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险资举牌
icon
搜索文档
今日视点:险资近期频频举牌释放出什么信号?
证券日报· 2025-08-08 07:27
险资举牌次数显著增加 - 截至3月20日险资举牌A股及H股上市公司合计11次 远超去年同期的2次 并超过2021年1次 2022年7次 2023年9次全年举牌次数 [1]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 顶层设计高度重视中长期资金入市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支持长期资金入市 202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2] - 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路径清晰 制度安排完善 2025年1月六部门联合印发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实施方案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2] - 险资频频举牌是对系统性利好政策的回应 彰显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2] 险资看好资本市场中长期价值 - 举牌标的涵盖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 反映险资对被举牌企业及相关行业中长期增长前景较为看好 [3] - 频频举牌往往意味着险资看好资本市场增长前景 可能进一步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 [3] - 2024年险资举牌20次 人身险公司和财险公司对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配置比例升至12.8% 为近3年高点 [3] 长线资金看好政策效果与经济韧性 - 险资负债久期普遍超过10年 部分超过50年 配置资产时结合中长期金融财政产业政策及经济发展周期综合考察 [4] - 加大举牌频次显示险资对已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后续持续显效较为乐观 对未来支持性政策持有良好预期 [4] - 自2023年9月24日一揽子增量政策组合拳发布后 险资明显加大入市力度 [4] - 举牌标的行业涵盖新能源等新兴行业 反映险资看好实体经济发展韧性 多家险资巨头公开表示对新兴产业发展前景保持乐观 [4]
险资新一轮举牌潮涌:权益投资打上“长钱长投”印记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27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险资接连举牌高股息资产,一大驱动力是在低利率、资产荒环境下,险资有通 过权益投资增厚长期稳定收益的迫切需求,以此缓解潜在"利差损"压力;同时,在新会计准则逐步实施 背景下,险企对红利资产有较大配置动力,通过增持并长期持有这类资产,增加长期股权投资作为底仓 资产,以此平抑利润表波动,推进险企"长钱长投"。 保险巨头再出手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港交所披露易信息,瑞众保险近日以每股31.9153港元的均价买入100万股中国神 华H股,耗资约3200万港元,增持后,瑞众保险对其持股比例达到5%。根据香港市场规则,触发举 牌。 这是今年以来瑞众保险的第二次举牌。3月中旬,瑞众保险还以每股5.9439港元的均价,增持300万股中 信银行H股,耗资1783万港元。增持完成后,瑞众保险持有7.44亿股中信银行H股,占该行H股股本比例 达到5%,触及举牌线。去年下半年,瑞众保险还举牌了龙源电力H股和中国中免H股。 据瑞众人寿披露,上述增持普遍通过港股通二级市场完成,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账户、万能账户及分红 账户中的保险责任准备金。相关举牌被纳入权益类投资管理。 无论是对于大众,还是对于资本市场,瑞众保险都算 ...
