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

搜索文档
Stratasys(SSYS) - 2025 Q1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5-08 13:32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合并收入为1.36亿美元,2024年同期为1.441亿美元 [13] - 产品收入为9380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9920万美元;服务收入为4220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4490万美元 [14] - 系统收入为3120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3290万美元;耗材收入为6260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6630万美元,耗材收入环比增长约7% [14][15] - 客户支持收入为3000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3140万美元 [15] - GAAP毛利率为44.3%,2024年同期为44.4%;非GAAP毛利率为48.3%,2024年同期为48.6% [15] - GAAP运营费用为7260万美元,占收入的53.4%,2024年同期为8840万美元,占收入的61.3%;非GAAP运营费用为6260万美元,占收入的46%,2024年同期为7120万美元,占收入的49.4% [16] - GAAP运营亏损为1240万美元,2024年同期亏损2450万美元;非GAAP运营收入为300万美元,2024年同期运营亏损120万美元 [17] - GAAP净亏损为1310万美元,即每股摊薄亏损0.18美元,2024年同期净亏损2600万美元,即每股摊薄亏损0.37美元;非GAAP净收入为290万美元,即每股摊薄收入0.04美元,2024年同期净亏损170万美元,即每股摊薄亏损0.02美元 [17] - 调整后EBITDA为820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410万美元 [1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为450万美元,2024年同期为730万美元 [18] - 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在7000万美元至5.85亿美元之间,收入将逐季增长 [18] - 提高了每股收益展望,预计GAAP净亏损在 - 6400万美元至 - 4900万美元之间,GAAP每股收益改善至 - 0.80美元至 - 0.61美元之间;非GAAP净收入在2400万美元至3000万美元之间,每股收益在0.30美元至0.37美元之间 [20]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耗材需求强劲,环比增长7%,系统利用率高,预计2025年全年耗材收入同比增长 [3][1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无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长期价值创造战略聚焦高增长终端用户,受益于供应链改善、下一代移动性、可持续发展等大趋势,通过市场聚焦方法实现盈利增长 [4] - 持续投资研发,推出创新产品、材料和软件解决方案,巩固数字制造领导者地位 [4] - 战略定位良好,受益于Fortissimo Capital 1.2亿美元战略投资,现金及等价物约2.7亿美元且无债务 [4] - 行业正在整合,公司将利用资金进行符合战略的有机增长和战略收购,优先考虑盈利能力 [36][39] - 不关注低端市场,专注工业制造高端市场,为关键行业提供可靠、全面的解决方案 [46][49]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第一季度业绩显示经常性收入模式的韧性和客户高利用率,增强了对未来扩张的信心 [3] - 尽管宏观环境不确定、销售周期长、资本支出受限,但客户对增材制造需求强劲,公司将专注盈利能力和成本结构,以捕捉未来增长机会 [56][57][58] - 预计全年收入逐季增长,运营和自由现金流同比增长 [18][19] 其他重要信息 - 电话会议包含GAAP和非GAAP财务指标,非GAAP指标应与GAAP指标结合评估业绩,相关 reconciliation 见幻灯片和新闻稿 [2] - 推出NEO 800 plus 3D打印机,与Rivian Automotive合作,在航空航天等领域有成功应用案例 [7][8] - 庆祝Fortus 450MC十周年,推出Gen three模型,升级功能和材料支持 [9] - 为Stratasys F900推出两种新的经过验证的前部材料,引入PolyJet Tough one材料 [10][11] - 公司有一个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团队,与顶级企业合作,通过客户咨询委员会了解需求,探索人工智能如何改变增材制造 [64][65][66]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 从以色列进口系统到美国时关税如何影响成本 - 从以色列进口到美国时,按销售成本支付关税,目前新关税为10%,但影响不大 [25][26] 问题: 下半年预测中考虑了何种经济情况 - 基于市场不确定性重申指引,下半年收入略高于上半年,有季节性因素,公司专注确保EBITDA,若市场提前复苏情况将改善,预计季度环比略有增长 [28][29][30] 问题: 本季度耗材活动、利用率趋势及4月客户情况 - 耗材收入回到1.25亿美元水平,利用率提高,预计2025年全年耗材收入高于2024年,业务向利用率更高、耗材成本更高的制造领域转移 [34][35] 问题: Fortissimo投资后资本分配计划及并购意愿 - 行业正在整合,公司将利用资金进行符合战略的并购,优先考虑盈利能力,专注于成熟用例、渗透制造全解决方案、建立经常性收入模式 [36][39] 问题: R&D支出大幅下降的原因及未来趋势 - R&D支出并非削减,而是更加聚焦,继续在正确领域、技术和用例上投资,R&D占收入的比例保持与多年水平相似 [42][43][44] 问题: 低端市场竞争对销售的影响 - 公司不关注低端市场,专注工业制造高端市场,为关键行业提供可靠、全面的解决方案,客户更看重可靠性、总成本、零件精度和服务 [46][49] 问题: 公司未下调2025年指引的原因及客户想法 - 宏观环境不确定、资本支出受限,但客户对增材制造需求强劲,公司将专注盈利能力和成本结构,以捕捉未来增长机会 [56][57][58] 问题: 公司是否与GenAI、机器人和自动化社区合作 - 公司是数字解决方案提供商,与这些社区有合作,有一个团队专注人工智能,通过客户咨询委员会了解需求,探索人工智能如何改变增材制造 [63][65][66]
刚刚,利好来了!广东,重磅发布!
