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转化
icon
搜索文档
“香江学者计划”和“澳门青年学者计划”获选结果公布 广东29名博士后入选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05 08:02
项目入选情况 - 广东共有29名博士后入选2025年度计划 其中26人入选湾区项目 3人获中央资金资助 [1] - 华南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入选数居前列 [1] - 佛山 东莞 湛江 横琴等地实现入选零的突破 湛江入选3人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首次入选 [1] 项目实施背景 - 香江学者计划和澳门青年学者计划分别于2010年 2018年起实施 在海内外知名度较高 [1] - 2025年四方机构联合实施湾区项目 支持不超过30名广东优秀博士后赴港澳开展2年研究 [1] 项目合作成效 - 港澳高校提出399个博士后项目岗位 全面覆盖港澳知名高校 [2] - 广东省收到343个博士后申报 占全国总量超三分之一 [2] - 入选项目覆盖港澳名校优势学科 与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高度契合 [2] 重点领域分布 - 先进制造 医学 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占比超80% [2] - 通过项目+港澳导师+博士后模式打通基础研究 应用开发与产业落地壁垒 [2] 合作成果转化 - 实现粤港澳三地人才培养 科研资源 产学研成果转化等领域的互补共赢 [2] - 开辟粤港澳博士后联合培养新通道 [2]
甘肃:创新政策改革激活发展密码
中国发展网· 2025-08-28 05:19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 兰州高新区聚焦基因与细胞治疗、AI+制药及新型疫苗开发领域 形成集群化发展模式 [2] - 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联合兰州大学完成动物用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实验动物模型构建 [2] - 奇正藏药AI+藏药活性成分筛选项目研发效率提升40% [2] - 陇神戎发元胡止痛丸与宣肺止嗽合剂年销售额突破7亿元 [2] - 西脉医疗记忆合金内固定器械占全国市场份额70% [2] - 未来一年目标实现生物医药总产值300亿元 研发仿制药或生物制品3-5个 创新药2-3个 [3] - 计划培育年销售额超5亿元重磅品种2-3个 引进生物医药类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 [3] 科技创新合作与成果转化 - 甘肃省组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联合攻关体提升前沿技术攻关效能 [2] - 科技招商对接会吸引中国五矿、中核集团、华能集团及清华大学等机构参与 [4] - 清华大学与山东大学发布8项盐碱地微生态治理技术成果 [4] - 企业发布有色冶金、农业新品种选育及车路协同等领域13项技术需求 [4] - 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领域30项科技资源引进项目集中签约 [4] - 兰州大学推动3家企业落地兰州 [4] - 甘肃省教育厅通过校友会促成75家校友企业合作 达成48项合作意向 [4] - 兰州市科技局2025年上半年引进科技型企业35个 完成全年任务58.3% [4] - 签约项目42项 金额98.85亿元 完成全年目标127% [4] 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改革 - 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按创新活动类型将科技人才分为四类 定制专属成长阶梯 [5] - 建立以创新能力、实效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5] - 2024年该所11人获得省级以上人才称号 青年科研骨干获得更多机会 [5]
速度跃升千倍,成本骤降95%!港中大教授破局纳米3D打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2:40
纳米3D打印技术突破 - 香港中文大学陈世祈团队开发飞秒投影双光子光刻系统 实现100纳米精度 速度比传统技术提升1000倍 成本降低95% 每立方毫米打印成本仅5-6元人民币 [1][4][17] - 技术从点扫描升级为面扫描模式 横向分辨率达30纳米 突破分辨率与吞吐量限制 适用于光学衍射器件 AR/VR元器件及医疗内窥镜等精密制造领域 [3][4][16] - 该技术于2019年发表在《科学》期刊 并获专利授权 成为后续商业化落地的技术基础 [1][17] 商业化进展与企业运营 - 基于技术成果于2022年创立超奈科技 致力于纳米3D打印机商业化 已成功打造设备样机 [4] - 公司2024年完成千万级种子轮融资 由科大硅谷子基金领投 合肥种子基金跟投 正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向规模化生产 [5] - 公司CEO为麻省理工学院校友 拥有逾十年行业经验 团队具备跨学科协作能力 涵盖机械 化学 材料等多领域专家 [12][21] 产学研环境演变 - 香港特区政府2023年推出"产学研1+"计划 