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协议

搜索文档
市场无视关税大限撑起美股新高 华尔街豪赌“特朗普临阵退缩”策略再现
智通财经网· 2025-07-02 00:06
部分原因在于市场预期特朗普将延续"威胁强硬措施后妥协"的一贯模式,分析师将这一策略戏称 为"TACO"(特朗普总是临阵退缩)。但更关键的是,华尔街专业人士认为,在经济保持健康、美国企业 似乎从容应对贸易政策的当下,逆势做空市场毫无意义。 "7月9日仍是焦点,但如今市场关注的因素太多了,"派珀桑德勒公司首席投资策略师迈克尔·坎特罗维 茨表示,"投资者再次放宽心:只要利率、通胀和失业率不飙升,股市将继续震荡上行。" 美东时间周一,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标普500指数和纳指均再创历史收盘新高。标普500指数刚刚结束 2023年12月以来表现最佳的季度,虽周二小幅回落0.1%跌破6200点,但此前曾成功突破该关口。以科 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100指数也迎来2023年3月以来最佳季度,两大指数一季度均录得跌幅。 与此同时,交易员已加大对市场最高风险领域的配置。即便在4月以来25%的涨势中多数按兵不动的机 构投资者,也正逐步入场。期权数据显示,华尔街并不担忧短期内出现剧烈波动。 智通财经APP获悉,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暂停期将于7月9日结束,目前达成的协议寥寥无几,谈判进 展甚微。然而,曾因贸易新闻剧烈波动的股市如今似乎视风险 ...
金十数据全球财经早餐 | 2025年7月2日
金十数据· 2025-07-01 23:05
宏观经济与政策 - 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11] - 6月财新中国PMI录得50.4,较5月上升2.1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 [13] - 香港金管局买入200.18亿港元以稳定港元汇率 [3][13] 国际贸易与关税动态 - 特朗普称不考虑延长7月9日关税谈判截止日期,并对与日本达成协议表示怀疑 [3][12] - 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与印度的贸易协议"非常接近" [3][9] - 美国参议院通过"大而美"法案,众议院预计本周投票 [3][12] 金融市场表现 - 美元指数收跌0.14%至96.64,10年期美债收益率报4.2443% [3] - 现货黄金上涨1.08%至3338.92美元/盎司,白银下跌0.2%至36.01美元/盎司 [3][6] - WTI原油上涨0.78%至64.86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上涨0.93%至67美元/桶 [4][6] 全球股市动向 - 美股分化:道指涨0.91%,纳指跌0.82%,特斯拉跌5.3% [4] - 欧洲股指涨跌不一,德国DAX30跌0.99%,英国富时100涨0.28% [5] - A股上证综指涨0.39%,创业板指跌0.24%,全日成交额1.5万亿元 [5] 行业与企业动态 - 创新药概念股走强,银行股反弹,建设银行创历史新高 [5] - 数字货币、数字哨兵等板块跌幅居前,雄帝科技跌逾8% [5] - 比亚迪6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12%至38.26万辆 [13] 央行与货币政策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不排除任何一次会议降息的可能 [3][12] -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不会承诺未来利率路径 [10]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称当前利率低于中性水平 [10]
美欧关税谈判:欧盟设红线 要求关键领域关税立即减免
智通财经网· 2025-07-01 13:07
欧盟与美国贸易谈判核心诉求 - 欧盟要求在7月9日截止日期前达成的任何贸易协议中,关键行业立即获得关税减免,但预计协议仍将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等 [1] - 欧盟委员会在华盛顿重点推进三大核心诉求,已接受美国10%的基准关税作为不可回避的底线 [1] - 双方正致力于达成原则性协议,具体细节有待后续敲定,特朗普政府仅单方面列出对欧诉求,未作出任何让步承诺 [1] 欧盟的具体关税要求 - 要求将基准关税恢复至特朗普执政前水平,或实现特定行业的零关税互惠,包括目前被征收10%关税的酒精饮料和医疗技术产品 [1] - 要求协议覆盖商用飞机及零部件、药品和半导体等美方正在调查但尚未加征关税的领域 [1] - 特朗普6月曾表示医药产品关税将"很快"公布 [1] 欧盟对汽车和钢铁铝制品关税的要求 - 要求取消25%的汽车及零部件关税,立即降低6月刚上调至50%的钢铁铝制品进口关税 [2] - 汽车关税是欧盟的"红线",但双方目标存在根本冲突,特朗普旨在重振美国汽车制造业,而欧盟则希望为其汽车业争取开放市场 [2] 欧盟对协议实施时间的要求 - 要求初始协议达成后立即实施关税减免,而非等待最终协议签署,多个欧盟成员国明确表示缺乏此项条款的协议将不可接受 [2] - 欧盟贸易事务主席Maros Sefcovic与欧委会主席内阁主任Bjoern Seibert将于本周晚些时候赴华盛顿作最后冲刺 [2]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 - 特朗普已将加税期限暂缓至7月9日,警告称未达成协议的国家将面临商品关税从10%基准线最高飙升至50%的惩罚 [2] - 对欧盟的惩罚性税率虽然暂定为20%,但特朗普曾威胁对所有欧盟进口商品征收50%关税 [2] 谈判结果的可能性 - 谈判结果仍存在从框架协议成功签署到美方扩大加税范围等多种可能性 [3] - 如果即时关税减免目标未能实现,布鲁塞尔将面临两难抉择:要么接受严重失衡的条款,要么启动反制措施 [3] - 另一种可能是延长谈判期限,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周一表示任何延期决定权在特朗普,但所有协议须在9月1日前完成 [3]
