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企业

搜索文档
深圳2024年新增13家独角兽企业 全国第一
人民网· 2025-07-19 02:16
全球及中国独角兽企业概况 - 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1212家,较上年增加11家,新晋135家 [1] - 中国独角兽企业达372家,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 [1] - 深圳独角兽企业42家,总估值1599亿美元,平均估值37.1亿美元 [1] - 深圳新晋独角兽企业13家,数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新晋总量的25% [1][3] 中国独角兽企业特征 - 硬科技特征显著,集成电路以56家企业、1618亿美元估值连续四年领跑 [2] - 商业航天领域增速达150%,前沿科技企业占比70.2% [2] - 地域呈"3+X"格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集聚85%企业,北京75家、上海59家、深圳42家形成第一梯队 [2] - 288家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7200件,95家企业申请PCT专利1627件,科技人员背景创始人占比15.3% [2] - 人民币融资占比升至74.3%,国资参与度达60%,投资重点向"卡脖子"技术倾斜 [2] 深圳独角兽企业亮点 - 新晋13家企业涵盖智能网联、VR/AR、手术机器人等硬科技领域,占2023年深圳独角兽总数的44% [3] - 4家超级独角兽贡献56%估值,215家瞪羚企业中30家超级瞪羚营收增速超100% [3] - 软件与信息服务(9家)、半导体与集成电路(6家)构成主力军,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瞪羚企业平均研发人员超150人 [3] - 企业创新能力突出:企均授权发明专利141件(北京74件、上海81件),发明申请151件(北京77件、上海83件) [4] - 2024年新获融资企业10家,分布在机器人、VR/AR等赛道 [5] 深圳独角兽企业全球化与区域分布 - 42家企业中八成以上为全球化企业,如欣旺达动力在匈牙利建厂、XREAL海外营收占比超2/3 [6] - 南山区拥有20家(48%)独角兽企业,总估值超700亿美元(贡献比45%) [6] - 福田区因荣耀、货拉拉两家超级独角兽,总估值达490亿美元(贡献比31%) [6] - 半导体瞪羚企业拥有1676件发明专利,乐聚机器人实现人形机器人90%国产化率 [6] 政策与资本支持 - 深圳政府引导基金支持200家上榜企业,深创投等本土机构投资超百家企业 [7] - 推动"20+8"产业集群发展,印证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成效 [7]
时报观察丨创造条件让独角兽企业多起来跑得更快
证券时报· 2025-07-19 00:34
全球及中国独角兽企业概况 - 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达1212家 中国以372家占比近三成 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 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1] - 独角兽企业定义为最近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超1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 具备指数式成长和颠覆式创新特征 [1] 中国独角兽行业分布特征 - 集成电路领域以56家企业、1618亿美元估值连续四年领跑 商业航天以150%增速成为增长最快领域 [1] - 前沿科技企业占比高达70.2% 人工智能赛道新获融资388.6亿美元 占融资总额36.7% [1] 独角兽企业的社会经济影响 - 推动产业升级 通过技术创新拓展新领域 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2] - 创造就业机会并吸引高端人才集聚 对创新文化形成示范效应 [2] 当前发展制约因素 - 市场修复期导致上市退出路径不清晰 一级市场投资意愿待恢复 海外上市存在不确定性 [2] - 需完善资本市场体系 提高上市包容性 加强国际合作以释放发展动能 [2]
苏州21家“独角兽”全国排第四
苏州日报· 2025-07-18 23:58
