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亚洲世纪
icon
搜索文档
王毅外长8月18日抵达印度,三年来首次正式访印,这又意味着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8-21 06:30
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印度商品追加25%关税 叠加后部分商品面临高达50%关税壁垒[5] - 印度作为极度依赖出口的经济体遭受重大打击[5] - 美国对购买俄油的中国表示加税"可暂时不考虑" 形成明显双重标准[7] 中印贸易关系转变 - 中国外长三年来首次正式访印 印度从幸灾乐祸转向主动合作[1][3] - 中方承诺供应化肥、稀土和隧道掘进机等印度紧缺物资[11] - 印度稀土短缺导致汽车生产线停产 高效化肥短缺影响农业产量[11] 印度政策调整 - 印度外长明确表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较去年立场发生重大转变[15] - 印度主动提出恢复中断5年的中印边境贸易[17] - 印度军费达GDP的2.5% 边境长期消耗拖累经济发展[25] 双边合作机制 - 设立划界专家小组将敏感议题交由技术专家常态化处理[21] - 新增将军级会谈机制提升前线沟通级别和效率[23] - 中方同意基于人道主义原则分享跨境河流应急水文数据[19] 经济合作领域 - 印度经济无法与"中国制造"脱钩 从手机到零部件均依赖中国供应[25] - 边境贸易金额虽小但直接影响两国边民生计[19] - 水资源领域从零和博弈转向合作共赢[31] 战略意义 - 中印人口超28亿占全球三分之一 关系稳定影响亚洲发展[31] - 合作模式基于共同利益而非意识形态 体现务实主义原则[39] - 印度转向使"一带一路"在南亚推进更加顺畅[41] 行业影响 - 汽车制造业因稀土供应恢复而受益[11] - 农业领域因化肥供应改善而提升产量[11] - 基础设施建设因隧道掘进机供应而加速[11]
莫迪会见王毅 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 达成10点共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9 23:57
高层会晤与战略关系 - 印度总理莫迪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毅在新德里会晤 强调中印是伙伴而非对手 双方应从长远角度看待关系 亚洲世纪离不开两国合作 [1][2] - 莫迪期待赴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 印方将全力支持中方作为轮值主席国工作 [2] - 王毅表示中印关系经历起伏 应坚持稳妥管控分歧 当前国际形势下两国关系战略意义更加凸显 [4] 边界问题共识 - 双方重申维护边境地区和平安宁的重要性 通过友好协商妥处问题 按照2005年政治指导原则协定寻求边界问题解决框架 [6][8] - 设立划界专家小组探讨条件成熟地段推进划界谈判 设立工作小组推进边境有效管控 [8] - 在边境东段和中段新增将军级会谈机制 尽快举行西段将军级会谈 发挥外交军事渠道管控机制作用 [8] 双边合作机制 - 同意重启各类政府间双边对话交流机制 2026年在印度举行中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 [11] - 相互支持主场外交活动 中方支持印方主办2026年金砖会晤 印方支持中方主办2027年金砖会晤 [11] - 重开仁青岗—昌古 普兰—贡吉 久巴—南加三处传统边境贸易市场 [8] 经贸与人员往来 - 采取具体措施为经贸投资流动提供便利 尽早恢复中国内地与印度直航航班并修订民航运输协定 [11] - 为旅游 商务 媒体人员双向来往提供签证便利 2026年继续开展印度香客赴西藏朝圣并扩大规模 [11] - 就跨境河流合作交换意见 中方同意基于人道主义原则分享相关河流应急水文信息 [8] 多边与国际合作 - 双方同意弘扬多边主义 加强重大国际地区问题沟通 维护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11] - 推动世界多极化 捍卫发展中国家利益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反对单边霸凌 [4][11] - 落实2025年中印建交7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2026年在中国举行第25次边界问题特代会晤 [8][11]
日媒:GDP超全球一半,欢迎来到“亚洲世纪”
环球时报· 2025-07-24 22:50
