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

搜索文档
中资SPAC Creative Future(CFACU.US)申请美股上市,拟募资6000万美元
智通财经· 2025-09-23 07:43
由中方高管主导的空白支票公司(SPAC)Creative Future Acquisition周一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 申请,拟通过IPO筹集至多6000万美元资金。 该公司计划以每单位10美元的价格发行600万单位,筹集6000万美元。每个单位包括一股普通股,以及 获得十分之一股普通股的权利。 这家SPAC由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Zhiru Lin领导,他现任Yeliya Health Technology董事长;首席财务官由 Xingyu Dan担任,他现任Zhejiang Tengshi Intelligent Driving Technology的首席财务官。该SPAC计划收购 目标为中端市场企业、由经验丰富管理团队领导的公司、具有收入和收益增长潜力的企业,以及具有强 劲自由现金流潜力的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25年,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CFACU。Craft Capital Management是本交易的 唯一簿记管理人。 ...
贵之言医药拟赴美上市 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提交申请前12个月内股份变动的价格等
智通财经· 2025-09-19 12:06
9月19日,中国证监会公示《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2025年9月12日—2025年9月18日)》,证 监会国际司共公示5家企业公示出具补充材料要求。其中要求贵之言医药(秘交转公开)补充说明公司提 交申请前12个月内股份变动的价格等。 据报道,2024年10月22日,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DT Cloud Acquisition Corporation正式与位于上海 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Maius签署了最终业务合并协议。根据协议,合并完成后,Maius将成为新成立的上 市实体——Maius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简称Pubco)的全资子公司,整体估值达到2.5亿美元。这 标志着Maius即将实现其在纳斯达克公开上市的战略目标。 证监会请贵之言医药就以下事项补充说明,请律师核查并出具明确的法律意见: Maius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贵之言医药)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是一家专注于创新制 剂和靶向小分子化学药物研发的生物制药公司。公司研发聚焦于抗癌、免疫系统疾病及抗感染领域,拥 有多项小分子化学药物及多肽类候选药物。同时 ...
Nearly a year later, Ovanti revives Nasdaq talks after a BNPL revival in the US
The Market Online· 2025-09-17 03:09
Microcap fintech BNPL player Ovanti (ASX:OVT), currently a penny stock (which saw no change in price Wednesday and very low volumes), has revived its nearly 12-month-long plans to list on the Nasdaq, informing the market it continues to speak with multiple 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 (SPAC) operators.Listen to the HotCopper podcast for in-depth discussions and insights on all the biggest headlines from throughout the week. On Spotify, Apple, and more.SPACs are an American phenomenon that can be some ...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发起人的激励机制:价值逻辑与制度优化 | 论文故事汇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9-13 10:07
文/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 田轩 作为近年来快速兴起的金融工具,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在2 020— 20 21 年 风 起 云 涌 , 占 据 美 国 IPO 市 场 份 额 的 60% 以 上 , 募 集 资 金 超 过 22 00亿美元。尽管2 022年后,监管收紧导致市场热度下降,但其仍持续 活跃,成为传统IPO 的重要补充。本文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系统剖 析SPAC的运作逻辑与发起人激励机制的双重效应,为理解这一金融工具 的价值创造机理与监管优化路径提供新的视角。 SPAC的内涵与市场演进 SPAC是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的简称,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是一种服务于公司上市的金融工具。SPAC于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现,由 GKN证券推向市场,并且在同年由该证券注册了"SPAC"商标。自2003年底起,它逐渐成为市场热点,并在2005年之后真正合法化。从运作机制看,特殊 目的收购公司作为"纯现金"的空壳公司,其唯一目的在于收购一家或多家目标公司。发起人会将这个"空壳公司"在纳斯达克或纽交所申请上市,并承诺运 ...
焦点:准备美国首次公开募股流程(IPO)路线图!
