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学术出版
icon
搜索文档
Springer Nature上线中文版OA内容中心!探索700+OA期刊,3000+OA图书…
生物世界· 2025-09-26 04:06
开放科学 (Open Science) 是透明、值得信赖、且可供所有人使用、重复使用并借鉴的科学,它能带来更 快、更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以及更为广泛的益处,而 开放获取 (Open Access) 是这一切的基础。以 OA 形 式发表研究,也能为研究人员和作者带来影响力和可见度等诸多益处: 金色 OA 具有更大程度的引用优势,更 多的使用量和更广的影响范围,研究本身也将受到更高的关注度,为作者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和科研机遇。 为了帮助中国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开放科学和 OA 出版,以及 施普林格·自然 (Springer Nature) 的作者和 合作伙伴更全面地认识我们的开放获取举措,我们推出了中文版 "Springer Nature 开放获取内容中心" —— 涵盖开放科学、OA 期刊、OA 图书、开放数据和 OA 协议等主题,读者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分别浏览不同话题 并获取丰富的学术资讯和资源,如期刊手册和列表、OA 论文的出版流程、OA 图书作者指南、开放数据白皮 书和 OA 协议案例等。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拥有 700 多本纯 OA 期刊,2200 多混合期刊提供优质的 OA 发表选项,3300 多种 OA 图书 ...
明日开幕!学术盛会即将启幕,共绘全球合作蓝图
搜狐财经· 2025-08-22 15:01
会议背景与主题 - 会议聚焦中国与全球南方现代化路径重塑 探讨全球经济秩序解体和结构性调整需求 [2] - 特朗普政府2025年4月关税计划推动全球经济秩序解体与重塑 [2] - 中国经济发展处于结构性调整关键时刻 [2] -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刻重构社会生产关系和跨国生产关系 [2] - 全球经济增长中心向全球南方转移 呈现向东盟国家和印度倾斜态势 [2] 现代化范式转型 - 世界发展范式超越华盛顿共识与北京共识二元对立 走向多元分化新阶段 [3] - 国际社会需以全球南方经验为核心探索现代化新路径 [3] - 全球南方正在重塑现代化认知理解 需探索共识凝聚和团结实现方式 [3] - 全球化放缓碎片化背景下 全球南方国家需突围并重新概念化过去几十年现代化经验 [3] 会议参与机构与人员 -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主办会议于广州笃行楼501会议厅 [19]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战略规划助理总干事汉斯·道维勒担任圆桌讨论主持人 [4][6] - 印度尼西亚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埃薇·菲特里亚妮参与会议 [10] - 牛津大学发展政治学教授尼基塔·苏德参与会议 [12] -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嘉诚经济学教授柯成兴担任会议召集人 [14] -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教授参与会议 [16][17] 会议形式与传播 - 会议通过IPP评论视频号进行线上直播 使用中英文原声 [19] - 会议时间为2025年8月23日 [19]
脱碳技术由中国主导
日经中文网· 2025-08-22 08:00
气候变化研究论文发表情况 - 2023年中国研究机构发表气候变化相关论文约1.4万篇 超过美国约1.3万篇[2][5] - 2024年全球发表论文约7.7万篇 其中中国贡献约1.7万篇占20% 美国逾1.4万篇[5] - 中国在2004-2024年间被引用次数前1000篇论文数量于2022年超过美国跃居首位[7] 研究数据与方法论 - 分析基于爱思唯尔Scopus数据库中约65万篇含"气候变化"关键词的论文[4] - 统计时间跨度为1992-2024年共33年 涵盖气候变化机制研究/未来预测及对策评估等领域[4] - 联合国IPCC以这些研究文献为基础制定报告 并作为COP会议的科学依据[4] 中国在脱碳领域的技术领导力 - 中国企业2024年第四季度纯电动汽车全球销量份额达55%居首位[5] - 2023年中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比例达50% 超越火力发电成为主力[5] - 中国提出"3060目标"计划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7] 国际研究格局变化 - 日本研究排名从1999年第7位降至2024年第16位[7] - 中国研究人员在IPCC机构中担任要职 如气候变暖评估工作组联合主席[7] - 美国在特朗普政府下提议大幅削减2026年度气候变化研究预算[8]
精准选刊不踩坑!Springer Nature旗下OA期刊+全新指标解析,助你提升学术影响力!
