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主业

搜索文档
大唐电信: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开挂牌转让参股公司部分股权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30 16:13
交易概述 - 公司控股子公司大唐微电子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持有的参股公司合肥大唐存储科技有限公司3.3333%股权,公开挂牌转让底价为5,000.00万元,交易完成后大唐微电子剩余持有合肥存储9.5485%股权 [1] 交易目的与原因 - 进一步聚焦"安全芯片+特种通信"主业,同时提升公司资产质量 [2] 交易定价与财务数据 - 公开挂牌转让底价为5,000.00万元,最终转让价格以产权交易所挂牌成交价格为准 [1] - 账面成本为544.05万元,以公开挂牌转让底价测算,与账面值相比增值率为819.04% [2] - 合肥存储2024年10月31日评估基准日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值为149,597.81万元,评估增值率为803.30% [6][8] - 合肥存储2023年资产总额35,716.48万元,负债总额19,395.08万元,净资产16,321.40万元,营业收入21,348.02万元,净利润-3,966.96万元 [5] - 合肥存储2024年资产总额26,155.79万元,负债总额7,759.97万元,净资产18,395.81万元,营业收入23,781.85万元,净利润-8,319.20万元 [5] 交易标的详情 - 交易标的为合肥大唐存储科技有限公司3.3333%股权,产权清晰,不存在抵押、质押及其他任何限制转让的情况 [4] - 合肥存储成立于2018年6月7日,注册资本27,115.6465万元,主营业务为集成电路设计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 [4] - 合肥存储不是失信被执行人,不属于上市公司合并范围内子公司,本次交易不导致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变更 [4] 评估方法与假设 - 评估采用市场法和资产基础法,市场法评估结果为149,597.81万元,资产基础法评估结果为33,420.22万元,最终采用市场法结果 [6][8] - 评估假设包括公开市场假设、交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以及国家政策、行业环境、利率税率等无重大变化 [9][10] - 假设被评估单位未来具备持续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能够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 [10] 交易审批与程序 - 本次交易达到《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6.1.3条第一款第(四)项标准,且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每股收益绝对值低于0.05元,免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3] -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弃权0票 [2] 交易对方与支付安排 - 交易采取公开挂牌方式,交易对方尚不确定,受让方需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依法设立并有效存续的法人 [4] - 支付安排为全额一次付清,在《产权交易合同》生效后3个工作日内支付剩余交易价款 [2] 交易影响 - 交易完成后大唐微电子剩余持有合肥存储9.5485%股权 [1] - 交易产生的具体损益及对公司业绩影响尚未确定,最终影响以公司2025年度经审计财务报表为准 [11]
大唐电信:控股子公司拟公开挂牌转让参股公司合肥存储3.3333%股权
新浪财经· 2025-07-30 08:40
股权转让交易 - 大唐电信控股子公司大唐微电子拟挂牌转让合肥大唐存储3.3333%股权,转让底价为5000万元 [1] - 交易完成后大唐微电子对合肥大唐存储的持股比例从12.8818%降至9.5485% [1] - 本次交易免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6.1.4条规定 [1] 战略调整 - 交易目的为聚焦"安全芯片+特种通信"核心主业 [1] - 通过资产处置提升公司资产质量 [1]
4.83%股份恐撤离?金马游乐董事长领衔高管减持
搜狐财经· 2025-07-23 07:40
高管减持计划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邓志毅计划减持不超过471.2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2.99% [2] - 三位核心高管(李勇、林泽钊、高庆斌)拟分别减持201.70万股、50.82万股和37.28万股股份,合计占总股本4.83% [2] - 此前副总经理曾庆远已披露减持26.95万股股份,占总股本0.17% [2]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自2025年4月24日16.80元/股上涨至2025年6月27日29.99元/股,涨幅78.51%,接近历史峰值30.09元/股 [6] - 高管减持计划集中在股价处于近几年高位的阶段 [6] 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大型游乐设施和虚拟沉浸式游乐项目的研发、制造及文旅项目投资运营,产品涵盖13大类游乐设施及VR系列项目 [9] - 游乐装备制造收入占总营收90.49%,但2024年该板块收入同比下降27.34% [10] - 游乐投资运营板块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174.31%,但仅占总营收9.51% [10] 财务业绩 - 2022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462.20万元,2023年扭亏为盈至4616.48万元,2024年再度下滑84.07% [10] -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66.44万元,同比下降106.83% [10] - 2024年两大业务板块毛利率分别下滑3.46和3.89个百分点 [10] 战略调整 - 公司拟通过定向减资退出对控股子公司深圳源创的投资,收回1810万元投资款 [13] - 深圳源创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分别为-145.41万元和-202.79万元 [13] - 此次剥离亏损资产或反映公司聚焦主业的战略转向 [13]
