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零排放

搜索文档
香港运输及物流局与中集安瑞科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证券时报网· 2025-06-26 09:47
香港绿色船用燃料生态圈合作 - 香港运输及物流局与中集安瑞科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绿色船用燃料领域业务,建立沟通合作机制 [1] - 合作内容包括稳定绿色船用燃料供应、建立交易市场、促进相关业务发展等全方位合作 [1] - 根据《绿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动纲领》,香港计划到2030年实现每年为远洋船舶提供超过60次加注服务,年供应绿色船用燃料超过20万吨 [1] - 香港力争2026年注册船舶碳排放量较2019年减少11%,2050年前后实现国际航运净零排放 [1] 中集安瑞科业务布局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关键装备、核心工艺、综合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 [2] - 旗下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是全球市占率领先的海洋LNG运输加注船制造商 [2] - 已在广东湛江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首座绿色甲醇工厂,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投产 [2] - 首期年产能5万吨绿色甲醇,计划2027年达到25万吨总产能 [2] 绿色船用燃料发展计划 - 香港将紧随国际海事组织全球净零排放愿景 [1] - 中集安瑞科将在粤港澳大湾区探索绿色甲醇加注、交易、金融结算等多业务场景 [1] - 香港作为主要国际航运中心,正在大力推动船用燃料绿色变革 [1]
全球CCS发展重心转移
中国化工报· 2025-06-25 02:32
全球CCS发展格局 - 碳捕集与封存(CCS)是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技术 尤其对钢铁 水泥和化工等难以减排行业至关重要 [2] - 美国长期通过财政激励主导全球CCS发展 但欧洲近期政策动向可能改变领导地位格局 [2] 美国CCS发展现状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强化45Q税收抵免 提供地下封存每吨二氧化碳85美元抵免 直接空气碳捕集项目每吨180美元抵免 [2] - IRA推动美国清洁能源投资超3200亿美元 其中许多项目将CCS作为关键脱碳工具 [2] - 政治不确定性导致超140亿美元清洁能源投资搁置 重大CCS项目被取消或延迟 [3] 欧洲CCS政策突破 - 欧盟《净零产业法案》强制要求石油天然气公司在2030年前共同开发年5000万吨二氧化碳封存能力 按历史产量比例分配义务 [3] - 欧盟将CCS项目列为"净零战略项目" 加快审批流程并解锁创新基金等资金支持 [4] 欧美模式对比 - 美国依赖财政激励但面临政策不稳定性 欧洲转向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监管驱动模式 [4] - 欧洲政策框架提供稳定投资环境 通过强制封存能力建设确保多行业脱碳基础设施 [4] - 美国CCS市场需求旺盛但监管不稳定 欧洲正成为CCS创新新重心并可能被其他地区效仿 [4]
中国的能源突破与净零幻象:谢钦在2025年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的愿景
搜狐网· 2025-06-23 01:50
与完全替代化石燃料不同,谢钦主张将传统能源与替代能源相结合——这种方案应优先考虑技术成熟 度、能量密度和国家利益。氢能、太空太阳能和下一代电池未来或许能做出贡献,但目前放弃已被验证 的能源来源是"一种危险的幻想"。 他特别警告称,人工智能和数据中心——其中一些的用电量相当于10万户家庭——将大幅推高全球能源 消耗。如果缺乏高密度、可靠的能源供应,数字化进程本身可能陷入停滞。因此,在谢钦看来,核能正 在迎来复兴。随着铀价在近年翻了三倍,以及中国和印度加速扩大其核电规模,世界再次转向核裂变。 他提醒听众,俄罗斯是唯一一个拥有完整核能循环的国家,并正在积极向全球出口其技术——包括先进 的快中子反应堆。 谢钦严厉批评了"净零排放"议程,称其为一种能源倒退。他引用诺贝尔奖得主彼得·卡皮察(Pyotr Kapitsa)的话指出,历史上的每一次能源转型,都朝着单位能量密度更高的方向发展。按照这一标准, 太阳能和风能——分别为每平方米6.6瓦和1.8瓦——不仅效率远低于天然气、石油和核能,而且在结构 上无法支撑现代经济体的大规模运行。"净零排放,"他指出,"抹去了几个世纪以来的进步,这是一种 倒退。"他补充道,可再生能源的整 ...
