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强国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霍启山:敢为人先,以体育为纽带推动大湾区融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00:45
体育,应成为持续促进粤港澳三地青年共创、共学、共赢的桥梁。在霍启山看来,十五运会期间青年跨 城流动将创造"1小时生活圈"体验,这种体验本身,就是规则融合创新的催化剂和三地协同的宝贵经 验,能够有效塑造共同记忆,强化"湾区人"意识。 《新粤商》:十五运会是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全运会,作为知名粤商,在你看来,如何把赛事 流量转化为产业增量? (原标题:专访霍启山:敢为人先,以体育为纽带推动大湾区融合) 南方财经记者谭砚文 实习生叶方旋、姚文琪、吴佳钒 广州报道 "'敢为人先'是粤商最鲜明的特质,而在当下我们更要敢于突破,勇于打破制度壁垒。"日前,全国工商 联执行委员、广东省政协常委、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会长、香港广东青年总会主席、霍英东集团副 主席霍启山接受南方财经《新粤商》采访时说。 今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首次由粤港澳 三地共同举办。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事,更是撬动区域经济联动、彰显"粤商精神"的关键契机。霍启山 认为,粤港澳三地需把握机遇将赛事流量转化为产业增量,创造更多跨界别联动、打造"赛事—文旅— 消费"生态链,探索将全运会积累的跨地域协作经验 ...
筑牢体育强国群众根基
经济日报· 2025-09-14 22:39
全民健身发展 - 全国健身服务体系覆盖城乡且便捷可及 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1] - 2025年全民健身日期间举办超2.2万场赛事活动 直接参与人次超1100万 [1] - 全运会设置覆盖各年龄段及特殊需求项目 连续3年举办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推动云端健身新潮流 [1] 体育产业规模与增长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3.67万亿元 年均增速10.3% [1] - 体育服务业占比从2020年68.7%提升至2023年72.7% 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龙头 [2]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 实现冷资源向热经济转化 [2] 政策与法律支持 - 新《体育法》首次增设体育产业专章 从法律层面夯实发展基础 [1] - 相继出台激发冰雪经济、促进户外运动、强化金融支持等系列政策文件 [1] - 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较2022年底数量翻番 [2] 平台载体与资源开发 - 推出81个国庆春节体育旅游精品线路、19条户外运动精品线路及26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 [1] - 通过体育用品博览会、体育文化博览会和体育旅游博览会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1] - 促进区域内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与协同发展 [1]
以中国大满贯为帆 助力“双奥之区”群众乒乓远航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5 12:43
赛事活动与区域体育融合 - 京津冀乒乓球友谊赛于9月5日在石景山区首钢园六工汇购物中心举办 旨在为WTT中国大满贯预热并推动三地区域体育融合[2] - 友谊赛搭建国际顶级赛事与群众体育活动联动桥梁 将国球魅力从国际赛场延伸至百姓生活[2] - WTT中国大满贯被定位为展示中国体育实力的窗口和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引擎 通过专业氛围感染普通市民助力全民健身[2] 群众基础与设施建设 - 石景山区拥有广泛深厚的乒乓球群众基础 截至去年底共有各类乒乓球场地335个 合计近1.7万平方米[4] - 今年以来已举办多场群众乒乓球赛事活动 包括"一起乒乓吧"和"上山打擂台"等 吸引全市球友参与并掀起乒乓热潮[4] - 乒乓球成为石景山区继冰雪运动后又一张体育标签 爱好者期待友谊赛使区域乒乓氛围更加浓厚[4] 赛事影响力与公众期待 - WTT中国大满贯临近提前点燃市民国球热情 友谊赛作为预热活动增强公众参与度[2] - 参赛者期待国庆期间在"家门口"见证顶级乒球对决 显示赛事对当地民众的吸引力[4] - 活动主办方为石景山区体育局和体育总会 通过赛事推动全民健身与体育强国建设[2]
以体育筑美好社区,华润置地润BA2025业主篮球联赛收官
新浪财经· 2025-09-01 02:54
