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边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蓝厅观察丨全球动荡之下 东盟选择看向中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1 01:46
20日,中国—东盟博览会迎来首个公众开放日,截至今天(20日)16点,本届博览会参观人数已超26万。而不断攀升的展会热度仅仅是当前中国东盟合作的 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从元首外交到高级别会议,再到专业论坛,中国、东盟互动频繁。面对全球动荡与挑战,东盟为何选择看向中国?双方合作又呈现出 哪些新特点?将如何助力亚洲以及全球的稳定发展? 中国与东盟持续打造合作"机遇地" 0:00 正在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到底多火热?一组数字给出答案。东盟10国工商领袖聚首南宁,45个国家和地区、超3000家企业参展,7个东盟国家设立专门 的国家馆,百余个重大投资项目和贸易订单签约。16万平方米的展馆,为期5天的展览,见证着中国东盟合作持续攀升的热度。 "我们跟很多公司都签署了合作项目。"一位马来西亚参展商对《蓝厅观察》记者激动地说,除了南宁之外,他们还与杭州、东北等地企业签署了协议。他表 示,中国的大市场给了大家很大的机会。 截至去年,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八个月,中国东盟贸易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近年 来,中国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与产能优势,又与东盟 ...
“为世界多极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访埃及贝尼苏韦夫大学政治学教授纳迪娅
人民日报· 2025-09-21 01:44
如今,越来越多国家申请加入"上合组织大家庭",上合组织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纳迪娅认为,上合组 织的强大吸引力,源于其积极倡导和践行以"上海精神"为核心、超越冷战思维的理念。上合组织成员国 始终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上海精神'摒弃排他性和霸权 主义,致力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世界多极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纳迪娅说。 "在中国的倡导和引领下,上海合作组织展现出一种基于相互尊重和伙伴关系的文明合作模式,这将推 动上合组织发展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埃及贝尼苏韦 夫大学政治学教授纳迪娅·希勒米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上合组织天津峰会是上合组织 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体现了上合组织的强大吸引力和中国日益增 长的影响力。 近年来,中埃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卫生、教育、职业培训等多个领域开展了紧密合作。纳迪娅表 示,上合组织已成为推动埃中合作的重要平台,为加强埃中双边关系提供了更广泛的战略框架。"加强 埃中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协调合作,将有助于推动两国关系朝着构建面向新时代的埃中命运共同体的目 标持续迈 ...
专访|“全球治理倡议秉持多边主义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访联合国副秘书长李军华
新华社· 2025-09-21 01:44
全球治理倡议与多边主义 - 全球治理倡议秉持多边主义原则并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 强调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1] - 倡议系列包括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 全球文明倡议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致力于解决需多边合作的全球性挑战 [1] - 联合国愿与所有会员国合作确保倡议促进包容性发展 增强透明度并造福所有国家 [1] 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 - 中国减贫成就为全球消除极端贫困作出巨大贡献 对促进全球发展和繁荣至关重要 [2] - 中国致力于构建更公平具代表性的国际秩序 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体系并推动包容性全球化 [2] - 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在促进《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方面作用日益重要 [2] 中国在联合国的实际参与 - 中国是联合国常规预算和维和预算的第二大出资国 [2] - 中国维和人员参与最具挑战性的联合国维和行动 体现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坚定承诺 [2] - 通过南南合作和创新融资机制增强联合国影响力 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在100多个国家开展200多个项目 [2] 倡议的时效性与未来合作 - 气候变化加剧 贫富差距扩大 冲突持续及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 系列倡议的提出正当其时 [1] - 中国继续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与各会员国携手 对维护多边主义和确保全球化促进人类福祉至关重要 [2]
“全球治理倡议秉持多边主义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访联合国副秘书长李军华
新华社· 2025-09-21 01:28
全球治理倡议与多边主义 - 全球治理倡议秉持多边主义原则 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 强调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 [1] - 倡议包括全球发展倡议 全球安全倡议 全球文明倡议 全球治理倡议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体现对多边合作的重视和解决全球性挑战的决心 [1] - 联合国愿与中国及所有会员国合作 确保倡议促进包容性发展 增强透明度并造福所有国家 [1] 中国对联合国的贡献 -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在促进《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方面发挥日益重要作用 [2] - 中国是联合国常规预算和维和预算的第二大出资国 维和人员参与最具挑战性的维和行动 体现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坚定承诺 [2] - 通过南南合作和创新融资机制增强联合国影响力 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覆盖100多个国家开展200多个项目 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 中国减贫成就为全球消除极端贫困作出巨大贡献 对促进全球发展和繁荣至关重要 [1] - 中国致力于构建更加公平 更具代表性的国际秩序 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体系 推动包容性全球化使所有国家受益 [1] - 中国继续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对维护多边主义 确保全球化进程促进人类福祉和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至关重要 [2]
