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发展理念
icon
搜索文档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量力而行
经济日报· 2025-08-11 22:24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需践行正确政绩观和实事求是原则 强调理念、方式、动力、重心、方法的"五个转变" 要求坚持量力而行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 [1] - 会议明确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 对改善人居环境、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提高运行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1] - 会议强调需树牢正确发展观和政绩观 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 反对急功近利和急于出成绩的浮躁心态 [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挑战 -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近年实现整体水平跨越式提升 得益于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1] -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涉及道路、桥梁、供水、供电、文化设施等 具有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的特点 需避免大干快上和过度超前 [1] - 部分地方存在不顾财力、不问效果、贪大求快、脱离实际的现象 例如建设低使用率市民公园、被拆除的有轨电车项目以及拖累老城品质的新城建设 [2] 财政约束与资源配置问题 - 地方财力有限 在"面子工程"上过度投入会挤占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宝贵资金 [2] - 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持续 财政收入增速小于支出增速的现实状况要求必须注重投入产出效益 [2] - 需统筹兼顾和突出重点 在项目谋划时多问群众满意度、多对照城市发展规律和新发展理念要求 [2] 高质量发展路径与方法 -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防止"一哄而上"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一盘棋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2] - 要用"尺子"衡量建设项目 确保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并兼顾今天和明天的需求 [2] - 必须压浮躁心理和急躁心态 扎扎实实按规律搞现代化建设 [3]
改造主观世界的"营养" 改造客观世界的“钥匙”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09 14:53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关键要点总结: 党的创新理论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 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3] - 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成为我国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指导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 [4] - 面对疫情冲击下的全球产供链局部断裂,提出了"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5] 民营经济发展 - "地瓜经济"理论从2004年提出到新时代实践中升华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指引"省域的浙江""中国的浙江""全球的浙江"持续壮大 [7] - 从民营经济发展实践到"地瓜经济"理论,再到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民营经济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7]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深入人心,结合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方法论智慧 [7] - 青海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全部建成投产,重庆累计建成170个国家级绿色工厂,体现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治本之策 [10] -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12] 法治建设与营商环境 - 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依法有效平等保护各类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同时依法处理企业违法违规行为 [13] - 修订《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对"拍黄瓜"、泡茶等简单食品制售简化许可,解决监管难题 [14] - 海南自贸港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建立疑难复杂营商环境问题法治会诊解决机制,创新境外特殊食品进口使用路径 [16] 创新与实践 - 鼓励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大胆探索,同时在行之有效的规则内行动,体现真正的法治精神 [16] -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后,20批共166项创新案例培育形成,40余项在全国推广 [16]
过紧日子要防止执行走样
新华网· 2025-08-09 02:21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修订 - 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强化制度约束力,通过查漏补缺和更新升级遏制铺张浪费行为 [1] - 条例执行需避免"一刀切",强调精准控制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同时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1] 过紧日子的核心原则 - 过紧日子本质是压减奢侈浪费和非必要开支,而非降低工作效能或公共服务质量 [2] - 严禁向下级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个人转嫁费用,防止基层经费和薪酬待遇不合理削减 [3] - 财政支出需优先保障基本民生、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体现"公款姓公"原则 [2][3] 政策执行中的误区与纠正 - 需澄清将过紧日子与提振消费、群众福祉对立的错误认知,明确其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 [2] - 警惕以过紧日子为由推卸责任或降低公共服务标准,强调科学规划财政支出的必要性 [3] - 条例要求从餐饮消费到重大决策全过程严控浪费,体现精细化管理的政策导向 [2] 财政资金使用导向 - 强调"花钱问效、无效问责"机制,推动新发展理念与正确政绩观的落实 [2] - 通过精打细算提升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民生福祉与行业发展的平衡 [3]
新华社:过紧日子要防止执行走样 该省的必须省、该花的必须花