中国独角兽企业概况 - 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共372家 江苏省有49家 苏州有21家 位列全国第四 较上年提升两个名次 仅次于北上深 占全省43% 位列全省第一 [1] - 苏州独角兽企业产业布局集中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覆盖自动驾驶 新能源 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四大核心领域 以技术原创性 产业协同性 市场全球化为核心竞争力 [1] - 苏州拥有省独角兽企业32家 省潜在独角兽企业220家 瞪羚企业486家 均位列全省第一 [1] - 苏州新晋独角兽企业包括亨通华海 登临科技 普飞科特 九识智能 [1] 苏州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 - 苏州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企业梯队 完善分层分类 一企一策培育体系 [1] - 企业成长得益于本地完善的创新生态和政策支持 反映出苏州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先发优势 [1] 亨通华海业务概况 - 国内最大海洋通信系统集成商和网络服务商 业务覆盖跨洋通信 海底观测网 水下特种缆 海上油气平台等系统解决方案 [2] - 拥有国内首个CNAS认证的海底光缆系统检测中心 北邮—海工大—亨通水下综合光网络联合实验室 同济—亨通华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 [2] 登临科技业务概况 - 国内首个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的GPU企业 专注于全国产高性能 高性价比AI芯片研发与技术创新 [2] - 产品规模化运用于边缘和云计算应用场景 在互联网和智慧城市等多个行业领军企业量产导入 填补国内高性能GPGPU领域技术 产品及商业方面的空白 [2] 普飞科特业务概况 - 打造中国专业的大票零担网络运营服务商 形成覆盖全国一 二 三级城市稳定 高效 经济的"门到门"全直达运输体系 [2] - 在全国拥有近210多个园区 14000多条专线线路 10000多家网点及三方门店 [2] 九识智能业务概况 - 全球领先的自动驾驶科技企业 在北京 新加坡 美国设有研发及运营中心 [3] - 拥有可规模化商业应用的L4级自动驾驶全栈自研技术 提供全天候 低成本 无人化的自动驾驶产品 [3]
时报观察丨创造条件让独角兽企业多起来跑得更快
证券时报网· 2025-07-18 23:47
全球及中国独角兽企业概况 - 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达1212家 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达372家 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 在全球独角兽领域占据近三成份额 位居亚洲第一 世界第二 [1] - 独角兽企业定义为最近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 具备发展速度快 投资者青睐 指数式成长 颠覆式创新等特征 [1] 中国独角兽企业行业分布 - 集成电路领域以56家企业 1618亿美元估值连续四年领跑 [1] - 商业航天领域以150%增速成为增长最快领域 [1] - 前沿科技企业占比高达70.2% [1] - 人工智能赛道新获融资总额达388.6亿美元 占比36.7% 远超其他赛道 [1] 独角兽企业社会影响 - 推动产业升级 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拓展新产业领域 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促进传统产业向智能化 数字化 绿色化转型 [2] - 创造就业机会 吸引高端人才集聚 [2] - 创新理念和发展模式对社会创新文化产生积极示范和引领作用 [2] 当前发展制约因素 - 市场环境处于修复期 上市退出路径不清晰 一级市场项目投资意愿待恢复 [2] - 海外市场对中资企业上市存在不确定性 [2]
全国独角兽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11:40
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体情况 - 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达372家 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 [1] - 11家超级独角兽企业贡献5385亿美元估值 占比超四成 [1] - 53家企业新晋成为独角兽 其中荣耀、长江存储、引望智能同时跻身超级独角兽 [1] 行业赛道分布 - 独角兽企业分布于41个赛道 集成电路、清洁能源等7个赛道各超15家企业 [2] - 集成电路赛道以56家独角兽居首 总估值1618亿美元 连续4年保持数量第一 [2] - 2024年集成电路赛道新增12家独角兽 成为新晋企业主阵地 [2] 地域与创新特征 - 北上深为独角兽主要集聚地 分别拥有75家、59家和42家企业 [3] - 288家独角兽合计持有27200件有效发明专利 95家企业申请1627件PCT专利 [3] - 人民币融资占比升至74.3% 国资参与度达60% 重点投向卡脖子技术领域 [3] 深圳独角兽企业表现 - 深圳42家独角兽总估值1599亿美元 其中4家超级独角兽贡献56%估值 [4] - 深圳新晋13家独角兽 数量全国第一 占全国新晋总量的25% [6] - 深圳独角兽中80%为全球化企业 通过海外设厂等方式拓展市场 [6] - 南山区集中48%深圳独角兽(20家) 宝安、福田、龙岗分别有7家、6家、6家 [7] 重点企业案例 - 欣旺达在匈牙利建设动力电池工厂 布局欧盟电动车市场 [6] - XREAL的AR设备获Google Play认证 海外营收占比超2/3 [6] - 拉普拉斯于2024年10月登陆科创板 [6]