豆粕:面积报告低于预期,有利于支撑期价
国泰君安期货· 2025-07-01 09:4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美豆种植面积低于预期,有利于支撑豆价,种植面积意向报告影响偏多,季度库存报告高于预期影响偏空,但种植面积报告影响更大,对2025年美豆产量形成有关键影响 [1][16] - 后期需关注美豆主产区天气、美豆优良率以及美国关税政策、贸易谈判或贸易协议,其中贸易协议是美豆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2][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USDA种植面积意向报告 - 6月报告预估2025年美豆种植面积8338万英亩,低于市场预期均值8366万英亩、略低于3月报告预估8350万英亩,同比降幅约4.2%;2025年美国玉米种植面积9520.3万英亩,略低于市场预期9535万英亩、略低于3月报告预估9533万英亩,同比增幅约5% [4] - 2025年美豆种植面积为2021年以来最低,美玉米种植面积为2016年以来最高 [4] - 报告数据本身利多美豆、利空美玉米价格,美玉米扩种压力交易充分,美豆因贸易摩擦忧虑未充分交易缩减种植面积的利多影响,后期条件具备时影响将显现 [5][16] USDA季度库存报告 - 截至2025年6月1日当季,美国大豆总库存约10亿蒲,同比增幅约3.9%,高于市场预期的9.8亿蒲,处于2021年以来同期最高位;农场内库存约4.1亿蒲,同比降幅约12%,处于2021年以来第二高位;农场外库存约5.96亿蒲,同比增幅约18%,处于2021年以来同期最高位 [13] - 该报告影响偏空,但持续性有限,因后期库存数据会随需求变化 [16] 报告影响与后期展望 - 种植面积报告利多美豆、利空美玉米,美豆缩减种植面积有利于支撑豆价,虽目前未充分交易利多影响,但后期条件具备时将显现 [16] - 后期关注美豆主产区天气,7月月度预报显示部分产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第五产区内布拉斯加州有干旱预警,近期预报未来两周降水基本正常、气温阶段性略偏高,目前市场交易近期预报,未交易后期不利天气影响 [2][17] - 关注美豆优良率,2025年6月数据低于去年同期,市场未交易利多影响,若后期持续偏低可能会交易 [2][17] - 关注美国关税政策、贸易谈判或贸易协议,4月2日美国发布对等关税后进入谈判阶段,贸易协议是美豆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2][17]
欧盟同意10%普遍关税方案换美国关键行业豁免 汽车与钢铁成欧盟争取焦点
智通财经网· 2025-07-01 08:31
贸易协议谈判核心内容 - 欧盟原则上接受美方提出的10%普遍关税方案 但要求美国在制药 半导体等四大关键领域作出对等让步 [1] - 谈判焦点集中在汽车与金属关税 欧盟施压美国降低现行25%的汽车及零部件关税和50%的钢铁铝关税 并寻求配额豁免机制 [1] - 欧盟贸易委员会评估认为当前谈判框架虽略微倾向美方 但仍具备接受基础 [1] 现行关税及影响 - 美国对欧盟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关税 钢铁铝征收50%关税 [2] - 若7月9日前未达成协议 欧盟对美出口产品关税将全面飙升至50% [2] - 2024年欧盟对美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达528亿欧元(约622亿美元) 钢铁铝产品出口额达240亿欧元 [2] - 美国关税已覆盖欧盟对美出口的3800亿欧元商品 占其总出口额的70% [2] 谈判进程与策略 - 欧盟贸易专员本周将赴美推进磋商 探讨涵盖关税削减 非关税壁垒破除 战略采购合作等内容的综合协议 [3] - 欧盟提出简化议程解决技术性贸易障碍 并愿在液化天然气 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联合采购 [3] - 核心矛盾仍聚焦于现存关税的削减幅度与未来关税的豁免机制 [3] 潜在谈判结果 - 欧盟谈判团队面临四种可能结局:达成适度互惠协议 接受单边让步 延期谈判或关税大战 [6] - 关税大战将触发欧盟报复性关税清单 包括已获批的210亿欧元关税和正在筹备的950亿欧元关税 [6] 深层经济角力 - 特朗普政府通过232条款扩充关税武器库 旨在重振本土制造业并填补减税财政缺口 [7] - 欧盟试图在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与应对单边主义之间寻找平衡点 [7] - 谈判结果将直接影响跨大西洋贸易格局走向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