搜狐财经· 2025-09-02 06:27
IPO市场环境与上市方式 - 尽管IPO市场竞争激烈 私营企业仍在持续评估上市方式[1] - 2021年是IPO和SPAC创纪录年份 但随后因市场动荡 地缘政治冲突 利率上调 通胀及供应链问题导致市场多年低迷[3] - 当前利率和通胀趋于缓和 私营公司继续评估传统IPO与非传统IPO方式[3] 上市路径选择 - 传统IPO指私营公司在公开承销发行中出售股权[3] - 非传统IPO包括与SPAC合并或使用直接上市等替代融资方案[3] - 其他上市途径包括注册债务证券 分拆交易分配股份或注册REIT证券[3] SEC注册流程 - 公司须根据证券法向SEC提交注册声明 表格及审核流程取决于发行性质[3] - 传统IPO可自愿提交保密注册声明草案进行非公开审核[3] - 保密提交允许公司在IPO后期隐瞒敏感信息 需在路演前或生效日期前至少15天公开提交[4] 审核时间框架 - SEC公司财务部通常在27个日历日内完成初步审查并提供第一批意见[4] - 公司可能收到多轮意见信 后续意见通常在初步审查后两周内提供[4] 财务报表要求 - 需确定注册声明中要求的财务报表及SEC注册人实体[6] - 小型报告公司(SRC)和新兴成长型公司(EGC)可仅提交两年经审计年度财务报表 其他实体需提交三年报表[6] - 财务报表时限不得超过134天 否则视为过时 第三季度财报在财年结束45天内视为及时[6] 会计准则差异 - 上市公司(PBE)需早于私营公司采用新会计准则 非EGC实体必须使用上市公司所有准则采用日期[7] - IPO公司需提交符合公众实体会计准则的报表并遵守所有期间披露要求[7] - 上市公司受SEC规则约束 需修订历史报表反映附加披露要求 SRC可能适用分级披露[7] 审计准则转换 - IPO审计须适用PCAOB审计准则 执行额外程序并出具新审计报告[11] - SEC和PCAOB独立性规则比AICPA更严格 需审计委员会监督合规性[11] 上市后持续义务 - 生效后需提交10-Q季度报告 10-K年度报告及8-K重大事件报告[12] - 需遵守SEC最新规定包括高管薪酬 追回要求 薪酬与绩效披露 网络安全及气候披露[12] - 必须建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ICFR)和披露控制程序 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需提交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认证[12] SPAC交易特性 - SPAC交易近年大幅增长但有所放缓 需了解其与传统IPO在财务报告和审计方面的差异[13] - SEC修订SPAC交易披露要求的最终规则于2024年7月1日生效[13]
海外视点丨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数量将创纪录
搜狐财经· 2025-08-05 13:27
星辉董事长宋文芳在签署被纳斯达克上市SPAC UY Scuti收购的初步协议时表示:"美国资本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之一,流动性强,融资渠道畅 通。"自星辉庆典以来,投资者将美国股价推至历史新高,预计贸易协议将成为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数月来威胁征收高额关税所造成的不确定性结束的 开始。 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包括科技巨头阿里巴巴、京东和百度在内的100多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截至3月份,这些公司的总市值约为1 万亿美元。 路透社8月5日报道:今年寻求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数量创历史新高,因为繁琐的国内上市规则和更高估值的前景让它们敢于面对动荡的中美关系和美国对 中国公司进行严格监管的要求。 高盖茨律师事务所表示,2025年上半年,有36家中国公司(其中大部分为中小型公司)在美国上市,而2024年创下了64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上市的纪录。 许多公司都是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的,SPAC是一种主要为收购初创企业而设立的上市公司,使初创企业无需经过漫长的首次公开募股流 程即可上市。 中国披露的信息显示,等待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公司超过40家,其中包括一家移动广告服务提供商和一家中药制造商。这 ...
