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借壳上市
icon
搜索文档
5天发起3起并购!青岛民企7月资本大手笔扩展版图
齐鲁晚报网· 2025-07-23 13:39
青岛民营企业并购潮 - 7月5天内青岛3家本土企业发起重大并购 包括核芯互联、德固特、赛轮轮胎 展现资源整合和版图拓展意愿 [1] - 并购主体多元化 模式丰富 从创始人控股到跨界并购再到整合外资资产 体现青岛民企成熟资本运作思维 [3] 核芯互联收购长龄液压 - 核芯互联创始人及关联方斥资21.13亿元 通过"协议转让+要约收购"取得长龄液压41.99%表决权 实现控制 [1] - 长龄液压主营液压产品 与核芯互联业务无直接交集 业内推测可能借壳上市 [1] - 无锡国资旗下公司提供6亿元股权支持 为收购关键资金来源 [1] 德固特收购浩鲸科技 - 德固特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收购浩鲸科技100%股权 交易构成"小鱼吃大鱼" [2] - 浩鲸科技近两年营收均近40亿元 净利润超2亿元 德固特2024年营收仅超5亿元 [2] - 收购后德固特业务将拓展至电信软件、云和AI软件开发及服务 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2] - 浩鲸科技为数字技术运营领域独角兽 获阿里云、天翼云等多家云厂商高级认证 [2] 赛轮轮胎收购普利司通沈阳 - 赛轮轮胎全资子公司拟以2.65亿元收购普利司通沈阳公司100%股权 [3] - 目标资产包括成熟工业用地、厂房及年产170万条载重子午线轮胎产线 [3] - 收购有助于快速增加产能规模 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和需求满足能力 [3]
润田纯净水创始人被曝“家丑”,证代如此回应
新浪财经· 2025-07-22 15:01
公司动态 - 自称"魏苗苗"的用户在抖音发布多条视频,涉及润田创始人黄安根个人生活及公司历史问题,视频播放量突破千万 [1] - 润田实业声明黄安根及其配偶魏苗苗与公司无任何股权或劳动关系,黄安根曾控制的润田饮料已于2020年被吊销营业执照 [2][4] - 润田饮料2014年因资金链断裂进行重组,债权人成立润田实业承接业务,2016年引入国资变为国资控股企业 [4] - 润田实业2023年拟申请上交所主板IPO未果,两个月前通过借壳ST联合实现"曲线上市" [6][7] - 借壳交易披露润田实业2023年营收11.5亿元、净利润1.47亿元,2024年营收12.6亿元、净利润1.77亿元 [8] 公司历史与债务问题 - 润田饮料2007年获软银赛富2亿元A轮投资,曾计划IPO但未成功 [4] - 2014年重组后黄安根从润田出局,其目前仍为失信被执行人,涉案总金额达7012.44万元 [4][6] - 魏苗苗称自曝丑闻的核心诉求是为解决2014年重组协议中未清偿的债务问题 [5] 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润田近10年营收增长几乎为0,2024年12.6亿元营收与2014年12.8亿元基本持平 [9] - 在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前五名品牌合计占据58.6%份额,润田市场份额可能在10名之外 [11] - 润田翠矿泉水天猫旗舰店售价约2.7元/瓶,京东秒送渠道单瓶价格超4元,高于主流1-2.5元价格带 [12] 产品与渠道 - 润田产品线包括纯净水和矿泉水两大单品,润田翠主打"天然含硒矿泉水"差异化概念 [4][12] - 润田在北京主流商超渠道未见销售,仅在部分电商渠道有售 [12] - 公司产品线单一且渠道较弱,仍属地域性品牌 [10][13]
创始人黄安根之妻自曝“家丑”引流 质疑润田实业业绩踏步
中国经营报· 2025-07-22 11:12
