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充分就业

搜索文档
特稿|孙明春:“稳就业”的多维内涵与综合对策
第一财经· 2025-06-18 01:33
核心观点 - "稳就业"需兼顾就业总量与结构、数量与质量,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1][2] - 中央政治局会议将"稳就业"列为"四稳"之首,反映其重要性[1] -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1] 就业总量与结构 - 2025年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低于政府目标5.5%和历史均值5.2%[3] - 16~24岁人群失业率15.8%,25~29岁人群失业率7.1%,显示年轻人就业压力显著[5] - 需关注年龄、地区、行业、性别等结构性差异,针对性施策[5] 就业数量与质量 - 失业率无法反映就业不足、降级工作、超负荷工作等质量问题[7] - 网约车行业人均订单数从2020年12月至2024年10月下降51%,车均订单数下降55%,导致司机收入减半[8] - 企业就业人员平均周工时从2017年6月45.7小时增至2025年4月48.3小时,超法定44小时[9] 就业感受与预期 - 消费者信心指数中的就业分项未恢复至2022年前水平,显示就业预期疲软[11] - 就业预期影响消费信心,稳定就业预期是消费复苏关键[13] 政策建议 - 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稳定就业基本盘[15] - 加强青年就业支持,扩大服务业需求及实习机会[16][17] - 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19][20] - 倡导ESG理念,保护劳动者权益[21] - 完善就业统计体系,增加就业质量指标[2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启动第六届“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
快讯· 2025-06-17 08:55
第六届"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启动仪式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今年,该行动 以"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为主题,利用100天左右时间,面向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各类劳动者,开发归 集千万条就业岗位信息,集中组织岗位对接活动,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界面) ...
市政协举行“请你来协商”月度协商座谈会
杭州日报· 2025-06-16 02:49
就业形势与政策建议 - 当前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面临挑战 需在稳经济基础上扩大就业增量并提高就业质量 [1] - 建议推动就业优先导向更鲜明 完善机制与政策协同 集聚力量推进稳岗扩岗政策 [1] - 提出发挥创业带就业乘数效应 提高技能培训针对性 建立精准匹配系统 [1] - 建议开发新就业增长点 促进灵活就业 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1] 重点行业就业促进措施 - 针对家政行业和康养产业提出高质量就业促进建议 [1] - 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提出制造业稳岗拓就业方案 [1] - 建议提升职业教育与就业质量的有效衔接 [1] 战略方向与实施路径 - 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凝聚合力激发拼经济带就业的新动能 [2] - 强调抓"两新"增就业 优服务促就业 兜底线保就业的多元路径 [2] - 提出持续扩容就业岗位 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2] - 重点抓好特定群体就业工作 提升民生获得感与经济发展支撑力 [2] 政协职能与协作机制 - 政协通过成立课题组开展调研 形成1份主报告及多份子课题报告 [1] - 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 收集213条政协委员网络议政建议 [1] - 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广集众智凝聚促进高质量就业共识 [2]
以数观势|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南方都市报· 2025-06-14 01:31
就业市场总体情况 - 2024年1至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4月单月数据为5.1%,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显示就业市场韧性 [1] 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 - 全国2575所高校累计走访用人单位46.2万家,拓展岗位471.8万个 [2] - 腾讯计划三年新增2.8万个校招实习岗位,华为2025年拟招聘应届毕业生1万余人,百度未来三年开放超2万个实习岗位 [2] 新就业形态发展 - 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占比21% [3] - 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省份将扩大至17个,权益保障持续优化 [3] 政策支持体系 - 五部门联合发布20条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举措 [4] - 江苏宿迁推出覆盖人才发展5阶段的"人才新政16条",上海发布29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措施 [4]
我省构建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海南日报· 2025-06-11 01:32