券商中国· 2025-05-07 10:45
提振消费政策 - 广东省提出拓展财产性收入渠道,鼓励上市公司推进员工持股计划,强化国企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稳定投资者回报预期 [1][2] - 方案提出简化育儿补贴发放流程,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加大对二孩、三孩家庭的生育支持力度 [1][2] - 鼓励广州、深圳进一步放宽车辆购买限制,增发购车指标,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1][3] 房地产与汽车消费 - 广东省将督促各地取消或调整房地产购买、转让、信贷、定价等方面的限制性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3] - 2025年计划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不少于600个,启动2.65万台住宅老旧电梯更新 [3] - 支持有条件的地市探索建立汽车改装地方标准和行业规范,放宽新能源车智能化和赛事用车改装限制 [3] 新兴消费与技术应用 - 推动自动驾驶、智能穿戴、超高清视频、脑机接口等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与应用推广 [4] - 实施健康消费专项行动,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规范有序发展"医美"消费 [4] - 支持12类家电产品和3类数码产品以旧换新,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 [4] 国际消费中心建设 - 支持广州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支持深圳积极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5] - 加快推进广州、深圳市内免税店试点建设,在大型商圈设立离境退税服务点 [5] -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优化信用卡服务 [5] 消费市场表现与投资机会 - 五一假期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6] - 新消费时代下,年轻群体消费逻辑转向质价比和情绪溢价,潮玩、宠物经济、医美等新兴领域表现亮眼 [6] - 消费数据逐步回暖,中长期建议关注白酒、餐饮产业链等顺周期赛道以及潮玩、古法黄金等新消费机会 [7]
【国信电子胡剑团队|3D打印框架报告】苹果布局3D打印,推动消费电子精密制造革新
剑道电子· 2025-04-23 05:08
3D打印行业概述 - 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采用逐层叠加材料方式制造三维实体,与传统减材制造技术原理相反 [3][14] - 3D打印在复杂结构成形、轻量化设计、材料利用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仍逊于传统精密加工 [3][15] - 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2023年约200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362亿美元,CAGR 21.8% [3][37] - 中国3D打印市场2022年规模约320亿元,预计2024年达415亿元,增速显著高于全球 [3][37] 技术路线与材料 - 金属3D打印工业化成熟度最高,主要工艺包括选区激光熔融(SLM)和选区激光烧结(SLS) [3][17] - 3D打印材料是技术发展瓶颈,当前可用材料种类有限,钛合金、铝合金和不锈钢合计占比39.3% [20][21] - 金属3D打印市场2022年收入超28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400亿美元,CAGR 30% [20] - 光束整形技术如环形光斑可将打印速度提升至高斯光斑的3倍 [47][48] 产业链与成本优化 - 3D打印设备厂商在产业链中占主导地位,核心专利多由设备厂商掌握 [25][30] - 中国厂商铂力特、华曙高科市场份额快速提升,2022年分别达4.9%和6.6% [43] - 钛合金粉末价格从2023年600元/kg降至2024年300元/kg以下,降幅达50% [47] - 增加激光头数量可显著提升效率,铂力特六光设备生产效率较双光设备提升2.7倍 [48] 下游应用领域 - 消费电子领域应用包括折叠屏铰链、手表中框等,OPPO Find N5采用3D打印天穹铰链 [50][55] - 苹果积极布局3D打印技术,探索用于Apple Watch和折叠机产品 [51][55] - 航空航天领域2024年市场规模预计41亿美元,2029年将达82亿美元,CAGR 15% [56][61] - 汽车领域2024年市场规模33.6亿美元,预计2034年达256.1亿美元,CAGR 22.53% [60][6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球3D打印下游应用中,航空航天(13.3%)、医疗(13.7%)、汽车(14.0%)、消费电子(14.0%)占比最高 [38] - 中国3D打印应用以工业级为主,航空航天(17%)、汽车(15%)、医疗(15%)、消费电子(12%)为主要领域 [38] - 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全球增材制造产业可能产生2000-5000亿美元经济效益 [37]