公司创始人家庭与品牌关联 - 润田矿泉水创始人黄安根妻子魏苗苗公开宣称黄安根结婚4次并生育5个子女 其本人育有2个女儿 [1][2] - 魏苗苗通过社交平台"暴躁十亿姐"为自有护肤品牌引流 产品包括售价198元/盒的胶原钟钻和冻干粉 以及680元的精华液 [2] - 魏苗苗担任深圳秦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监事 深圳秦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 深圳汉朔建元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上述公司均为小微企业 [2] 润田实业股权结构与上市进展 - 润田实业正通过ST联合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实现100%股权收购并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属于同一控制人下资产整合 [5][6] - 公司股权构成为江西迈通持股51% 润田投资持股24.7% 金开资本持股24.3% 实控人均为江西省国资委 [1][5] - 2023年营业收入11.5亿元 净利润1.47亿元 2024年营业收入12.6亿元 净利润1.77亿元 [6] 润田实业历史经营状况 - 黄安根在2000-2004年经营期间将润田营收从0提升至12.8亿元 但2015年离职后十年间市场份额无增长 2023年营收仅12.5亿元 [3] - 2014年原江西润田饮料公司出现欠薪欠款问题 同年新成立的润田实业对其完成承债式并购重组 [3] - 2016年引入国资后转变为国资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黄安根同期退出公司 [3] 公司发展历程与合规问题 - 润田创立于1994年 是江西省最大国资控股包装饮用水企业 早期凭借1元/瓶纯净水和"滴滴润心田"广告语占据超50%区域市场 [6] - 2007年获软银赛富A轮融资 2008年完成股改并被列入南昌市拟上市企业名单 但2009年IPO计划因市场环境搁浅 [6] - 2013年因"首长专供"包装涉嫌虚假宣传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 2014年起持续出现债务纠纷 [6][3] - 2022年接受中信证券上市辅导 2023年6月被指出存在同业竞争问题 [7] 关联企业状态 - 黄安根曾经营的"江西润田天然饮料食品有限公司"于2024年4月9日被吊销 其本人仍为被执行人 [3][4] - 魏苗苗名下酩媛系列企业包括深圳酩媛皮肤管理有限公司 深圳酩媛化妆品有限公司等6家关联实体 均成立于2020-2021年期间 [2]
借壳上市?这家锂电企业被收购!
起点锂电· 2025-07-22 11:09
交易概况 - *ST威尔拟以5.46亿元现金收购紫江新材51%股份,交易对方包括紫江企业、宁德新能源、长江晨道等[2] - 交易完成后,*ST威尔成为紫江新材控股股东,紫江企业保留31.05%股份[5]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因双方实控人均为沈雯,被市场视为"左手倒右手"的资产转移[5] 标的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紫江新材主营动力储能和3C数码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6] - 2024年铝塑膜销售量达5127.7万平方米,国内市场占有率22.2%[6] - 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ATL、欣旺达等,其中比亚迪2021年贡献营收31.59%,ATL占13.63%[8][7] 财务表现与业绩承诺 - 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7.11亿元、6.23亿元,2025Q1营收1.55亿元[9] - 2024年净利润5351.51万元,同比下滑40.7%[9] - 交易方承诺2025-2027年净利润不低于6550万元、7850万元、9580万元[10] 行业与技术趋势 - 软包电池因CTP/CTB技术导致成组效率劣势,铝塑膜出货量增速下滑[10] - 比亚迪创新应用铝塑膜于刀片电池封装,推动技术场景扩展[10] - 半固态/固态电池商业化预期将为铝塑膜创造增量市场[11] 资本运作历史 - 紫江新材曾计划分拆至科创板/创业板上市,2023年撤回申请后转至新三板创新层挂牌[12] - 比亚迪和ATL原持股比例分别为3.87%、2.53%,交易后ATL退出股东行列[9] 收购方现状 - *ST威尔主营业务为自动化仪器仪表及汽车检具,连续三年亏损(2022-2024年累计亏损超5500万元)[13] - 公司上市后年营收未突破3亿元,当前面临退市风险警示[13]
日播时尚14亿元跨界收购实控人持股资产 是否构成借壳有待考证