全球动荡之下 东盟选择看向中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21 01:22
"我们跟很多公司都签署了合作项目。"一位马来西亚参展商对《蓝厅观察》记者激动地说,除了南宁之外,他们还与杭州、东北等地企业签署了协议。他表 示,中国的大市场给了大家很大的机会。 今天(20日),中国—东盟博览会迎来首个公众开放日,截至今天(20日)16点,本届博览会参观人数已超26万。而不断攀升的展会热度仅仅是当前中国东 盟合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从元首外交到高级别会议,再到专业论坛,中国、东盟互动频繁。面对全球动荡与挑战,东盟为何选择看向中国?双方合作 又呈现出哪些新特点?将如何助力亚洲以及全球的稳定发展? 中国与东盟持续打造合作"机遇地" 正在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到底多火热?一组数字给出答案。东盟10国工商领袖聚首南宁,45个国家和地区、超3000家企业参展,7个东盟国家设立专门 的国家馆,百余个重大投资项目和贸易订单签约。16万平方米的展馆,为期5天的展览,见证着中国东盟合作持续攀升的热度。 截至去年,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八个月,中国东盟贸易规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近年 来,中国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与产能优势,又与东盟国 ...
“为世界多极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访埃及贝尼苏韦夫大学政治学教授纳迪娅
人民日报· 2025-09-20 22:09
上合组织发展态势 - 上海合作组织展现出基于相互尊重和伙伴关系的文明合作模式 推动发展为更紧密命运共同体[1] - 2025年天津峰会系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峰会 体现强大吸引力和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1] - 在多重危机交织背景下召开 彰显全球南方国家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1] 合作机制与成果 - 安全合作始终是重要议程 深化安全领域合作对维护地区稳定繁荣发挥重要作用[1] - 践行真正多边主义 推动包容互利和可持续发展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促进创新和绿色发展[1] - 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愿景相契合 积极推动各方政党媒体智库交流对话[1] 组织理念与吸引力 - 倡导践行以上海精神为核心超越冷战思维的理念 坚持对话不对抗 结伴不结盟[2] - 上海精神摒弃排他性和霸权主义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为世界多极化发展提供新思路[2] - 越来越多国家申请加入 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2] 中埃合作与区域影响 - 中埃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卫生教育职业培训等多领域开展紧密合作[2] - 上合组织成为推动埃中合作重要平台 提供更广泛战略框架加强双边关系[2] - 推动构建面向新时代的埃中命运共同体 为公平多极化和包容性全球化注入新动力[2]
政策高频 | 金砖国家领导人线上峰会召开(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9-20 07:13
金砖国家合作与全球治理 - 习近平主席强调金砖国家应坚持多边主义、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并提出全球治理倡议以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1][2] - 金砖国家人口占世界近一半,经济总量约占世界30%,贸易总额占世界五分之一,合作聚焦经贸、金融、科技等领域 [2] - 倡导开放共赢,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抵制保护主义,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2] 产业创新与科技发展 - 张国清副总理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产业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4] - 需面向产业需求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 [4] - 完善技术转移促进机制,培育科技经纪人,促进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高效匹配 [4]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国务院批复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等,试点期2年 [5][6] - 改革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及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旨在破除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 [5][6] - 目标为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6] 人工智能与能源融合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提出到2027年推动"五十百"工程,包括五个以上专业大模型深度应用、十个重点示范项目等 [7][8] - 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增强能源系统安全性、绿色化和效率 [7][8] - 应用场景覆盖电网、新能源、水电、火电、核电、煤炭、油气等领域,并攻关数据基础、算力支撑和模型能力三大关键技术 [8]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 下半年需实施好党中央部署的政策措施,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9][10] - 以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多措并举保障改善民生 [9][10] - 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支持稳就业稳外贸,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10] 新型工业化与产业规划 - 