印度4GWh光伏储能项目招标!强制配储新政下,中国企业的机遇与布局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6-20 07:57
印度太阳能公司招标项目 - 印度太阳能公司启动2GW并网光伏项目招标 配套1GW/4GWh储能系统 采用建设-拥有-运营模式 可在印度境内任意选址建设 [1] - 储能配套比例为每1MW光伏容量需配置至少500kW/2MWh储能容量 储能设施可自持或通过第三方协议保障 [2] - SECI将与中标方签署25年期购电协议 [3] - 单个光伏项目投标容量最低50MW 最高1GW 须以10MW倍数递增 需在高峰时段按额定容量每兆瓦输送2兆瓦时交流电能 [4] 印度电力部储能政策 - 印度电力部规定光伏项目招标需按10%/2h配备储能系统 旨在缓解光伏间歇性问题 支持高峰用电 [5][6] - 电池成本下降可能降低太阳能弃光率 节省夜间购电费用 预计至2030年新增储能容量14GW/28GWh [7] - 截至2024年底印度储能总装机4.86GW 其中抽水蓄能占4.75GW 新型储能仅0.11GW [8] 印度储能商业模式与补贴 - 印度确立储能系统法律地位 推出可行性资金缺口计划 免收输配电价 将储能纳入高电价日前市场 [9] - 创新商业模式包括电池即服务(BaaS)和存储即服务(SaaS) 降低进入门槛 提供可扩展解决方案 [9] - 储能开发商可获得30%资金或2700卢比/kWh补贴 提前投产可获得装机投资12%奖励 [10] 印度太阳能开发潜力 - 印度太阳能开发总潜力达10,830GW 较2014年评估的748GW实现数量级突破 [11] - 细分领域潜力包括荒地地面光伏4,909GW 漂浮式光伏100GW 城乡屋顶光伏960GW 农业光伏4,177GW 交通基建与建筑光伏684GW [18] - 至2070年印度电力需求将激增至9,362TWh 凸显太阳能在电力行业脱碳中的战略地位 [14] 中国储能企业在印度布局 - 远景能源为印度JGE提供1GW风电机组和320MWh储能系统 [15] - 南都电源中标印度242.5MW/245.26MWh光伏配储项目 [16] - 楚能新能源签署5GWh储能系统合作协议 智光电气与Adani集团探讨储能合作 力神储能交付48MWh液冷项目 [16][17] - 晶科储能签订印度纺织行业首个10MWh大型储能项目 与Adani集团签署722MWh电网侧储能项目 [19] - 赢科储能与印度GE energy合作推动公共加油站能源管理革新 与MMI公司签署储能合作框架协议 [19]
英国考虑中企海上风电项目之际,美国又搞小动作炒作“中国威胁”
观察者网· 2025-06-19 10:39
明阳集团海外风电项目受阻 - 明阳集团作为中国最大风力涡轮机制造商之一,计划在苏格兰建厂并参与欧洲首个商业规模浮式海上风电场"Green Volt"项目[1][3] - 该项目将取代燃气和柴油涡轮机产生的电力,为英国电网提供可再生能源,是英国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的重要贡献者[1][6] - 明阳集团2023年曾成功拿下德国北海海上风电机组项目大订单[1] 美英政府干预情况 - 美国政府就明阳集团在苏格兰建厂涉及的"潜在国家安全风险"向英国政府表达关切,并向德国政府传达类似立场[1] - 部分英国政客考虑阻止工厂建设,声称可能使英国"依赖中国技术"并威胁海域安全和能源基础设施[3] - 英国政府内部存在分歧,反对者主张阻止投资,支持者认为风险可通过监管控制且美国干预不合适[3] 行业现状与反应 - 英国目前缺乏重工业制造能力在国内生产风力涡轮机,尝试联系欧洲制造商未成功[6] - 风能行业人士指出美国未投资自身风力涡轮机供应链,无权干涉他国选择[3] - 苏格兰政府欢迎国际公司参与海上风电行业,认为中英务实经济关系具有创造就业和增长潜力[6] 项目进展与影响 - 2024年4月明阳集团被列入苏格兰海上风电发展项目"优先"候选名单[1] - 英国能源安全和净零排放大臣2024年3月刚访华讨论能源气候合作,叫停投资将意味着与中国为敌[4] - 中国驻英使馆强调清洁能源合作是机遇而非威胁,能支持英国实现气候目标并带来全球增长机遇[6]
5月英新车市场恢复增长,折扣刺激推动电动汽车注册量上升
商务部网站· 2025-06-17 17:47
