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

搜索文档
国常会再部署扩大内需,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两新”
第一财经· 2025-08-24 12:37
核心观点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扩大内需举措 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两新"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并推动体育产业发展[1][4] - "两新"政策成效显著 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 设备采购金额增长明显[2] -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分批次下达 第四批690亿元将于10月下达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1][2] - 加强政策监管 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为 确保资金使用实效[4][5] - 体育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2023年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6][7] "两新"政策实施成效 - 全国2.8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 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2] -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同比增长30.7% 文化办公用品增长25.4% 通信器材增长24.1% 家具增长22.9%[2] - 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 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2] - 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7.3% 信息传输软件业设备采购增长27.8% 科技服务业设备采购增长28.3%[2] - 民营企业设备采购金额同比增长9.3% 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2]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安排 - 今年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于7月下达[2] - 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将于10月下达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1][2] -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投资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3] - 支持工业、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约8400个项目 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3] 政策支持与监管措施 - 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4] - 贴息政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形成"组合拳"[4] - 严厉打击"先涨后补"、捆绑销售等套补行为[5] - 依法追缴国家补贴资金 取消违规经营主体参与资格[5] - 全链条防范项目和资金风险[5] 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3.67万亿元 增加值1.49万亿元[6] - 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6% 占GDP比重达1.15%[6]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6]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消费380亿元[6] - 体育产业带动制造业、服务业、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7]
多维度解读·增速超10% 体育产业成国民经济中极具活力增长极
央视网· 2025-08-24 02:46
行业政策导向 -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并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调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和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1] - 发展体育产业和消费是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 需增加体育产品供给并丰富赛事活动 同时激发消费需求和拓展消费场景 [5] - 注重调动市场力量推动产业发展和消费规模扩大 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 [5] 行业发展现状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5年年均增速超10% 赛事经济 户外产业和冰雪经济蓬勃发展 [4] - 体育用品制造业年产值规模达1.47万亿元 占体育产业总规模40% 生产制造单位超6.3万家 [11] - 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产品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 [11] 细分领域表现 - 冰雪装备器材形成15大类产品体系 覆盖全场景需求 [9] - 2024年体育用品出口额达284亿美元 同比增长6.8% [11] - 国产体育器材应用于2024巴黎奥运会乒乓球 柔道 举重 摔跤 自行车等多个项目 [9] 区域发展格局 - 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总规模达1.5万亿元 占全国比重超40% [17] - 京津冀地区发挥冬奥会长尾效应 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 [17] - 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十五运办赛契机 推动建设粤港澳体育湾区 [17] 赛事经济影响 - 马拉松赛事带动跑步类鞋服市场规模显著扩大 国货潮品销量快速增长 [17] - 赛事经济能整合场地设施 装备制造 健身休闲等业态 带动文旅 住宿 餐饮 商业 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 [16] - 区域合作办赛带动区域体育产业发展 打造区域品牌赛事成为重要趋势 [19] 产业融合价值 - 体育产业通过融合力和渗透作用带动制造业 服务业 文化 旅游 健康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5] - 体育消费需求转化可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形成需求牵引供给 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 [7]
国常会明确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苏超带动江苏消费380亿元的场景该如何复制?
搜狐财经· 2025-08-23 06:10
体育消费潜力释放 -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增加体育产品供给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 培育产业增长点[2] - 激发体育消费需求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 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 实施消费惠民举措 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6]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1][4] - 国际高水平体育赛事加速城市发展进程 提高城市国际影响力 带动消费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5] - 十四五期间举办五场国际综合性运动会 十五五期间继续承办田径游泳体操等世界锦标赛[5] 体育产业规模增长 - 2024年水上运动参与人数突破1.2亿 产业规模达4386亿元 同比增长18.7%[10] - 钓鱼爱好者约1.5亿人 全国飞盘玩家约300万人 相关社团超1500个[10] 基础设施与场景建设 -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推动运动场景丰富 创造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机会[8] - 体育赛事需要运动员观众流动 形成多场景消费链条[8] - 需通过文旅推广和服务创新将赛事游客流量转化为旅游消费留量[10]
泰慕士上半年营收3.80亿元同比降16.34%,归母净利润2971.40万元同比降43.69%,毛利率下降3.45个百分点