新浪证券· 2025-07-22 08:33
交易方案概述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茵地乐71%股权,对价14 2亿元,并向控股股东梁丰及其控制的上海阔元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两项交易互为前提[1] - 标的茵地乐股东全部权益估值20 05亿元,增值率高达103 4%,交易预计形成商誉6 4亿元[2] - 收购发生在实控人变更后36个月内,标的资产规模20 05亿元远超公司2024年总资产10 37亿元,是否构成借壳上市有待考证[2] 交易背景与动机 - 公司2024年净利润亏损1 59亿元且营收下滑,而茵地乐2023年净利润1 81亿元、2024年增长至2 04亿元,收购可快速改善财务指标避免退市风险警示[1] - 实控人梁丰同时掌控璞泰来(新能源材料龙头),此次将锂电池粘结剂资产注入形成"服装+锂电"双主业格局,是其新能源资产证券化的重要举措[1] 潜在风险与挑战 - 标的公司高增值率导致商誉达6 4亿元,若未来业绩不达预期可能引发商誉减值,严重冲击财务状况和股价表现[2] - 历史案例显示标的公司对赌期后业绩"变脸"风险需警惕,公司需防范类似风险[2]
上纬新材追平A股“20CM”连板纪录丨透视一周牛熊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0 10:43
A股市场表现 - 过去一周(7月14日—7月18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上证指数报3534 48点周涨0 69% 深成指报10913 84点周涨2 04% 创业板指报2277 15点周涨3 17% [2] - 约57%的个股周内实现上涨 149股周涨超15% 20股周跌超15% [2] - 通信、医药生物、汽车、机械设备等板块涨幅居前 房地产、传媒、公用事业、非银金融等传统行业跌幅居前 [2] 牛股表现 - 上纬新材(688585 SH)以148 85%的周涨幅夺魁 兰生股份(600826 SH)和*ST广道(839680 BJ)周涨幅均在60%以上 [3] - 德固特(300950 SZ)、佳合科技(872392 BJ)、潍柴重机(000880 SZ)等多股涨幅均在40%以上 新易盛(300502 SZ)周涨39 01% [3] - 上纬新材连续8个交易日"20cm"一字涨停板 累计大涨超330% 最新报33 47元/股 最新市值为135亿元 追平A股"20cm"连板纪录 [4] 上纬新材控制权变更 - 上纬新材控股股东筹划重大事项 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股票自2025年7月2日起停牌 [5] - 智元机器人及相关主体将通过两步走、至少收购63 62%股份的方式取得控股权 实控人将变更为智元机器人董事长邓泰华 [5] - 智元机器人估值150亿元 部分投资者预期上纬新材还有七个涨停板 [4] 熊股表现 - *ST紫天(300280 SZ)当周跌幅近36% 元道通信(301139 SZ)跌幅33 44% 四方新材(605122 SH)、华媒控股(000607 SZ)等个股周跌幅均在20%以上 [9] - *ST紫天因未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被叠加退市风险警示 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 [10] - *ST紫天复牌后连续跌停 单周累计跌幅近36% [10][11] 元道通信财务问题 - 元道通信涉嫌财务造假收到证监会立案通知书 若查实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13]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21 11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12 82亿元 净利润从1 25亿元下降至0 42亿元 [13] - 2024年报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 董事及特定股东发布减持计划 股价长期处于破发状态 [14]
至正股份30亿元重组:实控人“左手倒右手”的类借壳资本运作 巧用评估方法规避业绩承诺?
