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机器人

搜索文档
中央决定:周心怀任中石油集团总经理
DT新材料· 2025-08-29 16: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高层人事变动 - 周心怀被任命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免去其在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职务 [2] - 周心怀拥有石油地质专业背景 长期在石油系统任职 包括中国海洋石油东海石油管理局总地质师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勘探部总经理等关键职位 [2][3] 石油公司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中国石油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5万亿元 同比下降6.7%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0.07亿元 同比下降5.4% 中期股息每股0.22元 总派息额约402.65亿元 [3] - 中国海油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76.08亿元 同比下降8% 归母净利润695.33亿元 同比下降13% 中期股息每股0.73港元 [4]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概况 - 会议于9月10-12日在安徽合肥举行 聚焦中国新兴产业崛起对高分子材料行业的引领作用 涵盖AI、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材料和技术机遇 [6]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大会主席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 协办单位包括舟山市投资促进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浙江校友会等 [7] 会议议程及论坛设置 - 全体大会包括产业宏观论坛 议题涉及高分子产业政策、十五五发展规划、全球化工新材料热点发展趋势等 [13] - 专题论坛覆盖工程塑料创新、具身机器人材料、AI赋能高分子材料开发、电磁复合材料、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材料、新能源汽车材料等领域 [14][16][18][19][20][22][23][24] 参会企业及支持单位 - 支持企业包括德国耐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浙江道默工程材料有限公司、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 涵盖聚酰胺材料、改性材料、热分析仪器等多个细分领域 [8][9] - 参会费用为企业代表3500元/位 高校教师2800元/位 DT会员免参会费 [27]
华东理工周权教授:面向高马赫飞行器的邻苯二甲腈树脂制备与性能研究
DT新材料· 2025-08-29 16:05
文章核心观点 - 新一代高马赫数飞行器的发展对多功能透波材料提出更高要求 需具备耐高温、抗烧蚀、高强度、低介电损耗、易成型和高可靠性等特性[2] - 邻苯二甲腈树脂(BFC)因其分子结构含丰富芳香环和氰基 展现出优异耐高温性、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 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集成电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2] - 当前BFC材料存在固化温度高、时间长以及冲击韧性和耐热氧化性能差等问题 华东理工大学周权教授团队提出耐高温-承载-透波一体化解决方案 相关研究成果将在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分享[2] 行业技术发展 - 航空航天技术变革推动高马赫飞行器向高速飞行、精确制导和远程打击方向发展 导致蒙皮表面气动加热温度更高、时间更长、热载荷更恶劣[2] - 透波材料需满足耐高温(气动加热)、抗烧蚀、高强度、低介电损耗、易成型和高可靠性等多功能一体化需求 对新型飞行器发展具有战略意义[2] - 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在6G通信、高频PCB板材、电磁屏蔽等领域面临新发展机遇 论坛将探讨碳纳米管多级结构组装、MXene复合屏蔽材料等前沿技术[21] 学术研究进展 - 华东理工大学周权教授研究方向包括耐高温-透波-结构一体化特种聚合物制备、热固性聚合物纳米微结构调控、聚合物前驱体分子设计与陶瓷演变机制等[5] - 