全球股市疯涨!驱动市场的不再是“贪婪”,而是对AI的“FOMO”
华尔街见闻· 2025-07-25 09:57
全球股市上涨趋势 - 全球股市呈现惊人上涨势头 尽管面临贸易争端 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下滑等多重挑战 [1] - 美国股市市值占GDP比率已达历史新高 英国富时100指数也创下历史新高 [1] - 市场非理性繁荣背后是对人工智能将彻底改变劳动力市场 资本运作方式甚至重新定义"人类"的广泛预期 [1] AI热潮与科技股表现 - AI热潮推动科技股飙升 估值脱离基本面 [2] - 科技股疯狂买盘将英伟达市值推至超过4万亿美元 [3] - 前OpenAI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为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思考机器实验室"筹集大量资金 但几乎不透露具体业务 [3] 市场情绪与历史教训 - "错失恐惧"(FOMO)取代"贪婪"成为市场主导情绪 [4] - 2000年互联网泡沫崩盘给英国投资者造成49%实际损失 花了六年多时间才收回损失 [4] -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英国股市实际下跌47% [4] - "错失恐惧"(FOMO)和"损失恐惧"(FOL)是投资行为主要情绪驱动因素 尤其在革命性变革叙事流行时 [4] 加密货币与SPAC现象 - 体系内过剩流动性催生狂热加密货币投机 越来越多将加密资产作为贷款抵押品的行为 [3] - 特朗普家族媒体公司等企业囤积加密资产 意图利用特朗普"让美国成为加密货币之都"的承诺 [3] -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现象蔓延 特朗普媒体公司通过SPAC捷径上市 [3] 投资策略建议 - 投资组合多元化至关重要 增加对无聊资产的配置是明智之举 [7] - 现金在通胀后已恢复实际收益 [7] - 加密货币应留给疯狂的赌徒 洗钱者和欺诈者 [8] - 尽管AI代表重要技术革新 但需警惕被FOMO情绪过度影响 回归基本面分析和风险评估 [9]
Origin Investment Corp I 宣布完成 6000 万美元首次公开募股
Globenewswire· 2025-07-10 00:30
文章核心观点 新成立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Origin Investment Corp I完成首次公开募股,计划将净收益用于业务合并,重点聚焦亚洲地区寻找目标企业 [1][2][3] 公司IPO情况 - 公司完成首次公开募股,发行600万个单位,发行价格为每单位10美元,每个单位包括一股普通股和二分之一份可赎回认股权证 [1] - 单位自2025年7月2日起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ORIQU" [1] - 每份完整认股权证赋予持有人以每股11.5美元的价格认购一股普通股的权利,价格可根据招股说明书相关条款调整,仅可整份行使 [1] - 认股权证在公司完成首次业务合并后30天起可供行使,在公司完成首次业务合并后五年到期,或在赎回或公司清算时提前到期 [1] - 待证券分开交易后,普通股和认股权证预计分别在Nasdaq交易,代码分别为"ORIQ"和"ORIQW",分拆后公司不发行非整份认股权证,仅整份可供交易 [1] - 公司授予承销商为期45天的超额配售期权,可按首次公开募股价格额外购买最多90万个发行单位 [1] 资金用途与发行相关 - 公司计划将公开发行和单位私募所得净收益用于寻求并完成与企业的业务合并 [2] - ThinkEquity担任本次发行的唯一账簿管理人 [2] - 与发行单位相关的S - 1表注册声明已提交至SEC,并于2025年7月1日生效,发行仅通过招股说明书方式进行 [2] - 最终招股说明书副本可向ThinkEquity索取,已提交给SEC,详见SEC网站 [2] 公司性质与目标 - 公司是空白支票公司,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成立目的是实现与企业的业务合并 [3] - 公司不将目标公司搜索范围限定于特定业务领域,但计划重点聚焦亚洲地区寻找目标企业,不会与中国境内实体或业务,或通过可变利益实体结构合并的中国业务完成首次企业合并 [3] 联系方式 - 首席执行官Edward Chang,联系电话+65 7825 - 5768,邮箱eychang@originequity.partners [5]
上半年美股IPO回暖,中概股融资额锐减
证券时报· 2025-07-08 00:25