赛事概况与成果 - 华润置地联合华润万象生活、华润文体发起"润BA2025全国业主篮球联赛",于8月24日在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落幕,赛事以"政府引导、企业搭台、业主共创、多业态协同"模式推动全民健身进社区 [1] - 全国14支城市冠军球队参赛,成都·凤凰城太阳队获得总冠军 [1] - 赛事覆盖48座城市、196个社区,举办超500场比赛,吸引约2.45万名业主参与 [3] 战略意义与模式创新 - 赛事响应"健康中国2030"与"体育强国"国家战略,是华润置地"好房子、好社区、好服务"理念的具体实践 [1][13] - 创新采用多业态协同模式:通过专业场馆资源盘活(如东安湖体育公园)、社群服务升级及空间运营优化,解决基层"想运动没场地、想参与没组织"难题 [4][5] - 打通全民健身"最后一公里",实现"15分钟健身圈"落地 [4] 资源协同与品牌联动 - 华润集团内部深度联动:华润怡宝提供补给、华润三九保障医疗安全、华润万家支持供应、华润啤酒提供畅饮服务,释放品牌合力 [8] - 华润置地旗下有巢、木棉花酒店、万象影城等业务品牌推出观赛福利,多元业态协同注入城市文体经济新活力 [8] - 总决赛直播曝光量超683万,全平台观赛人次超141万;"住华润置地不一样"话题挑战赛全网曝光量超3413万 [8][9] 社群生态与用户参与 - 润比邻社群品牌构建四大维度服务(社群内容、空间配套、会员福利、线上陪伴),截至2025年8月已建联客户超61万人,认证社群1573个,成员超10万人 [6][8] - 发展KOL业主2259个,异业合作伙伴915个,开展活动超3.6万场,参与人次超276万 [8] - 赛事设置"专业场"与"趣味场"双赛道,创新融入城市文化元素(如城市BGM、特产交换),增强文化认同与情感链接 [11][13] 行业影响与未来规划 - 赛事获国家体育总局、四川省体育局等政府部门支持,及中国体育报、央视网等数十家权威媒体关注,成为社区体育推广标杆案例 [3][5] - 公司聚焦"空间价值"创造,通过规划焕新、内容制造与运营服务回应美好生活需求,未来将持续构建有温度、有认同感的社区共同体 [13] - 计划在全国超2000个社区开展"全民健康 乐活一夏"运动嘉年华系列活动,将国家战略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日常实践 [14]
首届“郑超”9月6日启幕
郑州日报· 2025-09-01 00:42
赛事基本信息 - 2025年郑州市足球联赛将于9月6日下午在郑东新区市民体育公园田径场开幕 [1] - 赛事汇聚全市16个区县的16支足球队 旨在推动全民健身与体育强国建设 [1] - 整个赛程将持续两个多月 球队将争夺首届"郑超"冠军称号 [1] 观赛安排 - 开幕式要求观众于下午4时30分前完成入场 [1] - 赛事实行预约观赛制度 涵盖开幕式及所有小组赛和淘汰赛 [2] - 观众需通过"体育郑州"微信公众号完成预约 并凭预约凭证或身份证件入场 [2] 赛事意义 - 该赛事是郑州本土最具影响力和竞技水平的足球赛事之一 [1] - 旨在振兴足球事业发展 激发城市活力并提升郑州城市形象与影响力 [1]
践行国家战略,共创美好生活!华润置地润BA2025全国业主篮球联赛圆满收官
格隆汇· 2025-08-26 12:41
赛事概况 - 华润置地联合华润万象生活、华润文体于8月24日在成都东安湖体育公园成功举办"润BA2025全国业主篮球联赛" [1] - 赛事覆盖全国14座城市 成都·凤凰城太阳队获得总冠军 [1] - 国家体育总局、四川省体育局等政府部门代表及公司总裁徐荣出席总决赛颁奖仪式 [1] 赛事规模与参与度 - 赛事历时4个月 覆盖48座城市、196个社区 举办超过500场比赛 [6][7] - 吸引约2.45万名业主参与 [7] - 设置专业竞技与趣味互动双赛道 满足不同业主需求 [20] 创新运营模式 - 采用"政府引导、企业搭台、业主共创、多业态协同"的创新社区体育模式 [8] - 盘活东安湖体育公园等国际级场馆资源 实现专业场馆服务大众 [8] - 通过润比邻社群品牌构建全场景服务生态 已建联客户超61万人 认证社群1573个 [10] 品牌协同与营销成效 - 华润集团内部多板块协同:华润怡宝提供补给、华润三九提供医疗保障、华润啤酒提供饮品 [12] - 总决赛直播曝光量超过683万 全平台观赛人次超过141万 [14] - 全网"住华润置地不一样"话题挑战赛曝光量超过3413万 [15] 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 - 响应"健康中国2030"与"体育强国"国家战略 推动全民健身进社区 [6][24] - 践行"好房子、好社区、好服务"理念 强化社区凝聚力与归属感 [24] - 未来将持续通过空间规划、内容制造与运营服务满足美好生活需求 [24]
【晶采观察·解码“十四五”】全民健身“升温” 背后 体育强国建设“多点开花”
央广网· 2025-08-22 05:54
全民健身发展态势 - 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42.3亿平方米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超38.5% [2] - 全民健身日及大众冰雪季等活动实现"天天有赛事、人人可参与"的全年覆盖模式 [2] - 农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覆盖2.6万个行政村 培养5.6万名指导员 [3] - 四川农民工运动会累计带动务工人员参与健身超200万人次 [3] 体育产业经济贡献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形成万亿元级产业规模 [3] - 单项赛事如"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全域多场景消费达380亿元 [4] - 体育赛事成为跨地域消费纽带 促进马拉松及冲浪等项目的旅游关联消费 [4] 健身模式创新 - 宅家"云健身"模式兴起 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健身热潮 [2] - 群众健身需求聚焦"家门口能练""有人带着练"等便利化服务 [3] - 健身活动从城市延伸至乡村 形成全民参与的多元化运动生态 [2][3]
特斯拉Model Y L起售价33.9万,预计9月交付|首席资讯日报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20 04:26