周权教授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共用技术等60余项资助 发表论文120多篇 授权发明专利15项 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5] - 学术研究覆盖介电-磁复合电磁波吸收/屏蔽材料结构设计、高频电磁复合介质材料工程化应用、热界面材料在通讯基站应用等方向[21] 产业应用领域 - 邻苯二甲腈树脂应用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集成电路、汽车工业、风电叶片等[2] - 工程塑料创新覆盖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内饰非金属材料、高压绝缘材料(LCP、PA12)、聚酰亚胺在三电系统应用等[23] - 具身机器人材料需求包括塑胶创新解决方案、腱传动灵巧手材料、高分子复材替代应用等[17][19] 产业会议概况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于9月10-12日在合肥举办 主题为"中国新兴产业崛起将引领高分子下个十年" 聚焦AI、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材料机遇[6] - 会议设置7个平行论坛包括工程塑料产业创新大会、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论坛、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论坛等 预计参会企业代表3500元/位、高校教师2800元/位[13][26]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协办包括舟山市投资促进中心、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浙江校友会等 支持单位有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7] 参会机构与专家 - 院士专家顾问团包括蹇锡高院士(大连理工)、刘孝波院士(电子科大)、杨杰教授(四川大学)等[7][14][18] - 企业代表来自德国耐驰仪器、浙江道默工程材料(聚酰胺领导者)、会通新材料(科创板改性材料第一股)、天津利安隆(高分子抗老化企业)等[8][10] - 高校科研机构参与包括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5][21][22]
厦门听涛新材料:热塑性电磁屏蔽材料,破解无人机电磁干扰难题
DT新材料· 2025-08-29 16:05
功率电子、锂电池、飞控计算平台、高清摄像头、通信模块与多谱雷达等电子器件 ,由于高算力和高频信号, 无人机的热管理与电磁屏蔽是十分关 键的一环 ,一旦过热或受到电磁干扰,就极容易无法实现精准作业和稳定运行。 厦门听涛新材料在仓储无人机领域推出了 睿麒 SNC2468 - FP 电磁屏蔽材料 ,可为仓储无人机打造可靠防护。 随着"低空经济"概念的快速崛起,各类无人机在物流配送、巡检监测、农业植保、城市空中出行等领域大规模落地。无人机中集成了 电机驱动系统、 厦门听涛新材料有限公司 于 2016年创立,定位为增值服务型企业,自成立起便深耕新材料领域,秉持"专业、专注、共创、共享"的理念,聚焦定制 化服务,并为价值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定制化材料解决方案。 应用领域涵盖 日用品、电子电器、电子消费品、运动器材、医疗器械、家电、汽车/新能源、工业设备 。 厦门听涛新材料有限公司 营销总监 吴蕊 将出席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及应用论坛 (9月11-12日 | 安徽 · 合肥),并分 享题为 "热塑性电磁屏蔽材料和应用简介" 的报告! 吴蕊 厦门听涛新材料有限公司 营销总监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学 ...
博俊科技(300926) - 300926博俊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29
2025-08-29 12:34