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海南省构建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的就业服务网络,通过就业驿站实现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有效对接 [9] - 就业驿站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招聘会等服务,2022年以来累计帮助45万人次务工就业,其中促进困难人员就业1.57万余人 [16] - "海南好就业"小程序累计发布岗位297.92万个,登记求职者23.48万人,浏览量263.59万次 [19] 职业技能培训 - 就业驿站开展多样化技能培训:插花艺术、黎族传统纺染织绣、衣橱收纳、家庭芳疗、美妆技能、精油制作、羽毛球教练等 [10] - 包粽子技能培训帮助学员掌握标准化制作工艺,既可创业也可就业 [10] - 驿站延伸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宣讲和法律知识讲座服务,成为城乡居民职业提升"充电站" [11] 招聘对接服务 - 就业驿站通过访企拓岗精准匹配需求:齐鲁制药19人通过面试次日上岗,南国食品通过驿站解决生产旺季用工缺口 [12] - 为农业生产基地提供招工服务:单日为多个菠萝种植基地输送78名务工人员 [14] - 保障大型展会用工需求:为消博会精准输送50名促销员 [15] 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 - 计划开展100场访企拓岗活动,组织高校师生参观椰树集团、博鳌乐城等企业 [16] - 依托高校青年人才就业服务站提供精准服务,增强学生就业紧迫感 [16] - 举办系列校园招聘会,覆盖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政法职业学院等多所院校 [17] 创新招聘模式 - 推出"夜市"招聘活动:昌江招聘夜市42家企业提供530个岗位 [19] - 采用"线下+线上"方式开展培训,搭建就业平台化解结构性矛盾 [11] - 就业驿站管理员通过"海南好就业"小程序实现"一对一"求职服务跟踪 [20]
发展就业友好型数字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6-10 22:16
数字经济与就业关系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正重塑经济社会面貌,需推动其朝就业友好方向演进 [1] - 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基石 [1] 数字经济促进就业提质扩容 - 数字技术催生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创造千万级就业岗位如在线零售、仓储物流、智慧出行驾驶员等 [2] - 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智能制造人机协作、智慧农业精准管理等复合型岗位 [2] - 我国庞大市场规模加速新业态衍生,发挥就业"蓄水池"作用 [2] 数字经济提升就业质量 - 数字化工具实现远程协作与弹性工作,增强劳动者自主性与工作满意度 [3] - 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资源,帮助劳动者持续更新技能以增强职业抗风险能力 [3] - 数字平台降低信息不对称,助力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劳动者更便捷对接市场需求 [3] 数字经济优化就业结构 - 推动就业结构向高端化、知识化转型,数据分析、算法优化等技能成为岗位必备要求 [4] - 促进劳动力从体力劳动向高认知、创新能力岗位转移,提升全社会人力资本价值 [4] - 加速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第三产业在就业中的比重 [4] 数字经济就业挑战 - 人工智能等技术替代程序化岗位如流水线工人、客服等,可能扩大技术性失业风险 [5] - 技能供需错配导致高端人才短缺与传统技能劳动者就业困难并存 [5][6] - 数字鸿沟使农村居民、老年人等群体在获取就业机会时处于劣势 [6] 应对策略与发展方向 - 需将就业优先纳入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建立就业影响评估机制 [7] - 推动"人工智能+"新业态发展,培育数据标注、模型训练等新兴职业 [8] - 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优化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结构以适配产业需求 [8] - 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创新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与社会保险机制 [9] - 加大农村及欠发达地区数字基建投入,实施数字技能普及工程以弥合鸿沟 [9]
拥抱人工智能新职业
经济日报· 2025-06-07 22:04
同时,高校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企业强化技能培训,校企合作共同营造与人工智能发展相适应的就业 氛围,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完善的成长路径和转型空间。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打造的"AI+职涯启程街 区",通过AI简历生成、AI模拟面试、AI职业咨询等服务,帮助毕业生匹配岗位需求、提升求职竞争 力,正是高校推动了AI就业能力培养的积极探索。 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岗位对劳动者提出了新要求,无论是初入职场的毕业生,还是已有一些工作经验的劳 动者,只有不断学习、主动应变,才能在新技术浪潮中乘风破浪,开创属于自己的职业新天地。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从生成式AI系统测试员、AI动画制作员到AI运维工程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一系列新职 业、新工种。这些人工智能新职业为就业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 就业市场供需压力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变化,引导劳动者通过提升能力与素养,适应人工智能岗位的 新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所在。 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岗位更强调多学科交叉能力、创新能力与持续学习的能力。劳动者需要转变就业观 念,树立终身学习、灵活适应的职业态度,以积极心态迎接挑战、将技术进步视为自我成长的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部门发文—— 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
