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反洗钱
icon
搜索文档
中付支付武汉分公司被罚款60万元 因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等违规
凤凰网财经· 2025-08-18 08:24
公司违规行为 - 中付支付武汉分公司因未履行尽职调查义务和有关风险管理措施被罚款60万元 [1][2] - 公司未履行对异常账户、可疑交易的风险监测和相关处置义务 [1][2] - 具体违规行为涉及违反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第九条和第十一条 [2] 监管处罚细节 - 处罚金额为60万元人民币 [1][2] - 处罚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作出 [1][2] - 处罚文书号为鄂银罚决字[2025]15号 [2]
乐刷支付湖北分公司被罚款50万元 因违反反洗钱相关规定违规
凤凰网财经· 2025-08-18 07:13
行政处罚事件 - 乐刷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因未履行尽职调查义务和有关风险管理措施被处以50万元罚款[2] - 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为鄂银罚决字[2025]14号[2] -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机关为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2] 违规行为性质 - 违法行为类型涉及违反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第九条关于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的要求[2] - 具体违规内容为未按规定建立和实施客户身份识别制度[2]
最高罚款近3000万元,反洗钱力度持续加码,多家银行领罚
证券时报· 2025-08-17 12:06
银行反洗钱违规处罚情况 - 8月已有近10家银行因违反反洗钱等多项规定领罚 罚没总金额均在百万甚至千万级别 [1] - 上海银行因八项违规被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46 95万元 同时处以2874 8万元罚款 合计罚没超2900万元 为最大罚单 [1] - 上海银行总行及分行的15位时任高管被追责 个人被处罚金额在3万至14 2万元不等 [1] - 珠海华润银行因五项违规被处以警告并罚款334 75万元 4名时任高管被处罚金额在1 1万至13 5万元不等 [1] - 违规操作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 违反信用信息采集规定等 [1] 反洗钱监管趋势与问题 - 机构与个人"双罚制"将合规工作与高管个人利益关联 推动银行提升内控能力 [2] - 银行反洗钱内控短板主要体现在系统落后和与实际业务结合不够紧密 [2] - 反洗钱系统与当前需求存在差距 信息上报和客户综合信息评估准确性不足 [2] - 合规意识薄弱与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反洗钱工作流于形式 [2] - 2024年1月《反洗钱法》修订实施 标志着监管进入更严格阶段 [2] 银行反洗钱改进措施与监管动向 - 银行需建立完善客户身份识别流程 准确核实客户身份 [3] - 严格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确保可追溯性 引入金融科技提升数据管理效率 [3] - 升级监测系统提高异常交易识别能力 推动合规管理与高质量发展协同融合 [3] - 加快反洗钱系统与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实现智能化监控 [3] - 8月4日三部门联合发布《征求意见稿》 要求金融机构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并登记基本信息 [3] - 对现金汇款 实物贵金属买卖等一次性交易金额超5万元的业务仍需开展尽职调查 [3]
最高罚款近3000万元!反洗钱力度持续加码,多家银行领罚
券商中国· 2025-08-17 10:21
银行反洗钱违规处罚情况 - 8月已有近10家银行因违反反洗钱等规定被罚 罚没金额均在百万至千万级别 [1] - 上海银行因八项违规被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46.95万元 同时处以2874.8万元罚款 合计罚没超2900万元 [1] - 上海银行15位时任高管被追责 个人被处罚金额在3万至14.2万元不等 [1] - 珠海华润银行因五项违规被处以警告并罚款334.75万元 4名时任高管被处罚金额在1.1万至13.5万元不等 [1] - 违规操作主要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 未按规定报送大额或可疑交易报告 违反信用信息采集管理规定等 [1] 反洗钱监管趋势与问题分析 - 监管实行"双罚制" 将合规工作与高管个人利益关联 推动银行提升内控能力 [2] - 银行反洗钱系统存在两大短板:系统相对落后 与业务结合不够紧密 [2] - 《反洗钱法》修订实施 标志着监管进入更严格阶段 [2] - 银行需建立完善客户身份识别流程 严格保存客户资料 引入金融科技提升管理效率 [3] - 监管力度持续加大 三部门联合发布《征求意见稿》 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客户尽职调查 [3] 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新规 - 《征求意见稿》要求银行在办理业务时开展客户尽职调查 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 [3] - 对现金汇款、实物贵金属买卖等一次性交易金额超过5万元的业务 仍需开展尽职调查 [3]
