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南方

搜索文档
凝聚“全球南方”力量 共谋团结发展合作——首届“全球南方”经济论坛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19 07:21
全球南方经济论坛核心观点 - 全球南方国家拥有世界85%的人口和超过40%的GDP总量,群体性崛起正在深刻改写世界经济版图[1] - 全球南方通过共同项目、知识交流和贸易合作不断增强地位和作用,将促进更多南北合作与共同繁荣[1]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将亚洲与中东、非洲、欧洲及拉美更紧密联系,阿联酋坚定支持该合作[1] - 中国作为全球南方坚定成员,致力于加强同全球南方国家经济合作,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其发展贡献智慧与机遇[2] 全球南方发展路径 - 全球南方国家应当设定自身发展基调,加强团结协作应对多极化世界面临的诸多挑战[4] - 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全球南方发展的关键平台,建议更加注重净固定资本投资指标以提升经济竞争力[4] - 阿联酋与中国在扩大开放、相互尊重、务实合作等方面理念相通,合作将为全球南方经济一体化注入动力[1] 全球治理体系创新 - 《全球南方治理评估报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等四大支柱的政治治理评估标准[4] - 全球南方有潜力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更多贡献,研究将为构建更平衡、更具韧性的全球秩序提供新思路[4] - 中国将继续用好金砖、上合等机制,与其他全球南方国家推动南南合作提质升级[2]
中东资金分层级涌向香港
投资界· 2025-06-17 08:10
香港作为全球资产和财富管理中心 -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预计2027年香港将成为全球最大跨境资产和财富管理中心 [3] - 全球南方占全球GDP约40%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达80% [3] - 中东资本通过三个层级进入亚洲市场 香港作为中东与中国内地的"资本门户"战略意义显著 [3][5] 中东资本进入亚洲的三层级路径 - 第一层级为沙特交易所与港交所对接的一级市场合作 包括亚洲企业赴沙特二次上市 [5] - 第二层级为Pre-IPO与私募股权投资 需要长周期和政策推动 [5] - 第三层级为家族办公室资本战略布局 中东家族资金关注亚洲新兴机会 [5] 香港与中东金融合作进展 - 港交所将沙特交易所 阿布扎比证券交易所和迪拜金融市场纳入认可交易所名单 [5] - 2024年10月两只追踪港股的ETF在沙特上市 其中一只是中东最大同类产品 [5] - 2025年5月香港首只伊斯兰国债ETF上市 反映产品创新能力 [5] 中东资本在港股市场的参与 - 2025年宁德时代港股IPO中科威特投资局投资5亿美元成为基石投资人 [7] - 沙特主权基金PIF旗下Alat完成对联想集团20亿美元可转债认购 [7] - 2024年中东国家驻港公司数量同比上升超过20% [6] 香港家族办公室发展 - 截至2025年3月香港已有超过2700家家族办公室 其中一半管理资产超5000万美元 [7] - 香港政府推出税收优惠立法 扩建服务团队等措施打造家办生态体系 [8] - 18%受访中东家族办公室计划增加对中国内地投资 [9] 中东资本投资偏好 - 中东家族办公室2024年投资组合中私募股权占比高达25% 显著高于全球水平 [10] - 27%受访家族办公室已在生成式AI和能源转型领域制定明确投资策略 [11] - 约三分之一中东家族办公室实践伊斯兰金融投资 与ESG目标结合 [11] 香港伊斯兰金融发展 - 香港2007年起推动伊斯兰金融 累计发行30亿美元伊斯兰债券 [12] - 需借鉴伦敦经验 研究沙里亚顾问委员会制度等针对性措施 [12][13] - 香港交易所推出伊斯兰债券 伊斯兰基金等产品 [12]
社评:拆掉华为基站让巴拿马更安全了吗
环球时报· 2025-06-15 09:21
美国对巴拿马的技术干预 - 美国驻巴拿马大使馆宣布将斥资800万美元用"美国技术"取代华为基站,声称此举旨在对抗中国在西半球的影响[1] - 该计划被包装为"安全礼单",但实质是以国家安全为幌子的技术霸凌,强迫巴拿马牺牲发展效率换取政治站队[1][3] - 美国本土拆除华为设备的计划已因成本失控陷入困境,表明其技术替代方案缺乏可行性[3] 华为5G技术的全球竞争力 - 5G技术预计到2035年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带来3.3万亿美元增值及9万亿美元生产力提升,而美国的技术替代将延缓这一进程[2] - 中国5G技术以开放包容姿态出海,在东南亚、非洲、拉美和中东提供高性价比解决方案,推动"中国标准"和"中国效率"的全球化[4] - 中拉贸易额从2001年148.4亿美元增至2024年5184.7亿美元,增长34倍,反映拉美国家对与中国技术合作的认可[4] 中国在拉美的合作模式 -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中拉论坛等机制,以基建、5G、清洁能源项目助力拉美现代化,不针对第三方也无对抗意图[5] - 中国提出的"五大工程"为拉美破解"资源诅咒"提供方案,巴西总统卢拉曾肯定中国对拉美发展的真诚支持[4][5] - 中国合作模式强调技术普惠,让"全球南方"国家用得上、用得起的实践成果已被亚非拉基建项目验证[4][5]
推动“全球南方”发展振兴
经济日报· 2025-06-13 20:55
