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化

搜索文档
国宝画重点|原来三星堆是彩色的
新华社· 2025-09-28 13:57
青绿是岁月的痕迹 彩金是文明的华章 9月27日 在四川德阳召开的2025三星堆论坛上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0:00 公布最新研究成果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中存在大量彩绘 这一发现不仅"揭秘"了 一个更加绚丽多彩的三星堆 更将中国彩绘青铜器的出现时间 提前了近千年 提起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人们脑海中浮现的 往往是古朴的青绿色 这其实是青铜器在地下埋藏千年后 被时光赋予的"锈色" 而它们最初的模样 是如太阳般耀目的金色 因此,商周时期称青铜为"吉金" 三星堆的青铜器亦是如此 —— 大约三千年前 三星堆人将铜、锡、铅的合金 按照一定比例铸造成 高大的神树 巨大的面具 威严的神像等 用以祭祀天地神灵 沟通宇宙万物 最新公布的研究表明 这些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青铜器 不仅呈现出灿烂的金色 还绘有斑斓的色彩 通过科技分析 考古学家揭开了 三星堆青铜器的"色彩密码" 目前已发现的色彩为黑、红二色 黑色多见于描绘青铜人像 和青铜面具的眉毛、眼睛 以及一些特殊的图案和符号 红色则常见于青铜神树的花瓣 青铜容器及人物服饰的 细密纹饰凹槽中 这些彩绘在上百件青铜人像 神兽、龙头等器物上均有发现 部分甚至肉眼可见 "过去通常认为,中国 ...
专访三星堆研究院学术院长孙华:希望早日建成三星堆遗址公园
新京报· 2025-09-23 03:09
三星堆文化历史价值 - 三星堆文化位于中国夏商文化圈西南边缘 融合长江黄河流域文明精华并具有自身特色 其宗教祭祀器物埋藏坑出土了三千多年前神庙内的神像和人像等非寻常物品[2] - 文化贡献包括整合古老神话形成十日宇宙体系 比战国文献记载早数百年 形成类似后世"投龙"的天人关系思想 以及贡献"法天"都城规划思想 其中都城以天河象征进行规划[2][3][4] 三星堆文物特征 - 最重要文物包括铜木复合神像 铜头木身人像和组合铜器 其中凸目尖耳青铜神面像代表"三神体系" 与佛教道教造像结构类似 另有上百个人头像展现独特祭祀主体塑造[5] - 组合铜器高度达2.6米 两棵近5米高铜神树象征东方扶桑和西方若木 树上鸟的展翅与收翅状态暗示太阳值班与休息的循环[5][6] 考古研究重点方向 - 三星堆城址新发现包括一座大城和三座小城 北城区可能为行政区 南城区为宗教区 目前大城城门尚未完全确认 仅发现两个水门和一个小城城门[6] - 文物来源与处理方式存在未解之谜 如印度洋海贝的传入路径可能通过北方或南方丝绸之路 祭祀器物被打坏后整齐埋葬的原因反映特定时代背景 需更多证据证实[7] 遗址保护与申遗进展 - 三星堆—金沙遗址确定为2028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申遗主要目的是加强遗址保护利用而非获取称号 当前遗址尚未开放 需完成遗迹标识 旅游线路设定和环境整治等工作[8] - 遗址公园建设需让观众亲临现场获得临场感 同时需加强文物资料整理研究和发布 目前多数报告尚未公布影响公众全面了解[9] 数字化展示应用 - 数字化应重点复原文物残缺部分如碳化木头 并重建文物在祭祀场所中的相互关系 而非孤立展示 技术次要性强调内容优先 需避免粗制滥造作品[10] - 观众在参观前需阅读大量背景资料 文化水平提高有助于更好欣赏文物本身而非展示形式[9][10]
探云首部AIGC民俗IP短剧《岷山诡事:蜀王神树》震撼上线
搜狐网· 2025-07-31 07:21
技术创新与应用 - 探云AI团队推出首部50集AIGC地域民俗IP短剧《岷山诡事:蜀王神树》,实现AIGC技术在长篇影视制作中的大规模应用 [1] - 深度整合多款AIGC工具,攻克AI视频场景一致性与动作流畅性难题,实现电影级画面质感和叙事流畅度 [3] - 通过AI算法与实时渲染技术高效生成核心场景及人物表现,显著提升制作效率并降低美术与特效成本 [3] - 标志着AIGC技术初步具备支撑规模化、高品质、类型化影视内容生产的能力,为行业降本增效提供新路径 [3] 内容创作模式 - 采用"AI前沿技术+民俗IP"的创新内容创作模式,深度绑定古蜀文明、三星堆文化等稀缺民俗IP [1] - 将民国时期岷山古蜀王墓传说与古蜀文明、三星堆文化等地域民俗IP深度融合,打造独特世界观与视觉奇观 [5] - 形成显著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现代叙事载体 [5] 市场定位与战略规划 - 作品融合强民俗IP、悬疑张力与AIGC沉浸式视听体验,有望成为暑期档竞争中的黑马 [7] - 公司表示该剧是AIGC影视战略的第一步,将持续投入资源打磨AIGC视频生成技术精度 [7] - 计划探索AIGC技术在更多影视类型中的应用,并深化AIGC赋能多元文化IP的挖掘与表达 [7]