凝聚金融力量 打击洗钱犯罪 反洗钱宣传活动③账户里的温度
天天基金网· 2025-08-17 09:06
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案例 - 微电影《账户里的温度》真实还原金融机构通过客户尽职调查发现小微企业主个人账户异常交易背后的不规范行为及真实金融服务需求 [1] - 金融机构一线员工通过合规引导使客户从抵触转为理解并最终规范经营 体现反洗钱工作的温度 [1] - 案例展示当个人银行账户交易行为与日常习惯不符时 金融机构需启动合规与风险对话机制 [1] 内容来源与无关信息 - 文章转载自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反洗钱处 [3] - 包含APP推广及免责声明等非核心内容 [3][5]
加强数字人民币业务身份信息治理!这一国有行公告!
券商中国· 2025-08-17 08:14
数字人民币客户身份信息核实 -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发布公告称将进一步强化数字人民币个人客户身份信息完整性、有效性核实工作 [1] - 对身份信息不完整、未留存身份证件影印件或身份证件过期的个人客户将采取降级为匿名钱包、限制金融服务等措施 [2] - 交通银行多地分支机构包括云南省分行、山东省分行、苏州分行等均发布类似公告 [3] 核实工作依据与内容 - 核实工作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数字人民币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指引》等法律法规 [3] - 核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国籍、联系电话、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 [4] - 客户可通过数字人民币APP、交通银行手机银行APP或前往营业网点更新完善身份信息 [4] 行业动态与案例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024年7月已发布类似公告对客户身份信息不完整或过期的情况采取降低交易限额、限制金融服务等措施 [4] - 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因使用门槛低、覆盖人群广、场景应用多受到境外来华游客和老年、学生人群青睐 [5] - 2024年1月上海首例利用数字人民币"跑分"案件涉案犯罪团伙从900余个数字人民币账户中取现1000余万元其中80余万元系电信网络诈骗被害人转入 [5] 行业意义与必要性 - 强化身份信息核实是防范洗钱与恐怖融资风险、保障金融安全、履行法律义务的必要举措 [5] - 数字人民币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原则但匿名性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5] - 核实工作有助于提升账户管理质量、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人民币使用环境促进其健康发展 [7]
凝聚金融力量 打击洗钱犯罪 反洗钱宣传活动②您别嫌我们话多
天天基金网· 2025-08-16 09:05
金融机构一线员工的工作困境 - 金融机构一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面临"两难困境",既要防控风险又要保护客户财产安全 [2] - 客户对员工的善意劝阻常表现出不理解、不配合甚至谩骂等抵触行为 [2] - 微电影《您别嫌我们话多》通过真实案例展现了这一行业普遍现象 [2] 金融机构的应对策略 - 通过"别嫌我们话多"的真诚劝告方式化解客户抵触情绪 [2] - 强调风险提示和财产保护是金融机构的核心职责之一 [2] 营销推广信息 - 平台提供500元券包注册优惠活动 [6] - 优选基金产品支持10元起投的低门槛投资方式 [6]
凝聚金融力量 打击洗钱犯罪 反洗钱宣传活动①恪尽职守
天天基金网· 2025-08-15 11:22
反洗钱法修订与金融机构应对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于2025年1月1日正式施行 明确金融机构及办理金融业务的单位/个人的权责关系 [1] - 当客户出现洗钱高风险行为时 金融机构需采取风险管理措施 但可能面临客户以"业绩贡献"施压或"法律诉讼"威胁的挑战 [1] - 微电影《恪尽职守》通过案例形式展示了金融机构应对此类冲突的解决方案 [1] 金融机构实操指引 - 新法强调金融机构需在客户风险识别与措施执行中保持独立性 不受非合规因素干扰 [1] - 法律明确赋予金融机构采取风险管理措施的权力 为机构提供法律依据支持 [1] 注:文档中未包含行业数据、公司案例或具体操作细则 故未提取相关量化指标 营销内容及免责声明已按规则跳过 [3][5][6]
