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赛博工业互联网平台

搜索文档
“AI+钢铁”锻造新质生产力
经济日报· 2025-08-27 22:04
行业数字化转型战略与政策支持 - 钢铁行业被列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的理想实践场 数字化转型被中钢协列为行业三大工程之一 并启动数字化转型工程三年行动[1] - 在国家"人工智能+"政策指引下 钢铁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 依托数字化支撑高端化和绿色化发展[1] 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与成效 - 首钢股份冷轧公司入选全球"灯塔工厂" 部署67个工业4.0数字化应用案例 其中61%运用人工智能技术[2] - 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生产线效率提高21.2个百分点 产品缺陷率下降35个百分点 高端产品销售额增长36个百分点 客户投诉率减少55个百分点[2] - 95.1%的钢铁企业将数字化转型战略纳入总体发展进程 机器人应用密度达65台(套)/万人 82.9%的企业建设智能集控中心 63.4%的企业运用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2] - 宝钢股份制定"AI+"数智化转型战略 计划3年内打造1000个以上AI赋能应用场景[3] - 河钢集团将智能制造纳入发展战略 自主研发"威赛博"工业互联网平台 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流程全链条融合[3]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创新突破 - 钢铁行业存在全流程"黑箱"问题 涉及复杂物理化学过程 存在不完全信息和不确定性问题[4] - 东北大学提出"人机混合智能"模式 实现全流程在线高保真预测 相关技术已在多家钢企落地应用[5] - 在高炉智能冶炼中采用"通用模型+个性数据"架构 提升能效与绿色生产水平 在热轧环节开发数字孪生模型实现组织性能在线预测与优化[5] - 通过人机协同推进"数字换脑、模型换代、工业软件开发" 建成生产过程主单元的自主无人智能控制体系[5] 行业发展前景与应用场景 - AI在钢铁行业应用场景包括生产流程优化 智能算法精准预测设备故障 大幅减少停机时间[6] - AI图像识别技术对钢材表面缺陷进行高精度检测 确保产品质量达标[6] - AI在供应链管理环节结合市场需求和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开展预测 优化采购与生产计划 降低运营成本[6] - 随着大模型技术深入应用 将进一步穿透生产流程"黑箱" 贯通数据孤岛 实现全流程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6] - AI将助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推动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6] 行业协同发展与创新范式 - 中钢协以"AI+智能技术应用"为核心 全面转向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生产力重塑 重点聚焦产业链智能协同 低碳智能融合及低成本技术推广[7] - 构建"人机协同"新型生产力范式 充分发挥AI高效计算能力与人类创造力判断力 保障炼钢操作稳定[7] - 东北大学团队研发基于"AI+人工经验"模式的转炉全流程模块化智慧炼钢系统 在鞍钢 本钢 南钢等企业落地应用[7] - 智慧炼钢核心目标是让操作更简单 过程更稳定 技术更专业 成本更可控 需要领导重视 基层积极和职工参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