新浪财经· 2025-08-22 10:5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80亿元,同比下降16.34% [1] - 归母净利润2971.40万元,同比下降43.69%;扣非归母净利润2431.14万元,同比下降46.19% [1] - 基本每股收益0.27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23% [2] 盈利能力指标 - 上半年毛利率18.29%,同比下降3.45个百分点;净利率7.81%,同比下降3.79个百分点 [2] - 第二季度毛利率17.29%,同比下降3.8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76个百分点 [2] - 第二季度净利率5.47%,同比下降5.64个百分点,环比下降4.10个百分点 [2] 费用结构变化 - 期间费用4251.53万元,同比减少256.87万元;期间费用率11.18%,同比上升1.26个百分点 [2]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8.74%,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0.69% [2] - 研发费用同比减少4.54%,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780.71% [2]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市盈率(TTM)41.20倍,市净率(LF)2.75倍,市销率(TTM)2.89倍 [2] - 股东总户数1.09万户,较一季度末增加2499户(增幅29.78%) [2] - 户均持股市值由23.34万元下降至21.53万元(降幅7.77%) [2] 公司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针织面料与针织服装研发、生产和销售 [3] - 收入构成:运动服装39.52%,儿童服装35.36%,休闲服装22.29%,面料2.49%,其他0.34% [3] - 所属申万行业:纺织服饰-服装家纺-运动服装;概念板块包括微盘股、多胎概念、小盘、体育产业等 [3]
港股异动丨体育用品继续上涨 李宁绩后涨超8% 安踏续创阶段新高
格隆汇· 2025-08-22 02:18
行业政策与市场表现 - 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体育强国建设成就 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近五年总规模年均增速超10% [1] - 政策推动冰雪经济及户外运动发展 通过"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及"跟着赛事去旅行"等模式促进体育产业提质增效 [1] - 港股体育用品板块延续上涨行情 李宁涨超8%领涨并刷新阶段新高 安踏涨3%同步创阶段新高 中国动向涨2% 滔搏涨超1% 裕元集团与361度跟涨 [1] 李宁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业绩显示收入达148.2亿元 同比增长3.3% 毛利74.1亿元同比增长2.5% [1] - 整体毛利率稳定在50.0% 净利润17.4亿元 净利率为11.7% [1] - 公司保持充沛现金流及健康可控库存 贯彻"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核心战略 聚焦专业运动领域夯实经营基础 [1]
港股异动丨体育用品股普涨 特步国际涨超5%录得6连升,且刷新阶段新高
格隆汇· 2025-08-21 03:00
行业表现 - 港股体育用品股普遍上涨 特步国际涨超5%录得6连升并刷新阶段新高 中国动向涨2% 安踏体育、李宁、鹰美皆有涨幅 [1] - 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近五年总规模年均增速超10% [1] - 政策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 出台冰雪经济、户外运动等政策 "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等活动火爆出圈 [1] 公司业绩 - 特步国际2025年上半年营收68.4亿元 同比增长7.1% 净利润9.14亿元同比大增21.5% 创上市以来中期业绩新高 [1] - 李宁将于8月21日举行董事会会议批准中期业绩 [1] - 星展银行将李宁目标价从17.4港元上调至19.5港元 [1]
奥瑞金股价微涨0.36% 体育消费政策推动产业联动
搜狐财经· 2025-08-20 13:01
股价表现 - 最新股价报5 58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 36% [1] - 盘中最高触及5 58元 最低下探5 53元 [1] - 全天成交1 34亿元 [1] - 当前总市值142 83亿元 市盈率为5 37倍 [1]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为金属包装容器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 饮料等行业 [1] - 属于包装材料行业 同时涉及体育产业相关概念 [1] 行业动态 - 国家体育总局表示将研制推动赛事经济的政策文件 强化赛事与产业协调联动 [1] - A股体育产业相关上市公司中 奥瑞金上半年盈利规模超亿元 [1] - 当前滚动市盈率低于20倍 [1] 资金流向 - 8月20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94 31万元 [1] -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2356 56万元 [1]
揭秘十五运护航方程式:如何构建万亿产业“安全底座”
南方都市报· 2025-08-20 12:13
当粤港澳三地的体育场馆相继点亮灯光,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的脚步愈发临近。 在竞技赛场之外,一张以保险为核心纽带的安全保障网,正悄然在体育领域铺开。 回溯体育保险的发展历程,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四类定制化保险,到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险企推出的 火炬传递、马匹、电竞等特色险种,不难发现,体育保险已实现从"单一事后补偿"到"全流程风险管 理"的加速转型。 那么,本届十五运在保险保障方面有哪些创新亮点?在政策东风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保险机构又 将如何冲刺体育运动"新赛道"? 大型赛事成体育保险"试金石" 对保险机构而言,大型体育赛事是"机遇与挑战的双重考场"。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朱俊生教授在 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机遇层面来看,十五运涉及的火炬传递、马术、电竞等多元场景,为保险产品 创新提供了丰富空间,可成为特色险种的开发方向。与此同时,参与这类顶级赛事,能帮助保险机构积 累风险数据,优化精算模型,进而提升其在体育保险领域的专业话语权,为后续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然而,机遇背后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且更考验保险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首先是"运动伤害、设施损 坏、网络安全事件"等风险事件,要 ...
“十四五”时期 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央广网· 2025-08-20 00:49
体育产业发展成就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1] - 体育产业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地方经济转型增添新动力 [1] - "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等新模式推动体旅融合发展 [1] 群众体育建设 - 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实现 [1] - 利用公园绿地、桥下空间等"金角银边"配建健身场地设施 [2] - 户外运动发展成果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1] 竞技体育成果 - "十四五"时期共取得世界冠军519个 [1] - 创世界纪录68次 [1] - 竞技体育成就建立在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之上 [1] 体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 体育改革持续深化并净化体育发展环境 [2] - 治理能力提升使体育多元价值和功能日益彰显 [1] - 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 [2]
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证券日报· 2025-08-19 17:25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2023年达3.67万亿元 近五年年均增速10.3% [1] - 体育产业增加值2023年达1.49万亿元 年均增速11.6% 占GDP比重1.15% [1]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 年均增长26.3% [1] 消费与需求 - 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1000亿元 [1] - 户外运动产业2024年线上消费人次约2亿 消费总额超3000亿元 [2] - 2024年水上运动参与人数突破1.2亿 产业规模4386亿元同比增长18.7% [3] 产业结构 - 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2020年68.7%提升至2023年72.7% [2] - 体育制造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较2022年底翻倍增长 [2] - 碳纤维自行车、智能健身器材等高新技术产品普及度提升 [2] 基础设施与参与度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健身步道17.18万条 总长度40.75万公里 [3] - 飞行营地、汽车营地等设施达2055个 滑雪场地914个 [3] - 钓鱼爱好者约1.5亿人 飞盘玩家约300万人 相关社团超1500个 [3]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2024年上半年7地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拉动超3000万元 [4] - "村超""浙BA"等群众赛事直接促进地方消费增长 [3][4] - 行业计划通过政策文件强化赛事与产业协调联动 提升品牌影响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