新华社· 2025-08-08 23:45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政策解读 - 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通过制度刚性约束遏制铺张浪费行为,强调精准执行而非"一刀切"[2] - 政策核心在于压减非必要开支但保障必要支出,严禁向下级单位或社会组织转嫁费用[3][4] 政策执行中的认知误区 - 部分观点错误将过紧日子与工作效能、民生改善、消费提振对立,需纠正执行走样倾向[2] - 政策目标是通过约束奢侈浪费实现财政资金高效利用,而非降低公共服务质量或基层待遇[3][4] 财政资金使用原则 - 从严控制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建立"花钱问效、无效问责"机制[3] - 优先保障基本民生、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体现"公款姓公"属性[4] 政策实施方法论 - 从餐饮消费等细节到重大决策全程贯彻节约理念,杜绝决策失误导致的浪费[3] - 要求党政机关树立正确政绩观,制定政策时力戒寅吃卯粮行为[3][4]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贡献与实践路径
人民日报· 2025-08-08 01:07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创新 - 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将自然资本纳入生产力范畴 拓展自然生产力内涵 [2] - 构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 通过产权界定和标准化计量使生态功能转化为可交易价值载体 [2] - 突破传统发展范式局限 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协同演进 [3] 市场化机制设计 - 通过稀缺性重构市场基础 将生态产品自然供给上限转化为市场价格信号 [4] - 采用阶梯定价和生态标签满足差异化需求 通过价格杠杆抑制过度消费 [4] - 建立算法驱动的价格发现机制 解决生态市场出清难题 [11] 技术赋能与标准化建设 - 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生态资源产权确权 物联网和遥感技术将自然资本转化为数据资产 [10] - 通过人工智能优化生态生产过程 如无人机播种方案动态优化和神经网络算法求解 [11] - 基于自然规律制定价值核算标准 森林碳汇测算基于树种光合作用效率 水域排污权分配考虑水体自净能力 [5] 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 推动生态产业化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旅游 康养休闲等绿色产业 [17] - 推进产业生态化转型 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资源能耗和环境污染排放 [17] - 构建"人类劳动—生态响应"复合生产函数 产出包括非市场化服务如生物多样性 [8] 区域协调机制 - 建立江河流域跨省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与市场化交易结合实现下游反哺上游 [9] - 形成"保护者受偿 破坏者赔偿 使用者付费"激励相容机制 [9] - 通过横向生态补偿和跨区域产权交易矫正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者与受益者权责错配 [14] 制度保障体系 -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17] - 建立纵向与横向结合生态补偿机制 中央财政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 [16] - 将生态产品价值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建立生态产品损害赔偿制度 [16][17]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贡献与实践路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概念标识性概念纵横谈)
人民网· 2025-08-07 22:26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创新 - 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科学路径,通过产权界定和标准化计量将生态功能转化为可交易价值载体 [1][2] - 突破传统发展范式局限,通过"生态系统经济化"与"经济系统生态化"双向转化实现经济与生态协同演进 [3][6] - 引入稀缺性定价和全生命周期生产理念,重构市场基础并实现生态约束与经济激励的动态平衡 [4][6]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技术驱动 - 数智技术推动治理范式革命,区块链实现生态资源确权,物联网和遥感技术将自然资本转化为可溯源数据资产 [12][13] - 人工智能扩展生态生产可能性边界,优化沙漠治理和红树林修复等场景的供给效率 [13] - 数字平台通过需求侧规模经济和AR技术实现生态产品供需智能化匹配,修正传统需求函数 [1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产业路径 - 生态产业化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构建特色生态经济体系 [19] - 产业生态化推动传统行业绿色改造,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19] - 建立"生态保护-产业发展"融合机制,形成"保护者受偿、破坏者赔偿"的激励相容体系 [11][16]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设计 - 构建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与横向流域补偿相结合的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18] - 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生态红线、资源有偿使用等法治保障体系 [19] - 将生态产品价值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形成目标体系与奖惩机制联动的制度框架 [19]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区域协同 - 江河流域跨省补偿机制通过财政与市场手段协调上下游利益,破解"保护与增长"悖论 [11] - 生态优势区通过横向补偿和产权交易将生态资本转化为经济收益,实现空间正义 [16] - 建立代际公平分配机制,通过生态权益跨期交易避免"生态赤字"代际转移 [15][16]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8-07 01:28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党外人士座谈会时强调。 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时刻,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 半年经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 "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有力有效防范化解,民生兜 底保障进一步加强,我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依然面临不少风险挑战,要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用好发展机遇、 潜力和优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辩证分析形势、优势、趋势,清晰有力定调、定位、定向。 越是壮阔的航程,越需要领航的力量。 思想引领——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今年,《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相继出版发行。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学细悟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进一步认识到思想引领的力量。 "来之不易""超出预期""韧性凸显",在单边主义明显抬头,保护主义卷土重来,严重损害国际经贸秩序、冲击全 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这份"成绩单"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国际货币基 ...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人民日报· 2025-08-06 22:49