公司业务与产能布局 -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主营汽车精密零部件及模具研发生产,覆盖整车上下车体、车身模块化、仪表台骨架总成等产品 [2] - 产品覆盖转向、动力、车门、天窗、电子、内饰、座椅等系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3] - 拥有冲压、热成型冲压、机器人焊接、激光焊接、嵌件注塑、激光切割、一体化压铸等生产工艺 [3] - 全国设立15家子公司(2017-2025年注册/收购),最新包括常州、金华、重庆轻量化等2025年新设公司 [3][4] 客户合作与订单情况 - 主要客户包括吉利、长安、理想、赛力斯、比亚迪、小鹏、零跑等车企,以及蒂森克虏伯、麦格纳等零部件厂商 [3] - 2025年上半年对比亚迪销售收入实现大幅增长,预计下半年供货量持续提升 [4] - 已开始向零跑汽车供货,下半年随项目量产持续放量 [4] - 通过Tier 1客户间接供货小米汽车,已获取北汽一体化压铸项目定点(减震塔、后地板等产品) [5] 财务与运营优化 - 多家主机厂客户将账期调整为60天,有效降低应收账款规模并提升资产周转率 [4] - 账期优化有助于降低有息负债规模,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4]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与净利润保持同比增长,一体化压铸进入量产阶段 [5] 技术研发与合作 - 与上海电气联合研发智能机器人,聚焦汽车零部件制造场景的定制化技术应用 [4] - 机器人合作项目方案已确定并按计划推进 [4] - 关注具身机器人/人形机器人领域投资机会,目前尚无实质性进展 [4]
探访美的首个智能体工厂:看见机器人与人的相处
经济观察网· 2025-08-29 07:48
智能体工厂建设 - 美的集团在荆州工厂建立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 目前共有14个智能体覆盖38个核心生产业务场景 [3] - 工厂采用"大脑"指挥模式 实现生产要素互联互通 赋予智能终端感知、理解、决策及行动能力 [6] - 智能体工厂实现秒级响应完成传统人工小时级任务 平均提效80%以上 其中排产响应速度提升90% [5] 人形机器人应用 - 人形机器人"美罗"已投入生产线3个月 可执行送检、巡检及保养等多项任务 [3] - 美罗能够准确握持托盘并移动工件 完成首检工单闭环操作 [3] - 人形机器人打破传统固定工位作业模式 实现跨业务系统协同工作 [8] 智能设备创新 - 巡检机器人"玉兔"具备视觉识别和声源定位功能 可自主调节机械臂进行设备检测 [5] - 玉兔Pro版本将增设旋钮按键功能 实现故障自主诊断与处理的全链路闭环 [5] - AI眼镜辅助人工检测 自动判断产品文字图案正确性 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率 [9] 技术演进路径 - 智能体工厂具备自主学习进化能力 检测数据可反馈至工厂大脑用于模型训练 [10] - 工厂建设采用"反向落地"思路 经过多次测试推翻最终形成现有框架 [8] - 5G网络为智能体运行提供核心支撑 荆州工厂是美的全球首个5G全连接工厂 [7] 制造范式变革 - 智能体工厂代表制造行业第四阶段演进 特点是AI驱动的智能化和自适应 [12] - 新模式将人工从枯燥高风险工作中解放 转向幕后协同协作角色 [12] - 公司旨在通过智能体工厂实践 定义中国制造新标准和发展方向 [13]
金发科技:机器人塑胶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DT新材料· 2025-08-28 16:04
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 - 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 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突破千亿美元[2] - 材料轻量化是未来机器人减重主攻方向 以塑代钢趋势愈发明显[2] - 轻量化对提高运动灵活性 降低能源消耗 延长电池续航时间具有重要意义[2] 金发科技战略布局 - 通过金石成长基金间接持有宇树科技0.42%股份 战略投资切入行业核心供应链[3] - 已成立机器人材料项目研发团队 依托汽车行业技术经验与客户开展联合开发[3] - 具备自主研发PEEK材料聚合能力 全球率先实现PA10T产业化[3] - 拥有年产2.1万吨PA10T/PA6T能力 年产2.1万吨LCP树脂能力[3] 材料解决方案 - 开发高抗冲 耐候及特殊美学材料用于外壳与面罩[3] - 推出薄壁阻燃 高绝缘及高耐热特种工程塑料用于电子电气部件[3] - 建立玻璃纤维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体系实现以塑代钢[3] 行业活动参与 - 金发科技幸泽佳将于2025年9月10-12日在合肥高分子产业年会发表主题报告[4] - 报告主题为"金发科技机器人塑胶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涵盖材料性能及应用案例[4] - 幸泽佳担任机器人行业技术经理助理及仿真工程师 负责材料解决方案研究[8] 产业年会概况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设具身机器人创新材料及应用论坛 聚焦轻量化 智能化材料解决方案[8] - 同期举办低空经济 航空航天 新能源汽车 AI 先进通信等应用专场[8][12] - 大会立足全球视野 探讨新兴产业材料技术装备新机遇[12]
干什么吆喝什么,马斯克“鼓吹”人形机器人未来?