盛航股份: 第四届监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21 09:22
交易概述 - 公司拟出售联营企业江苏安德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8.55%股权 分别转让给江苏天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8.55%股权 杭州玥加科技有限公司10%股权 业阳供应链管理(南京)有限公司10%股权 [2]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持有安德福能源科技及其下属子公司股权 [3] 交易定价依据 - 根据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安德福能源科技合并口径经审计净资产为人民币43,519.19万元 对应48.55%股权净资产数额为21,128.56万元 [2] - 江苏华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评估报告 以2024年12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对标的股权价值进行评估 [2] - 最终交易定价为江苏天晏以人民币10,821.60万元受让28.55%股权 玥加科技以人民币3,792.89万元受让10%股权 业阳供应链以人民币3,792.89万元受让10%股权 [3] 交易目的与影响 - 交易有利于优化公司资产结构 持续聚焦主业发展 [2] - 安德福能源科技其他股东已放弃本次股权转让的优先受让权 [3] - 监事会认为交易价格公允合理 不会影响公司独立性 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3] 决策程序 - 公司第四届监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25年召开 全体3名监事出席审议通过该议案 [1] - 表决结果为同意票3票 反对票0票 弃权票0票 [4]
星辉娱乐,十年足球一朝“梦醒”
财联社· 2025-07-15 00:50
星辉娱乐出售西班牙人俱乐部 - 公司正式公告出售西班牙人足球俱乐部99.66%股权 对价1.3亿欧元(现金6500万欧元+买方股份6500万欧元)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买方VELOCITY SPORTS LTD 16.45%股份[1] - 西班牙人俱乐部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标志着公司历时10年的足球业务布局终结[1] 足球业务历史表现 - 2015年公司董事长陈雁升曾预期足球业务将带来品牌提升和用户转化效应 2016年体育业务营收达4.81亿元(占比20.09%)[2] - 2019年因武磊加盟达到巅峰 体育业务营收12.12亿元(占比超46%) 两项数据均为历史最高[2] - 2024年足球业务营收回落至3.76亿元(占比27.62%) 净亏损超2.6亿元 2025年前5个月再亏3700万元[3] 业务结构调整影响 - 剥离足球业务后公司营收将短期萎缩 过去5年体育业务占比均超25%(个别年度超40%)[4] - 游戏业务持续低迷 2022-2024年营收均不足5亿元[4] - 玩具业务表现亮眼 2024年营收4.65亿元(同比+20.28%) 净利润8268.44万元(同比+40.17%) 毛利率提升至46.47%(+5.41个百分点)[4] 足球业务衰退原因 - 球队战绩不稳定导致曝光度下降 转播分成/赞助等收入受影响 2024年营收已低于2016年水平[3] - 维持俱乐部运营需要持续资金投入 亏损状态形成经营负担[3]
阿里合伙人再 “瘦身”!彭蕾、张勇等元老退出,蒋凡等人继续聚焦业务一线……
搜狐财经· 2025-06-27 01:53
合伙人架构调整 - 阿里巴巴集团2025财年年报显示9人退出合伙人序列包括戴珊方永新彭蕾张勇等关键人物合伙人总数从26人精简至17人且无新增合伙人[1] - 退出合伙人多为不再担任核心业务一号位或已退居二线的人物如彭蕾戴珊为阿里创始人张勇曾主导集团重要战略[1] - 调整后合伙人阵容更聚焦业务一线主要由核心业务一号位与技术负责人构成如蒋凡樊路远万霖等体现公司聚焦主业主动变革思路[1] - 阿里合伙人制度曾是公司治理关键一环人数最多达38人近年来持续精简2022年蚂蚁集团管理层退出9人此次再精简至17人反映组织管理优化适配战略迭代[1] 战略方向与业务聚焦 - 集团主席蔡崇信与CEO吴泳铭在股东信中强调未来十年以AI为核心驱动力战略重点为用户为先AI驱动将AI+云打造成新增长引擎[2] - 过去一财年公司聚焦主业退出高鑫零售等资产电商云业务加速增长虎鲸文娱高德等实现单季度盈利[2] - 合伙人架构向业务技术核心人才倾斜为战略落地蓄力让更贴近业务一线懂技术创新的团队引领AI时代变革[2] - 此次调整是公司面向未来的组织焕新延续聚焦主业变革逻辑同时为AI驱动战略储备人才动能[2]
ST长园: 关于上交所对公司出售参股子公司股权事项的监管工作函的回复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5 18:29
