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度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测压力”临港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第三极”
证券时报· 2025-08-19 18:57
制度创新 - 临港新片区首创"一线径予放行、二线单侧申报、区内不设海关账册"的监管新体系,带动汽车进出口通关效率提升50%以上 [2] -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推动滚装船通关时间节省约一天半,上半年上海南港外贸进出口车辆达29.3万辆,同比增长32.58% [2] - 临港新片区发布全国首批数据跨境场景化一般数据清单,涵盖智能网联汽车等3个领域11个场景,并推出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和操作指引 [3] - 以字段清单管理替代逐案安全评估,大大缩短数据流动耗时,为中方加入DEPA谈判提供监管范式 [3] 前沿产业集群 - 临港新片区建设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吸引世界一流企业、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集聚 [4] - 伦茨中国实现从"纯进口依赖"到"本土化全链条"的能级跃升,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80% [5][6] - 攀时集团专注于服务半导体行业,预计今年年底投产新项目,将增强临港在半导体产业链的竞争力 [6] 金融开放 - 滴水湖金融湾纳入上海"一城一带一湾"金融新格局,聚焦跨境金融、金融科技、离岸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已吸引超过600家企业落地 [7] - 临港新片区启动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将结算流程从2—3个工作日压缩至"秒级",对标香港、新加坡等成熟离岸中心 [7] - 建议探索提升临港离岸税制竞争力,在印花税和增值税免征的基础上探索所得税减免,并试点非自由兑换货币直连结算 [8]
专家:激活社区内生动力 多元协同破题“中国式养老”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14:41
人口老龄化现状与挑战 - 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8.7% 预计2035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1] - 经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养老模式转型 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持续弱化[1] - 70后至90后群体普遍存在养老困惑 源于人口-家庭共时性变迁压力[1]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向 - 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联动机制[2] -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立体化政策体系 通过政策导向牵引优质服务资源下沉[2] - 在社区层面建设融合老年食堂日间照料等功能的一站式综合体 打造步行15分钟服务圈[2] 科技赋能养老解决方案 - 借助物联网大数据搭建老年健康监测平台 实时追踪慢性病指标并通过AI预警风险[2] - 搭建养老云平台统筹服务机构志愿者医疗资源等要素 以智慧技术赋能精准服务供给[2] - 中国银发经济显现与相关产业融合加速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等阶段性特征[3] 社会资本与多元协同机制 - 通过税费减免运营补贴等政策吸引社会资本 扩大专业化服务供给规模[2] - 支持涉老公益基金会基层老年协会等组织发展 激活社区内生动力[2] - 形成政府兜底加社会补充的服务生态 多元协同激发服务活力[2] 保险行业创新机遇 - 保险业需提供多样化个性化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与服务[3] - 通过提供关联服务化解消费者焦虑 为长寿社会贡献保障密码[3] - 积极推动模式创新应对银发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技术变化[3]
“头雁”临港新片区以制度创新答题
搜狐财经· 2025-08-18 00:54
制度创新成果 - 形成突破性制度创新典型案例166个 其中全国首创案例79个 [1][2] - 数据跨境流动机制破冰探索 已有20多家企业开展"来数加工"业务 [1][2] - 建立"负面清单+操作指引"数据跨境管理模式 设立数据跨境服务中心并搭建跨境数据专线 [5] 外资开放试点 - 成功帮助三家外资企业获得增值电信试点牌照 包括科戈波特货运代理公司 [3] - 试点放开外资增值电信业务持股比例限制 为外资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 [3] - 外资增值电信试点覆盖国际数据云服务、离岸金融贸易、航贸数字化等创新领域 [3] 贸易便利化措施 - 洋山特殊综保区首创"径予放行"政策 货物通关时间由2天缩短至2小时 [4] - 政策减少企业50%报关成本 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6.9% [4] - 