拨款100亿港元 以配对形式资助不少于100支研发团队 [7] - 高校评价体系从单纯论文发表转向关注社会影响力 包括专利数量 技术转移成效及初创企业培育等指标 [7][22] - 香港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形成互补:香港提供科研能力 内地城市提供制造业优势与成本效益 [8] 技术应用前景 - 纳米3D打印技术可应用于传统工艺无法实现的精密器件制造 包括医疗设备 光学元件和微机电系统 [4][10][12] - 技术突破使双光子光刻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大规模生产 填补了高精度快速制造的市场空白 [4][16] 跨学科合作模式 - 研究团队采用光机电整合技术 结合光学 自动化和机械工程领域 为医学院等机构定制开发特殊设备 [15] - 通过创新科技基金(ITF)制度促进产学合作 要求企业赞助配套 确保研发方向符合市场需求 [22]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启新程
经济日报· 2025-07-17 07:24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累计验放"北上"的香港、澳门单牌车突破500万辆次 [1] - 大湾区轨道交通里程超3000公里,地铁线网规模和客流量全国最大 [4] - 珠江口已建成7条跨江跨海通道,在建2条 [4] - 世界领先的全自动化智慧港口群和"组合港/一港通"模式创新推动物畅其流 [4] 产业生态重构 - 香港高校近些年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但产业转型需携手深圳融入大湾区创新生态 [2] - 谭伟豪整合大湾区百家供应链企业,促成香港科研成果转化周期大幅缩短、创业项目成功率快速提升 [2] - 2021年1月至2025年5月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跨境电商出口2043.6亿元,2021-2024年年均增长64% [3] - 珠港澳三地机场构建覆盖全球的航空物流"黄金三角",形成"全国揽货、珠海集散、协同港澳、通达全球"商贸物流体系 [3] 青年创新创业 - 粤港澳大湾区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累计孵化港澳项目超5700个,吸纳港澳青年就业超7000人 [5] - 香港青年余广滔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创办公司,融资300万美元并开发全球领先昆虫培育系统 [6] - 澳门青年陈祥在广州黄埔创办农业科技公司,获得3年办公场地租金补贴和人才专利奖励 [7]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 -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成立3年多来共同决策开发建设重大事项476项 [1] - 横琴"澳门新街坊"项目形成与澳门趋同的教育医疗服务,实现公共服务"无感切换" [9] - 创新跨境治理模式实现从单方主导到"四共"体制转变,突破要素流动壁垒 [9]
对话尚海龙:10亿港元“抢人”基金 不光投钱更要“造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2 13:16
香港高才创业投资基金成立 - 香港高才创业投资基金于2025年6月20日正式成立,由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牵头,联合专业投资团队及香港本地企业家共同发起,旨在为来港高才群体提供创业投资与创业全方位服务 [1] - 首期募集规模达10亿港元,首批3亿港元资金已到位,出资方包括香港本地企业家与家族、内地来港企业家与家族以及专业投资机构 [1][6] - 基金由主基金、子基金以及专项基金组成,主基金以相对低风险模式运行,子基金与专业头部基金合作聚焦早期和成长期项目,专项基金围绕成熟创业项目展开 [3] 基金投资策略与定位 - 基金投资领域包括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以及高端制造等领域 [3] - 基金并非完全专注于"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会在早期与成熟期项目之间做好平衡,不排除参与投资香港成熟的IPO项目 [7] - 基金定位为"和而不同",重视人的价值,注重为人才提供增值服务,与传统财务投资基金形成区别 [11] 香港人才政策与创业环境 - 香港特区政府2022年12月28日推出"高才通计划",截至2024年12月底共收到约11.6万宗申请,其中近9.2万宗获批,已有超过7.5万名高才与其家属抵港 [2] - 2024年香港初创公司数量同比增长10%至4694家,雇员数目同比上升7%至17651人,两项数据均为历史新高 [2] - 香港师生创业模式融合内地与国际双重优势,教授多来自欧美,研究生多来自内地,形成独特化学反应 [9] 产学研转化与人才互补 - 香港高校许多科研成果具备产业化潜力,但因缺乏创业团队和专业管理人才而难以转化 [2] - 高才通计划引入的创业家群体多为企业经营者或大型机构管理者,拥有宝贵管理经验,能与教授形成互补,共同孵化项目 [8][10] - 高才创业者凭借自身能力及对接内地供应链的渠道优势,可有力推动香港大学及研究所的成果转化 [2]
2025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征集启事
