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生态理论到发展实践的中国答卷——写在“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
中国经济网·2025-08-16 00:14

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起源于2005年浙江余村关闭矿区的转型实践,现已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1][2] - 余村从"卖石头"转向"卖风景",废弃矿坑改造为露营地,水泥厂旧址建成文化设施,2021年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2] - 理念推动全国生态改善:北京PM_2.5浓度从2015年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30.5微克/立方米,重度污染天数从46天减至1天[3] 生态治理成效 - 全国重点城市PM_2.5浓度十年累计下降56%,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从64.1%提升至90.4%[4] - 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连续4年超90%[5] - 福建厦门通过综合治理筼筜湖、修复五缘湾生态,黑龙江伊春旅游人次和收入连续两年增长超50%[3] 清洁能源与产业转型 - 中国提前实现2030年风光装机目标:截至2024年5月太阳能装机10.8亿千瓦,风电5.7亿千瓦,合计16.5亿千瓦[7] - 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2年1.3万辆增至2024年1316.8万辆,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从2010年2万亿元增至近10万亿元[7] - 贵州"光伏+农业"模式装机达2700万千瓦,青海绿电1500公里输送至河南等16省份[6] 循环经济与绿色基建 - 再生材料占比显著:70%纸、26%钢铁、26%有色金属、20%塑料来自再生材料,50%建材来自固废[7] - 建成全球最大清洁钢铁生产体系,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构建清洁低碳交通体系[7] 国际影响与全球合作 - 中国科学家首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科学与创新奖,塞罕坝林场等案例多次获奖[9] - 推动《巴黎协定》实施,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联盟,菌草技术、光伏电站等绿色项目惠及非洲、中东等地[10] - 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领先,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第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