《GEI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5》发布
证券日报网· 2025-07-18 11:40
深圳独角兽企业大会概况 - 2025中国(深圳)独角兽企业大会以"新质驱动·未来领航"为主题在深圳开幕 [1] - 深圳市政府及多家机构高层出席,包括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企业联合会、交通银行等 [1] - 长城战略咨询发布《GEI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5》,深创投发布《深圳市独角兽企业及瞪羚企业研究报告2025》 [1] 政策与资本支持 - 深圳出台《深圳市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行动计划(2025-2027年)》,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2] - 深圳拥有深交所等头部金融机构和超万亿规模产业基金群,为创新企业提供资本支撑 [2] - 深圳42家独角兽企业中66.7%集中在硬科技领域,平均每家拥有141件发明专利 [2] 独角兽企业数据与行业分布 - 2024年全国独角兽企业达372家,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其中11家超级独角兽贡献近40%估值 [3] - 集成电路行业以56家企业、1618亿美元估值连续四年领跑,商业航天领域增速达150% [3] - 前沿科技企业占比达70.2%,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集聚85%企业 [3] 地域分布与创新实力 - 北京(75家)、上海(59家)、深圳(42家)形成第一梯队,深圳新晋13家数量全国居首 [3] - 288家独角兽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7200件,95家企业申请PCT专利1627件 [3] - 创始人中博士占比创新高,科技人员背景达15.3% [3] 资本动向与投资趋势 - 人民币融资占比升至74.3%,国资参与度达60% [3] - 投资重点向"卡脖子"技术领域倾斜,反映硬科技企业的蓬勃生机 [3] 独角兽企业服务联盟成立 - 联盟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服务局指导,长城战略咨询等牵头筹建 [4] - 覆盖粤港澳三地及北上广深,包括投资、银行、证券、智库等各类专业服务机构 [4] 圆桌讨论与投资观点 - 投资标准优先考虑企业先进性、独特性及团队能力,强调创始人评估 [5] - 资本市场关注技术独特性、研发能力及商业化潜力,强调长期经营理念 [6] - 企业融资周期长,耐心资本和政府引导基金是初创企业重要支持来源 [6]
全国独角兽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10:57
中国独角兽企业总体情况 - 2024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达372家,总估值突破1.2万亿美元 [4] - 超级独角兽企业11家,合计估值5385亿美元,占总估值超四成 [4] - 新晋独角兽企业53家,其中荣耀、长江存储、引望智能3家直接跻身超级独角兽行列 [4] 行业赛道分布 - 集成电路赛道连续4年居首,拥有56家独角兽企业,总估值1618亿美元,2024年新增12家 [5] - 清洁能源、创新药、动力电池等7个赛道各拥有超15家独角兽企业 [4] - 机器人、企业数字运营、新零售、人工智能等10个赛道各拥有超10家独角兽企业 [5] 地域分布与创新实力 - 北京、上海、深圳为独角兽主要集聚地,分别拥有75家、59家和42家企业 [5] - 288家独角兽合计持有有效发明专利27200件,95家企业申请PCT专利1627件 [5] - 人民币融资占比升至74.3%,国资参与度达60%,重点投向"卡脖子"技术领域 [5] 深圳独角兽企业表现 - 深圳42家独角兽总估值1599亿美元,其中4家超级独角兽贡献56%估值 [7] - 2024年深圳新增13家独角兽,数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新晋总量的25% [7] - 南山区集中48%深圳独角兽(20家),宝安区7家,福田区与龙岗区各6家 [8] 深圳企业全球化案例 - 欣旺达动力在匈牙利建新能源汽车电池工厂,布局欧盟市场 [7] - XREAL的AR设备获Google Play认证,海外营收占比超三分之二 [7] - 深圳80%以上独角兽为全球化企业,通过海外工厂或营销网络扩张 [7] 深圳新晋独角兽名单 - 13家新晋企业覆盖智能网联(引望智能)、VR/AR(元象XVERSE)、手术机器人(康诺思腾)等前沿领域 [8] - 集成电路领域新增礼鼎半导体、宏芯宇,清洁能源领域新增拉普拉斯(已科创板上市)和英飞源 [8]
长城战略咨询武文生:深圳独角兽企业领跑全国!新增第一!