经济表现与韧性 - 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 [4] - 外贸顶压前行,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出口同比增长7.2% [4] -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新兴产业茁壮成长 [4]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上年同期的2.45降至2.42,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10] 新质生产力与创新 - DeepSeek大模型、智能机器人、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等创新成果涌现 [7] - 内蒙古中科超算科技有限公司智算中心利用绿电,用电成本比北京同类项目低约2/3 [10] - 山东青岛瓷兴新材料有限公司凭借自主创新打入全球氮化硅材料高端产业链,产品出口占比达70% [13] 民营经济与市场活力 - 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5%,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6.7% [15] - 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7.3%,占外贸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2.3个百分点 [15] - 义乌市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新签约品牌出海项目14个,覆盖28个国家和地区 [21] 区域发展与特色产业 - 云南将农业作为"芯片"产业,发展茶、中药材、小粒咖啡等特色产品 [8] - 辽宁、吉林等地推动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 [10] - 怀柔科学城16个科技设施平台面向全球开放共享,累计开放机时超143万小时 [28] 消费与内需拉动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24] - 内需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8.8%,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 [24]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地区"小循环"逐步打破 [25] 开放与国际合作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将于12月18日启动,打造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25] - 中国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关键一环",产业规模大、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 [26] - 国际资本难以割舍中国工业体系与供应链生态 [25] 规划与战略实施 - "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中,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102项重大工程预计年底全部完成 [30] - 江苏实施约4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贵州推动数字经济突破,湖北注重科技创新引领 [30] - 浙江省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为"十五五"核心任务 [31]
“十四五”以来,西藏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多年保持在全国前列
央视网· 2025-08-05 04:11
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 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 - 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多年保持全国前列 [1] - 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十四五"期间累计落实规划投资4000亿元以上,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2]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拉林铁路和拉萨至日喀则、那曲高速公路通车 [2] - 隆子、普兰、定日机场实现通航,重大经济项目支撑作用显著 [2] 产业发展 - 清洁能源、绿色工业、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2] - 2024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389万人次,旅游总花费7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14.5% [2] - 高原轻工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雪莲花"牌高原炊具累计销售120余万件,销售额5亿元 [2] 城乡发展 - 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巨大变化,建设高原和美乡村800余个 [2]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40%,农牧区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0% [2] 改革开放 - 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近一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 [3] - 林芝改革开放先行先试成效明显,拉萨综保区封关运行 [3] - 日喀则陆地港建设加快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 [3] 未来规划 - "十五五"时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关键时期 [3] - 将深化和完善"十五五"发展思路,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3]
坚定信心、鼓足干劲 总书记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
央广网· 2025-08-04 06:55
今年上半年,各经济大省纷纷交出亮眼"成绩单",以增速稳、动能新、韧性强的表现,稳稳扛起"挑大 梁"的责任担当,用实际行动落实总书记的嘱托。下半年,经济大省要继续发挥"挑大梁"作用,为圆满实 现"十四五"发展目标而努力。一起来学习! 经济大省是共和国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经济发展,常常会点到广东、江苏等省份,勉励这些经济大省坚定信 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n FRODITION UN 24 uning manus and Hill Hamman HSMANNESS in 100 Fe thington HINNERHINNING THE LEAN MAALAAAAAA SASSAGASSAGES 19 日本公司 2008 16050 I ■, B at the program and 成果 0 LI 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在国家 发展大局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要依托制 造业的独特优势,积极服务国家产业 链供应链安全,高质量对接东部沿海 地区产业新布局。 2023年7月27日,习近平在听取四川省委 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