亚洲经济崛起 - 亚洲GDP全球占比2024年已达55% 远超2011年预测的2030年40%和2050年52% [1] - 亚洲增长模式从单一出口导向转向全球整合与本地适应的平衡发展 [1] - "加拉帕戈斯症候群"从负面评价转变为特定语境创新的优势代表 [1] 在地创新模式 - 移动端为核心的超级应用(如微信 支付宝)形成多功能生态系统 被全球多地区企业借鉴 [2] - 印度统一支付接口每月处理数十亿笔低成本高安全交易 成为全球数字支付范例 [3] - 东南亚二维码支付网络因高兼容性和快速普及 正启发欧美市场布局 [3] 数字基础设施创新 - 新加坡Singpass和印度Aadhaar数字身份系统成为欧美政策研究重要参考 [3] - 日本利用机器人和AI解决医疗养老劳动力短缺 为高龄化社会提供解决方案 [3] - 亚洲从技术采纳者转型为创新源头 差异化的区域背景催生适应力强的创新路径 [3] 模式影响力转变 - 全球关注点从"亚洲能否西化"转向"下一个值得采纳的亚洲模式" [4] - 亚洲创新覆盖消费应用 金融服务 公共数字基建等多领域 重塑全球认知 [3][4] - 区域差异(快速增长经济体与老龄化社会并存)成为创新催化剂而非障碍 [3]
越南总理:亚洲各国应携手构建繁荣与可持续的“亚洲世纪”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15:39
亚洲发展前景 - 亚洲面临保护主义抬头、增长放缓、气候变化、资源紧张等风险与挑战 [1] - 亚洲在地缘战略、市场规模、经济增长潜力等方面优势突出,贫困人口比例不断下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1] - 亚洲具备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基础,积累了实力、韧性和宝贵经验以应对困难与风险 [1] 亚洲合作倡议 - 坚定维护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处理争端、扩大合作 [1] - 引领科技创新,推动数字转型、绿色转型,在循环经济与共享经济中起先锋作用,从"世界工厂"转型为全球数字创新中心 [1] - 加强与全球价值链的融合,与世界携手前行 [1] - 鼓励创业创新,为中小企业和青年群体创造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1] - 加强文化与社会的联结,确保"以人为本",推动共识,减少分歧 [1] 亚洲创新网络 - 建议建立"亚洲创新网络",依托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整合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资源 [2] - 建议建设"亚洲创新信息门户",为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提供实质性支持 [2]
董一凡:希望欧盟“联通欧亚”步伐不再迟缓
环球网· 2025-05-20 22:58
欧盟转向亚太的战略背景 - 欧盟在美国关税施压和跨大西洋关系变化下,将目光投向亚太以加强合作,缓解内外风险挑战 [1]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欧盟将进一步转向亚洲",与中国等亚洲经济体的对话和经贸合作诉求上升 [1] - 欧盟考虑加入CPTPP,反映其与亚太构建更广泛经贸联系的需求增长 [1] 欧盟与亚太经贸合作的历史与现状 - 欧盟自1994年起重视亚太合作,发布《走向新亚洲战略》和《联通欧亚》等文件,但近年因地缘政治动荡步伐放缓 [2] - 2021年欧盟贸易政策通报提出推进与亚太自贸协定谈判,"印太战略"强调挖掘该地区经济机遇 [2] - 欧盟在亚太经贸格局中"存在感"不足,仅占东盟对外贸易的8%,被智库批评为"相对退出"和"明显缺席" [4] 亚太地区的经济吸引力 - 亚太GDP占全球30%,是主要增长引擎,IMF预测2024-2026年亚洲GDP增速(4.6%/3.9%/4%)远超全球平均水平(3.3%/2.8%/3%) [3] - 亚太贸易地位上升,2024年实际出口和进口增速(3.4%/3.6%)显著高于全球水平(1.8%/2.2%),占全球名义进出口份额达38.9%和36.7% [3] 欧盟与亚太合作的现实驱动力 - 美国保护主义导致欧盟和亚太彼此倚重,需多元化伙伴关系支撑开放型经济 [4] - 双方合作有助于巩固多边贸易体系共识,推动国际经贸规则改革 [4] 欧盟与亚太合作的基础与前景 - 欧盟已与日本、新加坡等签署自贸协定和数字伙伴关系协议,在传统经贸和新兴科技领域存在规则共识 [5] - 若在规则标准和市场准入上照顾彼此关切,欧盟"联通欧亚"愿景将加速推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