中非经贸合作成果 - 中非经贸博览会展示了中非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合作成果 包括模型和实际案例 体现了务实合作的特点 [1] - 中非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中非现代化对全球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 [1] -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提出"六个现代化"和"十大伙伴行动" 为中非现代化合作绘制了具体方案 [1] 中非经贸数据 - 中方新增对非投资超133亿元 对非资金支持总额超1500亿元 [2] - 今年前5个月中国对非进出口达9630亿元 同比增长12.4% 创历史同期新高 [2] - 中非合作领域从传统产业扩展到数字经济 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 [2] 中非产业合作 - 汽车 家电 现代物流等产业项目在非洲落地实施 [2] - 中非合作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体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征 [2] - 中非经贸合作呈现"向新""向绿"的发展趋势 [2] 全球治理与多边合作 - 中非共同反对单边主义 保护主义和经济霸凌 维护多边贸易体系 [3] - 中非致力于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开放 包容 普惠的方向发展 [3] - 中非合作有助于营造更有利于"全球南方"的贸易 投资和融资环境 [3] 中非合作前景 - 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平台将继续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 [4] - 中非合作将为全球南方国家树立真诚友好 平等相待的标杆 [4] - 中非关系的发展有助于稳定世界不确定性 为全球和平发展开辟前景 [4]
多元布局奏效 中国外贸继续增长
中国青年报· 2025-06-13 00:54
中国外贸增长态势 - 中国5月对东盟、欧盟、非洲和中亚五国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6.9%、13.7%、35.3%和8.8%,整体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3% [1] - 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下降34.5%,降幅超过4月的21% [3] - 中国外贸展现较强韧性,世界银行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2.7%下调至2.3% [2] 外贸市场结构优化 - 中国对东盟、非洲、中亚五国出口增速高于整体,这些地区多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全球南方"国家 [4] - 中国连续9年成为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9] - 中国与欧盟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速显著高于整体 [6] 区域经济合作 - 中国-东盟贸易展现活力,成为亚太经济增长稳定器 [4] - 中欧在经贸领域取得多项进展,包括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等议题讨论 [6] - 中英双方表达加强经济合作意愿,英国愿为中美经贸磋商提供平台 [7] 产业升级与转型 - 中国制造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产品质优价美 [2] - 建议外贸企业布局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 [10] - 支持外贸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提升产业附加值 [11] 政策支持与机遇 - RCEP框架下原产地累积规则可降低合规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10] - 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互联互通项目优化物流路径 [10] - 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需更多政策支持 [10]
在现代化道路上坚定携手同行——习近平主席贺信凝聚起共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奋进力量
新华社· 2025-06-11 16:46
新华社长沙6月11日电 题 :在现代化道路上坚定携手同行—— 习近平 主席贺信凝聚起共建新时代 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奋进力量 新华社记者 中非合作论坛成果落实协调人部长级会议6月11日在湖南长沙举行,国家主席 习近平 向会议致贺 信。中非各界人士表示, 习近平 主席贺信为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 提供了重要指引,将持续激励中非双方扎实推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落实,精心谋划论坛未来发 展,为促进全球南方团结自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非力量。 "我将全力以赴、坚定不移同 习近平 主席一道推动非中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增进双方民 众福祉。"刚果(布)总统萨苏在向会议发来的贺信中表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以来,非中战 略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刚果(布)作为中非合作论坛非方共同主席国,愿同中国和其他 全球南方 国家一道,加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合作,共同构建远离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多极世界,开启普惠包 容全球化的新时代。 " 习近平 主席指出,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年来,有力带动中非合作蓬勃发展,成为全球南方团结合 作的典范。这令我们备受鼓舞。"埃及阿拉伯研究中心顾问阿布·贝 ...