【国信电子胡剑团队|3D打印框架报告】苹果布局3D打印,推动消费电子精密制造革新
剑道电子· 2025-04-23 05:08
3D打印行业核心观点 - 增材制造技术通过逐层叠加材料方式实现复杂结构制造,具有缩短研发周期、高效成形复杂结构、材料利用率高等优势 [3][15] - 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2023年约200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362亿美元,CAGR 21.8% [9][36] - 中国3D打印市场2022年规模约320亿元,预计2024年达415亿元 [9][36] - 航空航天、医疗、汽车和消费电子是主要应用领域,2024年占比均超13% [9][37] - 苹果积极布局3D打印技术,探索应用于Apple Watch和折叠机等产品 [54][58] 增材制造技术特点 - 技术原理与传统减材制造相反,通过激光束/热熔喷嘴逐层堆积粉末/树脂材料 [3][14] - 主要优势包括:研发周期缩短50%以上,材料利用率超95%,实现一体化轻量化设计 [15][13] - 金属3D打印技术成熟度最高,SLM和SLS是主流工艺,占工业应用60%以上 [17][22] - 技术瓶颈在于材料种类有限,核心器件如激光器/振镜仍依赖进口 [18][50] 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球市场2012-2022年CAGR达23%,预计2025年经济效益达2000-5000亿美元 [36] - 中国市场规模增速超30%,工业级应用占比65-70% [36][37] - 航空航天领域2024年规模41亿美元,2029年预计82亿美元 [65] - 汽车领域2024年规模33.6亿美元,2034年预计256.1亿美元 [66] 下游应用场景 消费电子 - 适用于折叠屏铰链、手表中框等精密件,OPPO Find N5采用金属3D打印铰链减重30% [58] - 苹果招聘增材制造专家,探索Apple Watch Ultra和折叠机中框应用 [54][58] 航空航天 - 实现复杂构件一体化成形,Relativity Space火箭零件从10万减至1000个 [65] - C919采用3D打印发动机喷油嘴、钛合金窗框等关键部件 [65] 汽车工业 - 实现轻量化制造,铝合金部件减重40%以上 [66] - 快速成型技术缩短研发周期60%,降低模具成本80% [66] 产业链与公司 - 设备厂商占据主导地位,EOS、3D Systems为国际龙头 [39] - 国内厂商铂力特、华曙高科市场份额分别达4.9%、6.6% [43] - 核心部件国产化加速,激光器/振镜价格下降30-50% [46][50] 技术降本路径 - 钛合金粉末价格从600元/kg降至300元/kg以下 [50] - 六激光设备生产效率较双光提升2.7倍,厂房利用率提高200% [51] - 90μm层厚工艺比30μm效率提升400% [51] - 光束整形技术使打印速度达高斯光斑3倍 [50]
军工材料月报:需求有望由下向上释放-2025-03-17
中航证券· 2025-03-17 05: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月中航证券军工材料指数跑赢军工(申万)指数1.05个百分点,2025年前期挤压的需求有望释放,订单需求向上游传导,军工材料企业业绩有望复苏 [1][8] - 2024年23家军工材料相关公司中10家业绩增长,13家下滑,整体净利润增速下限/上限中位数为-14.43% [9] - 2025年军工材料行业或逐步复苏,行业需求集中释放,上游企业将受益,行业确定性在恢复 [11] - 军品降价与产品可靠性形成掣肘,需求未大幅改善时持续降价不可持续,行业需求修复后以量换价是行业成熟表现 [12] - 产业链重塑整合、多流水发展趋势明显,军品渠道优势将弱化,产品成本、技术、质量等优势成核心竞争力 [13] - 武器装备对材料多功能性要求提升,复合材料应用比重有望持续提升 [14] - 3D打印增材制造等材料制造新工艺快速发展,从快速原型件向批产应用发展,在民用领域应用也在拓展 [6][15] - 高端材料“民用”市场带来第二增长动力,如低空经济、大飞机、商业航天、机器人等领域为相关材料带来发展机遇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重要事件及公告 国内军工材料产业重要事件 - 2月5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拟组建陶瓷基复合材料等技术创新中心,由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牵头组建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 [25][30] - 