生物世界· 2025-08-22 04:15
公司开放获取出版组合 - 公司拥有全面的开放获取(OA)出版组合,旗下品牌包括BMC、Nature Portfolio、Springer和Palmer Macmillan,提供严格且高影响力的开放获取选项[1] - 公司与知名学术团体合作出版,支持其实现开放研究目标[1] 纯OA期刊规模与影响力 - 公司拥有约700种纯OA期刊,2023年纯OA期刊文章的累计引用量和每篇文章平均被引次数均高于业内同行[3] - 2023年出版的纯OA文章平均每篇被引6.3次[3] - 500+种纯OA期刊获得影响因子,其中62%的期刊影响因子实现增长[4] - 309种纯OA期刊在一个或多个学科类别中位于Q1,占比达57%[4] - 450种纯OA期刊位列学科领域前50%,占比高达83%[4] - 106种纯OA期刊位居学科领域Top 10,部分期刊如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在学科排名第一[4] Springer开放获取期刊 - Springer创立于1842年,是全球知名的科学、技术、医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出版品牌[5] - 旗下期刊业务包含2000余种混合和开放获取期刊,涵盖STM和HSS广泛的学科领域[5] BMC开放获取期刊 - BMC是开放获取出版的先驱,拥有大约300种经同行评审的完全OA期刊[7] - BMC在2000年成为第一家商业OA出版机构,领先制定了支持开放科学政策和实践的行业标准[7] - BMC发表的所有文章均为开放获取,发表后可立即在线免费获取[8] Discover期刊系列 - Discover是公司推出的纯OA期刊品牌,支持研究人员快速、开放地发表科研成果[14] - 该系列涵盖应用科学、物理、生命科学、医学和社会学科的所有热门主题[14] - 目标是在投稿后7-10周内发表论文,同时保持高标准和科学严谨性[14] 自然合作期刊(npj) - npj是Nature Portfolio旗下的在线开放获取期刊,与全球杰出科学家和学术机构合作[19] - 发表高质量的OA研究,涵盖物理、应用科学、生命和健康科学、社会和环境[19] - 由外部编辑处理稿件、内部专职编辑提供支持,结合领先的出版流程和架构[19] 《通讯》系列期刊 - Nature Portfolio旗下的《通讯》系列期刊均为开放获取,注重以多样化的社区为中心[23] - 执行多学科、公平和包容的出版标准,使命是发表能够提升学科领域并带来新见解的研究成果[23] 《自然-通讯》期刊 - 《自然-通讯》是高度精选型的多学科纯OA期刊,推出已10多年[27] - 通过内部专业编辑团队管理的快速而严格的同行评审流程,发表生物、健康、物理、化学、地球、社会、数学、应用和工程科学等领域的高质量研究成果[27] - 2024年影响因子为15.7,总引用量达911,428次(全球第二大高被引期刊),下载量达177,272,701次[30] - 投稿到初审意见时间中值为8天[30] 《科学报告》期刊 - 《科学报告》是Nature Portfolio旗下多学科开放获取期刊,发表范围涵盖自然科学、心理学、医学及工程学所有领域[30] - 2024年影响因子为3.9,总引用量达834,622次(全球第三大高被引期刊),下载量达225,665,481次[34] - 投稿到初审意见时间中值为21天[34] 《人文和社会科学通讯》期刊 - 《人文和社会科学通讯》是纯OA期刊,为人文社科所有领域的研究成果提供发表平台[35] - 鼓励提交与人文科学、行为科学或社会科学进展相关的跨学科观点或研究[35] - 2024年影响因子为3.6,下载量达10,654,567次,投稿到初审意见时间中值为28天[38]
理性之上,重新审视科学的认知“盲点” | 红杉Library
红杉汇· 2025-08-22 00:07
核心观点 - 科学存在认知盲点 导致对科学的理解存在偏差 过度依赖抽象理论而忽视直接经验是科学危机的根源 [3][6][7] - 现代科学在应对时间本质 意识起源等复杂问题时显现局限性 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中也暴露不足 [7][11] - 需要平视科学 认识其人类经验根源 避免盲目崇拜或全盘否定 科学是人类创造的工具而非绝对真理 [6][8][12] 书籍内容结构 - 第一部分从现象学角度分析盲点的哲学起源 指出科学用数学抽象替代人类直接经验的现象 [10] - 第二部分聚焦物理学领域 分析时间等自然要素被抽象化的过程 如生活时间被时钟时间取代 [10] - 第三部分讨论生命科学盲点 批判用机器隐喻解释生命的还原主义视角 强调生命整体性 [11] - 第四部分反思盲点对地球的影响 指出将自然简化为资源的观念催生了气候变化等全球危机 [11] 作者立场与解决方案 - 作者不否定科学价值 但反对忽视人类经验的盲点世界观 认为科学仍是应对危机的重要工具 [8][12] - 超越盲点需避免"悄然替代""经验失忆症"等错误 重新重视生活世界和直接经验 [12] - 书籍旨在引起对盲点的关注 为参与科学讨论提供思想资源 帮助读者建立更完整的科学认知 [6][12]