王毅会见非洲多国外长
新华社· 2025-06-10 16:21
中非合作论坛成果落实协调人会议 - 中非合作论坛成果落实协调人会议将聚集54个非洲国家,旨在增强全球南方国家的团结 [1] - 会议预期将取得丰硕成果,推动非中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 [2] 中肯双边关系 - 中肯两国元首确定新时代中肯命运共同体的新定位,双方将坚定相互支持并增进信任 [1] - 肯尼亚高度评价中肯关系的新定位,认为其为非中关系树立典范,期待深化互利合作 [1] 中塞经贸合作 - 塞内加尔对华出口大幅增长,展现两国合作的巨大潜力 [1] - 中方愿继续与非洲国家分享发展机遇,助力非洲现代化进程 [1] 中坦务实合作 - 中坦将推进高质量务实合作,重点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 [2] - 坦赞铁路正在重新激活,"十大伙伴行动"项目在坦桑尼亚成功落地 [2] 中纳发展战略对接 - 中方愿与纳米比亚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推动互利合作提质升级,助力纳方工业化进程 [2] - 纳米比亚认为中非合作论坛促进非中相互理解,其发展规划与"十大伙伴行动"高度契合 [2] 中博经贸与能源合作 - 中方计划扩大对博茨瓦纳市场开放,拓展经贸、能源、制造加工业及卫生健康领域合作 [2] - 博茨瓦纳愿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落实"十大伙伴行动" [3] 中安投资与基建合作 - 中方鼓励支持中国企业加大对安哥拉投资,安方承诺维护在安中国企业和人员权益 [3] - 安哥拉感谢数百家中国企业为其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作出的贡献 [3]
环球圆桌对话:中国—拉美文明互鉴的“和合”之道
环球网· 2025-05-27 23:04
中拉文明互鉴与合作 - 中拉文化交流进入多渠道、多层次交往快车道,已建立约180对友好城市关系,互派留学生频度和数量持续提升[2] - 中拉文明互鉴基于尊重、平等、不带附加条件的合作模式,不针对第三方利益,成为全球南方国家间对话典范[3] - 中国与17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推动民心相通[2] 经济与贸易合作 - 中拉贸易额从2000年占比2%跃升至2021年4500亿美元,预计2035年达7000亿美元[10] - 中国成为拉美多国最大贸易伙伴,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基础设施、能源和农业领域重大投资[9][10] - 秘鲁钱凯港启用将改变拉美与亚洲贸易路线,中国对拉美基础设施投资显著提升区域互联互通[10] 科技与项目合作 - 中国与智利合作建设"TOM"天文观测项目,推动时域天文事件研究[6] - 中巴联合研制地球资源卫星,巴西将中医纳入公共医疗体系[7] - 中国为拉美科学家提供太空研究机会,技术合作涵盖科学创新领域[9] 文化与社会交流 - 中拉举办玛雅文明展、印加文明特展等文化活动,拉美文学在中国形成热潮[7] -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周等活动促进人文交流,委内瑞拉与中国升级为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13] - 体育交流如古巴拳击教练在华教学,体现民间互动深化[7] 发展理念与价值观 - 中拉均强调包容性增长和民生改善,发展理念天然契合[8] - 合作模式以减贫、和平发展、共同繁荣为导向,区别于传统附加政治条件的援助[5] - 双方通过文明互鉴探索共同价值,拓宽现代化道路选择[3][12] 未来合作方向 - 中拉需共建命运共同体,深化经济文化联系以应对第三方干扰[10] - 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清洁能源项目成为合作新领域[13] - 合作模式展示多极化世界中尊重差异、共同发展的可能性[12][14]
专访丨东盟-中国-海合会合作将惠及全球贸易与投资——访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高级研究员本恩·纳戈拉
新华社· 2025-05-27 14:41