搜狐财经· 2025-08-27 22:43
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的观点和预期 - 马斯克作为创业者和企业家 持续看好并投入人形机器人领域 包括特斯拉 Optimus xAI 等多个项目 [2] - 马斯克预测智能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超过人类人口 每个行业将有大量机器人为人类提供产品和服务 [3] - 马斯克预计特斯拉 Optimus 机器人今年将迎来首批"军团" 明年尝试生产约5万台 [3]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 机器人赛道受到广泛关注 包括英伟达黄仁勋等行业领袖及中国企业均在各自细分领域布局 [2] - 机器人应用场景正不断扩大和延伸 涵盖医疗 养老 工业场所等多个细分领域 [2] - 机器人技术和大模型基础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产品应用场景不断完善 [3] 人形机器人的市场预期 - 有人预测到2030年所有工作岗位将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取代 [3] - 若机器人销售速度与汽车相同 年产量可能达到3.2亿台 [3] - 随着价格变化 人形机器人可能进入普通家庭 被更多人接纳和承受 [3] 机器人对就业和社会的影响 - 马斯克认为机器人将承担很多人类目前的工作 但普通人将享受更好的医疗 食物和交通等服务 [4] - 这种预期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 并非自动实现 [5] - 马斯克通过传播思想影响民众认知 为自身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前景和机会 [5]
巴斯夫 技术开发高级经理盛李红:多维创新赋能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发展
DT新材料· 2025-08-27 16:04
巴斯夫在新能源汽车材料领域的创新 - 巴斯夫与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和北京卫蓝新能源合作开发下一代固态电池包 结合先进材料解决方案设计非金属组件以提升轻量化、热安全管理和功能性 [2] - 巴斯夫推出无卤阻燃聚酰胺9T材料Ultramid® Advanced N3U42G6 可降低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零部件金属触点的电腐蚀 提升电动汽车逆变器、直流-直流转换器及电池等高压连接器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3] - 新推出的Ultramid® Advanced N3U42G6材料具有高强度和硬度、出色耐化学性和尺寸稳定性 满足行业对无卤电子电气组件在温暖潮湿环境下日益增长的需求 提供本色版和预着色版两种选择 均具备高色泽稳定性且易于加工 [3] 巴斯夫可持续材料解决方案 - 巴斯夫推出包括Ccycled®和生物质平衡的工程塑料(Ultramid®和Ultradur®)、生物基和Cycled®聚氨酯(Elastoflex®)、工业后回收的Infinergy®赢飞力®发泡热塑性聚氨酯、生物聚氨酯合成革(Haptex®)以及水性粘合剂(Acrodur®)等一系列可持续材料解决方案 [5] - 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亚太区技术开发高级经理盛李红将出席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及应用论坛 分享题为"多维创新赋能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发展"的报告 [5]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概况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将于9月10-12日在安徽合肥举行 聚焦AI、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数据中心和新一代通信等新兴产业的材料、技术、装备新机遇 [8] - 大会设置工程塑料产业创新大会、具身机器人创新材料及应用论坛、AI赋能高分子材料开发专场、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及应用论坛、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及应用论坛等多个平行论坛 [13][16][18][21][22][24] - 会议包括开幕式及产业宏观论坛、高分子产业发展闭门会议暨项目路演、科研成果展示及终端对接专区、产品及设备展区等内容 [13][15][25] 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论坛重点内容 - 论坛将探讨岚图汽车创新轻量化材料应用案例、Technyl®在新能源创新浪潮下的高性能解决方案、聚酰亚胺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中的应用、汽车内饰非金属材料新技术动态等话题 [24] - 具体演讲包括巴斯夫盛李红的"多维创新赋能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发展"、岚图汽车材料与轻量化负责人刘勇的"岚图汽车创新轻量化材料应用案例"、浙江道默工程材料销售总监张国辉的"Technyl®高性能解决方案"等 [5][24]
安徽合力(600761):公司简评报告:海外销量高增长,带动营收创新高