2月8日夹江县兴宇航先进复合材料智能制造项目主体建设完成,预计2月底部分试生产,2025年底全面竣工投产,总投资7亿,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0亿 [25] - 2月13日随州市曾都区湖北金龙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园区破土动工,总投资10亿,建成后预计新增年产值20亿 [26] - 2月20日OPPO发布折叠屏旗舰Find N5,采用3D打印钛合金铰链等新材料工艺 [26][32] 国内军工材料上市公司重要公告 - 2月5日钢研高纳收到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注册批复 [27] - 2月6日光启技术下属公司签订超材料航空结构产品批产合同,金额78011.7096万元,产品2025年底前交付 [27] - 2月21日光启技术与多家公司签署人形机器人战略合作协议,负责开发超材料关键部件 [27][28] - 2月25日上大股份拟对高温合金建设项目追加投资,投资额增至13.50亿,预计2027年底达预定可使用状态 [28] - 2月25日昊华科技拟划转子公司股权,有助于业务整合与协同发展 [28] 海外军工材料产业重要事件 - 2月12日美国空军授予Stratasys和Novineer小型企业创新研究合同,合作开发增材制造非平面刀具路径优化 [29] - 2月18日Hexcel推出航空航天复合材料开发成果,如新型快速固化预浸料HexPIv M51 [29] 军工材料产业分析 军工材料产业重要事件解读 - 陶瓷基复合材料发展或提速,其具有耐高温、轻量化等性能优势,是热端新材料开发首选 [2][30] - 3D打印在民用3C、机器人领域应用拓展,OPPO在折叠屏手机采用3D打印技术,铂力特等在机器人传感器制造中应用3D打印技术 [2][6] 原材料成本 - 2月电解镍价格12.89万元/吨,环比上升1.50%;电解钴价格18.00万元/吨,环比上升7.78% [36] - 2月海绵钛价格4.78万元/吨,环比上升0.42%;丙烯腈价格0.95万元/吨,环比下降18.80% [36] 军工材料行业资本市场现状 军工材料月度行情表现 - 2月中航证券军工材料指数+4.72%,军工(申万)指数+3.66%,跑赢行业1.05个百分点 [1][36] - 涨跌幅前三为铂力特(+31.11%)、同益中(+24.13%)、中复神鹰(+21.58%);涨跌幅后三为航材股份(-8.20%)、宝钛股份(-5.98%)、昊华科技(-4.39%) [1] 24年军工材料企业业绩预告情况 - 截至3月5日,23家军工材料相关公司中10家业绩增长,13家下滑,整体净利润增速下限/上限中位数为-14.43% [9] 军工材料行业估值小幅波动 - 报告未提及具体估值波动情况 军工材料行业重要投资逻辑 - 新材料应用比例会不断提升,预计到2028年高端钛合金、碳纤维、高温合金市场规模将分别突破200亿、300亿、400亿 [42] - 军品降价与产品可靠性形成掣肘,需求未大幅改善时持续降价不可持续 [12] - 产业链重塑整合、多流水发展趋势明显,军品渠道优势将弱化 [13] - 企业应寻找第二曲线,拓展业务和客户,向民品领域拓展 [47] 建议关注 - 建议关注光威复材等碳纤维复合材料企业,抚顺特钢等高温合金企业,西部超导等钛合金企业,铂力特等增材制造企业,华秦科技等隐身材料企业,北摩高科等碳碳复材企业 [48]
华曙高科:华曙高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说明书
2023-04-10 11:36
定、退市风险高等特点,投资者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投资者应充分了解科创板的投 资风险及本公司所披露的风险因素,审慎作出投资决定。 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arsoon Technologies Co., Ltd. (长沙高新开发区林语路181号)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 招股说明书 保荐人(主承销商):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东新街 319 号 8 幢 10000 室) i 本次发行股票拟在科创板上市,科创板公司具有研发投入大、经营风险高、业绩不稳 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招股说明书 发行人声明 中国证监会、交易所对本次发行所作的任何决定或意见,均不表明其对注册 申请文件及所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出保证,也不表明其对发行 人的盈利能力、投资价值或者对投资者的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任何与之 相反的声明均属虚假不实陈述。 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股票依法发行后,发行人经营与收益的变化,由发 行人自行负责;投资者自主判断发行人的投资价值,自主作出投资决策,自行承 担股票依法发行后因发行人经营与收益变化或者股票价格变动引致的投资风险。 发行人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 ...