新车市场表现 - 英5月新车注册量同比增长1 6%至150 070辆 为2021年以来5月最佳表现 但仍较2019年疫情前水平低18 3% [1] - 今年仅第二个月实现增长 反映消费者信心脆弱及经济动荡 [1] - 车队和商业用户注册量分别增长3 7%和14 4% 占总注册量62 6% 私人买家连续第二个月下降2 3% [1] 动力类型分化 - 汽油车和柴油车交付量分别下滑12 5%和15 5% [1] - 电动化车型(HEV/PHEV/BEV)合计占据47 3%市场份额 [1] - 混合动力车(HEV)销量增长6 8%至20 351辆 插混车(PHEV)增长50 8%至17 898辆 [1] - 纯电动车(BEV)注册量增长25 8% 市场份额达21 8% 厂商通过优惠措施刺激销售 [1] 电动车发展挑战 - 年初至今BEV市场份额20 9% 低于法规强制要求的28%目标7个百分点 [2] - 尽管新车型上市且价格下降 行业仍需持续大幅折扣促销 成本压力不可持续 [2] - 行业呼吁政府将BEV增值税减半 预计三年可新增26 7万辆BEV 减少年碳排放600万吨 [2] - 建议免除BEV昂贵汽车附加税 统一公共/家用充电增值税率以释放市场信号 [2] 行业诉求 - 制造商投入数十亿资金推动零排放转型 但消费者响应规模不足 [2] - 厂商折扣活动削弱新产品开发投资能力 影响长期脱碳目标 [3] - 呼吁政府通过财政激励提振需求 巩固行业竞争力 [3]
IEA国际能源署:能效政策工具包2024
搜狐财经· 2025-06-14 08:10
国际能源署能效政策工具包2024核心观点 - 报告旨在通过综合性政策工具组合推动全球能效提升速度倍增,助力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1][7] - 能效提升可改善生活质量、增强能源安全、创造就业并支撑经济韧性增长[1][6] - 政策框架聚焦监管法规、信息、激励三类关键政策协同实施,覆盖建筑、家电、工业、车辆等终端部门[1][12] - 提出12项"倍增政策工具"作为实施抓手,包括建筑节能法规、家电能效标识等[28][29] 政策框架设计原则 - 十项战略原则指导政策制定:包括发挥公共机构引领作用、动员社会参与、利用数字化创新等[10][11] - 政策组合需结合国情优先选择高影响力领域,工业占比大国可重点突破工业能效[15][17] - 监管法规类政策需定期更新标准,信息类政策需基于行为学理论设计,激励类政策需降低技术应用成本[12][13] 建筑部门政策 - 新建建筑需强制零碳排放转型,既有建筑设定翻新率目标并配套能源性能证书制度[1][16] - 高效热泵替代化石燃料锅炉可节能75%,智能技术可优化建筑用能行为[16][27] - 关键工具:建筑节能法规、能源性能证书、节能改造补助[16][29] 家电部门政策 - 最低能效标准需对标国际最佳实践,2030年目标使市场平均家电耗能减少25%[18] - 能效标识应展示全生命周期成本信息,配合返利优惠可推动能效水平翻倍产品普及[18] - 关键工具:家电最低能效标准、能效标识、贷款和返利优惠[18][29] 工业部门政策 - 加强能源管理措施可在1-2年内实现15%节能效果,电机标准是技术升级关键[20] - 能效网络促进知识共享,能效责任制结合碳交易机制可加速工业脱碳[20] - 关键工具:电机最低能效标准、工业能效网络、能效责任制[20][29] 车辆部门政策 - 燃油经济性标准配合电动车补贴,2030年目标使电动车销量占比达60%[22] - 能效标识需覆盖新车和二手车,驾驶行为优化可显著降低燃油消耗[22] - 关键工具:燃油经济性标准、车辆能效标识、电动乘用车补贴[22][29] 跨领域政策 - 数字化工具可提升城市能效系统管理,清洁烹饪政策需结合电气化与健康改善[23][24] - 能效融资需简化审批流程,公共资金通过担保基金吸引社会资本,2050年能效投资占比需从20%提升至50%[25] - 热泵政策需统一能效标识并配备智能控制,大规模应用可创造就业[27]
胡志明市发布《发展清洁电力和绿色能源满足城市高科技投资需求方案》
商务部网站· 2025-06-10 01:28
胡志明市清洁能源发展方案 - 方案实施时间为2025年至2030年,目标推动能源结构从化石燃料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转型,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助力越南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及2050年净零排放承诺 [1] - 方案致力于利用社会化资金和其他资本发展屋顶太阳能发电,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 - 