2025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举办 发布“学术科协”平台
环球网资讯· 2025-07-11 06:38
论坛概况 - 2025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 主题为"破界·重构·赋能——共筑学术出版新生态" [1] - 设置1个主旨报告和4个专题研讨板块 包括平台支撑期刊提质 期刊自主评价体系构建 一流期刊建设 学会主导型期刊平台建设 [1] - 论坛正值"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任务全面推开关键之年 受到科技界和期刊界广泛关注 [8] 主旨报告内容 - 多位专家作主旨报告 涵盖期刊助力产业创新 AI赋能学术平台 构建国际话语权 推动融合出版 促进数据共享等方向 [3] - 报告人包括《极端制造》主编郭东明院士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主编孙坦 《芯片》执行主编金贤敏等 [3] 学术科协平台 - 论坛发布"学术科协"平台 由科技导报社建设 [5] - 平台整合中国科协两级学会科技期刊文献和数据资源 实现编辑出版全流程一体化运行和文献数据本地安全存储 [5] - 平台将为期刊提供出版传播和学术诚信监测服务 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智能化知识服务 [5] 论坛讨论重点 - 与会代表聚焦加快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加快自主出版和数据平台建设等热点话题 [8] - 开展理论争鸣 学术探讨和实践分享 助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 [8]
自然指数2025科研领导者榜单:中国保持第一
新华社· 2025-06-11 14:55
科研产出排名 - 中国在自然指数2025科研领导者榜单中继续保持第一 份额达32122 同比增长约17% [1] - 美国排名第二 份额为22083 德国 英国 日本和法国紧随其后 [1] - 全球机构十强中8家为中国机构 包括中国科学院(第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3) 浙江大学(第4)等 [1] 区域科研格局变化 - 亚洲国家整体优势增强 韩国排名升至第7 超过加拿大(第8) 印度保持第9 [1] - 西方国家调整后份额连续第二年下降 加拿大 法国 瑞士 英国和美国降幅至少7% 澳大利亚和德国降幅不到3% [1] 科研发展趋势 - 中国对科技的持续投入转化为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快速增长 在物理和化学等领域远超西方国家 [2] - 自然指数科研领导者榜单每年基于上一年数据发布 属于自然指数数据库的一部分 [2]
特朗普上任后美国科研人才外流加剧,欧洲和亚洲能否接住?
第一财经· 2025-04-23 11:51
美国科研人才外流趋势 - 美国科研人员海外职位申请数量同比增长32% 浏览量同比增长35% [1] - 3月美国用户对海外职位浏览量同比增长68% [1] - 超过75%受访科研人员希望离开美国 早期职业研究者倾向更明显 [2] 欧洲人才吸引举措 - 欧洲研究理事会将研究人员安置预算从100万欧元增至200万欧元 [3] - 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拨款1500万欧元资助15名研究人员三年科研 [7] - 法国 西班牙 荷兰分别通过特殊签证 Atrae项目 优先拨款吸引国际科学家 [3] 跨区域人才流动变化 - 美国科学家对欧洲和加拿大职位申请量分别增加32%和42% [2] - 欧洲和加拿大研究人员向美国机构求职申请量分别下降41%和13% [2] - 美国用户对中国机构职位浏览量和申请量分别增长30%和20% [7] 欧洲科研环境挑战 - 2023年欧盟研发总支出3810亿欧元 美国为9400亿美元 [4] - 欧洲大学对政府投资前景普遍悲观 [4] - 薪资待遇和研究资源是顶尖人才考虑的关键要素 [4][5] 亚洲市场竞争态势 - 美国用户对亚洲国家职位浏览量和申请量分别增长34%和39% [7] - 中国香港研究机构教职竞争因北美科研人员回流而异常激烈 [7] - 欧洲职位申请窗口因超额申请关闭 单校收到298份申请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