华曙高科:华曙高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
2023-03-27 01:14
发行信息 - 本次公开发行股份4143.2253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10%,发行后总股本41416.8800万股[8][43] - 预计发行日期为2023年4月4日[8] - 发行方式采用向战略配售投资者定向配售、网下询价配售和网上定价发行相结合,承销方式为余额包销[43] - 本次发行初始战略配售数量为621.4838万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15%[47] 业绩数据 - 2022年度公司营业收入45,657.15万元,同比增长36.67%,净利润9,918.22万元,同比下降15.52%[75] - 2022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19.07万元,同比增长25.06%[75] - 2022年7 - 12月营业收入28,036.67万元,同比增长8.29%,净利润6,756.47万元,同比下降39.07%[75] - 预计2023年1 - 3月营业收入区间为8500.00 - 10000.00万元,同比变动9.27% - 28.55%[84] - 预计2023年1 - 3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为1374.71 - 2024.96万元,同比变动 - 25.99% - 9.01%[84] 研发与技术 - 公司已开发20余款设备,配套40余款专用材料及工艺[59] - 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48项、实用新型专利141项、外观专利34项、软件著作权35项[60] - 公司牵头或参与制定10项增材制造技术国家标准和6项行业标准[60] - 最近三年(2019 - 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42%,累计10,185.39万元[65] - 2022年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5.14%[67] 市场与风险 - 2021年,全球增材制造产值为152.44亿美元[28] - 报告期内,公司航空航天领域3D打印设备及辅机配件收入分别为2,942.14万元、10,066.70万元、17,343.06万元和5,562.22万元[28] - 报告期内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964.94万元、4772.67万元、5727.11万元和8197.93万元[32] - 3D打印设备所需核心元器件依赖进口,短期内无法全面国产替代[25] - 增材制造行业存在产业化应用、技术被替代、成本较高等风险[27][29] 股权结构 - 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美纳科技直接持有公司16,596.36万股股份,持股比例44.53%,为控股股东[187] - 侯银华将所持华曙高科12.37%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美纳科技,美纳科技合计控制发行人56.89%的表决权[187][188] - 许小曙与许多分别持有美纳科技75.00%、19.80%股权,间接控制发行人44.53%的股份,合计间接控制发行人56.89%表决权[192] 子公司情况 - 上海华曙2022年6月末总资产726.69万元、净资产238.77万元、净利润 -201.00万元[163] - 深圳华曙2022年6月末总资产561.57万元、净资产554.11万元、净利润 -9.87万元[165] - 美国华曙2022年6月末总资产510.16万美元,净资产79.05万美元,净利润124.87万美元[171] - 欧洲华曙2022年6月末总资产380.48万欧元,净资产62.05万欧元,净利润46.88万欧元[175] - 公司参股重庆华港,出资金额2667万元,股权比例40%[179]
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2023-02-19 08:02
发行信息 - 本次公开发行股份总数不超过4,143.23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不低于10%[10] - 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41,416.88万股[10] - 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10] 业绩数据 - 2021年全球增材制造产值为152.44亿美元[30] - 2021年公司设备销售市场占有率为1.42%[35] - 2019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46.78%,2021年营业收入3.34亿元[54] - 2022年末资产总额为113,856.93万元,较2021年末增长24.10%[59][60] - 2022年末负债总额为37,330.80万元,较2021年末增长43.34%[59][61] - 2022年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76,526.13万元,较2021年末增长16.47%[60][61] - 2022年度营业收入45,657.15万元,同比增长36.67%;7 - 12月营业收入28,036.67万元,同比增长8.29%[63][65] - 2022年度净利润9,918.22万元,同比下降15.5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19.07万元,同比增长25.06%[65] - 2022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803.15万元,同比减少12.51%;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10,473.75万元,同比增加49.2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 