人民网· 2025-06-19 03:30
健康中国创新实践案例征集活动 - 活动旨在挖掘健康中国行动与爱国卫生运动的实践案例,总结推广各地区、各单位的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 [1] 征集对象 - 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公立医院、学校及研究机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均可推荐、自荐 [2] 征集时间 - 即日起至2025年9月20日 [3] 征集内容 - 健康体重管理方面的工作案例:聚焦不同人群的肥胖防控科普、体卫融合的科学减重方案、生活干预方式进行体重管理的创新模式 [3] - 医疗强基工程方面的工作案例:聚焦健康乡村建设、县域医疗能力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化、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创新实践 [3] - 健康数智化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工作案例:聚焦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数字化医院建设、远程医疗服务等领域的技术应用与场景创新 [3] - 中医药健康专项行动等健康中国行动其他方面的工作案例:聚焦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建设、公立综合医院中医科室服务、基层中医非药物疗法覆盖 [3] - 健康城市、健康产业及健康责任方面的工作案例:聚焦城市健康素养建设、健康社区建设、健康促进政策实施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4] 案例要求 - 真实性:申报内容须基于真实案例,杜绝虚构与夸大 [5] - 典型性:申报内容可形成具有借鉴意义的解决方案,对领域内或者其他地区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6] - 完整性:申报内容需包括案例背景、具体措施及方法、阶段性成果或整体效果,并附上证明、说明性数据或图表 [6] - 科学性:申报案例所体现的逻辑方法、技术方案应遵循科学原理,符合政策、法律和伦理 [6] - 就同一个案例内容,仅限申报一次 [7] 案例提交方式 - 邮箱提交:下载电子版申报表,填写后发送至指定邮箱jkzg@people.cn,邮件主题格式为"案例主题+单位简称+2025健康中国创新案例征集" [8] - 联系人及电话:袁老师、刘老师 010-65367969 [9] 案例成果应用 - 专区展示:符合要求的案例将在人民健康平台的专题区域展示 [9] - 经验交流:邀请案例提供单位参加案例调研交流和2025人民健康大会 [9] - 资源合作:符合条件的案例将受邀成为人民网数据智能伙伴计划合作伙伴 [9]
“隐匿”的陕西首富
搜狐财经· 2025-05-16 06:03
公司概况 - 巨子生物(2367 HK)是港股上市公司,市值达905亿港元(截至5月15日收盘),联合创始人范代娣因"类人胶原蛋白"技术成为陕西首富 [2] - 公司前身"西安巨子"成立于2000年,由范代娣夫妇创立,初期租用120平米厂房,将实验室与生产结合 [3] - 核心品牌可复美和可丽金横扫功效性护肤市场,可复美2024年营收45 42亿元(同比+62 89%),贡献总营收增长的87 04% [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55 38亿元(同比+57 2%),净利润20 61亿元(同比+42 4%),毛利率82 1%比肩茅台 [4] - 可复美品牌营收从2019年2 89亿元增长至2023年27 88亿元,增长迅猛 [4] 技术与行业地位 - 拥有40余种专有胶原蛋白构成的分子库,主导制定行业标准,研发团队82 1%来自西北大学,构建技术壁垒 [5]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185亿元激增至2027年1083亿元,公司领跑千亿级市场 [4] - 合成生物学平台和丰富胶原蛋白分子库形成竞争护城河,模仿研发平台需极高技术门槛和时间成本 [4] 商业模式与政策红利 - 通过"国家经费投入-高校技术研发-企业商业转化"闭环,将公共科研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 [6] - 享受15%优惠税率,产品进入陕西省医保局医用耗材采购目录 [6] - 采用"专利入股—校办企业改制—家族信托代持"三层架构规避监管,完成技术商业化 [8] 争议与挑战 - 研发团队63%来自西北大学,12项国家级课题与校方科研规划高度重合,引发"公共资源私有化"质疑 [9] - 核心技术通过校办企业改制商业化,规避"职务发明"可能引发的国有资产流失争议 [8] - 学术权力与商业利益交织,如推动校内专家组出具倾向性报告等行为引发公信力质疑 [9] 行业趋势 - 产学研融合潜力巨大,但面临科研人员定位不清、专利权属纠纷、管理能力不足等挑战 [9] - 锦波生物、华熙生物等巨头加速入场重组胶原蛋白赛道,行业竞争加剧 [11] - 国家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但需平衡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避免利益输送和学术腐败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