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
icon
搜索文档
从生态理论到发展实践的中国答卷——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
中国经济网· 2025-08-16 00:14
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起源于2005年浙江余村关闭矿区的转型实践,现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1][2] - 余村从"卖石头"转向"卖风景",废弃矿坑改造为露营地,水泥厂旧址建成文化设施,2021年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2] - 理念推动全国生态改善:北京PM_2.5浓度从2015年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30.5微克/立方米,重度污染天数从46天减至1天[3] 生态治理成效 - 全国重点城市PM_2.5浓度十年累计下降56%,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64.1%提升至90.4%[4] - 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5] - 福建厦门通过综合治理筼筜湖、修复五缘湾生态,黑龙江伊春旅游人次和收入连续两年增长超50%[3] 清洁能源与产业转型 - 中国提前实现2030年风光装机目标:截至2024年5月太阳能装机10.8亿千瓦,风电5.7亿千瓦,合计16.5亿千瓦[7] - 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2年1.3万辆增至2024年1316.8万辆,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010年2万亿元增至近10万亿元[7] - 贵州"光伏+农业"模式装机达2700万千瓦,青海绿电1500公里输送至河南等16省份[6] 循环经济与绿色基建 - 再生材料占比显著:70%纸、26%钢铁、26%有色金属、20%塑料来自再生材料,50%建材来自固废[7]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钢铁生产体系,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构建清洁低碳交通体系[7] 国际影响与全球合作 - 中国科学家首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科学与创新奖,塞罕坝林场等案例多次获奖[9] - 推动《巴黎协定》实施,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菌草技术、光伏电站等绿色项目惠及非洲、中东等地[10] - 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领先,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7]
卧龙新能一体化布局风光储氢业务
证券日报· 2025-08-15 16:49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将融合风光储氢业务优势进行一体化布局 包括资源融合构建产业生态和技术融合强化新能源技术优势 [1] - 公司于3月份完成对龙能电力 卧龙储能 卧龙氢能及舜丰电力四家新能源公司的收购 将光伏 风电 氢储能等业务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 -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 聚焦光伏 风电 氢储能等优质新能源项目 优化资源配置并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1] 财务表现 - 2025年半年报显示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 50亿元 营业利润1 31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 82亿元 [1]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为38 35亿元 [1] 市值管理 - 公司多措并举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组织业绩说明会 投资者接待日和股东会等活动 [2] - 公司拓展沟通渠道保障投资者知情权 优化信息披露机制和舆情监测机制以提升信息披露质量 [2] - 公司严格遵守信息披露法规 及时准确完整披露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 提升透明度 [2] 市场拓展 - 公司着力加强核心技术能力建设 持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开拓海内外市场 [1]
悦达投资: 悦达投资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5 16:2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58亿元,同比下降22.01%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2万元,同比增长27.62%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58.7万元,上年同期为-6592万元 [2] - 总资产100.