250.16万元,同比减少101.32%[69] 业务收入 - 报告期内,公司航空航天领域3D打印设备及辅机配件收入分别为2,942.14万元、10,066.70万元、17,343.06万元和5,562.22万元,占3D打印设备及辅机配件收入总额比例为23.56%、55.15%、59.43%和35.91%[30] - 报告期内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964.94万元、4,772.67万元、5,727.11万元和8,197.93万元,占比分别为32.06%、21.98%、17.24%和46.72%[34] 财务指标 - 报告期内公司高分子设备毛利率分别为56.91%、51.52%、44.09%和46.05%,呈下降趋势[35]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5,272.64万元、6,474.37万元、12,486.89万元和14,419.74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15.34%、14.71%、18.97%和22.17%[37]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逾期应收账款占比分别为61.26%、66.81%、67.34%、58.91%[37]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账龄在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比分别为75.77%、72.60%、81.91%和84.60%[3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账龄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余额共计2,220.77万元[37] - 报告期内,公司3D打印设备及辅机配件毛利率分别为59.46%、57.88%、56.37%和53.55%,呈略微下降趋势[95]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5497.66万元、7605.01万元、14375.38万元和16520.17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5.99%、17.28%、21.84%和25.40%[98] - 报告期内,公司存货中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合计占比分别为69.21%、71.29%、78.68%和83.25%[98] - 报告期内公司汇兑损益分别为 - 68.16万元、297.61万元、276.69万元和 - 172.87万元,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 3.64%、6.46%、2.16%和 - 4.96%[99] 研发情况 - 公司2019 - 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42%,累计研发投入金额10,185.39万元[54] - 2021年末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比例为27.76%,2022年6月末为28.92%[54] -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有146项与主营业务收入相关的发明专利[54] - 2022年1 - 6月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5.14%[56] 未来展望 - 预计2023年1 - 3月营业收入区间为8,500.00 - 10,000.00万元,同比变动9.27% - 28.55%[73] - 预计2023年1 - 3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区间为1,374.71 - 2,024.96万元,同比变动 - 25.99% - 9.01%[73] 募集资金 - 募集资金拟投资项目总投资66395.61万元,包括增材制造设备扩产项目32940.50万元、研发总部及产业化应用中心项目28385.48万元、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上海)研究院建设项目5069.63万元[78] 公司架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美纳科技,发行前持股16,596.36万股,占比44.53%,发行后持股比例40.07%[177][200] - 侯银华发行前持股4,610.09万股,占比12.37%,发行后持股比例11.13%[200] - 龙鹰贰号发行前持股707.59万股,占比1.90%,发行后持股比例1.71%[200] 子公司情况 - 上海华曙2022年6月末总资产726.69万元,净资产238.77万元,净利润 - 201万元;2021年末总资产754.32万元,净资产239.77万元,净利润37.27万元[153] - 深圳华曙2022年6月末总资产561.57万元,净资产554.11万元,2022年1 - 6月净利润 - 9.87万元;2021年末总资产572.20万元,净资产563.98万元,2021年度净利润125.28万元[155] - 华曙新材料2022年6月末总资产910.19万元,净资产481.00万元;2021年末总资产95.25万元,净资产95.25万元[156] - 美国华曙2022年6月末总资产510.16万美元,净资产79.05万美元,2022年1 - 6月净利润124.87万美元;2021年末总资产691.03万美元,净资产 - 45.84万美元,2021年度净利润23.68万美元[161] - 欧洲华曙2022年6月末总资产380.48万欧元,净资产62.05万欧元,2022年1 - 6月净利润46.88万欧元;2021年末总资产370.14万欧元,净资产15.17万欧元,2021年度净利润 - 22.31万欧元[165] 风险提示 - 增材制造装备关键核心器件依赖进口存在风险[82] - 新兴行业或领域产业化应用存在风险[83] - 技术路线替代存在风险[84] - 核心技术泄密和技术人才流失存在风险[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