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关系

搜索文档
中欧如何应对地缘政治变局?学者:乌克兰问题不应依赖不确定性强的美国
新浪财经· 2025-09-29 01:41
26日至27日,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阿登纳基金会上海代表处、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办的"第13届 中德论坛——特朗普2.0背景下的中欧关系"在同济大学举行。中欧学者从经贸、安全、政治等角度进行了讨论。 "应把宏大叙事转为议题式的叙事"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中欧关系到了关键历史节点,但双方的期待并不对称。中欧关系如何不受制于第三方、发挥内生动 力,经贸关系是否仍是中欧关系压舱石,是需要共同探讨的内容。" 9月27日,在《中德关系年度报告2024—2025》发布会暨研讨会上,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在论坛开幕致辞中提出了中欧关系目前待解 决的问题。 与会专家指出,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的背景下,中欧经济合作的意义远超从前。中欧在经贸议题上各有关切,但仍存在合作空间。 阿登纳基金会欧洲办公室(布鲁塞尔)主任格拉万奇在发言中表示,中欧合作的重要性体现在经济相互依存。在地缘政治紧张时期,中欧关系比 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但2019年欧盟对华提出的"三重定位"(合作伙伴、经济竞争者、制度性对手)反映出双边关系多层次的复杂性质。 在格拉万奇看来,欧洲希望 ...
李强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
央广网· 2025-09-25 05:11
央广网北京9月25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当地时间24日,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冯德莱恩表示,欧方愿同中方积极落实今年中欧领导人会晤共识,在贸易投资、应对气候变化等领 域取得新的合作成果,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李强表示,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主席女士和科斯塔主席,就进一步发展中欧关系达成 重要共识。希望欧方同中方一道拿出实际行动,增进互信、以诚相待、重信守诺,坚持求同存异,从大 处着眼,推动中欧关系与合作不断深化发展。希望欧方履行相关承诺,避免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 全化。中欧作为世界重要两极,应坚持战略自主,坚守公平正义,做世界的稳定性、确定性力量。 ...
李强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新华社· 2025-09-24 16:32
李强指出,过去50年,中欧关系历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总体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双方 始终保持良好沟通交流,在理解、信任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化解矛盾分歧的办法。希望欧方同中方一道 拿出实际行动,增进互信、以诚相待、重信守诺,坚持求同存异,从大处着眼,寻求利益契合点,找到 最大公约数,推动中欧合作不断深化发展,更好造福双方人民。希望欧方履行保持贸易和投资市场开放 的承诺,坚持公平竞争和世贸组织规则,避免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当前国际形势发生新的 复杂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在增多。中欧作为世界重要两极,应展现责任担当,坚持战略自主,坚 守公平正义,在全球性事务中发挥更有建设性的作用,更好维护中欧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做世界的 稳定性、确定性力量。 冯德莱恩表示,作为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欧中加强对话、增进理解、深化互信对双方和全球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欧方愿同中方积极落实今年中欧领导人会晤共识,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分歧,在贸易投 资、环境保护、发展援助等领域取得新的合作成果。欧方高度赞赏中方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的示范 作用,愿同中方深化气变领域合作,促进各自绿色转型,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文章 ...