政策覆盖上海港主要口岸 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等时效敏感产业受益显著 [4] 跨境金融创新 - 落地全国首单非居民并购贷款 金额1.48亿元 [6] - 试点放宽非居民并购贷款限制 帮助国内企业境外收购 [6] - 离岸贸易免征印花税政策延续至2027年 试点范围全国扩围 [6] 离岸贸易发展 - 离岸贸易规模突破150.4亿美元 增长23.6% 占全市比重48.2% [7] - 集聚超百家企业开展离岸贸易 央行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改革试点 [6][7] - 离岸贸易审单结算从几天缩短至秒级 破解结算效率难题 [6] 再保险制度探索 - 建立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 推出凭证和数据标准化方案 [7] - 减少保险机构信息不对称和数据"尾差"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7] - 制定中国特色再保险登记交易标准 提升全球话语权 [7] 科技创新支持 - 高新技术企业从254家增长至1596家 [9] - 启动"拨改投"创新试点 单个团队最高支持500万元 [9] - 每年投入2亿元资金 通过专项补贴支持早期创业团队 [9] 人才与城市建设 - 发布创客新政"十二条" 启动近1万平方米"临港·创客之家" [8] -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功能区和青年创业生态标杆区 [10] - 强化对科创青年人才集聚的支持 以制度创新滋养创新创业城市 [8][10]
集聚多个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国家战略落子,深圳这区域有新变化
南方都市报· 2025-08-15 03:52
国家战略定位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总面积3.89平方公里 采用"一区两园"模式 包括3.02平方公里深圳园区和0.87平方公里香港园区 [2] - 国务院于2023年8月印发深圳园区发展规划 香港特区政府2024年11月公布香港园区发展纲要 完成战略协同布局 [2] - 发展定位为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 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 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 目标成为世界级科研枢纽 [3] 科技创新成果 - 已汇聚200余个高端科研项目 447家科技企业 1.5万余名科研人才 [4] - 取得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 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桌面型电子显微镜 大模型环境下硬件加密产品SPU等重大科研成果 [5] - 建成特种具身机器人 化合物光芯片 智能化自动化药物发现 智慧医疗机器人4个中试服务平台 [8] - 引进深港澳芯片联合研究院 澳门大学集成电路微电子研究院 华大九天 国微福芯 九同方等芯片领域重点机构 [8] 企业研发集聚 - 引进8个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 包括苹果应用研究实验室 星巴克数字技术创新中心 意法半导体全球封测创新中心 [6] - 吸引招商局 华润 中国钢研 中国一汽 中煤科工等央企布局研发中心 [7] - 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 已吸引66家香港科研机构和企业批量落地 [17] 制度创新突破 - 全国首创"科汇通"试点业务 解决外资非企科研机构资金账户难题 经验复制至16个城市 [11] - 完成科创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 累计获批1000万美元外债额度 [11] - 开展全国首个数据跨境交易试点 累计完成110笔跨境数据交易 金额达3.34亿元 [13] - 实施企业所得税15%优惠税率 香港居民个人所得税超过香港税负部分予以免征 [17] 深港协同机制 - 发布首个深港"联合政策包" 在人财物及配套方面实现全链条政策协同 [15] - 集聚香港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5所世界百强高校超10个科研平台 [16] - 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协作平台 形成"三中心一所"生命健康产业战略格局 [17] 基础设施进展 - 皇岗口岸重建取消货运功能 新增口岸综合服务和国际科技服务功能 东北侧规划国际人才社区 [20] - 推动原皇岗口岸货检区40万平方米土地空间释放 规划建设国际协同创新区 [21] - 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至前海段 前海至皇岗口岸段加快建成 推动香港北环线支线接入新口岸 [20] - 通过"租购改建"方式建成13个专业园区 整备改造科研空间 [21]
【发展之道】 新质引擎驱动经济稳航
证券时报· 2025-08-14 18:39