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2%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27%,同比增加0.04个百分点 [2] 主营业务情况 - 新能源业务包括光伏、风电、储能、碳资产管理等 [3][6][7] - 智能制造业务涵盖智能农装、纺织、专用车等 [5][6] - 新材料业务包括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和钢渣综合利用 [4][5] - 其他业务涉及物流、公路收费、火电等 [7] 新能源业务进展 - 东台100MW/200MWh共享储能项目并网投运 [12] - 灌东150MW光伏项目完成主体工程 [12] - 中标盐城国能大丰H5200MW海上风电CCER开发项目 [13] - 生物质颗粒项目建立秸秆收储体系,与3家电厂签订掺烧协议 [13] - 售电业务代理32家企业,年代理电量2.55亿千瓦时 [14] 行业数据 - 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0亿千瓦,同比增长54.2% [8] - 全国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7% [8] - 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 [8] - 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6.69亿吨 [8] -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688.3万辆,同比增长35.2% [10] 研发与投资 - 智能农装公司完成300马力电驱混动拖拉机样机试制 [15] - 纺织公司10万锭细纱单产和运转率同比提升 [15] - 专用车公司研发第三代压缩车,装载量大幅提升 [16] - 对东台市东悦新能源科技公司增资6900万元 [19] - 持有珩创纳米7.31%股权,其磷酸锰铁锂产品市占率超45% [14]
雅博股份: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5 16:24
公司概况 - 公司全称为山东雅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雅博股份,股票代码002323,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2]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宗辉,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位于上海市天山西路789号中山国际广场A栋6层 [2] - 公司采用双主业发展模式:建筑金属屋面围护系统和新能源业务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6亿元,同比下降3.55%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24万元,同比减亏8.49%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46万元,同比改善94.16% [3] - 总资产9.3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0.12% [3] - 光伏业务收入7116万元,同比增长573.03%,占总收入比重从8.77%提升至61.17% [12] 业务结构 - 金属屋面工程业务收入2480万元,同比下降77.10%,占比从89.79%降至21.32% [12] - 光伏业务形成"开发+EPC+数字化运维"完整产业链闭环,涵盖BIPV、微电网系统建设与运维 [4][5] - 采用BIM技术进行项目管理,通过5D协同管理平台控制工程质量和成本 [5] 行业环境 - 2025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68亿千瓦,同比增长99.3%,占新增装机总量的91.5% [8] -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21.59亿千瓦,占总装机的59.2% [8] - BIPV市场2022-2025年CAGR预计达81%,2025年新增装机或达25GW,市场规模约757亿元 [10] 核心竞争力 - 拥有住建部批准资质17项,行业特许认证资质11项,专利及软著授权358项 [8] - 参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等国家级重点工程 [9] - 研发投入2024年达948万元,掌握金属屋面防水、保温隔热等关键技术 [8] - 与东北电力大学等院校合作培养交叉型人才,强化BIPV领域能力 [11] 管理团队 - 2025年6月27日完成董事会换届,张宗辉当选董事长,倪永善任董事兼总经理 [19] - 新聘任袁圣明为常务副总经理,朱庆华、张领为副总经理,马龙运为财务总监 [19]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融和元储·完成超亿元B轮战略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8-15 16:05
公司融资动态 - 融和元储完成超亿元B轮战略融资 由中集资本、永康产投、原信资本联合投资 [2] 公司背景与定位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定位为零碳能源运营商 将电池储能视为新电力系统的操作系统 [3] - 通过自研储能硬件、AI调度平台与资产托管服务 提供全生命周期零碳方案 覆盖电站、工商业园区和家庭侧 [3] - 连续跻身WoodMac全球储能企业前十 [3] 融资资金用途 - 30%资金用于新一代314Ah大容量电芯与液冷PACK迭代 [4] - 40%资金用于建设海外本地化运维中心 加速欧洲、中东项目交付 [4] - 30%资金用于数字孪生运营平台升级 实现储能资产20年全生命周期收益最大化 [4] 投资方观点 - 中集资本认为公司将重资产储能做成轻运营服务模式 降低客户CAPEX并锁定长期现金流 [5] - 团队兼具电力交易、电池与软件基因 在全球化交付与本地化融资方案上具备可复制路径 [5] - 符合中集装备+场景协同战略 [5] 行业与市场观点 - 双碳1+N政策体系持续完善 各部委正细化储能容量补偿、隔墙售电细则 行业落地速度超预期 [6] - 融和元储以运营为核心、轻资产出海 体现中国创业者在硬科技赛道的全球雄心 [6]
新宏泰: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5 16:03
行业概况 - 公司所处行业为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业(C3823),属于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下的细分领域[1] - 2025年1-6月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11.0亿千瓦(54.2%),风电装机5.7亿千瓦(22.7%)[3] - 全社会用电量4.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用电量3.15万亿千瓦时(2.4%),第三产业用电量0.92万亿千瓦时(7.1%)[3] - "双碳"政策推动新能源光伏、风电、充电桩、储能等领域需求增长,为行业带来新机遇[3] 公司经营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同比下降2.45%;归母净利润3427.28万元,同比下降8.94%[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187.32万元,同比下降66.21%,主要因销售收入现金减少及原材料采购现金增加[2][4] - 研发费用1661.51万元,同比增长27.51%,显示公司加大研发投入[4] - 货币资金4.