中方驳欧盟有关官员涉华言论:对二战历史不尊重也损害欧方利益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08:15
中方对欧盟官员言论的回应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驳斥欧盟官员涉华言论 称其充满意识形态偏见且缺乏基本历史常识 公然鼓噪对立对抗 [1] -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称中国与俄罗斯 伊朗 朝鲜形成"专制联盟" 挑战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1] - 中方表示欧盟言论既是对二战历史的不尊重 也损害欧方自身利益 对此坚决反对并强烈谴责 [1] 中国抗战历史贡献与国际认同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80年前以巨大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和保卫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 [2] - 俄罗斯 美国及欧洲国家友好人士曾向中国人民抵抗侵略提供宝贵援助和支持 [2] - 中国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26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 数十位外国政府高级代表及100多位驻华使节出席 涵盖19个欧洲国家 [2] 对欧盟的警示与呼吁 - 欧洲作为二战策源地本应深刻正视历史并汲取教训 但有些欧盟领导人顽固抱持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 刻意制造对抗分裂 [3] - 欧盟领导人行为不符合欧盟自身利益 将损害其国际信誉和影响力 [3] - 中方呼吁欧盟摒弃偏见与傲慢 树立正确二战史观和理性对华认知 立即纠正错误言论并多做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及中欧关系之事 [3]
再遇见|上海欧洲学会会长丁纯谈中欧行稳致远之道:经贸压舱,求同破浪
新浪财经· 2025-08-14 11:30
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历程 - 中欧经贸关系是双边关系最重要的纽带和互惠共赢的"压舱石"[3] - 1995年欧盟发布首份《中国政策长期战略文件》将中国定位为"长期伙伴"奠定合作基调[11] - 2003年中欧正式确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到合作高峰[11] - 2006年欧盟政策文件首次提出"中国构成竞争"并列出市场准入等关切[12] - 2016年欧盟明确中国"合作伙伴"与"竞争者"双重角色[12] - 2019年欧盟确立对华"合作伙伴、经济竞争者、制度性对手"三重定位[12] 中欧贸易与产业合作现状 - 中欧互为第二大经贸伙伴[26] - 双边贸易从互补性产业间贸易转化为竞争性产业内贸易[16]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源于技术创新、产供链和规模效应而非政府补贴[18] - 欧盟汽车行业涉及1380万就业和7%GDP是支柱产业[18] - 中欧在新能源、清洁技术、医疗设备等产业链深度互嵌[28] - 2024年7月中欧班列(西安)开行超3000列较2024年提前40天完成[8] 当前经贸摩擦与分歧 - 欧盟指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和市场扭曲并加征反补贴税[17] - 分歧焦点包括贸易不平衡、投资准入和知识产权问题[12] - 欧盟对华政策重心转向"去风险"和技术安全与供应链多元化[12] - 地缘政治博弈尤其是对俄立场分歧影响双边关系[16] 潜在合作领域与机遇 - 在碳市场、可再生能源、人工智能、绿色金融等领域深化合作[20] - 第三方市场合作存在加强空间[20] - 全球治理领域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人工智能规则需共同塑造国际秩序[28] - 中国企业通过投资建厂方式化解贸易争端如宁德时代在欧洲实践[18] 影响双边关系的结构性因素 - 中国人均收入2024年达13300美元是1975年的293倍[16] - 欧盟经历欧债危机、英国脱欧等冲击后经济增长虚弱全球排位下降[16] - 美国对华遏制战略及其对欧诱导施压影响中欧关系[16] - 欧盟内部成员国分化德国等依赖中国市场匈牙利等推动务实合作[15][23]
欧盟官员又抱怨上了:中方寸步不让,治住了美国,有信心拿捏我们…
观察者网· 2025-07-30 07:30
中欧峰会谈判立场 - 中方在谈判中拒绝让步并尽显自信与底气 尤其体现在产业政策和贸易争端方面[1] - 欧盟高级官员表示中方已转变策略 确信自己治住美国并更有信心应对欧盟[1] - 中方坚持阐明在产能过剩和产业补贴等分歧议题上的立场 未就电动汽车最低进口价格给出接近可接受的方案[4][5] 中欧合作成果 - 双方共同发表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 并同意建立升级版出口管制对话机制[1] - 欧盟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视为重要成果 计划9月举行会晤评估出口管制对话机制推进情况[4] - 中方致力于推动欧盟重启搁置已久的投资协定批准程序 并要求协商解决电动汽车贸易争端[5] 欧美贸易协议影响 - 欧盟与美国达成协议同意输美商品被征收15%关税 在欧洲内部引发争议并被斥为投降之举[1] - 欧美协议暴露欧洲外交政策混乱 接受不平衡协议显示其对美国的附庸地位[2] - 欧美协议可能削弱欧盟与中国重建关系的希望 在经济与防务无法割裂的背景下影响商业自主性[2] 欧盟国际影响力评估 - 欧盟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眼中更显软弱无能 外界对其全球影响力是否正在衰退的疑虑加深[2] - 欧盟对华立场混乱和对美国妥协削弱了其对中美两国的影响力 并使自身陷入边缘化[5] - 欧洲误判地缘政治现实 将中国实力视为威胁却将美国胁迫视作正常关系[6]
欧洲网友怒骂“冯德莱恩最大的功劳就是帮美国把中欧关系搞砸了”
搜狐财经· 2025-07-27 11:16