新华社吉隆坡5月27日电 专访|东盟-中国-海合会合作将惠及全球贸易与投资——访马来西亚亚 太"一带一路"共策会高级研究员本恩·纳戈拉 新华社记者毛鹏飞 王嘉伟 马来西亚智库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高级研究员本恩·纳戈拉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在当前单 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东盟、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加强合作,将为全 球经济注入新活力,特别是在贸易和投资领域。 纳戈拉认为,尽管东盟、中国和海合会国家在文化上不尽相同,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全球挑战 方面有着共同的愿景,三方在各个领域加强合作正逢其时。 在他看来,东盟、中国与海合会国家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增强供应链韧性方面有很大合作潜力,三 方互补优势非常明显:海合会国家是石油、天然气能源出口大户,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方面处 于领先地位,而东盟则是全球重要的消费市场和生产中心。 纳戈拉说,相信三方通过更紧密的合作,可以共同提升区域发展韧性,并在合作过程中开拓更多新领 域。"关键是保持开放的态度。" 作为长期研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专家,纳戈拉说,东盟、中国与海合会国家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的合作伙伴,在该框架下的合作经 ...
印巴冲突,为何加深了中印之间的战略裂痕?
虎嗅· 2025-05-26 02:34
中印与"全球南方"的历史渊源 - "全球南方"诞生于二战后的全球非殖民化浪潮,其发展经历过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数轮高潮 [1] - 1955年万隆会议是"南南合作"作为全球政治运动形成的里程碑,南方国家正式走上世界政治舞台 [3] - 1964年77国集团成立,标志着"全球南方"国家形成集体联盟,至今已拓展至133个成员国 [4] 中印与"全球南方"的早期互动 - 中印与"全球南方"国家的正式接触可追溯到万隆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原则,印度是会议发起国之一 [6] - 中国是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支持77国集团主张;印度是不结盟运动主要领导国和77国集团成员 [6] - 冷战结束后"全球南方"概念一度沉寂,21世纪初随着中印经济崛起重新活跃 [7] 中国与"全球南方"的经济合作 - 2000年中非论坛成立,2009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 [8] - 2001年中国与东盟达成建立自由贸易区共识,自2009年起连续多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7][8] - 2018年中国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与"全球南方"互动的重要实践 [8] 俄乌冲突后的"全球南方"新动态 - "全球南方"国家在俄乌冲突中坚持"新不结盟"立场,冲击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 [10] - 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合作,如斡旋沙伊和解 [11] - 印度以"全球南方领导者"自居,召开"全球南方之声"峰会并推动非盟加入G20 [11] 中印对"全球南方"的认知差异 - 中国视"全球南方"为非西方但不反西方的架构,寻求建立平等互利的发展平台 [12][13] - 印度倾向将"全球南方"融入西方主导的既有秩序,充当南北方"联络员" [14][15] - 印度"全球南方"政策呈现"去中国化"倾向,如多次国际场合排斥中国参与 [16] 中印之争对"全球南方"的影响 - 削弱"全球南方"内部合作动力,两国在多边机制中的协作减少 [19] - 加剧全球集团对抗趋势,西方可能利用中印分歧分化"全球南方" [19] - 破坏既有中印多边合作机制,如金砖组织和上合组织功能受限 [20] "全球南方"的未来出路 - 中印协同集体领导是可能出路,地位竞争可转化为"俱乐部商品"而非零和博弈 [22][23] - 两国在气候变化、全球金融改革等领域有共同利益 [25] - "共同的亚洲命运"叙事存在合作空间,如G20主题与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似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