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治理
icon
搜索文档
吉林市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建设美丽江城
中国环境报· 2025-04-22 01:50
吉林市生态环境局近日组织召开2025年重大项目部署推进会议,全面部署生态治理项目谋划与推进工 作,绘制推进"时间表"与"路线图"。 会议要求,项目谋划工作由市生态环境局主抓主办,并立即组建"重大项目推进办公室",统筹项目全生 命周期管理,实行"统一谋划、统一申报、统一监管"机制,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市生态环境局领导班 子、各处室及县(市、区)分局负责人要系统学习吉林省生态环境厅"一汇编、一索引、两清单"政策文 件,提升项目包装专业化水平。 会议明确,吉林市生态环境系统将以重大项目为推手,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十五五"规划 实施和美丽江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关键之年,要以战略思维强化重 大项目支撑。各级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谋项目就是谋工作、抓项目就是抓落实"的核心要义。 各部门"一把手"要亲抓亲办,坚决破除"等靠要"思想,主动对接省级政策导向,将项目谋划作为深入打 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生态优势、擦亮绿色发展底色的关键抓手,全面提升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会议强调,项目谋划是争取政策资金的"敲门砖",必须迎难而上、主动作为,要开展生态领域内的"大 排查""大起底 ...
绿茵生态:中标7475.63万元项目
快讯· 2025-04-17 09:26
中标项目信息 - 公司中标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蒙冀界"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项目正蓝旗2025年工程固沙一标段 [1] - 中标报价为7475 63万元 具体金额以合同签订为准 [1] 项目影响 - 项目履行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1] - 需注意合同条款尚存在不确定性 需与相关单位签署正式合同 [1]
以水为脉向“美”而行 供港之水“深”生不息——深圳市罗湖区全力打造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水源地绿色发展典范
中国环境报· 2025-03-31 01:46
深圳水库历史与战略地位 - 深圳水库是深圳市核心饮用水源和香港供水生命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深港两地供水使命 [1][13] - 1961年开始向香港供水 至2025年已持续供水64年 供水量占香港城市用水量80% 占深圳城市用水量30% [3][18] - 被赋予"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三重战略定位 成为深港两地经济繁荣和情感连接的重要纽带 [3][18] 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 - 1963年中央拨款3800万元兴建东深供水工程 1965年竣工后通过深圳水库对港供水 [2][18] - 2000年完成东深供水四期改造 年供水能力提升至24.23亿立方米 实现全封闭管道清污分流 [8][21] - 建成日处理400万吨的生物硝化站 实施62.8平方公里污水截排工程 入库支流水质连续3年稳定达地表水Ⅱ类标准 [8][9][22] 生态治理成效 - 水源保护区面积58.98平方公里 自然岸线率近90% 森林和人工湿地占保护区总面积91.75% [7][24] - 完成林分优化509.06亩 新造林抚育796.10亩 森林抚育910亩 裸露地面积减少90.7% 人工湿地面积增加1.91倍 [6][24] - 建成碧道23.57公里 绿道25.97公里 形成生态廊道网络 正坑水碧道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 [6][23] 智慧化管理体系 - 率先推出智慧水务综合监管平台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5G技术实现"河湖厂网口"一张图管理 [28] - 搭载全国首个水资源水量水质多维度监控系统 建立人工检测+自动监测双层机制 [28] - 采用无人机巡航、图像识别、除藻无人船等智能技术 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数字化运营 [28] 文旅融合发展 - 2024年"生态+文旅"模式入选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 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 带动消费超2亿元 [10][31][33] - 打造8个特色露营地 推出深港露营文化周 启动直升机载人观光商业飞行 [4][33] - 建立三大省级文艺基地和梧桐山艺术小镇 形成兼具文化创意、休闲娱乐功能的生态文化长廊 [33] 体制机制创新 - 首创"基本生态控制线"制度 2009年实现全国首个水源地全封闭管理 [7][20] - 构建"五位一体"河长架构 试行"物业+水工"河湖管养新模式 [25] - 累计发放生态补偿资金1.8亿元 建立民间参与的多维治水机制 [24][25]
山西天镇生态治理“活名片”:赤麻鸭从“稀客”变“常客”
中国新闻网· 2025-03-24 13:15
山西天镇生态治理"活名片":赤麻鸭从"稀客"变"常 客" 中新网大同3月24日电 (杨佩佩 杨静 师小淦)春分时节,随着气温回暖,山西大同天镇南洋河湿地迎来一 群特殊的"客人"——赤麻鸭。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当地候鸟数量从过去的几十只增至上千只,赤麻 鸭从"稀客"变"常客",成为天镇生态治理"活名片"。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洋河水域,平静的水面上便泛起了层层金色的涟漪。此时,休息了一夜的赤麻 鸭群沿河道向上游飞行,开启觅食与活动。它们时而排成整齐队列,时而变换队形,在空中自由翱翔, 场面蔚为壮观。 赤麻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迁徙性鸟类。每年春季,北方繁殖地冰雪初融时,它们便从南方越冬地 飞往北方。南洋河湿地作为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为赤麻鸭提供了能量补给和短暂休憩的场所。 随着气温 回暖,山西大同天镇南洋河湿地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赤麻鸭。 师小淦 摄 南洋河湿 地作为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为赤麻鸭提供了能量补给和短暂休憩的场所。 师小淦 摄 近年来,天镇坚持生态优先,统筹推进南洋河流域综合治理。通过建设22公里防洪堤、700余亩生态 林、1.4万亩绿化湿地及蓄水坝等工程,显著改善水生态环境。 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