三季度大概率落地调降 [1] - 一季度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 较前值下调0.21个百分点 [3] - 若二季度研究值仍低于2.25% 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最高值须下调 分红险保底收益率同步下调 [4] - 理论下调幅度至少25个基点 传统险预定利率或直接降至2% [4]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降至1.69% [3] 产品定价与销售影响 - 预定利率从2.5%降至2.25% 30岁男性增额终身寿险30年后现金价值减少8%-10% [4] - 长期险保费预计迎来新一轮上涨 [4] - 利差优势削弱导致销售难度加大 一季度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1.2万亿元 同比下滑2.63% [6] 行业应对措施 - 监管层年初已对人身险公司产品切换时间周期及诉求开展调研摸底 [1][5] - 多家公司提前储备新品 包括保底2.0%+分红的新型万能险 [6] - 新产品切换周期为7月1日至9月1日 [6] - 太保寿险形成"1+N"工作方案 推动新产品开发备案和系统调试 [6] - 建议取消对低销量产品主动停售的要求以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7] 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 需强化资产负债联动 避免负债成本压力片面向投资端传导 [2] - 行业需从依赖利差向死差、费差、利差"三差均衡"转型 [8] - 资产端需加强利率趋势研判 拉长久期 重视长久期地方债和国债配置 [8] - 低保证利率产品仍存在机遇 应聚焦健康、养老等风险保障功能 [9]
保险行业2025年5月保费收入点评:寿险高增驱动行业保费回暖,财险延续稳定
招商证券· 2025-07-04 09: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1 - 5月人身险公司寿险保费增速进一步走阔,健康险和意外险短期承压;财产险公司车险保费增速稳中向好,非车险经营效益有望提升;行业整体延续稳健表现 [1] - 股市向好带来资产端催化,尤其港股迎来系统性价值重估,具有强β属性的保险股有望体现较大上涨弹性,基本面改善将进一步支撑估值修复;在公募新规持续影响下,大幅欠配的保险板块亦有望迎来资金面加持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规模 - 股票家数91只,占比1.8%;总市值60802亿,占比6.8%;流通市值58068亿,占比7.1% [2] 行业指数表现 - 1个月、6个月、12个月绝对表现分别为9.3%、10.0%、51.4%;相对表现分别为6.3%、4.8%、36.8% [4] 人身险公司情况 - 1 - 5月累计保费收入22797亿,同比+3.3%(前值+1.3%);5月保费收入3328亿,同比+16.6%(前值+11.6%);寿险保费收入2674亿,同比+24.1%,增速环比提升7.3pt;健康险保费收入624亿,同比 - 6.3%;意外险保费收入30亿,同比 - 8.5%,降幅均环比扩大 [5] - 预计今年三季度可能首次调整预定利率,传统险预定利率上限和分红险、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下调幅度可能为25或50bp,短期刺激客户需求,长期产品结构向浮动收益型转变,头部险企有望获更大发展空间 [5] 财产险公司情况 - 1 - 5月累计保费收入7805亿,同比+5.2%(前值+5.2%);5月保费收入1320亿,同比+5.4%(前值+5.5%);车险保费收入753亿,同比+4.7%,受益于政策合力和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非车险保费收入566亿,同比+6.3%,受健康险、意外险等保费增长带动,农险扭转下滑趋势,但责任险增速回落 [5]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征求意见稿,实施非车险业务“报行合一”,强调财险公司转变发展模式,预计在政策红利与经营优化驱动下,财险业务有望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5] 行业整体情况 - 1 - 5月累计保费收入30602亿,同比+3.8%(前值+2.3%);5月单月保费收入4648亿,同比+13.2%(前值+9.6%) [5] - 截至5月末,保险行业总资产为384239亿,较年初+7.0%;净资产为36023亿,较年初+8.3% [5] 投资建议 - 个股推荐中国太平、中国太保、中国平安,建议关注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国人寿,重视中国财险的长期投资价值 [5]
监管要求分红水平不得“内卷”;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获批筹建保险资管公司;平安斥资6.05亿完成核心人员持股计划|13精周报
13个精算师· 2025-06-21 02:30
监管动态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分红险监管意见,要求审慎确定分红水平,避免"内卷式"竞争,六种情形需论证分红合理性[7][8]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出台,推动银行保险机构集聚,深化航运保险和再保险创新[9][11] - 中国再保险集团被认定为国际活跃保险集团,将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10] - 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突破3.7万亿,近三年累计收益率达7.46%[12] - 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从2013年4%提升至9%,友邦人寿等外资机构获批筹建资管公司[19][18] 公司动态 - 平安系持续增持银行股:平安人寿增持邮储银行2279.7万股(1.2亿港元),中国平安增持邮储银行H股7642.49万港元,持股比例均升至12.07%[25][26] - 中邮保险、中华人寿分别获批增资至326.43亿和41亿,资本实力增强[29][30] - 中国平安完成2025年核心人员持股计划,购股1138万股,金额6.05亿,均价53.19元/股[31] - 泰康保险向华中科技大学捐赠1亿,支持医工交叉学科建设[37] - 水滴公司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6.58亿,增速放缓至8.4%[38] 行业趋势 - 香港保险高收益产品(7%预期收益)吸引内地客户抢购,新规将于7月实施[56] - 分红险占比提升:年内新推寿险产品中分红险占37%,同比增9个百分点[58] - 13家中国保险资管机构入选全球500强,国寿资管(第29名)、平安资管(第33名)进入前50[59] - 超90%保险资管产品收益为正,权益类产品近半年最高回报超26%[62] - 医保改革加速,300个统筹地区实现即时结算,商保与医保衔接试点推进[60][61] 产品创新 - 国寿推出首款10年保证续保医疗险,覆盖重大疾病医疗和院外特药[68] - 蚂蚁保"好医保"升级,新增470家三甲医院特需部和1500种先进药械保障[69] - 平安人寿推出家庭综合保障计划"全家保",覆盖五大风险场景[70] - 众安保险将国内首款干细胞治疗药物纳入赔付范围,最高赔付100%[71][72] - 人保财险开出内贸险共保体首单,提供3000万应收账款风险保障[73] 人事变动 - 金融监管总局稽查局局长李有祥拟任中国农业再保险董事长[39] - 中国平安任命80后高管徐菁为首席合规官,系曼彻斯特大学法学硕士[49] - 多家中小保险资管公司换帅:中信保诚资管临时负责人陈征宇、合众资产总经理徐永伟等履新[53] - 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中国)获批两名日籍副总经理岩渕康二和太田贵之[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