新浪证券· 2025-07-18 09:33
重组方案核心内容 - 至正股份发布第三次修订的重组草案 拟通过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直接及间接取得目标公司AAMI之87 47%的股权及其控制权 并置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至正新材料100%股权 同时募集配套资金 [1][2] - 交易完成后 上市公司将实际持有AAMI约99 97%股权 交易对手中领先半导体、先进半导体均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王强控制的主体 [2] - AAMI 100%股权的评估值为35 26亿元 本次交易拟置入资产的参考价值为30 9亿元 其中需要支付7 9亿元的现金对价 但公司一季度末账面货币资金仅0 45亿元 [1][9][13] 借壳上市规避策略 - 公司实控人王强2020年5月21日取得控制权 2024年10月发布重组停牌公告时已超过36个月 避开了《重组办法》第十三条关于借壳上市的认定 [3][4] - 最初重组方案中AAMI最大话语权可能掌握在智路资本手中 存在借壳上市争议 后在2025年2月修订方案中 智路资本将其在基金中的份额和权益转让给王强实际控制的先进半导体 减少类借壳交易风险 [5][8] - 拟置入资产AAMI 2024年资产总额、资产净额、营业收入分别占上市公司同期数据的630 08%、1358 99%、681 97% [3] 财务与评估细节 - 公司2019-2024年连续亏损 2024年营收3 65亿元 净利润亏损0 31亿元 逼近退市标准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2000万至2800万元 [2] - AAMI 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22 05亿元、24 86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2017 77万元、5518 84万元(同比增长173%) 但2024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同比下降90 9%至3266 73万元 [15] - 采用市场法评估AAMI股权 增值率18 88% 规避了《重组办法》第三十五条关于业绩承诺的强制性规定 交易对手未设置业绩承诺 [9][10][12] 行业与业务对比 - AAMI前身为ASMPT物料业务分部 主营半导体引线框架设计研发生产 2023-2024年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 45%、2 27% 低于同行均值(3 33%、3 37%) [16] - 公司解释研发费用率较低是因采用客户需求导向的研发模式 注重工艺改进和产品质量提升 [17]
最新资讯,上海微电子即将借壳上市,哪家公司有借壳可能?
搜狐财经· 2025-07-18 07:43
上海微电子借壳上市分析 核心借壳候选企业 - 海立股份(600619)为当前市场头号猜测对象,与上海微电子同属上海电气集团控股体系,上海微电子董事长已兼任上海电气集团副董事长,人事布局被视为借壳关键铺垫 [2][3] - 华建集团(600629)是上海国投旗下核心平台,市值约62亿元,符合"小市值易操作"要求,政策支持度高,上海国投资产管理规模达2000亿元,手握1868家未上市硬科技企业 [2][3] - 上海机电(600835)业务协同性突出,长期为上海微电子光刻机设备提供冷却系统配套,存在供应链合作基础 [2][3] - 张江高科(600895)股权关联但可能性偏低,当前市值近500亿元,作为壳资源体量过大 [2][3] 借壳上市进展与时间表 - 2025年6月已选定百亿级上海国资壳公司,核心高管入驻目标董事会并签署保密协议 [3] - 2025年7月初借壳方案将在半导体重组特别会议最终敲定,市场预期方案公布后或引发股价剧烈波动 [3] - 新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简化审核流程,项目被列入"绿色通道",审批周期或缩至30个工作日 [3] 市场预期与资本动向 - 上海微电子估值达6000亿元,基于28nm光刻机量产及EUV专利突破,借壳百亿级公司可能复制60倍涨幅 [3] - 社保基金、QFII、高瓴资本等已增持潜在壳公司,多家游资营业部持续加仓 [3] - 技术面显示多只标的出现"圆弧底"突破信号,成交量激增至年线5倍以上 [3] 核心借壳对象对比 - 海立股份核心优势包括同集团控股、业务协同、高管入驻,潜在阻力为二股东格力电器可能干预 [6] - 华建集团核心优势为国投唯一平台、市值小、政策支持度高,业务关联弱,依赖国资推动 [6] - 上海机电技术协同性强,重组需求迫切,历史重组失败影响信心 [6] 政策与行业背景 - 2025年为国企改革收官年,上海国资委需在年内解决半导体资产同业竞争问题,借壳是唯一合规路径 [3] - 上海微电子董事长已兼任上海电气集团副董事长,人事布局被视为借壳关键铺垫 [3] - 子公司涉及光刻印刷工艺,与半导体光刻技术存在原理共通性,业务整合逻辑较强 [3]