欧美贸易关税政策 - 特朗普宣布8月1日起欧盟输美商品关税从15%-20%提升至30% [1] - 该政策将影响价值3790亿欧元的欧盟出口商品 [6] - 德国DAX指数单日暴跌2.3% 欧洲股市蒸发超500亿欧元 [1] 欧盟内部反应 - 德国总理警告关税将严重打击德国出口导向型经济 [1][6] - 法国总统主张坚决反制 要求欧盟捍卫欧洲利益 [1][6] - 欧盟贸易部长会议暴露分裂:德国主张扩大反制清单 法国提议限制美国数字服务 意大利担忧影响其他领域合作 [6] 中欧关系动态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紧急访华 原定两天的中欧峰会压缩至24小时 [6] - 欧盟企业在华订单2024年暴跌40% [17] - 欧盟内部对华政策博弈加剧 部分成员国倾向与美国保持一致 [6][8] 欧盟经济结构性困境 - 欧盟全球GDP占比持续下降 欧洲企业在MSCI世界指数份额从2001年33%降至2024年14% [17] - 监管障碍和金融市场分裂制约欧盟竞争力 [17] - 国防工业整合受阻 军事支出结构失衡导致研发投入不足 [17] 能源与地缘政治影响 - 欧盟被迫放弃俄罗斯廉价能源转向美国高价能源供应 [9] - 格陵兰岛同意美国驻军 费用由欧盟承担 [10] - 分析指出欧盟若完全配合美国要求 可能同时失去欧美中三大市场 [16]
新华时评:正确把握中欧关系前行方向
快讯· 2025-07-25 14:57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未涉及具体公司或行业分析,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与公司、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该文本主要聚焦于中欧关系的宏观政治经济合作,属于国际关系范畴。建议提供包含企业财务数据、行业动态或市场趋势的文本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国际锐评丨下一个50年,中欧如何少走弯路、互利共赢?
央视新闻· 2025-07-25 12:40
中欧经贸关系 - 中欧年度贸易额从建交时的24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7858亿美元,相互投资存量从几乎为零增长到约2600亿美元 [2] - 中国在欧盟设立直接投资企业超过2800家,覆盖欧盟全部成员国,雇佣外方员工超27万人 [3] -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通达欧洲26个国家,中企投资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焕发新生 [3] 行业合作领域 - 双方提出深化绿色和数字伙伴关系,欧方表示愿促进贸易、投资等领域合作 [4] - 中欧在绿色转型、物流网络与供应链、生物技术等领域存在广阔合作机遇 [4]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指出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在欧洲创造了增长、繁荣和价值 [2] 市场动态与投资 - 欧方表示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断链",欢迎中国企业到欧洲投资兴业 [1][4] - 中方希望欧方保持贸易和投资市场开放,为中国企业赴欧提供良好营商环境 [4] - 欧洲企业从中国市场获得丰厚回报,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欧洲企业提供机遇 [3] 全球经贸影响 - 中欧发表《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为全球作出表率 [1][4] - 欧方支持世贸组织发挥核心作用,双方共同维护多边主义 [4] - 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市场,合作对国际经贸关系具有建设性影响 [5]
外交部:希望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共创中欧关系更加光明的未来
新华网· 2025-07-25 12:03
中欧关系发展 - 中方希望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 共创中欧关系更加光明的未来 [1] - 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 双方领导人进行了长时间、深入、坦诚交流 [1] - 习近平主席总结中欧关系50年发展的重要经验启示 指出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中欧关系未来发展应该坚持的重要原则和努力方向 [1] - 习近平主席就中欧关系发展提出三点重要主张 坚持相互尊重 巩固伙伴关系定位 坚持开放合作 妥善处理分歧摩擦 践行多边主义 维护国际规则秩序 [1] - 李强总理指出 只要中欧都切实维护自由贸易 国际经贸就能保持活力 只要中欧坚定践行多边主义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就会不断增强 [1] 中欧领导人会晤成果 - 双方都高度重视中欧关系 同意坚持并持续深化伙伴关系 保持战略沟通 增进理解互信 努力开辟中欧关系更加光明美好的下一个50年 [2] - 双方都同意保持开放合作 拓展贸易和投资关系 推动双方合作取得更多积极成果 [2] - 双方都表示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妥善解决贸易摩擦分歧 反对"脱钩断链" [2] - 双方都同意共同维护战后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 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 支持通过政治手段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 - 双方发表了《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 强调绿色伙伴关系是中欧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双方同意建立"升级版"出口管制对话机制 就各自关切的问题及时沟通 共同维护中欧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2] 会晤评价 - 这次会晤是积极、建设性的 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互信 有利于为未来合作创造更好条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