年内二度出手,新华保险举牌北京控股,高股息红利资产仍是“心头好”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07:26
新华保险举牌北京控股 - 新华保险于3月26日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北京控股港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15万股 占新华保险已发行普通股总股本的0.01% [1][2] - 权益变动后 新华保险持有北京控股港股普通股62,938,500股 约占北京控股总股本的5% 触发香港市场举牌规则 [1][2][3] - 北京控股是一家综合性公用事业公司 主营业务涵盖燃气、水务及环境等公用事业板块 [3] - 新华保险持有北京控股港股普通股股票的账面余额为16亿元 占其2024年年末总资产的比例为0.11% [4] - 新华保险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为3174.702亿元 占其上季末总资产的比例为21.13% [4] 险资举牌整体趋势 - 开年以来已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平安人寿、阳光人寿、长城人寿等6家保险公司对13家上市公司股票进行增持并触发举牌 [1][6] - 举牌标的包括2家A股和11家港股 H股上市公司在险资举牌案例中出现频率较高 [1][7] - 险资举牌次数已超2021年、2022年、2023年全年 [6] - 保险公司连续持有H股满12个月取得的股息红利可免企业所得税 使得险资在投资港股时能进一步放大高股息率优势 [7] 举牌标的特征 - 以银行、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类为代表的资产受到险资追捧 [1][8] - 在年内被举牌的13家上市公司中 5家均为银行股 [7] - 六大国有银行H股平均动态股息率为5.71% 比A股对应银行的平均动态股息率4.69%高1.02个百分点 [7] - 北京控股2024年全年股息每股1.62港元 以3月26日收盘价30.85港元/股计算 股息率为5.25% [8] - 较高的股息率意味着更丰厚的收益回报 对追求稳定现金流的险资具有巨大吸引力 [8] 险资投资策略分析 - 险资长钱长投的诉求更加迫切 重点方向是增配并长期持有高股息股票等红利资产 [1] - 稳定且高额的股息收入能为险资提供持续资金流入 有助于保险资金的长期稳健运作 更好匹配保险业务的赔付需求和资金运用计划 [8] - 新华保险年内已两次举牌上市公司 1月27日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以13.095元/股受让杭州银行逾3.29亿股股份 占其普通股总股本的5.45% [4]
险资年内合计举牌20次 已达去年全年水平
证券日报· 2025-08-08 07:24
从今年举牌上市公司的险企来看,既有大型险企,也有中小险企。从举牌标的来看,高股息标的和H股 上市公司占比较高。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标的与保 险资金期限长、投资风格稳健等特性高度契合,同时,H股的估值较A股呈现出一定折价,增值空间更 大,且通过港股通投资还有一定的税收优惠,因此是险资权益配置的重点。 周瑾表示,随着新会计准则即将全面实施,更多险企希望通过举牌来实现权益法核算,以减少当期损益 的波动性,这一因素也将推动险企增加举牌行为。同时,当前股票市场的估值较低,未来或有较大的升 值空间,险企需把握低估值机会增配权益资产。 具体来看,港交所披露易信息显示,弘康人寿于6月27日以每股1.2068港元增持郑州银行H股1600万股, 增持后持股比例占其H股的5.55%,根据香港市场规则,触发举牌。随后,弘康人寿于下一个交易日(6 月30日)继续增持郑州银行H股2300万股,每股价格1.1804港元。至此,弘康人寿持有郑州银行H股数 量达到1.35亿股,持股比例上升至6.68%。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公开信息统计,今年截至目前已有10家保险机构对16家上市公司进行举牌,举牌 ...
险资又举牌了,今年已达22次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5:50
8月7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近日,弘康人寿通过港股通二级市场,买入港股上市公司港华智慧能 源股票,持股比例达到5%,触发举牌。 协会披露信息显示,今年以来,险资举牌已经达到22次。梳理举牌标的可以发现,险资偏好较低估值、 较低波动、较高分红、较高业绩确定性等资产。 业内人士认为,增持并长期持有这类资产,可以增加险资权益配置盘的底仓资产,助力险企获得稳定现 金流的同时,降低险企权益投资整体波动性。 险资再度举牌公用事业股 根据披露信息,本次举牌前,弘康人寿直接持有港华智慧能源1.81172亿股,占其股本比例为4.9874%。 8月4日,公司买入该股45.8万股,触发举牌。本次举牌后,弘康人寿直接持有港华智慧能源1.8163亿 股,占其股本比例为5.00005%。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险资大部分举牌可能出于赚取高股息或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考虑。从长期来看,高 股息资产展现出穿越时间周期的稳健特性,具备较好的长期配置价值,而这种长期配置价值恰好与险企 诉求相契合。 以8月4日港华智慧能源港股收盘价和同日日终港元兑人民币汇率为基准,弘康人寿持有港华智慧能源股 票的账面余额约为人民币6.6亿元,占弘康人寿2025年二季 ...