凤凰网财经· 2025-07-18 03:40
深圳独角兽企业总体表现 - 2024年全球独角兽企业1212家,较上年增加11家,新晋135家,较上年减少10家 [2] - 中国独角兽企业372家,深圳占42家,总估值1599亿美元,平均估值37.1亿美元 [2] - 深圳新晋独角兽企业13家,数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新晋总量的25% [2] - 深圳是"北上深广杭"中唯一独角兽数量大幅增加的城市 [2] 新晋独角兽企业名单及特点 - 深圳13家新晋独角兽包括引望智能(智能网联)、荣耀(智能硬件)、元象XVERSE(VR/AR)等,覆盖智能硬件、机器人、集成电路等赛道 [2] - 新晋企业占上年深圳独角兽总数的44%,其中拉普拉斯为同年新晋并上市企业 [2] - 2024年深圳上市毕业独角兽3家(晶泰科技、速腾聚创、拉普拉斯),超龄毕业5家 [2] 行业赛道分布 - 全球独角兽主要集中于金融科技(180家)、企业数字运营(124家)、数字医疗(84家)等五大赛道 [3] - 深圳独角兽分布在集成电路(6家)、机器人(4家)等22个赛道,前沿科技赛道占比66.7% [4] - 新晋2家超级独角兽荣耀与引望智能均为华为生态孵化 [4] 技术创新与融资 - 深圳独角兽企均拥有141件授权发明专利(北京74件、上海81件),发明申请151件,是京沪的近2倍 [4] - 2024年深圳10家独角兽新获融资,集中在机器人、VR/AR、智能网联等赛道 [4] 全球化发展 - 深圳42家独角兽中80%以上为全球化企业,通过海外工厂、营销网络拓展市场 [4] - 欣旺达动力在匈牙利建新能源汽车电池工厂,XREAL的AR设备海外营收占比超2/3 [4] 区域分布与估值 - 南山区独角兽20家(占比48%),总估值超700亿美元(贡献比45%) [5] - 福田区因拥有荣耀、货拉拉两家超级独角兽,总估值超490亿美元(贡献比31%) [5] - 宝安区7家,龙岗区6家,光明区2家,龙华区1家 [5]
从数量领先到生态繁茂,深圳“独角兽走廊”的生态进化启示录
南方都市报· 2025-07-17 04:39
深圳南山"独角兽走廊"概况 - 深圳南山不足2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形成中国最具活力的独角兽企业集群,连续6年贡献深圳超50%的独角兽企业[1] - 2020年南山区独角兽企业达12家(占全市60%),2025年增至19家保持"断崖式领先"[1] - 构建金融科技、机器人、半导体、新能源、消费新零售等15+行业的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参天大树-灌木丛林-幼苗破土"梯度格局[1][2] 核心产业与新兴赛道分布 - **金融科技/机器人/物流**:三大支柱行业常年保持2-3家千亿级独角兽,微众银行估值超2000亿元,大疆/优必选长期占据机器人领域[3] - **半导体**:从2021年1家(嘉立创)扩容至2024年6家,航顺芯片/云英谷/云豹智能等陆续加入[3] - **人工智能**:2020年仅奥比中光1家,2025年稳定3-4家(元戎启行/云天励飞/元象唯思),覆盖计算机视觉/智能驾驶[3] - **新能源**:2024年正浩创新首次上榜,2025年持续在列[3] - **消费与新零售**:每年2-4家,涵盖喜茶(食品饮料)、KK集团(线下零售)、蕉下(快消品)、坚果投影(消费电子)等细分领域[4] 企业成长特征与估值变化 - **头部企业**:微众银行估值2400亿元,连续6年跻身全球十大独角兽[6] - **腰部企业**:KK集团估值从2020年7亿增至2025年220亿,蕉下2025年保持220亿估值[6] - **高成长企业**:元象唯思(AI)成立2年估值达130亿元,体现"南山速度"[6] - **稳健型企业**:小鹅通(企业服务)年均估值增长2亿,云英谷(半导体)年均增长5亿[6] 