关于标的估值与交易作价 - 本次交易采用收益法评估,长园电子100%股权评估值为15.163亿元,25%股权对价为3.4亿元,低于评估值 [1] - 长园电子净资产从2018年的3.71亿元增至2024年的11.96亿元,同比增加逾222% [1] - 评估关键假设包括政策环境稳定、经营范围不变、不考虑非经常性收益等 [2] - 预测2025-2029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4.58%,毛利率从28.65%逐年下降至25.89% [8][9] - 折现率采用CAPM模型计算,权益资本成本为11.22%,其中无风险利率2.02%,市场风险溢价7.73% [5][6] 与前次评估对比 - 2018年评估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10.53%,本次采用权益资本成本11.22% [9] - 本次预测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均低于前次评估,现金流增长率从3.66%降至-0.82% [8][9] - 本次非经营性资产占比达42.6%,前次为负值,是评估值未随净资产增长的主要原因 [10] 交易定价合理性 - 交易价格3.4亿元较评估值折价10.31%,主要因公司需盘活资产、聚焦主业 [13][14] - 2018-2024年长园电子累计净利润超6亿元,但仅分红50万元,公司持股25%仅获12.5万元 [14] - 独立董事认为评估机构具备资质,交易程序合规,不存在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情形 [15] 交易必要性 - 公司2024年末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有息负债47.78亿元,资产负债率超70% [18]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9.78亿元,2025年一季度续亏0.91亿元,需资金偿还借款 [18] - 长园电子单家公司未分配利润为-1,622万元,继续持股无助于改善现金流 [17]
聚焦主业优化资源配置 多家上市公司出售资产“瘦身”
证券日报· 2025-06-24 16:44
上市公司资产出售趋势 - 近期多家A股上市公司密集发布资产出售公告 涉及存货、房产、子公司股权等多类型资产 [1] - 资产处置正从财务优化工具升级为主动战略管理工具 直接影响公司在产业变革中的价值存续能力 [1] 资产处置主要类型 股权转让 - 电光防爆科技拟以1690万元出售全资子公司温州电光丰裕电气100%股权 [2] - 北京空港科技拟出售控股子公司北京天源建筑80%股权 交易对象为关联方北京空港经济开发 [2] - 卧龙新能源拟以2.21亿元转让卧龙矿业(上海)90%股权 退出铜精矿贸易领域 [3] 不动产处置 - 金海高科泰国子公司拟以5239.69万元(24645.75万泰铢)出售泰国工业区土地 [2] - 吉华集团子公司拟以8500万元出售30万平方米土地使用权及3万平方米房产 [3] 实物资产处置 - 晨丰科技拟以814.61万元出售6辆闲置交通工具及53台闲置机械设备 预计处置收益362.38万元 [3] 战略动机分析 - 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实现"战略瘦身" 将资源向高附加值主业集中 制造业企业可释放更多研发与产能优化资源 [2] - 思创医惠拟以3亿元出售医惠科技100%股权 剥离经营不佳的智慧医疗业务 改善财务指标并聚焦业务转型 [4] - 行业专家指出 资产处置本质是对低效能资产的深度梳理 长期将提升资产周转效率 [3] 行业转型特征 - 传统产业公司加速剥离亏损低效资产 典型案例显示其通过资产处置向新能源等新兴领域战略转型 [4] - 宏观政策引导下 传统企业可能通过资产重组向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布局 [4]
渝三峡A: 关于处置部分北陆药业股票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12:55
股票处置情况 - 公司通过集中竞价累计处置北陆药业股票2,998,800股,交易均价为7.46元/股,成交金额22,364,330元 [1] - 处置完成后公司仍持有北陆药业37,465,700股股票 [2] 交易目的及影响 - 交易旨在提高公司资产流动性和使用效率,聚焦主业发展核心业务 [2] - 本次出售预计扣除成本和相关税费后增加净利润约1,225万元(未经审计) [2] 公告披露信息 - 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包括《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和巨潮资讯网 [2]
日发精机海外子公司申请破产 主动甩掉“包袱”再出发
证券日报· 2025-06-19 14:16
公司收购与业绩影响 - 公司通过2014年与2016年两次收购获得意大利MCM公司100%股权,旨在实现高端数控机床业务的优势互补及海外业务拓展[1] - 意大利MCM公司2022年至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2345.37万元、-4119.00万元和-1.37亿元,亏损持续扩大并拖累上市公司业绩[1] - 意大利MCM公司合并亏损额占公司亏损额比例持续扩大,成为公司沉重包袱[1] 战略调整与破产决策 - 公司决定申请意大利MCM公司破产以减轻负担、降低经营风险并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主业[1] - 破产决策符合公司聚焦主业的发展战略,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及提升股东利益[1][2]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数字化智能机床及产线、航空航天智能装备及产线的研发与服务两大板块[2] 业务发展与市场布局 - 公司未来将着重发展高端装备智造领域,并打造更多细分市场以优化资源配置[2] - 子公司浙江日发精密机床在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等行业核心部件的数控磨削设备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2] - 公司自主研发的数控螺纹磨床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等行业,获得客户认可并与贝斯特、五洲新春等达成战略合作[2] 未来规划与经营重点 - 公司2024年经营重点将聚焦主业研发,改进产品细节并提升机床品质与生产效率[2] - 计划加速实现产品变革,打造高精、高效、智能化产品及生产线以提升市场竞争力[2] - 公司公告显示已授权意大利MCM公司经营管理层组织实施破产相关具体事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