理想汽车 - 理想汽车CEO李想宴请乘龙卡车司机并首次就碰撞测试争议公开致歉,表示"有冒失但无意冒犯" [2] - 理想i8将于8月20日开启全国交付 [2] 特斯拉 - 特斯拉Model Y L正式上市,起售价33.9万元,预计2025年9月交付 [3] 直播行业 - 主播辛巴宣布退出直播行业,1亿粉丝账号移交公司管理,退出原因是健康问题 [4] 钢铁行业 - 印度JSW钢铁与韩国浦项制铁签署框架协议,探讨在印度建设年产能600万吨的综合钢厂 [5] - 奥里萨邦是重点考虑的建厂地点之一 [5] 乳制品行业 - a2牛奶公司以2.82亿新西兰元收购蒙牛子公司雅士利国际的新西兰奶粉工厂100%股权 [6] - 蒙牛称出售新西兰资产是优化资产组合的一部分 [7] 体育产业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苏超""村超"等赛事火爆出圈 [8] - 户外运动和冰雪运动发展成果显著 [8] 柯达公司 - 柯达公司澄清没有停止运营、终止业务或申请破产保护的计划 [9] - 公司表示有信心在债务及优先股到期时完成偿还、展期或再融资 [9] 万通发展 - 万通发展董事长王忆会被北京市公安局拘留,调查事项与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无关 [10] 半导体行业 - 软银集团对英特尔进行20亿美元投资,成为其第五大股东 [11] - 英特尔CEO表示软银的投资表达了对公司的信心 [11] IPO市场 - 16家深圳企业正在排队冲刺A股IPO,其中15家已进入问询阶段,1家已提交注册 [12] 全民健身 - 截至2024年,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42.3亿平方米,较"十三五"末增加11.31亿平方米 [13] - 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371万人,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超38.5% [13] 彩票销售 - 7月全国共销售彩票519.49亿元,同比下降5.0% [14] - 1-7月累计销售彩票3698.03亿元,同比增长1.8% [14]
图说高质量 | 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体育强国建设总体成就 - 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42.3亿平方米 较"十三五"末增加11.31亿平方米 [2]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2] - 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6% [4] - 体育服务业占产业增加值比重从2020年68.7%提升至2023年72.7% [4] 竞技体育发展 - "十四五"期间获得世界冠军519个 创世界纪录68次 [2] - 奥运会金牌项目由21个增至24个 夺金运动员覆盖省份达20个 [3] - 竞技体育项目间和区域间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3][4] 全民健身推进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超过38.5% [2] - 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371万人 [2] - 全民健身日活动贯穿全年形成"天天有赛事 人人可参与"局面 [2] - 科学健身指导通过APP/短视频/直播间普及 [2] 冰雪产业发展 -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带动冰雪文化产业发展 [2] - 冰雪产业规模从2020年3811亿元增至2024年9700亿元 [4] - 冰雪产业年均增长率达26.3% [4] 体育产业提质增效 - 体育制造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 [4] - 构建宏观引领/专项支撑/部门协同的政策矩阵 [4] - 体育用品/文化/旅游博览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4] 体育法治与改革 - 修订《体育法》及600余项体育项目制度规范 [5] - 设立体育仲裁中心推进体育法治建设 [5] - 改革体育工作评价方式建立体育强国建设指标体系 [5] - 足球领域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和"假赌黑"治理 [5]
“十四五”时期 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央广网· 2025-08-20 00:49
体育产业发展成就 - 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 [1] - 体育产业为国民经济增长和地方经济转型增添新动力 [1] - "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等新模式推动体旅融合发展 [1] 群众体育建设 - 社区15分钟健身圈基本实现 [1] - 利用公园绿地、桥下空间等"金角银边"配建健身场地设施 [2] - 户外运动发展成果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1] 竞技体育成果 - "十四五"时期共取得世界冠军519个 [1] - 创世界纪录68次 [1] - 竞技体育成就建立在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之上 [1] 体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 体育改革持续深化并净化体育发展环境 [2] - 治理能力提升使体育多元价值和功能日益彰显 [1] - 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