反洗钱利国又利民 持续推动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
洗钱犯罪的社会危害 - 洗钱犯罪对社会带来四种直接危害 包括危害经济体系稳定造成经济扭曲和秩序混乱 为贩毒恐怖活动走私贪污诈骗涉税等犯罪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给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带来巨大风险损害金融体系信誉 导致资金外流影响国家外汇储备和税收甚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 [2][3][4] 反洗钱法律框架演进 - 刑法第191条规定洗钱罪构成要件和刑罚 第312条规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收益罪 第349条规定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 共同构成对洗钱犯罪进行刑事打击的法律基础 [6] - 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洗钱罪条文作重大修改 删除"明知"和"协助"等术语 将"自洗钱"纳入打击范围 同时取消罚金刑限额 [7] - 关于办理洗钱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自洗钱和他洗钱犯罪认定标准 明确洗钱罪"情节严重"认定标准 明确七种具体情形认定标准 明确洗钱罪与其他罪的竞合处罚原则 [7] 反洗钱执法成效 - 2023年起诉洗钱罪2971人 是2019年起诉人数的近20倍 [5] - 2024年上半年起诉洗钱罪1391人 同比上升28.4% 显示打击力度持续加大 [5] - 司法机关通过建立一案双查机制加强协作配合等措施 提高办案质效形成惩治洗钱犯罪合力 [8] 洗钱行为认定标准 - 通过典当租赁买卖投资拍卖购买金融产品等方式转移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 [16] - 通过与现金密集型场所经营收入相混合的方式转移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 [16] - 通过虚构交易虚设债权债务虚假担保虚报收入等方式转移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 [16] - 通过买卖彩票奖券储值卡黄金等贵金属方式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 [16] - 通过赌博方式将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转换为赌博收益 [16] - 通过虚拟资产交易金融资产兑换方式转移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 [16] - 以其他方式转移转换犯罪所得及其收益 [15] 个人反洗钱防范措施 - 不要转借身份证件银行卡给他人使用 保护个人证件银行卡证券账户等信息安全 [11] - 不要透露个人金融信息财产状况 不要随意在网络上留下个人金融信息 [11] - 不要相信高额回报投资项目 应选择合法金融机构 了解投资风险收益特征 [11] - 不要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办业务 应亲自办理金融业务 发现涉嫌洗钱行为立即举报 [11]
存取逾5万不查资金来源用途,反洗钱如何“动态平衡”
36氪· 2025-08-15 01:59
中国应抓住FATF新一轮评估契机,持续提升反洗钱工作水准与相关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推 动中国反洗钱工作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令中国反洗钱监管全面迈向"风险为本"的精细化管 理时期。 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规则迎来新一轮调整。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 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相比2022年三部门发布的《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下称 《管理办法》,已暂缓实施),《征求意见稿》删去"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 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时,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相关规定。 这令一家股份制银行华东地区分行柜台员工陈娟稍微松了口气。 "尽管《管理办法》暂缓实施,但过去三年银行内部为了提升反洗钱工作水准,仍要求我们遇到用户一 次性存取大额资金(比如数十万元),需按照银行内部反洗钱工作要求,询问这笔资金来源或用 途。"她告诉记者。此举往往引发用户反感,甚至不少用户质疑银行在侵犯他们的个人隐私。 陈娟表示,《征求意见稿》的面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