人民日报· 2025-06-04 21:30
试点工作概述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门印发通知 组织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工作 旨在加快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试点将在30个左右具备条件的城市开展 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 培育一批面向制造业的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打造融合发展平台载体和联合体 发展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人力资源服务创新技术 产品 模式 [1] - 试点城市原则上为地级及以上城市 需满足较大规模制造业 较发达人力资源服务业基础 丰富教育人才资源 较强区域示范带动作用等条件 [1] 试点政策支持 - 试点城市应统筹就业 产业 财政 金融 土地等扶持政策 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1] - 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 推动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列入就业和技能培训 现代服务业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 [1] 融合发展载体建设 - 以加强重点产业用工保障为重点 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联合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招聘用工联合体 [2] - 以促进劳动者素质提升和人力资源开发为重点 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联合大型企业集团 产业链龙头企业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或组建人才服务集团 [2] - 支持制造企业联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人力资源事务外包 共建人力资源共享中心 为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影响的制造业从业人员提供转岗培训和再就业服务 [2] 行业现状数据 - 人力资源服务业年均服务5000余万家次用人单位 其中约40%是制造业企业 形成大量专门面向制造领域的人力资源服务场景 [2]
四川宜宾投入10亿元出台五部新措施提振消费
经济观察报· 2025-05-31 07:50
提振消费政策 - 宜宾市出台五部新措施预计投入财政资金约10亿元通过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途径形成提振消费政策组合拳 [1] - 政策目标为激发消费潜能进一步提振消费 [1] 就业促进措施 - 创新提出一次性招用工补贴覆盖面由企业吸纳新成长劳动力扩大至企业新吸纳员工(首次在宜参保) [1] - 认定就业援助基地对新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且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按5000元/人/年标准给予岗位补贴 [1] - 将1000元/人来宜就业一次性补贴范围由高校毕业生扩大至大中专毕业生和在外务工人员 [1] - 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中小微企业就业的一次性就业补贴标准提高至2000元/人 [1] 住建领域稳岗增收 - 对2025年度产值达2亿元以上且增速达标的企业给予现金奖励产值10亿元以上增速10%-25%奖励30万元25%以上奖励50万元 [2] - 对2025年度换房家庭给予新旧房置换价差5%的补贴每套不超过3万元 [2] - 参与以旧换新的二孩家庭补贴400元/平方米(单套不超过4万元)三孩家庭补贴600元/平方米(单套不超过6万元) [2] 文旅消费促进 - 文旅消费措施包含6方面举措涵盖文旅消费惠民市场主体培育等 [2] - 个人或自媒体发布宣传宜宾旅游短视频播放量或点赞量达标可获200元至1万元奖补优质作品被官方账号采用最高可获2万元奖补 [2] - 县(区)企业在市外开展推介活动市财政按实际投入最高给予10万元补助 [2] - 未来3年宜宾市财政计划每年投入5000万元左右用于文旅促消费奖补 [2]
5月29日周四《新闻联播》要闻28条
快讯· 2025-05-29 12:31
经济与贸易 - 前4月规上轻工企业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 [2] - 今年前4月港珠澳大桥口岸外贸呈强劲态势 [2] -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禁止执行美政府多个关税行政令 [1] 科技与创新 - 天问二号成功发射 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2] - 我国成功发射实践二十六号卫星 [2] - "沙戈荒"基地10万千瓦光热示范项目并网发电 [2] 能源与环保 - "沙戈荒"基地10万千瓦光热示范项目并网发电 [2] - 瑞士发生大规模冰川崩塌 村庄被毁 [1] 交通与物流 - 端午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达6.87亿人次 [2] - 首列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今日开行 [2] 农业与农村发展 - 打造乡村特色产业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 - 农机"上云" 三夏跑出"加速度" [2]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 - 俄称新控制两个定居点 乌称打击俄军工设施 [1] - 德总理称计划支持乌生产远程武器 俄称德相关决定加剧紧张局势 [1] - 伊朗重申美国必须解除对伊非法制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