青铜大立人擎圣火 三星堆火种点亮世运会史上第一棒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26 08:51
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 - 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将于8月7日在四川成都开幕,世运会历史上首次火炬传递活动今日举行 [1] - 火种采集暨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四川广汉市的三星堆博物馆进行 [3] 火炬传递装置设计 - 火炬传递装置设计汲取三星堆文化元素,火炬名为"竹梦",以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为灵感,融合竹节造型,高72厘米 [5][7] - 三星堆博物馆祭祀广场的青铜大立人雕像高约5.3米,为原始文物放大两倍建造 [5] 火种采集方式 - 火种采集采用绿色低碳的能源转换方式,通过光能储电技术将电能转化为火 [8] - 采火人为三星堆博物馆和金沙遗址博物馆的老馆长 [8] 火炬传递路线及火炬手 - 首站火炬传递在三星堆博物馆内进行,路线约1.5公里,共20名火炬手 [9] - 首棒火炬手为巴黎奥运会艺术体操冠军黄张嘉洋(成都本地人),最后一棒为乒乓球奥运冠军马龙 [9] - 后续传递转场至金沙遗址博物馆、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武侯祠、三苏祠、兴隆湖公园,总里程约11公里,共120名火炬手 [9] - 整个火炬传递活动预计于晚上八点结束 [9] 历史意义 - 这是世界运动会历史上首次火炬传递活动 [10] - 成都世运会开幕式将进行历史上首次火炬点火仪式 [10]
文化中国行 | 师说“镇馆之宝” 探秘“巴蜀文明基因库”
央视网· 2025-07-26 04:25
四川大学博物馆概况 - 国家一级博物馆 我国西南地区建立的第一家博物馆 我国第一座综合性大学博物馆 被称为"巴蜀文明基因库" 已有111年历史 [1] - 常设展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17] - 暑期开放时间为09:00-17:00 可通过官网或微信公众号实名预约 4D影院7月27日至9月1日免费播放 [39] 核心馆藏与特色 三星堆考古 - 珍藏着三星堆遗址首批出土文物 包括石璧 玉璋 玉琮及考古发掘档案 [3] - 1934年开启三星堆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发掘 展出现场复原探沟及柯达相机 绘图工具等原始考古工具 [5] - 1986年川大考古队发现两个祭祀坑 出土青铜器 黄金制品 玉器 象牙等 构成特殊文化面貌 [29][31] - 2019年川大负责五 六 七号坑发掘 更多"90后"学子参与 [34] 多元文化藏品 - 收藏上世纪30年代成都"春乐图"皮影戏班全套影箱 再现晚清民国市井生活 [7] - 元代彝族武士铠甲由野牛皮制成 盾牌头盔留有刀剑痕迹 [9] - 民国木雕彩扎喜轿配备5米长抬杆 最多8人抬 轿顶镶嵌圆镜火焰状木片 轿帘为蜀绣缎面 [20][22] 艺术珍品 - 唐代单体菩萨立像来自邛崃龙兴寺 1947年出土时断成4截 1952年修复 体现盛唐造像特点 [17][19] - 馆藏2000多件书画珍品 以明清为主 最重磅为元代黄公望 王蒙合绘山水图 世存唯一 [24] - 黄公望 王蒙合绘山水图采用披麻皴技法 干湿交替线条勾勒山体 王蒙用多种笔法描绘树丛 [26] 自然标本 - 动植物标本包括大熊猫 川金丝猴 野外灭绝的华南虎 中华鲟及杜鹃花等特色植物 多为川大师生采集 [11] 学术研究与历史贡献 - 多学科几代学者探索西南地区历史 古物 文化艺术 民族风貌 山川地理 [27] - 1978-1979年童恩正教授团队发掘西藏卡若遗址 出土5000年前骨针 证明西藏先民缝制衣物技术 [37] - 1992年霍巍教授团队发现西藏阿里皮央东嘎遗址 为西藏西部最大规模古代遗存 [38] 互动体验与暑期活动 - 设置水下世界观察 鸟类鸣叫聆听 植物芬芳嗅闻 皮影拼贴 斗拱组接等互动体验区 [14] - 暑期推出小小考古学家 小小生物学家 古典国风系列研学活动 [15] - 微信公众号可免费预约讲座活动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