中国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达5.3% [1] - 新能源汽车和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激增35%以上 [1] - 消费市场表现强劲,以旧换新补贴带动4亿人次参与,销售额达2.9万亿元 [2] 新质生产力发展 -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山东日照钢铁企业拆除小高炉并建设3000立方米智能高炉 [1] - 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生产效率 [1] - 3D打印等先进技术推动制造业升级 [1] 消费市场趋势 - 文化娱乐消费增长,如《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和"苏超"赛事带动相关消费 [2] - 消费升级浪潮重塑经济版图 [2] - 中国消费市场展现强大内生动力,兼具"世界工厂"制造能力和"全球市场"消费潜力 [2] 改革措施 - 杭台高铁引入民营资本 [2] - 低空经济法规突破 [2] - 科技成果转化采用"先用后付"模式 [2] - 全国统一大市场实行"非禁即入"原则 [2] 政策支持 - 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实体经济 [3] - 科技创新再贷款为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3] - 财政、货币、产业政策协同发力 [3]
擦亮商圈小店“门面” 黄浦通过制度创新与精准服务 让户外招牌更亮丽
解放日报· 2025-08-13 01:35
政府服务创新 - 黄浦区绿化市容局通过制度创新与精准服务打造安全规范美观的户外广告与招牌 [1] - 提供标准化审批流程及量身定制服务方案 包括一对一咨询和现场勘查 [1] - 通过窗口帮办、远程帮办和上门帮办等多渠道协助商户完成户外设施设置 [1] 商业氛围营造 - 投影式户外广告在历史老建筑上应用 不损伤建筑外部且满足商户宣传需求 [1] - 哈吉斯旗舰店安装四层楼高摩天轮光影装置 作为上海市光影节支持项目点亮街区 [1] - 今年以来已协助221家商户完成户外广告与招牌的规范设置和优化改进 [1] 城市景观管理 - 黄浦区灯光景观管理所专业指导投影广告应用 增添夜上海迷人效果 [1] - 户外设施需符合城市美观安全规范要求 同时融入城市整体风貌 [1] - 通过帮办形式指导街道办事处规范户外招牌备案工作 [1]
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青岛以开放主动赢得发展主动
人民日报· 2025-08-12 01:45
跨国公司投资与生产基地建设 - 英国阿斯利康连续3年在青岛追加投资 新生产基地预计2028年底投产 [1] - 德国安迈铝业集团深耕青岛27年 第四次增资新建煅烧氧化铝工厂 [1] 物流与贸易通道建设 - 青岛中欧班列17天抵达欧洲腹地 国际公路运输7天直达莫斯科 [2] - 青岛港连接180国700多个港口 胶东机场通达128个国内外城市 [2] - 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32条线路 联通23国54城 开通223条定期航线及42条上合组织海运航线 [2] 制度型开放创新 - 青岛自贸片区推行药食同源商品"白名单"制度 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50% [3] - 改革后60余家药食同源企业入驻 形成进口、加工、跨境贸易多产业链 [3] - 2024年取消"年进口额1000万元"限制 允许关联多家食品单位 中小微企业直接受益 [3] - 片区累计形成332项创新成果 97项向全国推广 [3] 上合示范区产业升级 - 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单生产线可组装近20种冰箱型号 2024年前7月订单量大幅上升 [4] - 上合示范区获山东省23项支持措施 涵盖综合改革、平台建设、经贸合作等4方面 [5][6]
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进出口展现较强韧性——从数据看长三角经济稳健态势
经济网· 2025-08-11 03:36
区域协同与新兴产业 - 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9.1% 其中人工智能制造业增长12.3% 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长11.7% [2] -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8%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 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 [2] - 浙江省算力服务、数据服务、算法模型、智能终端营收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安徽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7.8% [2] - 信达生物在长三角布局研发、转化、制造、应用全链条 旗下减肥药玛仕度肽注射液获批 打破进口垄断 [2][3] - 纳琳威依托长三角创新生态 研发中心设在上海 生产基地放在江苏南通 联盟浙江供应商和安徽科研机构 形成产业链协同 [3] - 纳琳威功能性窗膜打破国外垄断 隐形车衣赛道装贴率7年翻170倍 江苏南通超级工厂实现全智能化生产 瑕疵率降60%以上 [3] 外贸与制度创新 - 上半年长三角地区进出口规模达8.16万亿元 同比增长5.4% 占全国进出口总值37.4% 江苏、浙江、上海进出口额分别为2.81万亿、2.73万亿、2.15万亿元 增长11.1%、9.4%、9.1% [4] - 江苏扬州开通铁海联运专列 货运时间从一周缩短至最短一天 提升光伏、家电、汽车零配件等出口效率 [5] - 浙江舟山离岸贸易平台与上海跨境通数据互联 单证审核从2个工作日压缩至30分钟 [5] - 航运贸易区块链网络启动运行 支撑离岸贸易、大宗商品交易等场景 拉动企业超30万家 交易金额上万亿元 [6] 基建与数字经济 - 北沿江高铁南通新站建设推进 作为长三角首个集高铁、城际、地铁、公交于一体的综合枢纽 推动区域一体化 [7] - 长三角高铁运营里程从2018年4150公里提升至7700公里 增长逾85% [7]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项目进展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阿里巴巴等项目投运 与安徽智算中心形成呼应 [8] - 算力枢纽节点发挥集群规模效益 降低企业成本 串联上海研发、苏浙制造、安徽算力资源 形成数字时代核心竞争力 [8]