屋顶太阳能发电具有高效益,包括不占用土地、为建筑物降温、增加本地电源供给、加强电力供应安全保障、减少对外部电力传输依赖 [1] 高科技企业参与条件 - 高科技企业发展屋顶太阳能发电需符合《高科技法(修订版)》和《投资法(修订版)》规定 [1] - 企业每年高科技产品营收需占总营业净收入70%以上 [1] - 研发活动支出比例需符合每年净收入扣除投入成本后的规定标准 [1] 政策支持与优惠 - 政府根据《电力法》第8条及相关法律对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技术的研发给予鼓励与支持 [1] - 国家优先实施科技研发与应用项目,支持光伏组件、风电涡轮机和电力转换设备的生产 [1] - 满足条件的绿色氢气、绿色氨气或混合项目可享受海域使用费、土地使用费和租金免减机制 [2] - 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与大型用电客户间可直接购电,机制适用于高科技园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 [2]
“无视”美国港口费,航运巨头继续争购中国船
搜狐财经· 2025-06-08 14:44
中国造船业竞争力 - 尽管美国自4月起对中国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用,全球买家仍持续采购中国船舶,因中国造船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难以替代 [1] - 地中海航运公司高级副总裁明确表示港口费用不影响其在中国订购船舶的计划,并强调中国造船公司技术能力和实力雄厚 [3] - 中国造船速度远超美国,平均每5天交付一艘新船,而美国年产能仅约1.5艘,且美国造船成本接近亚洲的5倍 [5] 全球航运业趋势 - 国际海事组织提出25年内实现航运业净零排放目标,推动航运公司加大对绿色燃料和脱碳技术的投资,导致新船订单显著增加 [5] - 日本商船三井公司虽暂停中国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订单,但仍视中国船厂为重要合作伙伴,因全球仅有少数船厂能制造高品质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6] 市场份额与订单分布 - 2024年前4个月全球新船订单修正总吨位达1260万吨,中国公司占比54%,韩国占比22%,凸显中国在全球造船市场的主导地位 [6] - 地中海航运公司在中国多家大型造船厂(如长宏国际、广船国际、恒力重工)持续进行船舶建造 [5]
Ingo Scholten:混合动力是通往净零排放的必由之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5 06:53
公司概况 - 浩思动力于2024年5月成立 全球总部位于英国伦敦 拥有17家生产制造基地 5大研发中心 19000名员工 其中3000名工程师 [3] - 公司年营收达1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33.06亿元) 年销量约800万套动力总成 包括发动机 变速箱及电池 [3] - 产品组合涵盖燃油发动机 混动发动机 插电混动发动机 变速箱等 燃料类型包括汽油 柴油 液化石油气 压缩天然气 甲醇等 [3] 市场定位与战略 - 公司坚持多路径共达零碳 产品可覆盖全球各区域市场80%的乘用车需求 [3] - 电气化转型并非转向单一技术 而是多元路径发展 混合动力是未来重要方向 [4] - 公司致力于成为生态协调者和系统整合者 已实现超混 乙醇 甲醇 合成燃料及氢气等技术应用 [6] 行业趋势与预测 - 到2040年 全球市场预计仍有约50%的汽车是内燃机汽车 即每年约5400万辆非纯电动汽车 [4] - 当前全球燃油车保有量超10亿辆 车辆平均使用寿命为15年 内燃机领域仍将长期存在 [4] - 非洲 东欧等市场仍采用手动变速箱 相关企业需继续生产和维护高质量手动变速箱 [4] 技术发展与创新 - 甲醇发动机的碳排放较传统汽油降低30% 成本与燃油体系相当 [6] - 公司改良燃烧效率和尾气处理手段 推出甲醇 乙醇 氢气及合成燃料的整套应用方案 [6] - 合成燃料应用面临生产成本挑战 需政策支持以推动大规模生产 [5] 区域市场布局 - 针对欧洲 巴西 中国等市场对燃料应用的偏好 公司打造了适应不同地区需求的动力技术平台 [6] - 巴西等南美洲国家广泛使用乙醇燃料 吉利自2005年起研发甲醇发动机和甲醇汽车 [5]