东海证券· 2025-08-27 10:0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6] 核心观点 - 海外销量高增长带动营收创新高 海外业务营收达40.16亿元 同比增长15.20% 海外收入占比达43% 海外整机出口7.36万台 同比+23.08% [6] - 电动化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上半年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28% 占比升至68% 较上年末提高2.5pct [6] - 智能物流战略业务快速增长 上半年智能物流板块同比增长59.1% 与华为成立"天工实验室" 与江淮技术中心成立"天枢实验室" [6] - 公司上调盈利预测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8/15.98/17.91亿元(原预测为13.84/15.42/16.78亿元) [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93.90亿元 同比增长6.18% 归母净利润7.96亿元 同比下降4.60% [6] - 预计2025年营业总收入183.95亿元 同比增长6.17% 2026年202.54亿元 同比增长10.11% [6]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4.38亿元 同比增长8.97% 2026年15.98亿元 同比增长11.15% [6]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31/11.07/9.88倍 [6] 业务发展 - 2025年上半年叉车行业销量73.93万台 同比+11.66% 公司销量20.42万台 同比+17.23% 行业占比高达27.62% [6] - 公司设立首个海外制造工厂 优化国际化布局 现有300多家海外代理商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 战略业务板块表现突出 零部件同比增长16.4% 后市场同比增长15.3% 智能物流同比增长59.1% [6] - 公司开展最大吨位级电动平衡重式叉车研发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G2系列"锂电专用车成为爆款产品 [6] 市场表现 - 收盘价19.87元 总股本89,069万股 市净率1.55倍 净资产收益率7.43% [1] - 12个月内最高价23.90元 最低价14.31元 [1]
泉果基金调研虹软科技,在PSAI市场战略上坚持“应用+服务”双轮驱动
新浪财经· 2025-08-27 05:1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4.10亿元,同比增长7.73% [2] - 归母净利润8,853.61万元,同比增长44.06% [2] - 归母扣非净利润7,201.08万元,同比增长33.86% [2]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2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88,160,908.00元,占半年度归母净利润的99.58% [3] - 研发费用1.9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8.39%,同比增长2.36% [5] 研发与人员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研发人员596人,占公司总人数的62.15% [5] - 研发费用尚未资本化 [5] 智能手机业务进展 - 智能超域融合技术持续迭代,加速全机型市场渗透 [6] - 视频解决方案在极端光照、长时间录制和影调场景实现核心优化 [6] - 星空拍摄解决方案完成多模块升级并在头部客户商业应用 [6] - 高倍率变焦场景通过生成式超分技术和端侧大模型实现画质与处理效能突破 [6] - 手机业务增长逻辑包括芯片升级适配、全机型渗透率提升及杀手级应用开发 [24][25][26] 智能汽车业务进展 舱内业务 - 驾驶员/乘员视觉安全辅助产品完成多轮技术迭代并批量出货至海内外客户 [7] - DMS产品通过欧盟ADDW认证,并在岚图、吉利海外车型ENCAP测试中获满分 [7] - DOMS ENCAP 2026方案正在研发中 [7] - Tahoe前装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在欧洲豪华品牌车型完成量产交付 [7] 舱外业务 - 主推智能停车辅助系统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8] - 舱泊一体解决方案完成POC技术验证,APA产品完成泊车全功能开发 [8] - 低算力平台解决方案(SouthLake/WestLake)获客户定点,L2级方案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 [8] - 中高算力平台解决方案(EastLake)成熟度提升,启动舱驾一体POC项目 [8] 监管合规与市场战略 - 针对L2级辅助驾驶安全风险,完成传感器配置、功能策略及失效保护机制的系统性调整 [9][21] - 以欧洲法规为核心增强海外市场适配能力,深化合作与技术推广 [9] AI眼镜业务进展 - 已与5-6个AI眼镜品牌签署合同,雷鸟AI眼镜于2025年第一季度首发 [15][17] - 聚焦对焦、成像质量、抖动等核心技术问题,与高通等芯片厂商合作推进底层适配 [10][16] - 商务模式以计件收费为主,当前收入体量较小 [17] - 未来方向包括手机AI技术迁移、杀手级应用开发及多模态交互入口布局 [15][16] 其他业务与技术布局 - 新一代视觉大模型ArcMuse2025 V1.1实现对PSAI、智能汽车、智能手机及AI眼镜业务的赋能 [12] - PSAI产品新增AI试鞋、商品换色、高清改尺寸等功能,服务中小电商及300余家头部服饰品牌 [12] - 端侧大模型通过蒸馏技术适配终端,在长焦、超分辨率等场景实现技术突破 [19] - 在具身机器人领域与全球知名民用机器人公司建立技术合作 [13] 业务展望与战略 - 手机业务Q2收入波动因客户项目验收延迟,不影响全年成长性 [14] - 智能汽车业务战略从软硬一体转向纯软件授权,长期毛利率目标维持在90%左右 [22] - 研发人员规模保持稳定,下半年不会大幅新增人员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