海南封关,对广东意味着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8-11 00:21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 - 海南自由贸易港将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封关运作 进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新阶段 [1] - 封关后海南与国际联系更便捷 加快全球优质要素集聚 为全国改革开放探路 [3] 粤琼协作机遇 - 粤琼通过制度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实现1+1大于2的协同效应 广东依托大湾区产业基础和海南政策优势发挥"双循环"枢纽作用 [2] - 海南封关后形成"境内关外"管理特征 享受零关税、低税率优惠 广东提供产业支撑 两地政策梯度差异增强互补性 [3] - 资金流动加快 海南企业可开展灵活跨境融资 不受内地额度限制 [4] - 人才流动优化 海南个税优惠(工作满183天适用15%税率)与湾区研发协同形成"人在海南纳税 人在湾区研发"模式 [4] 产业协作与升级 - 粤琼产业格局从"广东制造、香港出口"转向"广东制造、海南增值、全球销售" 如格力压缩机在海南组装空调后零关税出口东盟可降18%成本 [6] - 海南要求制造业企业实现30%增加值 防止空心化 广东企业可将中低端产线迁海南享15%企业所得税优惠 保留研发中心在本地 [7] - 广东海南先进制造业合作产业园已落地52个产业项目 总投资120亿元 康佳带动8家广东上下游企业组团发展 [6] 区域布局与机制创新 - 粤西为支点(湛江承接绿色石化、新能源装备产业 2025年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12.99%) 珠三角为引擎 协同打造新格局 [8] - 横琴作为制度对接实验田 高栏港综保区联动海南开展飞机引擎维修 职业资格互认实现人才自由执业 [8] - 广州黄埔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研发外包服务海南医药产业) 深圳打造海南离岸贸易结算中心及数据跨境流动试点 [8] - 省级统筹与市场化结合 设立粤琼联合工作组动态调整产业目录 推广"湾区研发+海南政策"模式(如康佳研发在大湾区 加工在海南) [9] 制度创新扩散 - 信用互认覆盖120万市场主体 海南进口化妆品备案进入内地审批时间从6个月缩至15天 促进产业协同 [5]
前海梦工场孵化国高企业79家 “港澳e站通”提供服务事项380项
深圳商报· 2025-08-09 21:44
进出口贸易 - 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值达2608 6亿元 同比增长11 5% 占广东省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约三分之二 [1] - 谷歌跨境电商加速中心(深圳)投入运营 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独立站建设及跨境出海等全方位服务 [1] - 前海在消费电子 时尚 机械制造等产业具有集聚生态 海外品牌建设潜力广阔 [1] 现代服务业发展 - 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吸引汇丰 瑞银等400余家金融机构入驻 成为国内港资 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度最高区域之一 [2] - 前海新设QFLP基金规模占深圳九成以上 QDIE额度占深圳市八成 [2] - 深港国际法务区引进6家外国律师事务所 共262家法律机构 [2] - 深圳国际仲裁院在册仲裁员2078名 受理案件当事人覆盖143个国家和地区 连续3年仲裁受案金额突破千亿规模 [2] 制度创新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连续四年位居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排名首位 [2] - 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882项 其中104项在全国复制推广 [2] - 通过资质认可 合伙联营等特殊机制推动香港注册税务师 会计师 律师等26类专业人士在前海执业 [3] 深港合作 - "港澳e站通"累计提供服务事项380项 [3] - 前海梦工场在园团队556家 其中香港团队463家 累计培育孵化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9家(香港团队39家) [3] - 为香港青年提供免费短期住宿"港青驿站" 一站式通勤专线及跨境巴士服务 [3] - 詠藜園 永年士多 愈欣书店等港资品牌入驻 构建"科创+人文"融合园区生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