彻底爆发!一字涨停,“20cm”8连板!这些人赚翻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03:27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沪指涨0.28%,深成指涨0.28%,创业板指涨0.43% [1] - 板块方面,锂矿、稀土、多元金融等涨幅居前,汽车零部件、零售、摩托车等调整 [1] - 港股恒生科技指数涨超1%,蔚来、金蝶国际均涨超5% [1] 上纬新材股价表现 - 上纬新材开盘涨停,实现8连板,累计涨幅达330%,报33.47元/股,总市值135亿元 [4] - 7月9日复牌以来8个交易日累计大涨超330%,股东户数5142户,前十大股东含个人投资者 [5] - 公司发布异常波动公告,30个交易日涨幅偏离值累计达200%,市盈率显著高于行业水平 [7] 上纬新材股权变动 - 智元机器人拟通过要约收购公司控股权,完成后控股股东变更为智元机器人团队,实控人变更为邓泰华 [7] - 一季度前三大股东持股情况:上纬企业持股64.02%、Strategic Capital持股15.19%、金风投资持股5.40% [6] - 沈茜、徐玉莲、须绍宗等个人投资者新进成为前十大股东 [7] 锂矿板块表现 - 锂矿股走强,金圆股份、盛新锂能涨停,天齐锂业涨4.70%,中矿资源涨4.45% [9][10] - 广期所碳酸锂主力合约涨超4%至70980元/吨,藏格矿业临时停产引发市场利多情绪 [11] - 机构认为行业中长期需求看好,低成本盐湖企业增强供给端抗风险能力 [11] 港股科技股表现 - 蔚来-SW涨5.69%至34.350港元,总市值767亿港元 [3] - 金蝶国际涨5.06%至16.180港元,总市值574亿港元 [3] - 京东集团-SW涨2.89%至128.100港元,总市值4083亿港元 [3]
联手15家机构重整ST宁科,湖南医药企业“借壳上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6 08:24
公司重整方案 - ST宁科与湖南醇投及15家财务投资人签署《预重整投资协议》,采取"产业+金融"模式进行联合救援 [2] - 湖南醇投作为牵头产业投资人,将以1.12元/股、总价4亿元获上市公司22.10%股份,财务投资人以1.60元/股、总价8.41亿元获32.54%股份 [11][13] - 湖南醇投实际控制人刘喜荣旗下拥有生物医药企业湖南新合新,市场预期可能将生物医药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11][15] 公司财务危机 - ST宁科整体债务规模22.36亿元,其中逾期债务18.10亿元,涉诉债务18.40亿元 [4]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45亿元同比上升20.9%,但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5.39亿元,2025年上半年预计亏损1.6-2亿元 [4] - 公司因2022年年报虚假记载等违规行为被合计罚款1495万元 [3] 白衣骑士背景 - 湖南醇投成立于2021年10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刘喜荣持股90%并控制湖南新合新 [11] - 湖南新合新2023年末总资产35.12亿元,营业收入12.36亿元,净利润7238万元,拥有7大生产基地和13家子公司 [12] - 15家财务投资人包括国民信托、北京和聚私募基金等专业机构,显示资本对重整的认可 [12] 业务整合预期 - ST宁科现有业务包括生物基新材料和煤质活性炭制造,与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业务存在部分交集 [14][15] - 若重整成功,可能形成"生物基材料—医药中间体"产业链,推动公司向甾体药物和合成生物制造领域转型 [17] - 湖南新合新曾与上市公司广东溢多利和昂利康有过资本合作,具备丰富并购经验 [15][16] 时间压力与挑战 - 公司预重整期限延长至2025年8月28日,否则面临破产清算风险 [6][16] - 重整后需解决产业协同、管理体系重构及财务投资人退出诉求等深层挑战 [17] - 中国银河资产及国民信托已向子公司中科新材提供3亿元共益债务融资,其中2.75亿元已到账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