美股市场股权融资概况 - 上半年美股三大市场股权融资规模总计95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823亿美元增长15.46% [1] - IPO市场表现强劲:198家企业成功上市(同比增加84家),融资金额259亿美元(同比增长33.72%) [1] - 再融资市场略有收缩:429起事件(同比减少17起),规模691亿美元(同比增长9.83%) [1] 行业融资分布 - 非银金融行业以329亿美元融资规模居首 [1] - 软件服务行业排名第二,融资规模97亿美元 [1] - 医药生物行业位列第三,融资规模75亿美元 [1] IPO市场细分 - 纳斯达克主导IPO市场:157家企业上市(占比79.29%),募资176.32亿美元(占比68.05%) [1] - 纽交所29家企业IPO,募资81.79亿美元(占比31.57%) [1] - 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12家企业IPO,募资0.98亿美元 [1] 头部IPO与再融资案例 - IPO募资王:Venture Global(17.50亿美元)、CoreWeave(15.00亿美元)、SailPoint Parent(13.80亿美元) [2] - 前十大IPO项目合计募资97亿美元,占IPO总规模的37.62% [2] - 再融资头部企业:嘉信理财(131.11亿美元)、胡椒博士集团(49.03亿美元)、QXO(42.22亿美元) [2] SPAC上市动态 - SPAC上市数量同比激增:52家(同比增加40家),募资94亿美元(同比增长338.60%) [2] 中概股融资表现 - 40家企业赴美IPO(同比增加15家),但融资额仅9亿美元(同比减少61.12%) [3] - 仅霸王茶姬(4.11亿美元)和亚盛医药(1.26亿美元)融资超1亿美元 [3] 承销商排名 - IPO承销前三:Cantor Fitzgerald(28.28亿美元/15家)、摩根大通(22.34亿美元/13家)、高盛(22.13亿美元/15家) [3] - 再融资承销前三:摩根大通(103.98亿美元/39起)、高盛(99.13亿美元/32起)、道明证券(85.39亿美元/21起) [3]
上半年美股IPO回暖 中概股融资额锐减
证券时报· 2025-07-07 18:17
美股市场股权融资概况 - 上半年美股三大市场股权融资规模总计950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823亿美元增加127亿美元 增幅15 46% [1] - IPO市场共198家企业成功上市 较去年同期增加84家 融资金额总计259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33 72% [1] - 再融资事件数429起 较去年同期减少17起 再融资规模总计691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9 83% [1] 行业融资分布 - 非银金融行业融资规模居首 总计329亿美元 [1] - 软件服务行业排名第二 融资规模97亿美元 [1] - 医药生物行业排名第三 融资规模75亿美元 [1] IPO市场分布 - 纳斯达克上市家数最多 共157家 募资规模176 32亿美元 占美股市场总规模68 05% [1] - 纽交所29家企业IPO 募资总额81 79亿美元 占比31 57% [1] - 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12家企业IPO 募资额0 98亿美元 [1] 头部IPO与再融资公司 - 液化天然气生产商Venture Global为IPO募资王 融资金额17 50亿美元 [2] - 云计算公司CoreWeave和网络安全公司SailPoint Parent分别以15 00亿美元和13 80亿美元位列IPO第二和第三 [2] - 金融服务公司嘉信理财再融资金额最高 达131 11亿美元 [2] - 饮料企业胡椒博士集团和建筑材料企业QXO再融资分别以49 03亿美元和42 22亿美元位列第二和第三 [2] SPAC与中概股动态 - SPAC上市数量同比大幅增加 共52家 较去年同期增加40家 募集资金94亿美元 同比上升338 60% [2] - 中概股赴美IPO以中小企业为主 总计40家 较去年同期增加15家 融资金额仅9亿美元 同比减少61 12% [3] - 霸王茶姬和亚盛医药为中概股融资额过亿美元企业 分别融资4 11亿美元和1 26亿美元 [3] 承销商排名 - Cantor Fitzgerald以28 28亿美元承销金额位居IPO承销榜首 承销家数15家 [3] - 摩根大通和高盛分别以22 34亿美元和22 13亿美元位列IPO承销第二和第三 [3] - 摩根大通再融资承销规模103 98亿美元位列第一 高盛和道明证券分别以99 13亿美元和85 39亿美元位列第二和第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