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48%,主要因理财产品减少[7] 产品与技术 - 主营产品包括低压断路器、BMC/SMC模塑绝缘材料及制品、微型电机及电动操作机构等[3] - 拥有227项有效专利(86项发明专利),参与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5] - 研发的HTW65系列开关获评十大电气创新产品,在绝缘材料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5] - 具备从材料研发到产品成型的完整生产能力,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3] 市场与客户 - 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56.35%,主要为施耐德、西门子等国际知名电气企业[9] - 上半年新开发开德等6家新客户,与施耐德等10家客户进行接洽[4] - 通过同步开发策略与核心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为其供应链重要环节[5] 战略举措 - 完成宏森电子和津低宏泰两家子公司的股权转让,优化资产结构[8] - 投入450万元推进数字化改造,包括自动化产线建设和物流系统升级[4] - 聚焦重点行业头部客户,挖掘新能源等领域发展机会[4] - 持续推进智能化设备改造,实现机构转轴全系列激光焊接批量化生产[4]
“零碳园区”概念火热,如何炼就“真零碳”?服贸会上将揭秘
南方都市报· 2025-08-15 14:34
服贸会环境服务专题展概况 - 2025年服贸会环境专题展启用首钢园7号馆 展览面积6600平方米 以"绿色生产力赋能地球家园"为核心主题 [1] - 50余家企业将线下参展 包括16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 形成"领军企业为链主、垂直产业链上下游联动"的展示格局 [1] - 集中展示新能源与能源低碳服务、环境生态服务与循环经济、绿色低碳数字化技术与服务三大核心领域前沿成果 [1] "零碳园区"方案馆亮点 - "零碳园区"方案馆为行业特色主题展馆 由国际绿色经济协会策划并组织近10家参展企业 集成展示全要素全流程解决方案 [2] - 展馆定位为前沿解决方案标杆示范展区 既是政策调研试点 也是零碳园区科普场景 同时为产业解决方案与省市政府搭建合作平台 [2] -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为零碳园区提供设计及运行阶段的零碳评价标准技术服务 上海方融科技提供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解决方案 [2] 参展企业技术方案 - 华贸集团将呈现全国首个全周期零碳智慧商圈 覆盖楼宇运营、能源供应、空间设计与消费场景 [3] - 中铁科学研究院为园区环境治理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中国船舶集团新能源公司融合生物质能源与热熔盐储能技术 [3] - 天津创能新材料科技提供光伏建筑一体化解决方案 河北华通科技基于华智控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 [3] 水务科技展区特色 - 2025北京水务科技创新大会以"科技赋能水务·创新服务生活"为主题 数智水务板块面积375平方米 [4] - 重点展示智慧水务、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人工智能+水务、水务数字孪生四方面内容 [4] - 滨水空间板块135平方米 实物展示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清河之洲设计模型 引入VR设备实现沉浸式体验 [4][5] "北京服务"品牌展示 - 环境服务专题整合北京科创资源 构建以服务贸易为根基、关键技术为支撑、成果转化为导向的绿色创新体系 [6] - 重点展示智慧水利系统、AI智能固废焚烧系统、危化品运输管理服务等近30项代表性成果和实际应用场景 [6] - 北京朝阳环境将展示全场景多链路AI智慧焚烧系统 垃圾发电主蒸汽稳定性提高36%-48% 自动投运率达98%以上 [7] 会议论坛活动 - 环境服务专题将举办9场会议论坛 包括生态环保产业服务"双碳"战略院士论坛、气象经济论坛等 [8] - 全球绿色经济发展论坛汇聚500位嘉宾 发布近10项重磅成果 包括《生态社区建设与评估导则》标准等 [9] - 论坛设置院士报告、政策发布、专家座谈等环节 分享环境服务领域最新技术突破与示范应用 [8]
凯赛生物: 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5 14:10
主营业务与经营质量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167,076.79万元,同比增长15.68%,净利润31,311.87万元,同比增长26.54%,扣非净利润30,090.43万元,同比增长25.53% [2] - 通过定向增发引入招商局集团作为战略股东,完成59.15亿元融资,双方合作推进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链建设,包括注册合资公司招商凯赛(合肥)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2][3] - 在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CFRT)领域取得技术突破,产品获新能源、物流等领域商业化订单,并联合设立安徽凯酰时代复合材料公司开发电池壳体等应用 [4] 研发创新与技术突破 - 上半年研发投入12,264.98万元,同比增长22.58%,占营收比例7.34%,重点推进绿色二元酸、生物基哌啶等6大研发项目 [6] - 生物法癸二酸成为化学法替代案例,生物基哌啶完成许可证办理并开始销售,Bio-PPA CFRT复合材料拓展商业化验证场景 [6] 股东回报与市值管理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元(含税),合计派发2.88亿元 [5] - 拟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强化信息披露透明度,通过业绩说明会、投资者调研等渠道加强沟通,上半年回复15条上证E互动提问 [7] 公司治理与组织优化 - 内部审计部门动态监控重大风险,总经理室每月开展绩效评估,3月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并组织核心人员参与内外部合规培训 [8][9] - 推进组织架构升级,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建立科学激励机制以匹配研发及新项目需求 [4][9] 产业链生态与战略合作 - 与招商局集团共建合成生物材料产业集群,合肥项目落地标志着生物基材料"单体-树脂-复材-制品"全产业链生态成型 [3] - 合资公司布局氢气储存、城市空中交通等新兴领域的热塑性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应用 [4]