工业和信息化部强调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建立投入机制,强化要素保障,保持完整产业体系 [11][12]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12] - 培育壮大新兴和未来产业,加快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培育发展,巩固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 [12] 体育产业发展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 [13][14] - 扩大体育产品供给,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和冰雪经济,拓展体育消费场景,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14] - 深化行业融合发展,推动体医融合、体育与科技复合经营,探索"数据要素×体育"行动 [14] 电力装备行业增长 - 工信部等三部门提出2025-2026年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营收稳中有升 [15] - 电力装备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年均营收增速7%,龙头企业年均营收增速10%左右 [15] - 通过提升装备供给质量、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装备推广应用等举措实现目标 [15] 财政政策与经济支撑 - 2025年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达8.9%,高于名义GDP增速4.3%,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债务及结转资金 [19] - 财政支出重点投向产业升级与民生消费,社保就业支出同比增9.2%,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9.1% [19] - 若下半年经济承压,财政可能加码,工具包括政策性银行"准财政"作用或新增政府债务限额 [21]
铭记共同历史 开创共赢未来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0 03:13
外交活动与双边关系 - 中国驻卢森堡使馆联合多家机构举办国庆招待会和抗战图片展 出席人员包括卢森堡国民议会副议长 国务委员会主席 大公府总监 欧洲议员及外交部官员等300余人 [1] - 华宁大使强调中国为二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台湾回归中国是战后国际秩序组成部分 提出坚持伙伴定位 相互尊重 互利共赢以应对全球挑战 [2] - 中卢建交五十多年来双边关系稳定发展 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民间交往愈发热络 共建"空中丝绸之路"取得新进展 [6] 经济合作与投资 - 更多中国企业赴卢森堡投资兴业 2024年卢森堡继续成为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最大目的地 [6] 文化交流活动 - 活动现场播放九三阅兵集锦和中国旅游宣传片 云南艺术家表演民族歌舞 设置中国书籍和民族文创展台吸引来宾驻足 [8]
联合国专家:全球治理倡议有助维护多边主义
新华网· 2025-09-20 01:42
新华社日内瓦9月19日电(记者石松)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国际秩序独立专家卡特鲁加洛斯日前在人 权理事会第60届会议上表示,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有助维护多边主义。 卡特鲁加洛斯表示,全球秩序正在经历复杂转型,为构建更加平衡的国际秩序提供了空间,同时也 存在分裂风险。中国近期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以多边主义为基础,强调了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 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重要性。 卡特鲁加洛斯在向人权理事会提交的年度报告中高度评价中国在维护国际秩序、推动多边治理方面 的建设性作用。 国际秩序独立专家是人权理事会特别机制一部分,由独立人权专家无薪履职,主要负责推动构建民 主和公平的国际秩序,促进享有所有人权。 ...
高端访谈丨专访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
央视新闻· 2025-09-19 22:50
全球治理倡议与国际关系 -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强调主权平等、国际法治和多边主义 被伊朗总统称为国际理念的典范[1][6][28] - 倡议主张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反对单边主义和双重标准 倡导所有国家不论贫富大小一视同仁[6][8][22] - 伊朗支持该倡议 期望通过深化国际关系、经验交流和互助 共同建设和平安全公正的世界[1][6][22] 中伊双边关系 -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访华是其2023年7月当选后首次正式访问中国 旨在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3][4][6] - 伊朗认可中国反对单边主义的正义立场 赞扬中国科学发展规划和明确目标[4] - 两国拥有数千年文明交往史 2016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在当前国际变局下战略意义更加凸显[4][6] 伊朗核问题立场 - 伊朗坚持和平利用核能 最高领袖明确声明不发展核武器 所有活动均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进行[9][11][16] - 指责美国2018年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 欧洲未履行承诺 却联合指控伊朗违约 体现双重标准[9][19] - 伊朗表示已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开放所有核查设施 但机构未谴责以色列袭击核设施的违法行为[15] 中东地区局势 - 伊朗认为霸权霸凌是中东动荡根源 指责以色列在美国纵容下入侵叙利亚、加沙实施屠杀和饥饿政策[11][21][22] - 2023年3月在中国斡旋下伊朗与沙特恢复外交关系 被视为实现地区和平的重要一步[8] - 实现中东和平需各国尊重领土完整、开展合作 全球治理倡议和国际法框架是解决途径[22] 伊朗与美国关系 - 2024年伊朗与美国进行5轮谈判 第六轮因以色列突袭取消 7月美国实施2018年以来最大规模制裁[10] - 伊朗批评美国要求完全放弃铀浓缩是霸权逻辑 强调国际法赋予各国和平发展科技的权利[19] - 伊朗表示不寻求战争但将有力回击攻击 绝不屈服于武力 坚持真理和正义立场[11][13] 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问题 - 伊朗指控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后受欧洲压力发布不实报告 导致国际社会对伊朗产生误解[15] - 伊朗议会曾要求暂停与机构合作 但最终由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批准在新机制内保持对话[15] - 伊朗核设施接受全球最严格监督 但机构未谴责以色列袭击受监督设施的行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