险资又举牌了!今年已达22次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4:33
险资举牌事件概述 - 弘康人寿通过港股通二级市场买入港华智慧能源股票 持股比例达到5%触发举牌 [1][2] - 举牌前直接持有1.81172亿股(占比4.9874%) 举牌后增持45.8万股至1.8163亿股(占比5.00005%) [2] - 以8月4日收盘价和汇率基准 持仓账面余额约人民币6.6亿元 占弘康人寿2025年二季度末总资产1.31% [2] 险资举牌整体趋势 -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达22次 延续去年火热态势 [1][2] - 举标标的涵盖A股和H股 其中H股占比较高 [2] - 2024年以来开启新一轮举牌高峰 驱动因素包括投资压力增大和会计准则切换 [4] 险资投资偏好特征 - 偏好较低估值 较低波动 较高分红 较高业绩确定性资产 [1] - 重点布局公用事业 银行 能源 交通 环保 电力设备等领域 [3] - 标的普遍具有估值较低 股息率较高 分红稳定等特征 [3] 举牌策略与投资逻辑 - 通过举牌追求长期稳定投资收益 看重稳定现金流和分红收入 [4] - 高股息资产具备穿越时间周期的稳健特性 与险企长期配置需求契合 [4] - 部分投资可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并以权益法计量 保持账面价值稳定 [4] - 监管层鼓励长期资本入市 优化"长钱长投"政策拓展投资空间 [4] 标的公司经营表现 - 港华智慧能源为香港上市公用事业企业 主营城市燃气服务 [2] - 近年来营收增长明显 2024年归母净利润创近5年新高 [2] - 管道天然气销售业务系最主要收入来源 城市燃气龙头估值安全边际突出 [2]
险资举牌热潮仍在持续,平安人寿已7次举牌银行股
金融时报· 2025-08-06 00:13
保险资金举牌热潮 - 今年以来保险公司已举牌21次,超过2024年全年的20次 [1] - 7月当月有利安人寿、信泰人寿、泰康人寿和中邮保险4家险企举牌上市公司股票 [1] - 共有10余家保险公司累计举牌21次,包括平安人寿、新华人寿、瑞众人寿、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等 [1] 举牌标的分析 - 被举牌上市公司包括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10余只H股(含A+H股) [2] - 银行股被举牌次数最多,还涉及公用事业、能源、交通运输、科技等行业 [2] - 平安人寿已7次举牌银行股,邮储银行、农业银行H股被二度举牌,招商银行H股被3次举牌 [2] 举牌驱动因素 - 低利率环境下通过权益投资增厚投资收益有较大现实需求 [2] - 多项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推出增强保险资金举牌动力 [1][2] - 截至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34.93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5.03% [2] - 人身险行业股票持仓市值2.65万亿元,长期股权投资规模约2.6万亿元,配比均超8% [2] 政策支持 - 财政部调整险资考核方式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30%、50%、20% [3] - 完善考核方式有利于引导保险资金提高权益类投资占比,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 [3] 未来展望 - 业内普遍认为下半年保险资金举牌热潮仍将持续 [3] - 系列政策打通"长钱长投"入市堵点,险资权益资产配置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 [3]
年内举牌21次 险资正跑步入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2:56
险资举牌规模与参与机构 - 截至8月4日保险资金在A股及H股市场累计举牌达21次 超越去年全年水平 [1][2] - 参与机构包括中国人寿 平安人寿 新华保险 瑞众人寿 中邮人寿 长城人寿 阳光人寿 泰康人寿 信泰人寿 利安人寿等十余家 [2] - 举牌标的涵盖银行 能源 公共事业等领域 包括农业银行 邮储银行 招商银行 中信银行 杭州银行 电投产融 大唐新能源 中国神华 中国水务 江南水务 绿色动力环保等 [2] 港股市场偏好与投资案例 - 香港上市公司受险资青睐 中邮人寿7月4日买入绿色动力环保H股72.6万股 持股比例达5.0722% [2] - 泰康人寿作为基石投资者取得峰岹科技H股8.69%股份 [3] - 平安人寿及关联资管三度举牌招商银行H股 对农业银行H股和邮储银行H股各进行两次举牌 瑞众人寿举牌中信银行H股 [3] 投资策略与驱动因素 - 险资通过高息股填补利率下行导致的现金收益缺口 偏好银行 交运 公用事业等分红率较高行业 [1][3] - 港股因估值较低 股息率较高 更适合作红利标的长期持有 [3] - 利率长期下行及非标供给不足导致"资产荒" 险资缺乏提供长期稳定收益的优质资产 [4] 会计准则影响与配置调整 -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IFRS9)实施促使险资调整资产配置 [6] - 将高息股计入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可降低利润波动性 [6] - 长期股权投资以权益法计量有助于贡献稳定投资收益 [5] 战略协同与政策支持 - 新华保险举牌杭州银行旨在优化资产配置 增加长期股权投资 促进银保业务协同 [5] - 中邮人寿举牌东航物流落实中国邮政与东航战略合作 连接金融与物流要素 [5] - 财政部拉长国有险企考核周期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5% 为险资入市创造有利条件 [1][7][9] 资金规模与政策空间 - 截至2024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3万亿元 实际投资A股比例约11% 距离25%政策上限仍有较大空间 [7] - 国有险企考核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组合方式 弱化短期收益压力 [8]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已有6只险资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运作阶段 [9]
年内举牌21次,险资正跑步入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4 12:44
险资举牌规模与趋势 - 截至8月4日保险资金在A股及H股市场累计举牌达21次 超越去年全年水平 [1] - 举牌机构包括中国人寿 平安人寿 泰康人寿等十余家 标的涵盖银行 能源 公共事业等领域 [1][2] - 香港上市公司受险资青睐 例如中邮人寿持有绿色动力环保H股5.0722% 泰康人寿持有峰岹科技H股8.69% [2] 举牌动因与投资策略 - 险资通过高息股填补利率下行导致的现金收益缺口 重点关注银行 交运 公用事业等分红率较高行业 [3][4] - 新会计准则IFRS9实施推动险资增配FVOCI类资产 高息股计入FVOCI可降低利润波动 [4][6] - 部分举牌基于战略协同考量 如新华保险投资杭州银行促进银保业务协同 中邮人寿投资东航物流落实集团战略合作 [5] 政策环境与市场影响 - 财政部拉长国有险企考核周期 净资产收益率考核调整为年度30% 三年50% 五年20%权重组合 [7][8]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将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调高5% 为险资提供更大投资空间 [9]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3万亿元 实际A股投资比例约11% 距离25%政策上限仍有提升空间 [7] 产品创新与市场发展 - 险资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已设立6只 包括鸿鹄基金系列 泰康稳行一期 太保致远1号等 [9] - 长期投资试点始于2023年 通过私募基金形式拓展险资参与资本市场深度 [9]
桂浩明:险资缘何频繁举牌上市公司?
证券时报· 2025-08-01 23:52
保险资金投资策略演变 - 保险公司将大量资金投入资本市场 主要因流动性好且获利机会多 适合久期管理需求 [1] - 早期保险资金主要投资国债等固收产品 后允许进入股市但参与度低 权益类资产配置远低于政策上限 [1] - 过去险资回避股市主因市场波动大 同时房地产投资收益率高且风险可控 [1] - 近年房地产市场走弱叠加利率下行 险资被迫退出房地产并压缩债券投资 转向加大股市配置 [1] 险资举牌现象分析 - 2020年后险资投资模式转变 从组合投资转向重仓个股 举牌频率显著提升 [2] - 举牌次数逐年递增 2023年9次举牌8家 2024年20次举牌18家 2025年上半年21次举牌17家 [2] - 单次举牌资金规模扩大 2023年太保举牌光大环境H股耗资8 66亿港元 2025年平安举牌招行H股累计投入超583亿港元 [2] - 举牌标的偏好经营稳健+高股息率公司 盈利模式从价差收益转向红利收益 投资周期延长 [2] 险资投资方向变化 - 行业配置从金融板块扩展至公用事业 环保等基础领域 投资方式从债券信托转向直接持股 [2] - 举牌标的集中于H股 利用AH价差优势 同时H股市场特性更适合大资金操作 [2] - 举牌行为体现机构投资者寻求市场话语权 通过积极股东身份参与公司治理 [3] 市场影响 - 险资投资策略转变反映资本市场成熟度提升 机构投资者定价权增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