创新生态体系支撑 - 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7.66%(2024年),为全国平均3倍,创新能力连续7年全国百强区榜首[4] - 形成"要素集聚-协同互动-生态自循环"体系,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覆盖[2][8] - 全生命周期培育:本土培育硬科技企业(0-1阶段)、消费/半导体爆发期企业(1-100阶段)、金融科技等稳定期企业(100+阶段)[5] 未来发展趋势 - 地理空间向西(大沙河沿岸)和东(深圳湾填海区)延伸,新增实验室/孵化器/总部基地[9] - 强化"密度+协同+韧性"三角模型,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与产业高效协同[8][9]
6月中国一级市场发生融资事件716个,环比增长13%;IPO井喷,26家企业上市;AI赛道狂飙丨投融资月报
创业邦· 2025-07-16 23:55
中国一级市场投融资概况 - 2025年06月中国一级市场发生融资事件716个,环比增加13%,同比增加4%;已披露融资总额332.74亿元人民币,环比增加68%,同比减少15% [3][10] - 热门融资行业为智能制造(179个)、人工智能(120个)、医疗健康(68个),其中人工智能行业环比上升48% [4] - 融资事件地区集中度前五为广东(133个)、江苏(116个)、北京(94个)、上海(93个)、浙江(83个) [5][19] - 阶段分布显示早期项目占比77.51%(555个),成长期18.85%(135个),后期3.64%(26个);早期项目融资金额占比51.18%(166.25亿元) [6][23] 行业与赛道分析 - 融资事件数量前五行业占总数65%(466个),包括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材料、企业服务;金额前五行业占总额78%(260.53亿元),包括汽车交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消费、硬件 [12][14] - 智能制造细分赛道中,高端制造设备以82个事件成为最热赛道 [16] 全球大额融资与独角兽动态 - 全球新增44个大额融资事件(总金额1042.18亿元),中国占9个(157.13亿元,占比15%) [7][28] - 海外大额融资集中在人工智能领域,如Anduril Industries(25亿美元)、Thinking Machines(20亿美元)、Grammarly(10亿美元) [32][33] - 全球新增10家独角兽企业,中国占1家;中国当前独角兽总数504家,占全球27% [35][37] 投资机构与IPO市场 - 活跃VC/PE机构前五为顺禧基金(11个)、麓山投资(10个)、京国瑞基金(8个)、合肥国耀资本(8个)、深创投(7个) [8][46] - 26家中国企业完成IPO(环比增53%),募资总额339.42亿元(同比增340%),港股占比最高(14家);智能制造为最热IPO赛道(5家) [8][49][52] - IPO企业地区集中于浙江(5家)、广东(4家)、江苏(3家);VC/PE渗透率77%(20家),CVC渗透率42%(11家) [57][49] 并购市场表现 - 中国企业并购事件21个(环比增50%),披露金额33.41亿元(环比增97%);境内并购占81%(17个),上海、广东各3个 [59][63] - 并购金额前五行业为体育(20.79亿元)、能源电力(9.50亿元)、传统行业(1.70亿元)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