从“智”的突破到“质”的跃升 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以数智引擎驱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5 12:49
核心观点 - 公司以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推动能源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双主业协同发展,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3][5][8] - 公司在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新材料领域持续投入研发,取得显著科技成果,包括23项工法、专利和科技成果奖,43项科技立项和新技术推广[3] - 通过AI、BIM、无人机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公司实现了工程建设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和智能驱动的转型,显著提升了效率和安全性[5][6][8] 战略规划 - 公司制定了"十五五"发展路径,聚焦19项核心编制方向和38个深度研究专题,推动能源建设与城市建设双主业协同发展[3] - 锁定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新材料"四新"领域,持续提升科技硬实力,抢占技术制高点[3] - 深化全球市场布局,加大氢能、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加速绿色转型[8] 技术创新 - 自主研发AI智能体平台,覆盖安全管控、智能投标、智慧建造等40余项应用,显著提升管理效率[5] - AI视觉算法实现秒级风险识别,标书智能评审系统提升标书编制效率,BIM+智能建造云平台集成50余项功能[5] - 新能源电站运维平台实现光伏场站"无人值守、少人值班",运维成本大幅降低[5] - 在合肥六中新桥校区项目中应用"玻璃安装精灵"、三维激光扫描仪、钢结构焊接机器人等黑科技,诞生14项国家专利和4项省级工法标准[6] 业务发展 - 深耕"沙戈荒"、"水风光"一体化大基地项目,成立设计咨询公司和数字化公司,推进数智化转型[4] - 成功落地广西首个"交能融合"零碳供能高速公路项目和界首市公共建筑整体推进PPP项目,标志全产业链服务能力跃升[4] - 在内蒙古达拉特旗光伏项目中,智能铺装机器人作业效率超人工4倍以上,在河北井陉山地光伏项目中,无人机破解复杂山地运输难题[8] 管理优化 - 打造数字化综合管控平台,覆盖协同办公、企业邮箱、数字人资等核心职能,实现远程实时管控[6] - 推行精益化管理,总部专家团队远程指导施工方案优化,管理人员下沉一线实施精准培训[7] - 发布138项"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规范决策行为,推行"亏损必审计、必考核、必严查"的铁律[7] 人才建设 - 实施"基石计划"、"锐进计划"、"领航计划",智慧学习平台为员工定制"学习地图",选拔青年到急难险重岗位历练[8] - 通过项目一线实战练兵,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8]
高端转型与新兴领域市场放量 巨力索具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37.21%
证券日报网· 2025-08-15 12:4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17.4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5.08万元,同比增长137.21%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559.83万元,较去年同期-159.81万元扭亏为盈 [1] - 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速,反映盈利能力结构性改善 [1] 业绩驱动因素 - 产品高端化转型和新兴领域市场放量是业绩增长主因 [1] - 传统领域(冶金、矿山、建筑)需求增速放缓但存量市场仍大 [1] - 新兴领域(风电、光伏、核电、海上风电、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铁)需求增长旺盛 [1] - 海外基建项目带动索具出口增长 [1] 业务转型成果 - 深海系泊系统和新能源配套索具等高端领域布局初见成效 [2] - 深海系泊系统产品线完整,技术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应用于深海油气平台、浮式风电设施等高端场景 [2] - 在深海经济领域获国家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专业论文1篇,执行2项船级社标准 [3] - 海外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中标沙特法赫德国王体育场1.15亿元项目,为印尼雅万高铁、埃及新首都CBD等工程提供特种索具解决方案 [3] 未来战略方向 - 重点布局海洋工程领域,加大深海系泊系统研发,拓展海上漂浮式风电、深海养殖、深海油气开采等应用场景 [3] - 发力新能源(风电)配套领域,开发适用于10MN以上大型海上风机的吊具及运维产品 [3] - 加强基础研究,开展新型材料智慧索具、索力监测技术等前沿项目 [3] 行业专家观点 - 业务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对传统领域依赖大幅降低,海洋工程和新能源配套索具占比快速提升 [3] - 业绩增长通过主动调整业务结构、抢占技术制高点实现质变 [4] - 深海系泊系统订单落地情况和新能源领域市占率变化是投资者关注重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